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幹腫瘤多位於腦橋,呈膨脹性生長,可沿神經纖維束向上或向下延伸。星形細胞瘤可以發生在腦幹任何部位,多呈浸潤性生長;室管膜瘤多位於第四腦室底部;血管網狀細胞瘤呈膨脹性生長,可侵至延髓背側;海綿狀血管瘤多位於腦橋。大體上觀察可見腦幹呈對稱性或不對稱性腫大,表面呈灰白色或粉紅色。為什麼會得腦幹膠質瘤?腦幹腫瘤早期有哪些表現?一起來看下。

為什麼會得腦幹膠質瘤

腦幹腫瘤多位於腦橋,呈膨脹性生長,可沿神經纖維束向上或向下延伸。星形細胞瘤可以發生在腦幹任何部位,多呈浸潤性生長;室管膜瘤多位於第四腦室底部;血管網狀細胞瘤呈膨脹性生長,可侵至延髓背側;海綿狀血管瘤多位於腦橋。大體上觀察可見腦幹呈對稱性或不對稱性腫大,表面呈灰白色或粉紅色。如腫瘤生長快,惡性程度高,可見出血、壞死,甚至囊形變,囊液呈黃色。鏡檢顯示星形膠質細胞瘤以雙極或單極星形細胞多見,偶見多核巨細胞。

1。彌漫型(約占67%):腫瘤與周圍正常的腦幹神經組織無分界,瘤細胞間存在有正常的神經元細胞和軸突。腫瘤的病理學類型常為不同級別的星形細胞瘤(Ⅰ~Ⅳ級)。

2。膨脹型(約占22%):腫瘤邊界清楚,瘤體與周圍腦幹神經組織之間有一致密的腫瘤性星形細胞軸突層(腫瘤膜囊壁)。腫瘤的病理學類型多為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Ⅰ級),約有40%的腫瘤含有血管性錯構瘤,稱之為血管星形細胞瘤。

3。浸潤型(約占11%):腫瘤肉眼觀似乎有一邊界,但實際上瘤細胞已侵入到周圍的腦幹神經組織內,神經組織已完全被瘤細胞破壞。腫瘤的病理學類型多見於原始神經外胚層瘤。

腦幹腫瘤早期有哪些表現

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征是:膠質瘤,交叉性癱瘓、復視。

1.首發癥狀因病變部位而異,例如,一側眼外展神經麻痹,會使醫師想到腦橋腫瘤。上視不能會使我們想到中腦腫瘤;半身麻術和(或)無力使人想到腦幹的長束受到影響等。最使人容易誤診的是頭暈或眩暈。常會疑為腦缺血或其他而誤診,需註意。

2.腦神經損害:一支或多支腦神經麻痹常為腦於腫瘤的重要特征。根據腫瘤生長部位不同,可表現有眼球運動障礙、嘴歪、吞咽困難。

3.錐體束征;可作為首發癥狀,表現為一側肢體力弱,偏癱或截癱。錐體柬征多在腦神經損害的對側,這種交叉性麻痹是腦幹病變的典型表現。

4.小腦體征;是腫瘤侵犯小腦-齒狀核-紅核-丘腦束所致。多數表現為行走不穩和閉目難立。

5.顱內壓增高:腦幹腫瘤位於背側或主要向背側生長的,容易造成導水管或第四腦室梗阻而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及體征,如頭痛、嘔吐、第Ⅵ腦神經受損,眼底視盤水腫、頸項強直等癥狀及體征。但大多數腦千腫瘤的顱內壓力不增高,特別那些腫瘤完壘位於腦幹內者。

6.其他:如精神、智力改變,晚期有意識、呼吸改變。

腦幹腫瘤患者要做哪些檢查

臨床上,腦幹腫瘤的診斷檢查有如下項目:

1、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壓力及細胞計數多屬正常,對腦幹腫瘤的診斷幫助不大。

2.顱骨X線平片

多無改變,因此類患者早期多無顱內壓增高。

3.腦幹聽覺誘發電位

腦幹聽覺誘發電位結合其他聽覺功能檢查,對準確地診斷腫瘤部位多有所幫助。

4.CT掃描

通常腦幹膠質細胞瘤以低密度灶和腦幹腫脹多見,少數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囊變甚少;向上可侵及視丘,向後外可發展至腦橋臂及小腦半球,強化掃描可有不均勻增強或環形增強,海綿狀血管瘤在出血的急性期為均勻的高密度;在亞急性及慢性期為低密度,室管膜瘤為高密度,能增強,血管網狀細胞瘤為高密度,顯著增強,結核球呈環形高密度,中央為低密度,能顯著加強,為區別腦幹腫瘤和腦幹外腫瘤,必要時可進行腦池造影CT掃描,CT掃描可將腦幹腫瘤分為3型:Ⅰ型為無強化病灶,表現為低密度病變;Ⅱ型彌漫性強化;Ⅲ型為環形強化,其中Ⅰ型多見,Ⅱ、Ⅲ型較少見。

5.MRI檢查

腦幹膠質細胞瘤常呈長T1和長T2信號改變,多無囊變或出血,邊界一般不清,形態不規則。多數腫瘤有Gd-DTPA增強,與CT掃描相比,由於其多視角成像及無顱底骨偽影幹擾,能更清晰地顯示病變部位及范圍,海綿狀血管瘤在出血的急性期T1Wl及T2Wl上皆為均勻的高密度,輪廓清晰,常呈圓形,在亞急性及慢性期T1Wl及T2W1上也皆為高密度,室管膜瘤為長T1、長T2,向腦幹外發展至第四腦室或小腦腦橋角,血管網狀細胞瘤為長T1及長T2,球形位於延髓後方,結核球為環形高密度,加強後更顯著,中間為低密度。

腦幹腫瘤患者吃什麼好

1、患者宜采用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和高熱能的膳食。膳食中蛋白質可以從動物食品和豆類食品中獲得,如魚、蛋、乳及豆制品。高維生素食物可以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蘋果、桔子及各種綠葉蔬菜。高熱量食物可從易消化的糖類食品中攝取,如蛋糕、巧克力等。

2、患者在使用脫水利尿劑時,應多吃含鉀豐富的食物,如香蕉、桔子、玉米、芹菜等。

3、食欲不振,是腦腫瘤病人特別是神經膠質細胞瘤病人經常遇到的問題。引起食欲不振的原因除疾病本身外,大多是因為病人情緒抑鬱、過度緊張和恐懼、憂慮等心理因素造成的。飯菜的烹調加工要註意色、香、味、形,以刺激病人的食欲。

4、患者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規律,不要暴飲暴食,註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的食物,要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腦幹腫瘤偏方

腦幹腫瘤的偏方一:白菊花決明粥:

組成:白菊花20 g,炒決明子15 g,粳米100 g,冰糖少許。

制作:先把決明子放入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即為炒決明子,待冷後和白菊花一起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清水煎煮取汁,去渣,加入淘幹凈的粳米煮成粥,粥將熟時,放入冰糖少許,煮至溶化即可。

用法: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清肝降火,滋陰清熱,養神通便。

方解:此膳主要治療頭昏目幹澀,視物模糊,口幹渴等,宜清肝降火明目。

膳中白菊花為菊花科植物菊的頭狀花序,含有揮發油,並有腺嘌呤、膽堿、水蘇堿等,性味甘、苦、平,入肺經。《日華子本草》中記載:“利血脈,治四肢遊風,心煩,胸膈雍悶,頭痛,作忱明目。”輕清涼散,甘涼益陰,苦可泄熱,善解頭目風熱,又能平肝熄風,主治外感風熱、肝陽上亢。決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入肝、膽經,有清肝明目的作用,用於肝膽鬱熱而致的目赤澀痛,羞明多淚,《證治準繩》方,治目赤多淚,用本品內服。所以此膳組合較好,對頭目昏眩,視物模糊,口幹渴等有一定的療效。

腦幹腫瘤的偏方二:加味四物粥:

組成:全當歸15 g,生地黃10 g,川芎9 g,蔓荊子、白芍各12 g,粳米150 g,紅糖適量。

制作:將前5味中藥,去雜質後,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煎熬成藥液,去渣留汁;把粳米淘幹凈,放入沙鍋內,倒入中藥藥液,如果藥液少,再加適量清水,先武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煮,至粥熟後,加入紅糖,再煮沸3~5分鐘即可服用。

用法:1劑/d,2次分服,可連服。

功效:消腫解毒,活血通絡。

方解: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所以宜用活血祛瘀、補血活血的藥物治療。此膳中主要用藥為當歸,當歸性味甘、辛、溫,入肝、心、脾經,為補血要藥,能補血調經,在此方中主要用於活血止痛,用於創傷、癰腫、血瘀血滯疼痛的證候。《本草綱目》謂:“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白芍苦、酸、微寒,入肝經,主要功效是柔肝止痛。養血斂陰,平抑肝陽,與川芎配伍,活血調經、止痛,效果很好,與生地黃、鉤藤、菊花等藥配伍,治療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此膳配伍較為合理,對腦瘤疼痛和頭昏等癥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腦幹腫瘤的偏方三:天麻鉤藤粥:

組成:天麻、梔子、杜仲各10 g,鉤藤、茯苓、桑寄生各12 g,益母草15 g,半枝蓮30 g,粳米150 g,白糖、清水各適量。

制作:將上述8味中藥去雜質後,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煎煮1小時,過濾去渣留汁,取汁備用;將粳米淘幹凈,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稀粥,慢火煎至粥熟後,倒入藥汁,加入白糖,再煮1~3沸即可食用。

用法:1劑/d,2次分服,連服5~7天為1個療程。

功效:平肝潛陽,清熱熄風,解毒消腫。

方解:本膳所治之證為肝陽上亢,頭目昏眩,目脹耳鳴,宜平肝潛陽,清熱熄風。

膳中天麻性味甘、微溫,入肝經,此藥常與止痙藥同用,可以治風搐,還可用於肢體麻木、手足不遂、肝虛頭痛及眩暈證,對於肝陽上亢者與養陰平肝藥同用。《珍珠囊》謂:“治風虛眩暈頭痛。”天麻體肥質潤,富含黏液,專入肝經,有熄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治療眩暈一癥最為多用;本膳還配伍鉤藤,有清熱、平肝、止痙的作用,適用於風熱頭痛、眩暈、目赤諸證,有除風熱、平肝陽、清頭目的功效。加上其他藥物,亦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所以此膳在治療肝陽上亢和腦瘤方面有很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