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常見的頭發疾病,經常喝酒或者勞累過度,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都會容易引起中風,嚴重的中風還需要手術治療,而且中風即使及時治療瞭,帶來的後遺癥和副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不但要在早期發現中風癥狀,及時到醫院治療,平時更加要註意各種飲食方面,避免中風發作帶來的身體傷害,積極預防各種疾病。那麼患瞭中風,在生活中平時應該註意些什麼呢?

中風患者平時要註意什麼

(1)、肌力、關節活動度訓練:是增強肌力、調節肌張力、增加關節活動范圍。方法包括被動訓練、主動鍛煉、助力運動,個別不能活動的患者可采用意識鍛煉。

(2)、平衡和步行訓練: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撐無支撐、靜態、動態平衡等,患者平衡訓練應根據癱瘓恢復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程度進行,當站立平衡後方可進行步行訓練,訓練應循序漸進,不能運動過度,以免造成新的傷害。

(3)、日常生活訓練:個人洗漱,行走動作、更衣等。作業療法:患者有目的進行動作訓練,盡可能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閱讀、書寫、刺繡等。

吞咽障礙訓練:練習咀嚼動作和吞咽動作。

言語治療:口形訓練和唇舌功能訓練(如發音)。

理療:如針灸、電療、磁療、高壓氧治療等。

怎樣提升中風偏癱患者下肢支撐能力

偏癱患者的下肢支撐能力差是非常困擾大傢的一個問題,發病以後,患者下肢的肌肉由於失去中樞神經的支配,造成瞭支撐能力的下降,這種力量的缺失會讓患者站立不穩,極易摔倒。

由於支撐相占整個步行周期的60%,所以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步態,造成走路姿勢的異常。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患者對於步態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提開下肢的支撐能力顯得更加重要。

對於康復科患者的調查也顯示,隻有極少數患者在出院時,患側下肢的撐力達到健側水平,所以這項能力的訓練,對於患者和治療師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在實際的訓練當中,我總結瞭一些有效的提升患者下肢支撐力的訓練方法和大傢分享一下。主要包括,

仰臥位直腿搭橋訓練:患者仰臥位,腳踝下放一支撐物,膝關節伸展位,做臀部上抬動作,支撐物可以由低到高,由硬到軟,由固定到不固定,保持高度的時間由短到長,訓練過程中,註意提示病人,正常呼吸不要憋氣。

老人思維能力差易發中風

荷蘭萊頓大學醫療中心的研究者發表在《神經病學傢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高水平的思維技能(用於推理、計劃和解決問題)測試中得分較低的老年人更容易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與在所謂的“執行能力”測試中得分最高的同齡人相比,得分較低的老年人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會高出85%,中風的風險會高出51%。研究團隊選取瞭近4000名平均年齡為75歲的老年人,他們都沒有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病史。這些老年人參加瞭四項考察其高水平思維技能的測試。根據他們在“執行功能”方面得分的高低,研究者將其分為低、中、高三個組別。在隨後平均3年的追蹤期內,1309名得分最低的老年人有176人心臟病發作,69人中風;1308名得分最高的老年人中隻有93人心臟病發作,48人中風。

這項研究成果表明,心臟功能和大腦功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當一個器官異常時,另一個器官也會出現故障。執行功能較差的老年人應當密切關註他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吃素為什麼也會中風

其實肉吃的少固然膽固醇會下降,不過膽固醇也是“雙刃劍”啊,吃的過多過少都會引發中風,研究顯示,膽固醇過高容易誘發腦梗,過低則容易誘發腦出血,腦出血患者膽固醇含量比腦缺血患者低20%-30%。

因為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原料,膽固醇過低會導致細胞膜的脆性增加,血管壁脆弱,彈性下降,腦血管則容易破裂出血。像如果長期吃素,體質指數指數在18以下(正常18.5-23.9之間)的,再缺乏運動,就會成為腦出血高危人群。

所以,像老年人,也不要“談肉色變”,食素過度,適當增加肉類攝入對於身體還是非常有益的,不僅可以滿足身體膽固醇的最低需要,還可補充優質蛋白、鐵、鋅、維生素B12等營養素,這些對於老年人都非常重要。

即使因為一些個人因素很少吃肉,那麼最好也要適當增加雞蛋攝入,雞蛋膽固醇比較高,可以避免肉類吃的過少導致的身體膽固醇水平過低。再有,最好還要保證每天300-500毫升的牛奶攝入,也可適當增加身體的膽固醇含量。

中風後如何急救

▲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緊急聯系神經科醫生。

▲在病人倒下的地方就地搶救,若必須移動時千萬要小心。

▲手腳麻痹、語言障礙、視力障礙等是腦中風的先兆,要盡早發現、治療。

檢查有否麻痹等癥狀

1.鼻子一側出現皺紋,左右鼻唇溝不對稱。

2.嘴的一側下斜,臉部不對稱。

3.口水下滴。

4.出現打鼾。

5.臉色發紅(或發青)。

6.眼睛充血。

7.劇烈嘔吐。

8.大小便失禁。

9.發燒或出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