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障礙就是指感知環境的精神活動發生瞭障礙。意識障礙又是病情危重的表現,病人毫無反應,完全喪失醒覺,原因是高級神經受到嚴重抑制。意識障礙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嚴重的腦功能紊亂,為臨床常見癥狀之一,那麼意識障礙該怎麼辦?我們來看看。

意識障礙治療方法

1、查明病因,對因治療。如腦腫瘤行手術切除、糖尿病用胰島素、低血糖者補糖、中毒者行排毒解毒等。

2、對癥治療。

(1)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註射呼吸中樞興奮劑,必要時行氣管切開或插管輔以人工呼吸。

(2)維持有效的循環功能,給予強心,升壓藥物,糾正休克。

(3)有顱壓增高者給予脫水、降顱壓藥物,如皮質激素、甘露醇、速尿等利尿脫水劑等。必要時行腦室穿刺引流等。

(4)抗菌藥物防治感染。

(5)控制過高血壓和過高體溫。

(6)控制抽搐。

(7)糾正水電解持平衡紊亂,補充營養。

(8給予腦代謝促進劑。蘇醒劑等。前者如atp、輔酶a、胞二磷膽堿等,後者如氯酯醒、醒腦靜等。

意識障礙特征

1.同環境失去接觸 病人此時對周圍事物感知不清,概念固定困難或者完全不可能,註意力不能集中,外部事物的反映往往成為支離破碎、互不聯系的片斷。

2.定向障礙 所謂定向正常,就是指個體能正確地回答時間、地點和人物。定向障礙時,病人就不能確認當前所處的時間、地點以及環境中的人物,是意識障礙的一個可靠的和重要的標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疾病病理過程的輕重程度和性質。定向障礙出現時,常先累及時間定向,其後是地點,最後喪失人物定向。好轉時定向恢復的次序則相反。

3.思維失連貫與判斷錯誤 有程度不等的思維不連貫,言語零碎或語不成句,概念間互不聯系,判斷常有錯誤,如把窗當成門戶等。

4.回憶困難 對意識障礙期間的情況有不同程度的回憶困難,有的完全不能回憶。

為瞭判斷意識障礙是否存在,上述四個方面的確定有重要意義。其中一個或兩個標志存在,還不能肯定有意識障礙,因為同環境失去接觸,也能在淡漠、內向性(autism)時發生;定向障礙也可見於遺忘、淡漠和某些妄想;思維缺乏聯系,判斷錯誤也可見於癡呆等。

意識障礙分類

1、以意識清晰度降低為主的意識障礙

(1)嗜睡:此時意識的清晰度水平降低較輕微,此時,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均存在。

(2)意識混濁:(反應遲鈍狀態)病人對外界刺激的閾限明顯增高。因此,除強烈刺激外,很難引起反應,病人多處於半睡狀態,此時,吞咽、角膜、對光反射均尚存在,但可出現一些原始動作如舔唇、伸舌、強握、吸吮等。這種狀態可過渡到昏睡或昏迷狀態。

(3)昏睡:在強烈疼痛刺激下,可引起防禦反射,此時,可見深反射亢進、震顫及不自主運動,角膜、睫毛等反射減弱,但對光反射仍存在。

(4)昏迷:此時意識完全喪失,病人無自發運動,對任何刺激都不產生反應。

2、以意識的范圍改變為主的意識障礙

(1)朦朧狀態:它的臨床特點是縮小或狹窄,同時又伴有意識清晰度水平的降低。意識活動集中於較狹窄的而孤立的范圍以內,但是對這一范圍以外的事物的感知判斷有困難,黨政軍可出現定向力障礙,片斷的幻覺、錯覺、妄想,並可在紀覺妄想支配下產生攻擊或危害周圍人的行為。意識朦朧狀態一般是發作性的,發作後一般多陷入深度睡眠,意識恢復後常伴有完全性遺忘。

(2)漫遊性(走動性)自動癥:這是意識朦朧狀態的一種特殊形式工。它以不具有幻覺妄想和情緒改變為臨床特點。清醒後喪失回憶。

1)夢遊癥(睡行癥):病人多有入睡後1到2小時突然起床,此時仍未覺醒,但刻板地執行某些簡單的、無目的的動作,發信時間可持續數分鐘左右,發作後又上床安靜入睡。次晨醒來,對前晚發生的情況茫無所知、完全遺忘。

2)神遊癥:多產生於白天或在晨起後突然發作,病人無目的的外出漫遊或到外地旅行,一般持續數小時、一日或較長時間,常突然清醒,對發作中經歷事件可有部分回憶。

3、以意識內容改變為主的意識障礙

(1)譫妄狀態:其特點為意識障礙,此時意識清晰度水平降低,同時產生大量的錯覺和幻覺,以幻視為多。幻覺內容多為生動而逼真的、形象性的人物或場面,病人多伴有緊張、恐懼的情緒反應和相應的興奮不安、行為沖動、雜亂無章。思維方面則言語不連貫,對周圍環境定向可喪失,但譫妄狀態多在晚間增重。持續時間可數小時至數日不等,一般與病情變化有關。意識恢復後,病人對其病中經過可有部分回憶,也可完全遺忘。醫學教育網

(2)精神錯亂:它與譫妄狀態相似,但較嚴重。病人言語、思維極不聯貫,偶見幻覺和妄想觀念。病人的運動性興奮通常是限制在病床范圍以內,多表現為無規則的伸展、抖動或翻轉身體,動作單調。此種狀態一般都持續時間較長,可延續若幹周,甚至數月。

(3)夢樣狀態:這是伴有意識清晰度水平降低的一種夢境樣的體驗,病人似處於夢境之中,這種體驗又常與幻覺和其他想象性的體驗相結合。有時也可伴有妄想性質的幻想性體驗。這種夢境的內容多反映現實生活的某些片斷,並與富於情感色彩的幻想交織一起,常出現假性幻視和幻聽。這種狀態可持續至數周或數月之久。

意識障礙如何鑒別

1.一般而言,患者處於昏迷狀態而腦幹反射正常,則提示雙側大腦半球廣泛的損害或功能異常。

2.瞳孔大小、形狀與對光反應正常,提示小腦上部司瞳孔縮小的動眼神經的副交感傳出纖維完整(此反射弧的傳入纖維是視神經)。

瞳孔小於2mm時難以評價對光反應,室內光線過強也不好查瞳孔對光反應。雙側等大有光反應的圓形瞳孔(直徑2.5~5mm)往往可以排除中腦損害。

瞳孔散大(大於5mm),無對光反應或很差,可能是中腦的損害(在同側);或是天幕疝壓迫中腦和(或)動眼腦神經。單側瞳孔散大常提示同側占位性病變,但偶爾發生在對側,這是因中腦被推向對側的天幕邊緣而受壓的緣故。

橢圓形和輕度偏離中心的瞳孔(瞳孔異位)常伴隨早期中腦和動眼神經受壓。雙側瞳孔散大和對光反應消失提示中腦嚴重受損,而且多半是由於天幕疝壓迫所致,也可能是抗膽堿能藥物中毒。

雙側小瞳孔有對光反應,但不是針尖樣瞳孔(直徑1~2.5mm),提示代謝性腦病或深部的雙側半球病損(如腦積水或丘腦出血),它是由於丘腦發出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毀損。巴比妥酸鹽中毒引起深昏迷也可產生類似的小瞳孔。雙側極小的(小於1mm)但有對光反應的瞳孔提示麻醉劑過量,但也可能見於急性廣泛的雙側腦橋出血。

3.檢查眼球運動可以評估腦幹廣大區域的功能。

先應提眼瞼進行觀察,註意眼球靜止狀態下的位置和眼球有無自發運動。靜止狀態下雙眼呈水平分離性偏斜是正常打瞌睡的眼球位置。靜止時眼內收,提示為展神經損害所致外直肌癱瘓,代表腦橋受損。顱內壓升高時往往發生雙側展神經麻痹,此系假性定位征。靜止時眼外展,常伴隨同側瞳孔散大,提示由於動眼神經麻痹而致內直肌癱瘓,幾乎所有的垂直性眼軸分離或眼球不同向偏斜是由於腦橋或小腦損害所致。伴第三腦室擴大的腦積水,雙眼球位置常低於水平線,此稱之為“落日征”(sun set sign)。

意識障礙表現形式

1.雙重人格:是指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內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內心體驗,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性格,也就是兩種不同的人格在同一個人身上先後交替出現。當一種人格占優勢時,另一種人格特點就完全被排除在他的意識之外。當同一個人先後現出兩種以上的人格特點時則稱為多種人格。均見於癔癥病人。

2.人格轉換:病人否認自己是原來的自身,而自稱是另外一個人或動物,但不一定有相應行為和語言的轉變。多見於癔癥或精神分裂癥。

3.人格解體:病人喪失瞭對自身行為的現實體驗,覺得自己正在發生改變,已不是原來的自己。病人覺得自己是空虛的,不屬於自己的,是不真實的或自己已不復存在。或覺得自己是受異已的力量操縱的或成為自動的機體。人格解體多和虛無妄想有聯系。可見於神經癥,抑鬱癥或精神分裂癥。

4.現實解體:病人覺得周圍環境的一切都變得暗淡、模糊不清,視物好象隔瞭一層紗帳或隔瞭一堵墻,變得陌生瞭,疏遠瞭,一切失去瞭生機,有不真實的感覺。親人之間的感情亦變得冷漠瞭,缺乏感情上的聯系和關心,傢庭環境和工作場所好象都已變樣,病人有身外夢境的體驗。常見於抑鬱癥及精神分裂癥等。

5.被泄露感:病人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已被泄露於世以致弄得滿城風雨,人人皆知。見於精神分裂癥。

6.被支配感:病人感受到自己的思想、行動正在受到別人或外力的支配和控制,而自己不能主宰。見於精神分裂癥。

7.自知力缺乏:自知力也稱內省力。是指病人對自身主觀狀態或精神狀態的認識能力。也應是能否正確分析判斷並指出既往與現在的自身狀態和內心體驗有何異同、自身有無精神疾病的能力。

判斷病人自知力是否完整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自知力完整的病人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已患瞭疾病。

②自知力完整的病人能體驗或覺察到自己所患疾病系屬於精神疾病。

③自知力完整的評價能夠辨認自己的表現或體驗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或反常的。

④自知力完整的病人能清楚地分析說明病態表現或體驗屬於病態的原因,如自己的認識不符合客觀事實或根本不存在客觀現實等。

⑤自知力完整的病人能清楚地認識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的背景和過程等。

⑥自知力完整的病人,不但承認自己有病還能主動求醫,迫切要求治療,並給予積極配合。

自我意識障礙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上7種,常見的癥狀表現就是自知力缺乏,也就是患者不能正確的認識自身的人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