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是指魚類的肉。魚的種類很多,主要的食用淡水魚包括鯉魚、草魚、鯽魚、鱖魚等,海水魚包括黃魚、帶魚、平魚等。它們都具有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是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的良好來源。那麼,魚肉吃瞭對身體有好處嗎?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魚肉吃瞭對身體有好處嗎

1、吃魚減少心臟病危險。

最近有研究顯示,每周吃幾次魚可明顯減少因心臟病或其它相關疾病而導致突然死亡的危險。經常吃魚的人因心臟病發作而突然死亡的機率比其他人低81%,經常吃富含Ω-3脂肪酸魚的女性突然死於冠狀心臟疾病的比例較低。研究人員稱,魚中富含的脂肪酸有助於心臟細胞在心臟跳動節奏過快時更為平靜,從而為救助人員對病人進行治療提供寶貴的時間。

2、吃魚降低膽固醇。

魚肉中所含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消化吸收後的脂肪酸在血液中可與血膽固醇結合,把膽固醇從血管中帶走,從而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維護身體健康。

3、吃魚降血脂勝過吃素。

經常吃魚可降低血脂。經實驗,在相同的血脂水平情況下,一段時間後吃魚的人較吃素食的人能持續降低血脂水平,兩者血脂含量相差40%。

4、孕婦吃魚好處多。

如果婦女在孕期每周都吃魚的話,未來嬰兒患上濕疹的幾率會下降43%。

5、吃魚會變聰明。

魚類所含的DHA,它們在人體內主要是存在腦部、視網膜和神經中。DHA可維持視網膜正常功能,嬰兒尤其需要此種養分,促進視力健全發展;DHA也對人腦發育及智能發展有極大的助益,亦是神經系統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

6、吃魚有助發育。

魚肉富含蛋白質,每500克魚中所含蛋白質的含量相當於600克雞蛋或850克豬肉中蛋白質的含量。豐富而優質的蛋白質是人生命的載體,具有均衡營養、調節體內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為細胞輸送氧和必需的營養素等功效,可以幫助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生長發育,生病或身體有傷口的時候,也可以幫助復原及愈合。

7、魚肉營養全面。

魚同樣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其中尤以含碘和磷居多。此外,魚還可以提供相當豐富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B、C、D等,對身體都十分有益。維生素A保護視力,提高免疫力;維生素C具有養顏、解毒等效用;而維生素D則對骨骼的生長發育、鈣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但在魚中最為引人註目的要數它豐富的維生素B族瞭,維生素B3能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維生素B5能對抗壓力;維生素B6能保持人體免疫系統的健康。

8、魚肉易於消化。

魚肉還很容易被體內消化和吸收,魚肉中蛋白質的結構松軟、肌肉纖維結構比較短、水分含量較高、結締組織也較少,利用率高達96%。

9、吃魚延緩記憶衰退。

每周吃一次魚還可以保持我們大腦的敏銳,它可以使人們因年紀增大而導致的智力減退延緩3至4年。

10、魚刺魚骨有益健康。

魚骨裡含有豐富的鈣質和微量元素,經常吃可以防止骨質疏松,對於處在生長期的青少年和骨骼開始衰老的中老年人都非常有益。

11、多吃魚少抑鬱。

吃魚量與抑鬱癥發病率成反比,多吃魚可改善精神障礙

魚肉的功效

魚肉的肉質比較細膩,含有大量的優質蛋白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這點對於營養缺乏而又出現腸道消化功能障礙的人來說是補充優質蛋白質最理想的食品,能夠很好的減輕腸道的消化和吸收負擔。

魚肉裡面含有的脂肪不同於其他的動物性肉類,它含有的脂肪結果多位不飽和的脂肪酸,而其他肉類含有的多是飽和的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減少心血管方面疾病的發生率。

魚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不僅能夠幫助人體降低血壓和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對於兒童的大腦發育,提高人體的智力水平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並且常吃魚的老人,不容易健忘。

哪些人不能吃魚肉

第一,出血性疾病患者忌多食魚。

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忌吃魚。魚肉中含有二十碳六烯酸,它具有防止膽固醇黏附於血管壁的作用,對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來說是十分有益的。但是,二十碳六烯酸還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容易使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毛細血管出血不止,從而加重出血癥狀。

第二,結核病患者吃藥時忌食魚。

結核病患者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者惡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 重則出現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險和腦出血。上述癥狀多在食魚後半個多小時內發生。

另外,在魚肉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組氨酸,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組織胺,進入人體的少量組織胺,可由體內的單胺氧化酶氧化滅活。而異煙肼是一種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進入人體後具有抑制和殺滅結核桿菌的作用,但同時也抑制瞭單胺氧化酶的轉化和合成。因此,結核病患者服用異煙肼時食用魚類會使組織胺在體內積蓄,從而發生過敏反應。異煙肼對單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一般於停藥2周後才逐漸消失。因此,患者在這段時間裡忌吃魚。

第三,痛風患者忌食魚。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魚類食品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內的嘌呤代謝失常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可使人的關節、結締組織和腎臟等處發生一系列癥狀。所以,痛風患者如果食魚會加重病情。

第四,肝硬化患者忌食魚。

魚類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其代謝產物為前列腺環素,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這對於防治心血管疾病是有利的。

但是,對於肝硬化患者來說,效果恰好相反。據科學分析,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很容易出血,如果再食含有二十碳五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所以,肝硬化患者應忌食這類魚。至於含二十碳五烯酸較少的鯉魚、比目魚等,也應該少吃或忌吃。

第五,體質過敏患者忌食魚。

魚類食物營養豐富,富含組氨酸,當這類異性蛋白進入人體後,可作為一種過敏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釋放出過敏物質,從而引起一系列過敏反應。輕者表現為皮膚風團(蕁麻疹),有劇烈的癢感或燒灼感;重者出現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紫癜等,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皮膚紫癜及腹痛。因此,有過敏癥狀的人應忌食魚類。

第六,不孕癥患者忌食魚。

研究表明,男子過量食用魚類,往往會削弱生育能力。因為,魚體中汞含量高於水中汞含量,當汞進入人體後,可直接與血液中的紅細胞結合,妨礙生殖細胞的功能。所以,魚味雖美,不孕癥患者應忌食。

吃魚肉的註意事項有哪些

1.冬季最適合吃溫熱性的鯽魚。它性平味甘,有和中補虛、溫胃進食的功效,最適宜搭配豆腐、蘑菇、豬蹄直接燉湯食用。半斤到1斤大小的最好,肉質最嫩。但感冒發熱期間和愛長口瘡的人最好少吃。

2.吃魚種類盡量多些。鰻魚、秋刀魚等脂肪較多的魚適合烤著吃,吃時可在魚身上擠點檸檬汁;鯉魚、白鰱、花鰱、草魚、帶魚紅燒後風味更好;黃鱔魚、黑魚、鯽魚、鱈魚等本身味道鮮美,適合燉著吃;鱖魚、鰣魚、鱸魚等高端魚肉質細嫩,適合清蒸,保持原汁原味;金槍魚、真鯛、三文魚等海水魚可以生吃,但要確保新鮮、安全。

3.少吃或不吃魚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發現,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為安全起見,最好少吃魚頭。

4.魚子不適合“三高”人群。富含卵磷脂的魚子由於膽固醇較高,“三高”人群最好少吃。此外要提醒的是,由於魚子外有一層膜,常會“穿腸而過”,營養並不容易被消化吸收。

5.謹慎選擇進口魚。專傢建議,最好吃養殖鯰魚;進口鱈魚最好選擇太平洋鱈魚;美國鰻魚受污染嚴重,若隻為口感,建議選擇大西洋或太平洋魷魚;大西洋比目魚也面臨嚴重的污染問題,相比較而言,太平洋大比目魚或羅非魚等會更安全。

魚肉烹飪註意事項

1. 作為通乳食療時應少放鹽;

2. 烹制魚肉不用放味精,因為它們本身就具有很好的鮮味;

3. 煎魚不粘鍋的竅門:先把炒鍋洗凈,放旺火上燒熱,再用切開的生薑把鍋擦一遍,然後在炒鍋中放魚的位置上淋上一勺油,油熱後倒出,再往鍋中加涼油,油熱後下魚煎,即可使魚不粘鍋底;

4. 鮮魚雖然滋味鮮美,但含脂肪少,成菜缺少脂肪的香味,還或多或少地帶有腥臭等異味,為瞭彌補魚肴的這些缺陷,在烹調時加入適量的肥膘肉,可以增加菜肴的香味與營養價值,去除魚的腥臭味,並使成菜汁明油亮,質量提高;

5. 活宰的魚不要馬上烹調,否則肉質會發硬,不利於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