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總是被周圍神經炎所困擾,醫生口中的各種專業名詞也晦澀難懂,誤以為周圍神經炎的嚴重性,從而增加瞭心理負擔。那麼周圍神經炎到底是哪裡出瞭問題,這個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治療方法又是什麼呢?周圍神經炎的預後該怎麼做?下面小編就給大傢一一解答。

周圍神經炎的預後

(1)作好病人的心理護理,消除緊張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好

(2)隨時準備好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用物、呼吸機、氧氣、藥品等。

(3)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尤其夜間更要加強巡視,註意癱瘓有無進展,呼吸頻率及深淺度的變化、有無發紺、咳嗽是否有力、有無發嗆、吞咽困難等,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4)保持口腔清潔及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做好皮膚護理防止褥瘡發生,保持病人皮膚及床單清潔幹燥,每2小時協助病人翻身更換體位,對受壓部部位可用紅花酒精或50%酒精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環。

(6)急性期尤其是呼吸困難時,禁用安眠藥。

(7)保持肢體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對癱瘓體進行被動活動,以促進其功能的恢復。

(8)對呼吸肌麻痹行氣管切開者,按氣管切開護理常規護理:

①氣管切開術後24小時內註意觀察有無氣胸、皮下氣腫、套管內外有無出血,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②專人護理。

③保持室內清潔、舒適、空氣新鮮,每日兩次用紫外線進行室內空氣消毒,地面可用3%的來蘇水擦拭,拖把固定使用;定期進行室內空氣培養及痰培養,如有細菌感染及時處理。

④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在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時,可在氣管內滴入慶大黴素加生理鹽水數滴或者生理鹽水內加入α-糜蛋白酶和慶大黴素行霧化吸入,每日2-4次,既可使痰液衡釋利於吸出,又可預防呼吸道感染。

⑤氣管內套管每日煮沸消毒2-4次,套管口覆蓋生理鹽水浸泡過的濕紗佈,保證吸入的空氣有一定的濕度,並防止異物進入氣管內。套管下紗佈每日更換2-4次,更換時用3%雙氧水或75%酒精擦洗創面周圍皮]膚,並註意觀察滲出物的顏色,以判斷有無感染。

⑥防止套管脫出,套管的系帶要打死結,松緊適度。

⑦氣管內吸痰管與口腔或鼻腔吸痰管嚴格分開,吸一次換一根吸痰管,防止交叉感染。

大多數病人經積極治療後,預後良好。一般經1-3個月好轉,半年至一年痊愈。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後遺癥,少數病例可復發。

周圍神經炎的治療方法

周圍神經炎是指在多數情況下並非感染或炎癥,又被稱之為周圍神經病。該病系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包括顱神經及脊神經),表現為受損神經支配范圍內的感覺、運動及植物神經功能異常,多發性或單一性,對稱性或非對稱性,是神經系統較常見的疾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

周圍神經炎病因很多屬脫髓鞘疾病,病因很多,發病早期癥狀不明現,是一急性或慢性蠶食性神經損害的病理改變,它主要是損傷人體的植物神經和神經根及周圍神經,並導致肢體末梢段發生感覺異常,發病時間過久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低下,受到病毒感或炎癥侵襲後病情逐步加重,治療不當,延誤治療易導致嚴重的臨床病癥,嚴重時發生不全癱瘓。

治療方案:激素對本病的治療多無療效,治療須中西復合辯癥施治,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營養神經,擴張微循環使受損殘餘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並興奮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並再生修復神經獲得早日康復。

周圍神經炎的偏方

偏方一:

山茱萸30g 山藥 15g 牡丹皮12g 澤瀉30g 地黃15g 川牛膝15g 桂枝10g 獨活15g 威靈仙15g 白芍30g 乳香6g 沒藥6g 延胡索30g 川楝子15g 生黃芪30g 地龍10g 肉桂6g甘草10g

偏方二:

紅參8~10g、黃芪30~50g、當歸30g、白芍15g、吳萸5g、木瓜30g、檳榔12g、蘇葉8~10g、桔梗12g、桔紅12g、陳皮10g、木通10g、地龍10g、甘草5g。水煎,雞鳴時服頭煎,天亮時服二煎。 主治:末梢神經炎,中毒性周圍神經炎,周圍神經根炎。 西醫對該癥的發病原因並不完全清楚,治療以對癥用藥為主,

偏方三:

黃芪桂枝粥:黃芪30克,桂枝10克,山藥20克,丹參15克,粳米50克。先將前4味加水煮費50分鐘,去渣存汁,加入粳米,共煮成粥,溫服。每日1次。適用於糖尿病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炎。

偏方四:

參芪養血粥:黃芪30克,人參10克,丹參、枸杞子各15克,粳米50克。先將前4味藥加水煮沸50分鐘,去渣存汁,加入粳米,煮成藥粥,溫服,每日1次。適用於本病肢端麻木,腫脹,四肢無力者。

周圍神經炎的幾種類型

1、三叉神經痛:常見於炎性浸潤、動脈粥樣硬化壓迫以及橋小腦角腫瘤、鼻咽癌、三叉神經節腫瘤、脊索瘤、多發性硬化等。

2、頸肩臂神經痛、臂叢神經炎:常見於頸椎骨關節病、頸部腫物、腫瘤、帶狀皰疹、流行性感冒、斑診傷寒流及瘧疾等感染,受寒、接種異種血清疫苗。

3、枕大神經痛 :常見於神經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瘧疾、風濕病、糖尿病、甲狀腺病,酒精、鉛中毒,枕部、頸部外傷,頸椎病、類風濕性脊椎炎或轉移癌,顱底凹入癥、枕大孔狹窄、寰枕融合、寰樞脫位、上頸椎椎體分隔不全、小腦扁桃體下疝,椎管內腫瘤、枕大孔區腫瘤、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脊髓空洞癥,枕下關節韌帶損傷、寰椎前後弓骨折,寰樞椎半脫位、頸肌損傷等。

4、肋間神經痛:常見於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經根炎、胸膜炎、慢性肺炎、主動脈瘤、二尖瓣狹窄、胸腔器官病變、胸椎結核、腫瘤、強直性脊柱炎、脊髓瘤、脊髓炎癥等脊柱病變,肋骨瘤、肋骨骨折、骨痂、帶狀皰疹。

5、蝶腭神經節痛、翼管神經痛、膝狀神經節痛:見於副鼻竇炎、蝶竇炎、篩竇炎、鼻腔結構變形、鼻中隔彎曲因機械性壓迫中鼻甲、顱底骨折、轉移癌、帶狀皰診病毒感染等。

6、灼性神經痛:見於外傷如刀割傷、擠壓傷、重擊傷、尤其是火器傷,化學性損傷、感染等。

7、股神經痛和坐骨神經痛 :見於神經根病變如腫物壓迫,腰椎間盤突出、腫瘤、炎癥等疾病。

8、尺神經痛、正中神經痛和股外側皮神經痛:見於神經炎、外傷、局部的炎癥及壓迫性病變。

周圍神經炎如何鑒別

一、中毒: 如鉛、砷、汞、磷等重金屬,呋喃西林類、異煙肼、鏈黴素、苯妥英鈉、卡馬西平、長春新堿等藥物以及有機磷農藥等有機化合物。

二、營養代謝障礙: 如B族維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癥、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三、感染: 常伴發或繼發於各種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結核、傳染性肝炎、傷寒、腮腺炎等,少數可因病原體直接侵犯周圍神經所致,如麻風神經炎等。

四、過敏、變態反應: 如血清治療或疫苗接種後神經炎等。

五、其它: 如結締組織疾病,遺傳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縮癥、遺傳性共濟失調性周圍神經炎(Refsum病)、遺傳性感覺性神經根神經病等。此外,軀體各種癌癥也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炎,且可在原發病灶出現臨床癥狀之前數月發生,應引起警惕。 病理 除少數病因(如麻風)所致者周圍神經有炎性改變外,病理改變主要是周圍神經的節段性脫髓鞘改變和軸突變性,或兩者兼有。少數病例可伴有神經肌肉連接點的改變。 臨床表現 本病由於病因不同,起病可急可緩。主要臨床表現為以肢體遠端為著的對稱性感覺、運動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且常以下肢較重。

六、感覺障礙: 初期常以指(或趾)端燒灼、疼痛、發麻等感覺異常或感覺過敏等刺激癥狀為著,逐漸出現感覺減退乃至消失。感覺障礙的分佈呈手套或襪套式。少數病人可有深感覺障礙。腓腸肌等處常有壓痛。

七、運動障礙: 表現為肌力減退、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個別病因(如呋喃西林)所致者反射可活躍。久病後可有肌萎縮。 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肢端皮膚發涼、蒼白、潮紅或輕度發紺,少汗或多汗,皮肝變薄變嫩或粗糙,指(趾)甲失去正常光澤、角化增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