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瘡位於齒線以下,以疼痛、腫塊為主要癥狀,肛門周圍長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根據其病理特點不同,可分靜脈曲張性、結締組織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種。其中以炎性外痔最多見。下面我們來看下各個類型外痔瘡的癥狀。

外痔瘡的癥狀有哪些

靜脈曲張性外痔:肛門緣隆起的成橢圓形或長形,觸之柔軟,無疼痛,大便用力時,可見肛門緣有暗紫色腫塊,排便或休息後腫塊體積可縮小。

締組織外痔:是由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的皮贅,多見於炎性外痔後,或由於硬糞便致使肛門損傷,感染、水腫炎癥消散後,皺襞不能復原,如此反復,或由於肛門分泌物增加等均可導致此類外痔。該類外痔瘡的癥狀是平常無任何癥狀,隻有排便後不易擦凈,使肛門有潮濕、瘙癢等刺激感。

炎性外痔:是由於肛門皺襞發生炎性水腫,此類外痔瘡的癥狀為肛緣皮膚皺襞突起,紅腫熱痛、水腫、充血明顯,有壓痛,排便時疼痛加重,並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適和發熱。多數因肛門摩擦受損,感染細菌而發病。

血栓性外痔:多數是由於用力排便,大便幹結,咳嗽等劇烈活動,使肛門緣靜脈破裂,血液外滲到結締組織內,成為血腫,此類外痔瘡的癥狀表現為在肛門部皮下淤積形成一個隆起的小血腫,並突然發病,疼痛劇烈,墜脹不適,肛門緣皮下可能摸到硬而滑的瘀血塊,可一個,也可幾個。

外痔瘡的三種類型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一般可以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而外痔的基本癥狀就是肛門墜脹、疼痛、有異物感,還可以分成以下三種外痔:

1、結締組織外痔:肛門邊緣處贅生皮瓣,逐漸增大,質地柔軟,一般無疼痛,不出血,僅覺肛門有異物感。

2、靜脈曲張性外痔:局部有橢圓形或長形腫物,觸之柔軟,平時不明顯,在排便或下蹲增加腹壓時,腫物體積增大呈暗紫色,按之較硬,便後或經按摩後腫物體積可縮小變軟。有明顯的墜脹感。

3、血栓性外痔:肛門部劇烈疼痛,並出現一腫物,這腫物十分敏感,稍觸碰即引起疼痛,因此排便、坐下、走路,甚至咳嗽等動作時均可加重疼痛。

外痔瘡有哪些護理註意事項

⑴起居有常,工作勞逸結合。從事久站久立工作者,應適時變換體位。

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忌食辛辣、醇酒厚味。

⑶及時治療腹瀉、便秘、痢疾等疾病。

⑷註意肛門衛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保持大便通暢。

⑸外痔術後,飲食要清淡,必要時給予半流或全流飲食。

⑹術後每次排便後,用淡鹽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而後換藥。

⑺術後痔核脫落期,盡量減少活動,多臥床休息。

⑻註意觀察術後反應,若有發熱、疼痛、小便困難及便後出血,應及時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莫把直腸息肉當外痔瘡

一位中年男性,出現便血,且便後直腸息肉脫出肛門外,需用手托回肛門內。但患者一直以為是痔瘡,未予重視,直到便血加重才來醫院就診。肛指檢查見肛管直腸內有炎性息肉,經手術切除,從而解除瞭患者的病痛。盡管該病人最後的結果很滿意,但是如果此時息肉已癌變,就診可能已經晚瞭。因此,筆者認為將痔瘡和直腸息肉正確區分很重要,特別是與內痔進行區分。

痔瘡和直腸息肉兩者雖都可出現便血,伴便後有物脫出肛門外等癥狀,但若痔瘡脫出,脫出物質地較軟,而隻有蒂細長的息肉才可脫出肛門外,且質地相對較硬。另外,兩者臨床表現亦有不同。

首先,直腸息肉是指直腸內黏膜上的贅生物,而痔瘡傳統觀點認為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發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結締組織。內痔是肛門齒線以上,直腸末端黏膜下的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好發於截石位的3、7、11點處。

其次,直腸息肉腫物蒂小質嫩,其色鮮紅,因息肉大小及位置的高低不同而其臨床表現有所差異。位置較高的小息肉一般無癥狀;但當息肉發炎,表面糜爛時,大便往往有鮮血及黏液;直腸低位帶蒂息肉,大便時可脫出肛門外,小的能自行回納,大的便後需用手推回。常伴有排便不暢、下墜感等。多發性息肉則以黏液血便、腹瀉為主要癥狀。若息肉並發潰瘍及感染,則大便次數增多,稀便內常見泡沫,有時帶膿血黏液,有裡急後重感。很多息肉積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腸稱為息肉病。部分患者可以發生癌變,尤以多發性息肉惡性變較多。

痔瘡主要癥狀為便血,痔核脫出,肛門不適感。初期(I期)痔核較小,質柔軟,痔面鮮紅色或青紫色,排便時痔核不脫出肛門外。排便時出血或便後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相混,呈間歇性發作。中期(Ⅱ期)痔核較大,隆起,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便後自行回納。便後出血比初期減少。後期(Ⅲ期和IV期)痔核更大,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甚至行走、咳嗽、噴嚏或站立時也會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須用手推回,或平臥、熱敷後方能回納,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最後,兩者一般都無全身癥狀,但後期有的可出現大便困難、體重減輕、消瘦無力、貧血等癥。

不管是能夠判斷或不能判斷,患者都應該去正規醫院找有經驗的醫師診療,給出治療的方案和措施。

內痔瘡和外痔瘡的區別癥狀是什麼

1.內痔

根據內痔發生部位,分原發性內痔(母痔)及繼發性內痔(子痔),這與血管分支有關,直腸上動脈主要終末支分佈在右前,右後及左側正中的直腸柱內,該3處並行的直腸上靜脈比較屈曲,稱內痔靜脈叢,如右前,右後及左正中3處內痔靜脈叢擴張,迂曲和充血,即成為原發性內痔,繼發性內痔可有1~4個,常與右後及左正中母痔相連(因該處靜脈又再分支),而右前母痔處靜脈多不再分支,故常為單個發生,無子痔並發,但母痔及子痔的位置也有變異,有的孤立,有的數個連在一起,若母痔及子痔都脫出肛門外,呈梅花狀者,稱環狀痔,若內痔脫垂水腫不能回納,稱嵌頓性內痔,若有血循環障礙,稱絞窄性內痔。

(1)癥狀與體征:

①便血:無痛性,間歇性,便後有鮮紅色血是其特點,也是內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見的癥狀,便血多因糞便擦破黏膜或排糞用力過猛,引起擴張血管破裂出血,輕者多為大便或便紙上帶血,繼而滴血,重者為噴射狀出血,便血數日後常可自行停止,這對診斷有重要意義,便秘,糞便幹硬,飲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誘因,若長期反復出血,可出現貧血,臨床並不少見,應與出血性疾病相鑒別。

②痔塊脫垂:常是晚期癥狀,多先有便血後有脫垂,因晚期痔體增大,逐漸與肌層分離,排糞時被推出肛門外,輕者隻在大便時脫垂,便後可自行回復,重者需用手推回,更嚴重者是稍加腹壓即脫出肛外,以至咳嗽,行走等腹壓稍增時,痔狀就能脫出,回復困難,無法參加勞動,有少數病人訴述脫垂是首發癥狀。

2.外痔

外痔以血栓性及結締組織性多見。

(1)血栓性外痔:是外痔最常見一種,常因便秘,排糞,咳嗽,用力過猛或持續劇烈運動後,肛縫靜脈破裂,血液在肛緣皮下形成圓形或卵圓形血塊,但也可以是無原因的自發性破裂,血塊大小可自幾毫米至幾厘米,主要臨床表現:病人突覺肛緣出現一腫塊,由於血塊將肛門皮膚與皮下組織分開,引起劇痛,行走不便,坐立不安,疼痛在發病後48h最劇烈,數日後疼痛減輕,腫塊變軟,逐漸消散,檢查:早期在肛緣皮膚表面可見一暗紫色圓形硬結,界線清楚,較硬,壓痛明顯,血塊可破潰自行排出,傷口自愈或形成膿腫和肛瘺。

(2)結締組織外痔:簡稱皮垂,大小形狀不等,可以單個或多發,常是血栓性外痔或肛門手術的後遺癥,多無明顯癥狀,偶有瘙癢,小墜及異物感,如有炎癥則感疼痛。

(3)靜脈曲張性外痔:為肛門皮下靜脈曲張形成的軟性腫塊,一般為肛門部腫脹不適,發展緩慢,如有並發癥,可出現疼痛,出血,檢查見肛門處有腫塊,質軟,皮下有曲張的靜脈。

(4)炎性外痔:為肛門部皮褶發生炎癥,水腫,本病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檢查時有觸痛,局部充血水腫,並有少量分泌物。

內痔瘡和外痔瘡的區別癥狀是什麼呢?上文講解瞭兩種痔瘡的癥狀,我們能從痔瘡的癥狀上區別其類型,醫生視診即可判斷,但是要準確的診斷出疾病則要進行痔瘡的相關檢查。兩種疾病的醫治有相似,用藥上可借鑒起來,治療時還要重視其飲食的控制,便秘、食物攝入不當則會加重病情,痔瘡的治療則會有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