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垂體瘤是一種常見的腫瘤疾病。而對於腫瘤疾病,相信大傢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及時進行治療,不是嗎?那腦垂體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腦垂體瘤的癥狀又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傢一一介紹一下。想知道的朋友不妨就來看一下吧。

垂體瘤嚴重嗎

垂體瘤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後果比較嚴重,可能會導致不育、閉經、視野缺失、異常高大等情況。同時還可能伴有中樞神經受損、腦膜炎等並發癥。最好去正規專科醫院確診,明確病情好做治療。垂體瘤可以選擇手術切除,效果不錯,手術後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平時要多吃營養豐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或是油膩的食物,不宜吃鮎魚。按照醫囑按時吃藥,並在術後定期做CT復查,查看術後恢復情況。

腦垂體瘤術後需要註意的飲食的健康的,盡量是吃點有助於腦部的發達而且比較的清淡的食物的,可以多吃點健康的容易消化的食物的,平時也是多註意的休息的,不能夠過度的勞累的。腦垂體瘤術對於的身體的機能的傷害比較的大的,盡量是保持的心情的愉悅的。腦部是大腦運作是是屬於的人體的中樞神經的,影響的整個身體的健康的,手術之後多註意的勞逸結合的。

垂體瘤怎麼治療

腦垂體瘤的治療

對於我們來說,患上疾病就應進行治療,更何況患上腫瘤疾病,更應該及時進行治療。把患上腦垂體瘤應該如何治療呢?

1.綜合治療

腦垂體瘤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藥物及放射治療三種。正是由於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達到完全治愈的目的,所以各種治療方法各有利弊,應該根據患者垂體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況、並發癥及共患疾病的情況、患者的年齡、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經濟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腦垂體瘤的治療是一個多科室協作的綜合治療過程。

2.放療

由於垂體瘤屬於腺瘤,本身對放療的敏感性較差,放療後70%-80%的患者出現垂體功能降低,降低瞭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放療隻適用於手術殘餘、不能耐受手術、對藥物不敏感、有共患疾病不能夠接受手術或藥物治療的患者。

3.藥物治療

對於垂體泌乳素分泌型腫瘤,90%以上的患者(無論是微腺瘤還是大腺瘤)都可以用多巴胺激動劑(短效制劑溴隱亭,長效制劑卡麥角林)控制PRL水平,使腫瘤的體積縮小。隻有那些對該類藥物過敏或不耐受、腫瘤壓迫導致的急性癥狀需要急診手術解壓或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的泌乳素瘤病人,才選擇手術治療。在服用溴隱亭治療期間,應該逐漸增加溴隱亭的劑量,直到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以後,調整劑量長期維持治療。

生長激素分泌型腫瘤的患者不論接受何種治療,都應該達到以下幾個治療目標:消除腫瘤,減少腫瘤的復發,GH達標,緩解臨床癥狀,盡量保全垂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壽命。

對於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近20年的主要進展是生長抑素類似物的應用。該藥物的臨床應用,使得GH分泌型腫瘤的治愈率明顯提高。

近幾年生長抑素類似物長效制劑如長效奧曲肽、索馬杜林等用於臨床,使得患者的依從性大為提高。術前應用該類藥物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血清GH水平,減輕患者的癥狀、縮小腫瘤的體積,為手術徹底切除腫瘤創造良好的術前條件。

生長抑素類似物用於GH分泌型腫瘤的另外的適應證包括:術後殘餘患者、放療後GH尚未降低至正常的患者的過渡治療。

應用生長激素類似物後,對於那些因伴有心衰、呼吸睡眠暫停、控制不良的高血糖、高血壓的患者,因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提供瞭術前準備治療的機會。生長抑素類似物用於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型腫瘤也取得瞭滿意的治療效果。

垂體瘤能治好嗎

1.手術治療:主要包括開顱手術和經蝶竇手術治療。

2.藥物治療:溴隱亭為半合成的麥角胺生物堿,能刺激垂體細胞的多巴胺受體降低血中 催乳素的作用。服用溴隱亭後可使催乳素腺瘤縮小,可恢復月經和排卵受孕,也可抑制病理性 溢乳,但溴隱亭不能根本治愈催乳素腺瘤,停藥後可繼續增大,癥狀又復出現。此外溴隱亭對生長激素細胞腺瘤也可減輕癥狀,但藥量大,療效差。

3.放射治療:對垂體腺瘤有一定效果,可以控制腫瘤發展,有時使腫瘤縮小,致使視力視 野有所改進,但是不能根本治愈。

垂體瘤病人為什麼會頭痛

頭痛是極其常見的臨床癥狀,垂體腫瘤病人中約l/3-2/3出現頭痛。頭痛一般不很劇烈,疼痛部位多在前額、雙顳部、眼球後或鼻根部,也可在枕部。可呈間歇性加重,一般不伴有惡心、嘔吐。止痛藥效果不好。頭痛的原因是腫瘤向上生長,壓迫或牽拉鞍膈及周圍硬腦膜引起的。如腫瘤繼續向上擴展,阻塞瞭腦脊液交通,引起顱內壓增高時,除頭痛加劇外,還可伴有惡心、嘔吐。

垂體瘤有哪些類型的分類

1. 功能學分類

分為功能性垂體瘤和無功能性垂體瘤,據瘤細胞分泌的激素將功能性垂體瘤再進一步分為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瘤及混合瘤和未分類腺瘤等。此分類法在臨床中最為常用。

2. 腫瘤大小分類

按腫瘤直徑大小分類,≤1 cm者稱為微腺瘤; 1~4 cm為大腺瘤; > 4 cm為巨大腺瘤。

3. 生物學行為分類

分為侵襲性垂體腺瘤與非侵襲性垂體腺瘤。侵襲性垂體其定義為“生長突破其包膜並侵犯硬腦膜、視神經、骨質等毗鄰結構的垂體腺瘤”。它是介於良性垂體腺瘤和惡性垂體癌之間的腫瘤,其組織學形態屬於良性,生物學特征卻似惡性。侵襲性與非侵襲性垂體腺瘤的臨床表現、預後均明顯不同。侵襲性垂體腺瘤的壞死、卒中、囊變發生率明顯高於非侵襲性垂體腺瘤。有研究表明:70%的垂體卒中發生於侵襲性垂體腺瘤。侵襲性垂體腺瘤術後復發率高,原因一是很難切幹凈,二是增殖指數較高,腫瘤殘餘組織很快增長。

4. 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標準

Kovacs 等通過對手術切除的8 000例垂體腺瘤研究後認為,垂體腺瘤的分類方法應包括5個方面,即臨床表現和血中激素水平、神經影像學和手術中發現、腫瘤切片在光鏡下表現、免疫組化分型及瘤細胞在電鏡下的超微結構特征。每一條分類標準在確定診斷和分析腫瘤生物學表現方面均有重要價值,並已被推薦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垂體腺瘤分類標準。但該分類復雜,還未能在臨床工作中廣泛推廣。

5. 按細胞質的染色性能分類

依據蘇木素、伊紅染色((HE染色))光鏡觀察結果,可將垂體腺瘤分為嗜酸性、嗜堿性、嫌色性和混合性4類。過去認為,嗜酸性腺瘤表現為肢端肥大癥或巨人癥,嗜堿性腺瘤伴有柯興綜合征,而嫌色性腺瘤則無明顯臨床內分泌癥狀。實際上,僅依據垂體腺瘤細胞的嗜色特性進行分類,並不能反映垂體腺瘤的內分泌特征以及臨床與病理學之間的關系

6. 按組織結構分類

即按瘤細胞的排列方式及血管多少,分為彌漫型、竇樣型、乳頭型及混合型。

對疾病進行某種要求的分類,可以讓學者更好的理解和記憶。也為臨床醫生的查閱帶來瞭方便。垂體瘤有以上6種分類,也為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做好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