豆腐是常見的豆制品,豆腐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在中醫理論中,豆腐具有味甘性涼,可以益氣和中、生津潤燥,具有解硫磺、燒酒之毒等作用。既然豆腐美味又好吃,那麼老人可以吃豆腐嗎?老人豆腐吃多有哪些危害。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

老人為什麼不能吃太多豆腐

老人豆腐吃多的五大危害:

一、可導致腎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況下,進入人體內的植物蛋白經過代謝後,大部分會變成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但老年人和一些腎病患者的腎功能下降,若他們食用過量的豆腐,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使其出現腎功能衰退,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

二、可導致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旦食用過量,就會使這些蛋白質在人體內積蓄,引起消化不良,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的癥狀。

三、可引起動脈硬化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進入人體後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而半胱氨酸會損傷人的動脈管壁的內皮細胞,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引起動脈硬化。

四、可引發痛風

豆腐中含有較多的嘌呤類物質。而嘌呤代謝失常是引發痛風的關鍵原因。因此,痛風患者食用豆腐過量時很容易會引起其痛風發作。

五、會導致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能促進人體對碘的排泄。因此,人若長期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體內碘的大量流失,使其罹患碘缺乏病。當然,以上的問題並不是倡導老年朋友要遠離豆腐,適當的吃對老年人健康並不會產生很大影響。

老人吃豆腐的好處和壞處

豆腐,是我國煉丹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綠色健康食品,也是獨具中國傳統特色的美食。豆腐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很多老年人為瞭追求清淡口味,都會在飲食中搭配些豆腐類的食品。然而,我們要註意的是,豆腐多吃反而不利身體健康。因此,對於老年人吃豆腐,一直都廣受爭議。

好處:豆腐助老人長壽

俗語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中醫理論認為,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療赤眼、消渴,解硫磺、燒酒毒等。

而在西醫看來,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其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美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松等癥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壞處:豆腐傷身 老人受不住

美國醫學專傢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除此之外,由於豆腐中含有大量植物性蛋白質、皂角苷、嘌呤,而老人消化、排泄系統又整體較弱,因此,多吃豆腐往往會造成消化不良、腎功能減退、痛風發作等疾病的發生。

豆漿、豆幹、鯽魚燒豆腐等運用豆腐作為飲食的數不勝數,而的確,豆腐不僅美味,還對人體有一定幫助。但豆腐雖好,老人仍需慎重,一天食用量不可過多。

老人吃豆腐可以降血糖嗎

傳統的豆腐分兩種,即石膏豆腐和鹵水豆腐,水豆腐是指石膏豆腐。中醫認為,豆腐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具有一定食療作用。

近年研究發現,大豆中含有的大豆異黃酮和大豆多肽有一定降糖功效,但研究中采用的都是大豆成分的濃縮物,且實驗對象都是動物。而普通豆腐中這類成分的含量極少,單靠吃大豆食品降血糖,尚未見有研究報道。此外,單純使用大豆異黃酮、大豆多肽制劑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也未見有報道。

因此,建議患者不要依賴吃豆腐降血糖,更不要隨意停用降糖藥或胰島素。當然,糖尿病患者適當吃豆腐是有好處的。但要註意,痛風、慢性腎病患者,不宜吃豆腐。

老人過量吃豆腐影響記憶力

長期以來被人們推崇的健康食品-豆制品,可能會導致老年人智力下降。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經初步研究證實,豆制品可能是老年人智力下降的原因,是否還有其它生活因素參與還需進一步研究。豆腐食用者多來自日本,這與他們的早期教育沒有什麼關系,如果豆腐確實可導致癡呆,那為什麼豆制品消耗較高的一些亞洲國傢老年癡呆的發病率卻低於美國?

研究人員猜測豆制品中存在的植物雌激素影響大腦老化,日本婦女食用較高的豆制品,其雌激素相關疾病如骨質疏松癥和乳腺癌的發病率比西方婦女低。

長期以來被人們推崇的健康食品-豆制品,可能會導致老年人智力下降。

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經初步研究證實,豆制品可能是老年人智力下降的原因,是否還有其它生活因素參與還需進一步研究。夏威夷健康中心的懷特博士調查瞭8000名住在夏威夷的日裔美國人,發現在中年時期習慣食用豆腐的人群,晚年容易出現年齡相關的大腦結構和功能受損。美國營養學雜志對502名傢庭婦女進行的調查結果與此相似,

豆腐食用者多來自日本,這與他們的早期教育沒有什麼關系,如果豆腐確實可導致癡呆,那為什麼豆制品消耗較高的一些亞洲國傢老年癡呆的發病率卻低於美國?研究人員猜測豆制品中存在的植物雌激素影響大腦老化,日本婦女食用較高的豆制品,其雌激素相關疾病如骨質疏松癥和乳腺癌的發病率比西方婦女低。

這些研究結果很有趣,很有煽動性,似乎還不能明確豆腐確實導致智力下降,實際上智力障礙在老年人很常見,預防該病從飲食入手是很重要的,但目前的研究均為散在性的,很少有大規模飲食與認知功能方面的研究,因此,今後應優先考慮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老人在使用豆腐時要註意

豆腐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三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齊玉梅介紹,豆腐是植物蛋白質的最好來源,有植物肉的美譽。豆腐裡含的豆固醇能降低膽固醇,抑制結腸癌的發生,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豆腐中的大豆卵磷脂,還有益於神經、血管、大腦的發育生長。

豆腐的最佳搭配

NO.1 豆腐+魚取長補短

豆腐所含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賴氨酸,魚缺乏苯丙氨酸,豆腐和魚一起吃蛋白質的組成更合理,營養價值更高。

NO.2 豆腐+海帶避免碘缺乏

豆腐裡的皂角苷成分,好處是促進脂肪代謝,阻止動脈硬化發生;但易造成機體碘缺乏,與海帶同食可避免這個問題。

NO.3 豆腐+蘿卜避免消化不良

豆腐植物蛋白豐富,但多吃可引起消化不良,蘿卜有助消化之功,與蘿卜同食,此弊即可消除。

豆腐最適合什麼時候吃

豆腐的藥用價值比較高,尤其適合春夏吃。因為春夏肝火比較旺,應少吃酸辣、多吃甘味食物來滋補,豆腐就是不錯的選擇。它味甘性涼,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下火的功效,可以消渴、解酒等。

由於各地口味不同,做豆腐的花樣豐富,豆腐腦、豆腐幹、豆腐皮、南豆腐、北豆腐各有各的特點,成都的“麻婆豆腐”,口味麻、辣、鮮、嫩、燙,春夏食用能使人食欲大振;東北的“素雞豆腐”,含優質蛋白,低熱低脂,更易為人體吸收,色澤美觀,五香味濃;沿海一帶的“蛤蜊杏仁豆腐”,蛤蜊滋陰明目,杏仁止咳潤腸,再加上豆腐的清嫩軟滑,味甘爽口,是春夏滋補的一道好菜。

吃豆腐有哪些“壞處”

豆腐縱有千百種好,吃時還是有些“忌諱”。由於豆腐的原材料大豆,含有皂角苷,雖然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也能促進體內碘的排泄。長期大量吃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

此外,豆腐中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食用過多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每次以100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