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病又稱膽系結石病或膽石癥,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是膽結石、膽管結石(又分肝內、肝外)的總稱。膽道系統主要是為瞭行使運送、貯存、濃縮以及排泄膽汁的作用,因此倘若膽道系統本身構造或者膽汁成分有所變異,就會在膽道系統任何部位形成固體結晶的“膽結石”,為何膽石容易復發?瘦的人為什麼也得膽結石?下面為大傢帶來相關介紹。

為何膽石容易復發

不少膽囊結石病人作瞭膽囊切除術後一年、數年後膽石復發瞭,又需要手術,當另一些人聽說此事後,對這種手術失去瞭信心。這些膽石復發的病人有的是切除膽囊時膽管中已有結石,由於結石細小,未被發現;有的病人除膽囊內生長結石之外,膽管內也會生長結石,這和人的個體差異有關,此種結石呈淤泥狀,細小沙石狀,或多角塊狀,壓之即碎,多見於我國南方、中原、越南、東南亞。那麼,膽囊結石手術後為什麼膽石容易復發呢?最常見的原因是:

(1)當膽囊內有細小結石時,由於手術擠壓或膽囊收縮,這些細小結石可在術前或術中由膽囊管進入膽總管。這些細小結石如存留在膽總管內,日久之後就可引起膽汁排出受阻,此時必然引起醫學上稱之為“阻塞性黃疸”的癥狀。因此,凡在膽囊切除時發現是細小結石必需切開膽總管,檢查有無細小結石排入,如發現則應取出,以免膽囊切除術後結石復發。要發現有細小或泥沙狀結石,手術中必需用膽道鏡檢查,否則多有遺留,尤其是附著在膽管壁上細小膽石。

(2)自然狀態下膽囊內細小、多發結石經常經膽總管排入腸道。膽石不斷排出,膽囊內結石不斷產生。膽石排出過程中可以發生疼痛,可以不斷損傷膽管與腸道之間的開口,而分泌胰液的胰管也位於此開口,因此可引起急性胰腺炎,這一膽胰管與腸道的共同開口也可以發生狹窄。如此時僅切除膽囊,術後必然因此開口狹窄而反復發生急性膽管炎或胰腺炎。當發生這種情況時除切除膽囊外,還需在此開口作擴大引流術,即醫學上稱之為“Oddi括約肌切開成形術”的手術,這樣才能保證術後即使有細小膽石都能自然排出,膽汁和胰液暢流,不致引起膽囊術後又發急性膽管炎或急性胰腺炎。

(3)有些膽囊結石病人在術前就可能同時存在膽管內結石,稱為肝膽管結石癥,此種結石都為膽色素結石,即上述淤泥或易碎膽石。如僅僅切除膽囊,術後必然因肝內或膽總管結石不能排出誘發一系列癥狀,結石如能及時排出至腸道就不會發生癥狀。因此,這類病人理應用術中膽道鏡檢查清除肝內或膽總管結石,同時作內引流術,保證再生長的膽石和膽汁能暢流。當然這種內引流術很多,如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膽總管空腸吻合術、奧狄氏括約肌切開成型術等,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其中一種。而是否及時作這種引流術和選擇哪一種引流術,對膽道手術的治療效果都起決定性作用。

(4)膽囊切除手術的不規范也是引起膽囊切除術後復發的最常見原因之一。例如在切除膽囊的過程中膽囊管留的太長,術後必然發生“膽囊管殘留過長綜合征”,也就是膽囊術後復發疼痛癥狀的原因。

總而言之,膽囊切除手術的不規范,應該術中膽道鏡探查膽管而不探查;淤泥狀膽石不早期施行內引流術,膽胰共同通道有狹窄不解除或該做附加的內引流術而未做,是膽囊切除術後復發的關鍵原因。

瘦的人為什麼也得膽結石

膽囊結石的發病是多因素的。膽汁是一個復雜的含水的膠體系統,對實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脂質的排泄。膽汁形成主要是在肝臟毛細膽管,它是肝細胞的緊密連接處形成的小(1-2微米)空間。膽汁是由水,電解質和多種脂質溶質形成的復合物,包括膽鹽,磷脂( > 96%為混合卵磷脂),和膽固醇,以及蛋白質與結合膽紅素。磷脂和膽鹽使膽固醇溶解於水溶液中,以利於膽汁從膽道系統流入消化道。在健康人,分泌的膽汁的大約一半,於消化間期在膽囊內儲存,濃縮,微酸化。改變膽固醇、磷脂、和膽鹽的相對或絕對的比例,導致膽固醇過飽和並使膽固醇從膽汁溶液中相分離。最常見的變化是肝臟分泌過多的膽固醇。過多的膽固醇與膽汁磷脂形成單層簿片。這些單層簿片在適當的物理化學條件,可以聚集形成多層簿片,最終以膽固醇水合物晶體泄出並聚集在膽囊內。當這些晶體與膽囊分泌的粘液凝膠聚集後即形成膽囊膽固醇結石。大部分膽固醇結石在膽囊中形成。在罕見的情況下,如膽道磷脂分泌的遺傳性缺陷,則結石可以在膽道的任何部位形成。

肥胖的人患有高膽固醇的機率要高,即所謂的代謝綜合癥。自然膽汁中排泄的膽固醇含量也相對較高,因此代謝綜合癥的人患膽結石的機率也就高。統計的結果發現代謝綜合癥的人患膽結石的機率是無代謝綜合癥的人群的4倍左右。

那為什麼瘦的人也得膽結石呢?大致的原因如下:

1, 因為減肥突然瘦下來,大量的體內儲存的膽固醇集中從膽汁中排出,使得膽汁中膽固醇濃度突然升高,並沉淀成膽結石。因此,減肥也要慢慢來。

2, 膽囊內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癥也是膽結石的原因之一。最常見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是部分膽結石的起始原因。因此,上腹不舒服要查一下幽門螺桿菌。如果有感染要及時清除。

3, 膽囊內的膽汁是不斷更新的。當不吃飯時肝藏產生的膽汁存於膽囊內,並慢慢濃縮。吃飯時膽囊排空,將膽汁與食物混合幫助消化。排空的膽囊將再次收藏肝臟產生的膽汁供下次吃飯時再用。如果長期不吃早飯,那麼長期夜間濃縮的膽汁不排出,久而久之小的沉淀堆積成結石。因此,不吃早餐不是好習慣。另外,長期不吃飯,用靜脈營養的重病患者也會有膽汁淤積,並發膽結石。

4, 我們也經常見到,膽囊結構異常不利於正常膽囊的排空,久而久之小的沉淀堆積成結石。這種情況一般也不宜用保膽取石的方法治療。

5, 有的藥物也能誘發膽囊結石。比如長期使用頭孢曲松可以引起膽汁鬱積,並發結石。治療用藥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可以同時抑制膽囊排空,誘發結石。因此用此類藥物的患者要主要並發膽結石。

6, 很多遺傳性疾病常常合並膽結石,如高雪氏病,地中海貧血,生長抑素產生多的綜合癥和疾病,都會使得膽囊內膽汁成分變化,脂質或膽紅素過高,或膽囊排空障礙引起膽結石。這種情況,治療膽結石僅僅是指標,原發疾病要認真治療。

膽結石什麼情況下需要切除膽囊

對於合並有膽囊炎(出現臨床癥狀或影像學發現炎癥表現)的膽石癥應該接受膽囊切除。膽囊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原則上都應手術切除膽囊。但隨著微創手術的普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經取代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成為治療膽囊炎的首選術式。由於急性膽囊炎發作時膽囊周圍消腫、粘連存在,解剖層次不清晰,增加瞭腹腔鏡手術的難度和手術風險,因此目前大多不主張在急性期行膽囊切除術,而采取保守治療的方法使患者渡過急性炎癥期,待炎癥完全消退後(約在急性發作後1個月左右)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於保守治療無法緩解的特殊病例,隻好選擇開腹膽囊切除術。當然,在有經驗的外科醫生那裡,急性期也可以有選擇地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但相應的手術風險會明顯提高。慢性膽囊炎或急性發作期過後的膽結石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嚴重,很多人就抱著僥幸心理不願切除膽囊。殊不知這樣做相當於在自己身上埋下一枚“定時炸彈”,反復發作的膽囊炎本身就增加瞭膽囊癌的發生率,癌變率隨著年齡的增長急劇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發作急性膽囊炎的死亡率和治療難度均大大增加,本來很好治療的良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對於有癥狀的膽囊結石(尤其是反復發作急性膽囊炎的)、影像學顯示膽囊壁增厚的、伴膽囊萎縮的膽囊結石患者,選擇適當時機接受膽囊切除術是明智的。

多喝水也能預防膽結石

醫院會在每年為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兩次健康體檢,在林林總總的項目中一定會有B超檢查,主要看消化系統重要器官的健康情況。在檢查前醫生總是叮囑不要吃飯,以免膽囊收縮,影響正常檢查。在我們自己的常識中或早前的一些書籍裡也常提到的是:膽囊排空需要有進食的前提,特別是飲食中脂肪比較多的時候膽汁排出的就多。可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有一次自己在檢查中卻出現瞭另外的情況---膽囊已經“意外”排空。那天,因為要檢查肝功能和B超,所以自己並沒有吃早餐,隻是習慣性的起床後喝瞭一杯涼白開。可是醫生說的話卻令我驚訝:喝水也同樣可以使膽囊條件反射性的排空!

這讓我馬上聯想到飲食預防膽結石的問題,在早期的博文中我談過不吃早餐的危害,其中一條就是容易誘發膽結石。很多年輕人因為晚上睡覺比較晚,早晨又不願意早起為自己做早餐,起床後簡單洗漱一下就趕著上班瞭。年輕人成瞭膽結石的高發人群,這不能不說明問題。

如果我們偶爾實在不能按營養專傢推薦的飲食比例,在早晨吃足夠的食物,那麼請記得喝一杯水!喝水還是必要的,最起碼可以降低膽結石發生的概率。

膽結石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膽結石病又稱膽系結石病或膽石癥,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是膽結石、膽管結石(又分肝內、肝外)的總稱。膽道系統主要是為瞭行使運送、貯存、濃縮以及排泄膽汁的作用,因此倘若膽道系統本身構造或者膽汁成分有所變異,就會在膽道系統任何部位形成固體結晶的“膽結石”,甚至造成膽道阻塞,更進一步刺激膽道系統衍生癌癥病變。

膽結石對人體的危害有以下幾點:

1、急性膽囊炎:有時結石因體位的轉動或進食油膩食物,引起膽囊收縮迫使結石阻塞膽囊管,引起急性膽囊炎。常出現膽絞痛,膽囊積膿,甚至壞死、穿孔、彌漫性膽汁性腹膜炎,休克而危及生命。

2、阻塞性黃疸:膽結石有時可自行或藥物治療作用下進入膽總管,繼發膽總管結石癥,一旦結石嵌頓,即可出現膽絞痛,畏寒、發熱,全身黃染,化膿性感染休克。

3、膽石性胰腺炎: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傢,約40%胰腺炎由膽石癥引起;希臘、意大利等國傢,這個比例上升為75%;在中國,50%-80%的胰腺炎由膽石癥引起。膽石性胰腺炎往往是十分嚴重的出血或壞死性胰腺炎。而許多膽結石合並胰腺炎的病例常常在切除膽囊後便極少復發。這就充分說明膽石病與胰腺炎的發病的確有關系。

4、膽心綜合征:膽結石導致膽囊病變通過內臟交感神經的興奮,使心臟冠狀動脈痙攣,以致冠狀動脈血量減少,從而發生心絞痛,稱之為“膽-心綜合征”。

5、引發膽囊癌: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約70%-80%的膽囊癌伴有結石,並認為膽結石是膽囊癌的一種癌前病變。有學者指出,有膽結石的病人罹患膽囊癌的危險性是無結石者的6-15倍;結石的大小與膽囊癌的發生率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有40%的膽囊癌患者結石大於3厘米,12%小於1厘米,且直徑3厘米以上者發生膽囊癌的危險性要比1厘米以下的高10倍;結石時間長短也與發生膽囊癌相關,膽結石長期存在往往會引起膽囊萎縮、鈣化,而鈣化性膽囊或瓷樣膽囊中約有20%-60%的患者發生膽囊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