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RA的發病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RA關節炎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襯裡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等。那麼治療類風濕的土方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治療類風濕的土方法

類風濕病的治療方法之藥物:這算是類風濕的治療方法中最常見的一種,藥物治療主要有西藥和中藥兩種,西藥止痛不治痛,毒副作用大,長期使用,對腎臟影響大;中藥慢性調理,時間長,時好時壞。類風濕病的治療方法之手術:說起手術來,目前很少有患者采用這種方法,對於手術也並非人人皆宜,對於手術規定嚴格,且費用昂貴,一般不適合。

類風濕病的治療方法之物理療法:物理療法多在臨床上處於一種輔助治療方式,並不是很常用,因為其根本無法根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隻能麻痹神經,緩解暫時疼痛的癥狀。目前常見的物理療法主要包括電療、紅外線照射、熱療等方法等。

類風濕病因是什麼

類風濕是一種會引發關節疼痛的疾病,主要的癥狀表現就是發病的時候全身的關節都非常酸痛,坐立不安,嚴重的會失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給患者身心帶來的打擊都是非常大的,誘發類風濕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您對此也不是很瞭解,就一起看看下面的有關介紹吧。

(1)遺傳因素本病在某些傢族中發病率較高,在人群調查中,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4與RF陽性患者有關。

(2)性激素研究表明RA發病率男女之比為1∶2到4,妊娠期病情減輕,服避孕藥的女性發病減少。

(3)細菌因素實驗研究表明A組鏈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可能為RA發病的一個持續的刺激原,A組鏈球菌長期存在於體內成為持續的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

(4)病毒因素RA與病毒,特別是EB病毒的關系是國內外學者註意的問題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與RA不同,RA病人對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強烈的反應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但到目前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發現EB病毒核抗原或殼體抗原抗體。

通過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誘發類風濕的原因還是很多的,有的是由於遺傳因素導致的,還有的是由於病毒感染,還有的是由於平時缺乏運動或者關節受損而引起的,總之不管是哪種原因誘發的類風濕,患者在發現疾病得時候一定要及時進行科學的治療。

類風濕患者的註意事項

類風濕對於患者的身體傷害是很大的,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如果不及時的治療,還會導致患者喪失勞動能力或者是致殘。那麼,生活中類風濕患者有哪些註意事項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①避免進食影響機體免疫功能穩定的食物。如蝦、蟹等海鮮食品,在類風濕發作時,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對於因服用止痛藥造成消化道損傷的患者要對癥治療。

②註意氣候因素的影響。90%的風濕病患者對氣候變化敏感,患者要在交節換季或天氣變化時加強自我防護,註意保暖。

③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睡眠中可以使受損的關節得到修復,所以如因疼痛而失眠者應合理選用止痛鎮靜藥,保證休息好。

④積極治療感染病灶,避免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這些感染包括:細菌、病毒等引起的咽炎、扁桃體炎、膽囊炎、結核等。

⑤精神心理治療非常重要。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對於免疫系統功能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臨床經驗證明,精神刺激,長期緊張、過度勞累、不良情緒等都會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使其惡化。

⑥患者應掌握基本的康復功能。康復是輔助患者達到最大功能潛力的一個過程。

類風濕的飲食要求

類風濕性關節炎要選用高蛋白、低脂肪、高纖維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可適量選食富含維生素E、C、A、B等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蘿卜、豆芽、紫菜、洋蔥、海帶、木耳、幹果(栗子、核桃、杏仁、葵花籽)及草莓、烏梅、香蕉,以及含水楊酸的西紅柿、橘柑、黃瓜等。

類風濕病人飲食要節制,類風濕病患者飲食要有規律,不能過度饑餓,也不要暴飲暴食,保證吃飯的時間和質量,定時定量吃飯,不要吃過冷或者過熱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類風濕病飲食清淡為主,一些患者傢屬由於擔心患者營養不足,給患者吃大魚大肉等油膩食物,結果導致病情加重。其實類風濕病患者由於長期受疾病折磨,加上長期服藥,食欲較差,此時需要以清淡和易消化食物為主,一方面可以增加患者食欲,另一方面還能減輕患者胃腸負擔,增強患者抗病能力。

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別

當然,如果不論是風濕還是類風濕關節炎都是發病率不低的疾病,屬於常見病和高發病,如果在患病後不及時的接受治療都可能引發危害。為瞭避免治療錯誤,最好是瞭解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別。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風濕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病初起時常有咽峽炎、丹毒等感染病史。風濕熱起病較急,且多見於青少年。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並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 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其次是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二是疼痛遊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血化驗血沉加快,抗“O”滴度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治愈後很少復發,關節不遺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遺留心臟病變。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機體免疫系統出現功能紊亂,產生瞭大量類風濕因子侵犯滑膜引起滑膜炎性反應,是一種常見且頑固的慢性關節炎,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關節,可引起全身的關節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礙,是主要致殘性疾病之一。雖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多發生於20~40歲女性。早期癥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常遺留骨關節強直畸形。雖然少數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無心臟癥狀,類風濕因子陽性。由此可見,風濕與類風濕雖然都是關節炎,都有關節疼痛癥狀,但並不是同一種病,不能混為一談。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夏季是風濕和類風濕疾病治療的最佳季節,因為此時溫度較高,身體機能處於活躍時期,更有利於疾病的康復。此外,患者風濕和類風濕疾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患者需要註意保暖,保持衣物的清潔幹爽,此外要多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以幫助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