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障礙疾病又稱錐體外系疾病,主要表現隨意運動調節功能障礙,肌力、感覺及小腦功能不受影響。 本組疾病源於基底核功能紊亂,通常分為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和肌張力降低-運動過多兩大類,前者以運動貧乏為特征,後者主要表現異常不自主運動。運動功能障礙是什麼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容易與哪些癥狀混淆?一起來看下吧。

什麼是運動障礙性疾病

1.不自主動作。

2.動作缺失或緩慢而無癱瘓。

3.姿勢及肌張力異常。

間接通路的功能亢進引起動作缺失與僵直,間接通路的功能不足引起舞蹈癥及投擲癥;直接通路的功能亢進引起肌張力障礙、手足徐動癥或抽動動作,直接通路的功能不足則引起動作緩慢。

用藥治療折疊編輯本段運動障礙性疾病的治療,無論藥物或外科治療,原理都基於對遞質異常和環路活動紊亂的糾正。不同類型錐體外系疾病的治療,請參閱相關疾病治療內容。

飲食保健折疊編輯本段1、運動障礙疾病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要選高蛋白質的食物,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運動功能障礙是什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運動功能的調控是由錐體系統、基底核和小腦密切配合才能得以完成的,這三者並非是各不相關的獨立系統,而在功能上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運動障礙疾病(即錐體外系疾病),主要源於基底核功能紊亂。

(二)發病機制

基底核具有復雜的纖維聯系,主要構成三個重要的神經環路:①皮質-皮質環路:大腦皮質-尾殼核-內側蒼白球-丘腦-大腦皮質;②黑質-紋狀體環路:黑質與尾狀核、殼核間往返聯系纖維;③紋狀體-蒼白球環路:尾狀核、殼核-外側蒼白球-丘腦底核-內側蒼白球。

在皮質-皮質環路中有直接通路(紋狀體-內側蒼白球/黑質網狀部)和間接通路(紋狀體-外側蒼白球-丘腦底核-內側蒼白球/黑質網狀部),環路是基底核實現運動調節功能的解剖學基礎,這兩條通路的活動平衡對實現正常運動功能至關重要。

黑質-紋狀體DA通路變性導致基底核輸出過多,丘腦-皮質反饋活動受到過度抑制,使皮質運動功能易化作用受到削弱,產生少動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紋狀體神經元變性導致基底核輸出減少,丘腦-皮質反饋對皮質運動功能易化作用過強,產生多動性疾病如亨廷頓病。因此,基底核遞質生化異常和環路活動紊亂是產生各種運動障礙癥狀的主要病理基礎。運動障礙性疾病治療,無論藥物或外科治療原理都基於對遞質異常和環路活動紊亂的糾正。

運動功能障礙容易與哪些癥狀混淆

膽道運動功能障礙:包括膽道運動功能失調(dyskinesis,即膽道排空速度異常)、膽道張力異常(dystonia,即膽道肌張力異常)和膽道共濟失調(ataxic,即膽道各部分間協調障礙)。本病多見於女性,其臨床表現與膽囊結石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腹痛,為上腹部或右上腹陣發性絞痛,部分患者可伴惡心、嘔吐,可因進食油膩食物誘發,常持續2~3h,用解痙藥後癥狀緩解。

聲門運動障礙: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聲門運動功能異常,臨床以發音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病癥。可分為神經性、肌性、關節性和功能性。一、喉肌性聲門運動障礙:喉鏡檢查:輕型者可見聲帶呈弓形,重型者聲帶活動遲緩或不能活動,甚至不能咳嗽。二、關節性聲門運動障礙:輕度的環杓關節炎喉鏡下見杓部輕度充血,聲帶閉合或外展略受限制。長期的環杓關節炎喉鏡檢查可見一側或兩側聲帶固定於中線旁位或中間位,用探針觸診杓部活動與否,可區別是關節固定還是聲帶癱瘓。三、功能性聲門運動障礙:喉鏡檢查見雙側聲帶靜止在安靜呼吸狀態,很快能恢復正常。

眼球垂直運動障礙:輻輳反射障礙是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一個癥狀。核上性眼球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對稱性眼球垂直運動障礙。最早為向下註視障礙,繼則發生上視運動困難,最後不能水平運動,眼球同定於正中位,瞳孔多縮小,對光反射存在。輻輳反射障礙,呈玩偶眼現象。

環咽部運動障礙:癔球癥(glous hystericus)是主觀上有某種說不清楚的東西或團塊,在咽底部環狀軟骨水平處引起脹滿、受壓或阻塞等不適感,此部的運動功能異常也被稱為環咽部運動障礙,祖國醫學稱為“梅核氣”。普通人群中的一半可間歇性地有此感覺,但以絕經期女性多見。患者在發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強迫觀念。

血電解質、微量元素及生化檢查,有助於運動障礙疾病診斷,如肝豆狀核變性患者血清銅、尿銅和血清銅藍蛋白含量測定,具有重要診斷意義。1.CT或MRI檢查 如肝豆狀核變性患者,可顯示雙側豆狀核區低密度灶或MRI顯示信號異常。

2.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或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 可顯示紋狀體DA轉運載體(DAT) 功能降低、DA遞質合成減少和D2型DA受體活性改變等,對帕金森病診斷頗有意義。

3.基因分析 對確診某些遺傳性運動障礙疾病有重要意義。

運動障礙疾病能治好嗎

治療概述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康復治療治療周期:2-4個月治愈率:60%常用藥品:鹽酸金剛烷胺片 鹽酸苯海索片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5000元)

運動障礙疾病西醫治療

(一)治療

運動障礙性疾病的治療,無論藥物或外科治療,原理都基於對遞質異常和環路活動紊亂的糾正。不同類型錐體外系疾病的治療,請參閱相關疾病治療內容。

(二)預後

不同類型錐體外系疾病,預後不盡相同。如帕金森病(PD)患者發生嚴重運動功能障礙或死亡,平均經歷10~15年,而原發性書寫痙攣癥狀相當穩定,很少有擴散加重傾向。

運動障礙疾病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怎樣對運動障礙患者進行護理

(1)向病人提供生活支持,包括洗漱、大小便、飲食、坐輪椅,以滿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病情穩定後,鼓勵病人用健側肢體取物、洗漱、移動身體等。

(2)對臥床病人要保持床褥清潔、幹燥、每2小時協助病人翻身一次,患側肢體應放置功能位置,對突出容易受壓部位用氣墊保護;截癱病人應臥於有活動開孔(放置便器)的木板床,以免腰骶部皮膚被便器磨傷。

(3)病室內保持空氣流通,並註意保暖,鼓勵病人多咳嗽,協助病人翻身拍背及時吸出氣管內不易咳出的分泌物。進食應該緩慢、防止嗆入氣管,吞咽困難時用鼻飼。

(4)作好口腔護理、防止吸入性肺炎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5)排尿困難的病人可按摩下腹部以助排尿,訓練病人自主解小便,留置尿管的病人每4小時開放1次。

(6)急性期後(約發病1周左右)肌張力開始增強,患肢出現屈曲痙攣,應盡早對患側肢體進行被動運動及按摩,可促進自主神經的恢復,改善面部血循環及營養狀況,被動運動還可對病人大腦形成反饋刺激;出現自主運動後,鼓勵病人以自主運動為主,輔以被動運動,以健肢帶動患肢在床上練習起坐、翻身和患肢運動;患肢肌肉恢復到一定程度時應及時協助病人離床行走,逐步鍛煉直到恢復運動功能,此時應避免碰傷、墜床。當自主運動恢復後,盡早對病人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