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病或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可發生於食管、胃或十二指腸,也可發生於胃-空腸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內,因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最常見,故一般所謂的消化性潰瘍是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它之所以稱之為消化性潰瘍,是因為既往認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由於胃酸和胃蛋白酶對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實上胃酸和胃蛋白酶隻是潰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潰瘍。那麼胃潰瘍的癥狀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胃潰瘍的癥狀有哪些

多數消化性潰瘍患者具有典型臨床表現。癥狀主要特點是:慢性、周期性、節律性上腹痛,體征不明顯。部分患者(約10-15%)平時缺乏典型臨床表現。而以大出血、急性穿孔為其首發癥狀。少數特殊類型潰瘍其臨床表現又各有特點。

以下分別論述各臨床表現。

一、典型癥狀

(一)上腹痛、慢性、周期性節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癥狀。

疼痛產生的機理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潰瘍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癥病變可提高局部內臟感受器的敏感性,使痛閾降低;②局部肌張力增高或痙攣;③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

潰瘍疼痛的特點是:

①慢性經過,除少數發病後就醫較早的患者外,多數病程已長達幾年、十幾年或更長時間。②周期性:除少數(約10-15%)患者在第一次發作後不再復發,大多數反復發作,病程中出現發作期與緩解期互相交替。反映瞭潰瘍急性活動期、逐漸愈合、形成瘢痕的潰瘍周期的反復過程。發作期可達數周甚至數月,緩解期可長至數月或幾年。發作頻率及發作與緩解期維持時間,因患者的個體差異及潰瘍的發展情況和治療效果及鞏固療效的措施而異。發作可能與下列誘因有關:季節(秋未或冬天發作最多,其次是春季)、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飲食不調或服用與發病有關的藥物等,少數也可無明顯誘因。③節律性:潰瘍疼痛與胃酸刺激有關,臨床上疼痛與飲食之間具有典型規律的節律性。胃潰瘍疼痛多在餐後半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逐漸消失,直至下次進餐後重復上述規律。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在餐後2-3小時出現,持續至下次進餐,進食或服用制酸劑後完全緩解。腹痛一般在午餐或晚餐前及晚間睡前或半夜出現,空腹痛夜間痛。胃潰瘍位於幽門管處或同時並存十二指腸潰瘍時,其疼痛節律可與十二指腸潰瘍相同。當疼痛節律性發生變化時,應考慮病情發展加劇,或出現並發癥。④疼痛的部位:胃潰瘍疼痛多位於劍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腸潰瘍位於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范圍一般較局限,局部有壓痛。內臟疼痛定位模糊,不能以疼痛部位確定潰瘍部位。若潰瘍深達漿膜層或為穿透性潰瘍時,疼痛因穿透部出位不同可分別放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⑤疼痛的性質與程度:潰瘍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質視患者的痛閾和個體差異而定。可描述為饑餓樣不適感、鈍痛、噯氣、壓迫感、灼痛或劇痛和刺痛等。

(二)其它:胃腸道癥狀及全身癥狀噯氣、反酸、胸骨後燒灼感、流涎、惡心、嘔吐、便秘等可單獨或伴疼痛出現。反酸及胸骨後燒灼感是由於賁門松馳,流涎(泛清水)是迷走神經興奮增高的表現,惡心、嘔吐多反映潰瘍具有較高活動程度。頻繁嘔吐宿食,提示幽門梗阻。便秘較多見與結腸功能紊亂有關。部分患者有失眠、多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本病活動期可有上腹部壓痛,緩解期無明顯體征。

胃潰瘍的病因都有哪些

1.遺傳因素 胃潰瘍有時有傢族史,尤其兒童潰瘍患者有傢族史者可占25%~60%。

2.化學因素 長期飲用酒精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易致此病發生,此外長期吸煙和飲用濃茶似亦有一定關系。

3.生活因素 潰瘍病患者在有些職業如司機和醫生等人當中似乎更為多見,可能與飲食欠規律有關。

4.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或憂慮,多愁善感,腦力勞動過多也是本病誘發因素。

5.感染因素 馬歇爾證明瞭幽門羅氏桿菌 是胃潰瘍的最終禍首,而不是以前認為壓力過大,或者酸性食物引起的。

6.其他因素 不同國傢、不同地區本病的發生率不盡相同,不同的季節發病率也不一樣,說明地理環境及氣候也是重要因素。

7.促成潰瘍形成的因素 胃酸和胃蛋白酶:胃液含有蛋白酶和鹽酸,鹽酸超過一定濃度,胃內蛋白質就受到胃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胃潰瘍患者的3個飲食禁忌

一、少吃多餐,避免過飽或過饑。胃潰瘍病人如果吃得過飽,就會使胃竇部過度擴張,胃酸增強,加重病性;反之也是一樣。因此,應根據個人的病情和條件,除每日三餐外,可再加2-3次含糖分較少的糕點或饅頭幹,尤其可多吃烤饅頭幹。因為饅頭幹經過烘烤後,水分幾乎全部蒸發,饅頭中的淀粉也變成易消化的糊精,經口腔充分咀嚼後,進入胃裡可中和胃酸,減輕胃酸對潰瘍裡面的刺激和腐蝕作用,這樣不但能減輕或消除疼痛,而且還有利於潰瘍面的愈合。

二、吃易消化、含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稀飯、細面條、牛奶、軟米飯、豆漿、菜葉等。癥狀基本消失的患者,可正常進餐,但仍要避免吃油煎過的食物以及含精纖維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幹等。同時不應吃生、冷、硬的食物,特別不應吃過熱的食物,以免使血管擴張引起胃出血。

三、胃潰瘍病人宜多吃無渣食物。為避免大便幹燥,還需常吃些瓊脂、香蕉、蜂密等能潤腸的食物。

怎樣區分胃潰瘍與胃癌

事實證明,隻要細心觀察,胃潰瘍與胃癌還是可以區分的。年齡與病程胃潰瘍多見於青壯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而且呈周期性發作,每次疼痛可持續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然後有一定時期緩解,之後又再發作,常遷延多年。

而胃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無明顯不適。但一經出現上腹痛等癥狀,便呈進行性加重,病情發展較快,病程短。 一般情況胃潰瘍病人一般情況良好,食欲尚可,對藥物治療反應良好,很少發生貧血,全身淋巴結無腫大;而胃癌患者食欲較差,晚期可無食欲,全身進行性消瘦,多有貧血。

晚期在左鎖骨上可觸到腫大淋巴結,上腹有時可摸到腫物。 疼痛的規律性 胃潰瘍的疼痛多與飲食關系密切,即餐後半小時開始,疼痛持續幾個小時,有燒灼感,其後逐漸消失,直到下次進食後再次發現上述節律。

服堿性藥物疼痛可以緩解。胃癌的疼痛無規律性,與進食無關,進食後疼痛可加重,也可減輕;疼痛性質不定,可以是鈍痛或劇疼,常有飽脹感;晚期疼痛加重,多為持續性,服堿性藥物也不能緩解。

胃潰瘍會有什麼危害

一、胃潰瘍會導致潰瘍穿孔,消化性潰瘍穿孔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其發生率為5%~10%。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率高於胃潰瘍。除此之外,胃潰瘍還會導致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潰瘍病最常見的並發癥,約有20%~30%的潰瘍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較胃潰瘍更多見。據統計,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種病因中,潰瘍約占50%,居首位。

二、胃出血:胃潰瘍出血並不少見:粘膜萎縮變薄、血管顯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爛出血,以黑便為主要表現,若出血量大時可突然吐血,重者頭暈,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三、貧血:胃潰瘍大量失血後伴有兩種貧血:1、巨幼紅細胞貧血,即惡性貧血,患者具有貧血表現,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2、缺鐵性貧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胃潰瘍患者吃飯少,營養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四、胃潰瘍病人在短期內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發熱及進行性的消瘦,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產生癌變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當胃潰瘍患者出現嘔血和黑便。若發生嘔血或出現柏油樣大便,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持續呈陽性,並且發生嚴重貧血,表明胃潰瘍可能正在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