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又稱為滲出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積液、漿液性中耳炎、漿液—黏液性中耳炎、無菌性中耳炎。為耳鼻喉常見疾病之一。兒童多見。在上呼吸道感染後以耳悶脹感和聽力減退為主要癥狀。由於耳痛不明顯,兒童主訴不清,在小兒聽力受到影響時傢長才發現就診,常常延誤診斷和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兒童的聽力損失,影響言語語言發育,應高度警惕和及時觀察治療。對於成人單側病變者,應盡早明確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圍間隙的占位性腫瘤,盡早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詳細的瞭解下分泌性中耳炎吧。

什麼是分泌性中耳炎

對於正常鼓膜患者,咽鼓管是中耳與外界環境溝通的惟一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況下,中耳內、外的氣壓基本相等。當咽鼓管由於各種原因出現通氣功能障礙時,中耳的氣體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現負壓從而導致中耳黏膜的靜脈擴張,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積於中耳,從而形成中耳積液。咽鼓管通氣功能障礙又分為機械性功能障礙和功能性功能障礙兩種。

1.機械性阻塞

鼻咽部各種良性或惡性占位性病變(如:腺樣體肥大、鼻咽癌、鼻咽纖維血管瘤等),鼻腔和鼻竇疾病(如:慢性鼻竇炎、巨大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長期的鼻咽腔填塞,咽鼓管咽口粘連,代謝障礙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通等),以及很少見的鼻咽白喉、結核、梅毒和艾滋病等特殊感染均可因直接壓迫、堵塞咽口或影響淋巴回流,造成咽鼓管管腔黏膜腫脹等從而引起本病。

2.功能性通氣功能障礙

小兒的腭帆張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等肌肉薄弱,收縮無力,加之咽鼓管軟骨發育不夠成熟,彈性較差,當咽鼓管處於負壓狀態時,軟骨段的管壁甚易發生塌陷,導致中耳負壓。細菌病毒感染、放射性損傷、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不良、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等原因,引起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從而致咽鼓管開放阻力加大,也被認為是分泌性耳炎的原因之一。此外Ⅰ、Ⅲ型變態反應均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可能與過敏引起的咽鼓管黏膜水腫,管腔閉塞有關。

嬰幼兒易患分泌性中耳炎與嬰幼兒特殊的解剖結構有關。新生兒的咽鼓管短、寬而平直,鼻咽部的分泌物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癥。分娩時難產、臀位、室息時作過人工呼吸的新生兒,羊水常易進入中耳內。母體患妊娠中毒癥、先兆子癇或產前出血者,羊水也易進入中耳發生感染引起中耳炎。新生兒哺乳不當容易逆乳,特別是取平仰臥位用奶瓶人工哺養者,逆乳時乳汁瀦積於鼻咽腔,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一)咽鼓管功能不良:一般認為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常見原因為機械性阻塞,如腺樣體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腫瘤或淋巴組織增生、長期鼻咽部填塞等。此外,腭帆張肌功能不良,如腭裂,易患本病。

(二) 感染:本病常繼發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故認為本病可能與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晚近發現中耳積液中細菌培養陽性者約1/2~1/3,主要為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球菌,而分離出病毒為數不多,故認為本病可能是中耳的一種輕型的或低毒性的細菌感染。細菌的產物—內毒素在發病機理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三)免疫反應:中耳為一獨立的免疫防禦系統,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方逐漸發育成熟,這可能是小兒本病發病率較高的原因之一。由於中耳積液中細菌培養的陽性率較高,炎性介質—前列腺素的存在,並在積液中檢出細菌的特異性抗體和免疫復合物以及補體系統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屬於一種由感染免疫介導的病理過程。

分泌性中耳炎的癥狀

1、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註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傢長領來就醫。如一耳患病,另耳聽力正常,可長期不被覺察,而於體檢時始被發現。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隱隱耳痛,常為患者的第一癥狀,可為持續性,亦可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顯。分泌性中耳炎甚為有關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後可暫時減輕。

3、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

4、患者周圍皮膚有發“木”感,心理上有煩悶感。

警惕兒童聽力隱形殺手-——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憑借一軟骨管腔即咽鼓管與鼻咽腔相通,咽鼓管功能異常、咽鼓管阻塞就會是中耳產生負壓,中耳粘膜腫脹,滲出增多,形成積液,發生分泌性中耳炎。表現為聽力下降,聽聲音遙遠,耳悶脹感,隱約的耳痛,耳鳴,急性期的耳部間歇性的跳痛,不會訴說的孩子會表現為反應遲鈍、誤聽、註意力不集中,看電視開大聲等。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發病率高,據報道5%~60%不等,多見於10歲一下的孩子。

咽鼓管的阻塞、細菌、病毒的感染、急性中耳炎的治療不徹底都可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鼻炎、鼻竇炎的孩子,長期鼻塞,肥大的下鼻甲會阻塞咽鼓管;反復睡眠打鼾的孩子,肥大的腺樣體也會阻塞咽鼓管;過敏性體質患兒因為變態反應,咽鼓管粘膜水腫,阻塞咽鼓管;反復的“感冒”,上呼吸道的細菌、病毒經咽鼓管侵入中耳發生感染;常常有感冒快好的孩子夜裡突然耳疼得不能入睡,到醫院就診診斷為急性中耳炎,用幾天藥後耳痛緩解瞭,傢長也就不管瞭,等發現孩子聽力下降才引起重視,所以急性中耳炎的治療療程不夠而導致炎癥遷延性存在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見病因;小兒咽鼓管呈水平位,鼻咽部炎癥易經其傾入中耳,小兒咽鼓管軟骨彈性差,軟骨段的管壁易發生塌陷而狹窄,影響通氣引流,都是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發病率高的解剖基礎之一。

小兒分泌性中耳炎不容忽視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於種誘因導致咽鼓管阻塞不通暢以後,其通氣功能發生障礙,經鼻腔的氣體不能與中耳腔內氣體進行交換,同時中耳鼓室內氣體不斷被吸收,結果鼓室內出現負壓,經外耳道傳遞的大氣壓導致鼓膜不同程度內陷,患者會有耳悶脹的感覺。隨著中耳粘膜內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血漿滲出形成鼓室積液,此時積液多為漿液性。當病程較長以後,分泌的粘蛋白、糖蛋白等增多,積液可逐步變成粘液性,嚴重者可出現“膠耳”。中耳鼓室出現積液後不僅出現耳悶癥狀,並影響鼓室內聲音的傳遞引起傳導性的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