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女性常見的問題之一,痛經現象十分廣泛,近些年我國痛經發病率不斷上升,不同體質的人,痛經情況不同,調理的方法也不一樣。以下為大傢介紹幾種常見痛經治療藥物,希望對女性朋友有所幫助。

治痛經的藥

1、止痛藥

許多女性可能仍然不知道最有效的止痛法就是在痛經出現之前吃止痛藥。消痛靈(萘普生)和佈洛芬(芬必得、炎痛停)這兩種鎮痛藥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抑制劑【譯】:阻滯或降低化學反應速度的物質,作用與負催化劑相同),可阻斷炎癥介質,令絞痛消失,即使痛也會減輕許多。痛經的女性可以在來月經前服一粒佈洛芬,然後根據包裝上的服藥指示連續服用幾天(如佈洛芬的緩釋膠囊,每天1~2次,每次一粒;若為短效制劑,則需每天3次,每次一粒),直至痛經完全消失。 避孕藥 對於經期不準的女性,服用避孕藥不失為一個有效抑制痛經的方法。用法是:炔諾酮2.5~5毫克,從經期第五天開始,每天一次,22天為一周期。

2、外用栓劑

痛經女性可采用外用藥物進行治療,既可避免藥物對胃腸系統的刺激,同時也可減少口服藥物對心、肝、腎等造血器官的破壞。舒經栓是一種外用栓劑,通過肛門給藥,它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釋放,減弱或取消疼痛的敏感性,從而達到鎮痛效果。在體內15分鐘內開始溶化並經直腸黏膜吸收,痛經的女性可以感到下腹部略微溫暖,疼痛感隨之減弱、消失。 傳統止痛藥物

3、中藥

氣血虧虛型。經期小腹隱痛綿綿,墜痛不舒,按之痛減,伴有乏力,心慌氣短,少氣懶言,面色蒼白,食欲不振,月經色淡、質稀、量少,舌質淡、苔白。治宜補氣養血。可用八珍益母丸或烏雞白鳳丸(口服液),早晚各1丸,溫開水沖服。若用烏雞白鳳口服液,則早晚各1支。

寒濕淤滯型。月經期間或經前小腹冷痛、絞痛,喜溫喜按,得溫而減,伴有形寒肢冷,惡心,嘔吐,甚則面色蒼白,四肢冰冷,有飲冷及受寒史,經血色暗、質稠、量少,舌質暗,苔白膩。治宜溫經散寒。可用艾附暖宮丸,早晚各1袋,或女金丹,早晚各1袋。

緩解女性痛經的飲食都有哪些

1、薑棗紅糖水

材料:幹薑、大棗、紅糖各30克。

作法:將前兩味洗凈,摘自群庫網幹薑切碎末,大棗去核,加紅糖煎,喝湯,吃大棗。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以及黃褐斑。

2、烏梅紅糖飲

材料:烏梅15克,紅糖;30克。

作法:將烏梅、紅糖一起入煲,加水l碗半,煎剩至大半碗,去渣溫服。

功效:具有補血止血功效。適用於少女月經過多或功能性子宮出血。

3、韭汁紅糖飲

材料: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

作法:將鮮韭菜洗凈,摘自群庫網瀝幹水分,摘自群庫網切碎後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入鋁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後兌入韭菜汁內,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溫經、補氣之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之痛經,並可使皮膚紅潤光潔。

4、山楂桂枝紅糖湯

材料: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克。

作法: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至l碗時,加入紅糖,調勻,煮沸即可。

功效:具有溫經通脈,化淤止痛功效。適用於女子寒性痛經癥及面色無華。

女性預防痛經的幾種辦法

1.做好保溫工作。女性朋友們在近期不能受涼,不要淋雨,做好保溫工作。下半身著涼直接導致女性宮寒,宮寒會引發痛經、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

2.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多吃豆制品、奶制品、魚、新鮮的蔬菜水果等有營養的食物。避免腥冷辛辣等刺激食物。另外還可以酌量補充纖維素、葉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

3.陰部保養:註意保持私處的幹爽和透氣,私處濕氣太大,容易導致黴菌性陰道炎引發女性痛經。盡量少使用不透氣的衛生護墊。

4.保持下半身的血液循環暢通:坐太久的女性們可以站起來稍微運動一下,平時也應該註意鍛煉身體。加強體質。

按摩四大穴位可以讓女性遠離痛經

1、三陰交穴穴位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陰交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陰交1分鐘。功效:具有交通心腎,引火下行的作用,對所有婦科疾病疼痛均有緩解作用。

2、太沖穴穴位位置: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功效:具有明顯疏肝止痛的作用。不僅可以治療痛經,還可以治療多種婦科疾病。

3、子宮穴穴位位置: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鐘,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功效: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

4、血海穴穴位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頂端就是血海穴。按摩方法:兩個大拇指重疊按壓這個穴位,痛經的時候通常左腿也會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個暖水袋效果會更好。功效:具有引血歸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按壓血海穴能夠緩解月經期的小腹疼痛。

治療痛經的偏方

白藥填臍法:取雲南白藥適量,白酒調為稀糊狀,填於肚臍處,外用膠佈固定,並可用熱水袋熱熨肚臍處,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鐘,藥糊每天1換,連續3-5天。

藥酊摩擦法:取雲南白藥酊適量,塗於臍下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氣海穴(在下腹部,的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部位,用手摩擦,當有發熱感並傳至小腹內時,疼痛即止。

敷湧泉法:取白芥子12克,研為細末,加面粉適量,米醋調為稀糊狀,外敷足心湧泉穴,包紮固定,每天1換,還可配合外敷關元、氣海穴。

足浴療法: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沒藥、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鐘,每天1次,連續3-5天。

取嚏療法:皂莢30克、冰片10克,共研極細末,取少許置於掌中,並捂鼻呼吸,頃刻噴嚏頻作,繼而微汗痛減,每天2-3次。

外敷療法:用川烏、草烏各5克共研細末,再用蔥汁、蜂蜜調勻,外敷少腹部疼痛處,每敷2-3小時,每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