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乳牙或恒牙都可以發生齲齒,病變的進行一般都很緩慢,先是牙釉質發生齲蝕,牙冠齲壞的部位色澤變成灰黯,牙面上不光滑,易有牙垢堆積。齲齒初期患者不感疼痛,當齲洞發展到牙本質時,遇到冷、熱、酸、咸、甜的食物時才發生疼痛(一般是酸痛)。如果齲洞較深,與牙髓接近或蛀穿到牙髓,上述性質的刺激可引起難以忍受的酸痛。下面,請大傢跟隨小編一起來詳細瞭解下關於兒童齲齒的相關問題吧。

兒童齲齒怎麼治療

不論乳牙或恒牙都可以發生齲齒,病變的進行一般都很緩慢,先是牙釉質發生齲蝕,牙冠齲壞的部位色澤變成灰黯,牙面上不光滑,易有牙垢堆積。齲齒初期患者不感疼痛,當齲洞發展到牙本質時,遇到冷、熱、酸、咸、甜的食物時才發生疼痛(一般是酸痛)。如果齲洞較深,與牙髓接近或蛀穿到牙髓,上述性質的刺激可引起難以忍受的酸痛。齲洞內經常有食物嵌入,發出腐敗難聞的臭氣。隨著齲洞不斷地擴大,牙冠就會一塊塊地崩潰,最後隻留下殘餘牙根。

兒童由於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發生齲齒造成的危害,可影響牙頜系統的發育,造成後天畸形。齲齒的疼痛可以影響兒童的進食,致使不敢用有病牙齒進行咀嚼,食物沒有經過細細咀嚼就囫圇吞棗地進到胃裡,加重瞭胃的負擔,引起胃痛。

粗糙的食物不能在胃內消化完全,就會影響到小腸對營養的吸收。久而久之,降低瞭孩子的體質。齲齒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還會進一步發展引起牙髓的炎癥和牙根尖周圍的炎癥,造成的疼痛難以忍受,非常痛苦;此外,因為疼痛,長期用單側吃東西可以影響到頜面部生長發育,甚至造成一邊臉大一邊臉小的畸形,因此對於兒童發生的齲齒要及時進行治療。

不論乳牙或恒牙都可以發生齲齒,病變的進行一般都很緩慢,先是牙釉質發生齲蝕,牙冠齲壞的部位色澤變成灰黯,牙面上不光滑,易有牙垢堆積。齲齒初期患者不感疼痛,當齲洞發展到牙本質時,遇到冷、熱、酸、咸、甜的食物時才發生疼痛(一般是酸痛)。如果齲洞較深,與牙髓接近或蛀穿到牙髓,上述性質的刺激可引起難以忍受的酸痛。齲洞內經常有食物嵌入,發出腐敗難聞的臭氣。隨著齲洞不斷地擴大,牙冠就會一塊塊地崩潰,最後隻留下殘餘牙根。

預防兒童齲齒的護牙原則

1.護牙從1歲開始。美國疾控中心一份報告稱,及早展開口腔衛生防護措施,既有益健康又節約醫藥費。與其他孩子相比,1歲時就開始口腔健康保護的孩子,5年後看牙醫的費用降低40%。

2.培養孩子刷牙習慣。從小培養孩子的刷牙習慣非常重要。兒童牙科專傢貝弗利·拉金特博士表示,孩子長出第一顆牙時,就該給他刷牙,甚至在孩子出牙前,父母就可以用紗佈為孩子清潔口腔。長牙後,應選擇軟毛兒童牙刷,每天早晚刷兩次。

3.避免“奶瓶齲齒”。兒科醫生和牙醫一直告誡傢長,不要讓孩子含著奶瓶睡覺。這是因為奶嘴上的糖分會粘在孩子牙齒上,造成口腔細菌,並產生酸性物質,導致齲齒發生。若不及時治療,牙病會對兒童正常發育以及語言學習等方面造成不良影響。如果孩子有含奶瓶睡覺的習慣,奶嘴最好沖洗幹凈,奶瓶中隻倒涼白開。

4.喝飲料少用吸管。很多孩子喜歡用吸管杯喝水和果汁。專傢表示,果汁及其他含糖飲料不利兒童牙齒健康。特別是嬰幼兒長期使用吸管還會導致門牙後部齲齒,因此喝果汁時盡量用廣口杯。

5.兩歲時應告別奶嘴。1歲的孩子含奶嘴有助於防止嬰兒猝死綜合征,但長期使用奶嘴會危害牙齒健康。用力吮吸奶嘴會影響孩子上下牙排列的整齊性,乃至影響嘴形。專傢建議,孩子2歲時,就該扔掉奶嘴。

6.當心不利口腔的藥物。很多小兒藥物中含有糖分,這些成分粘在牙齒上,也會增加齲齒危險。小兒哮喘和心臟病類藥物尤其容易導致齲齒,抗生素及某些哮喘藥物會導致酵母過量生長,引起真菌感染,因此服完藥要漱口。

7.堅持口腔衛生不妥協。很多傢長認為,教嬰幼兒刷牙或使用牙線非常困難,且小題大做。但專傢認為,保持孩子口腔衛生絕非小事,必須嚴格要求,馬虎不得。

兒童齲齒的病因

兒童齲病病因學說是四聯因素學說,主要包括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和時間,其基本點為:致齲性食物(特別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緊緊貼附於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獲得性膜上,在這種由牙齒表面解剖結構和生化、生物物理特點形成的不僅得以牢固的附著於牙面,而且可以在適宜溫度下,有足夠的時間在菌斑深層產酸,侵蝕牙齒,使之脫礦,並進而破壞有機質,產生齲洞。

1.細菌

是齲病發生的必要條件,一般認為致齲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產酸菌屬,其中主要為變形鏈球菌、放線菌屬和乳桿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產酸,導致牙齒無機質脫礦;另一種是革蘭氏陽性球菌,可破壞有機質,經過長期作用可使牙齒形成齲洞。目前公認的主要致齲菌是變形鏈球菌,其它還包括放線菌屬、乳桿菌等。

細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於牙面。口腔滯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後,一方面聚合產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質,另一方面產酸使牙齒脫礦,菌斑的組成比較復雜,除大量細菌外,還有糖、蛋白、酶等物質。

2.口腔環境

口腔是牙齒的外環境,與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與菌斑基質的形成有關,也是菌斑中細菌的主要能源,細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謝產生酸,並合成細胞外多糖和細胞內多糖,所產的有機酸有利於產酸和耐酸菌的生長,也有利於牙體硬組織的脫礦,多糖能促進細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積聚,並在外源性糖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齲病發生的物質基礎。

(2)涎液在正常情況下,涎液有以下幾種作用:

機械清洗作用減少細菌的積聚。

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著。

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鹽類等物質起中和作用。

抗溶作用通過所含鈣、磷、氟等增強牙齒抗酸能力,減少溶解度。

涎液的量和質發生變化時,均可影響齲患率,臨床可見,口幹癥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齲患率明顯增加。頜面部放射治療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壞而有多個牙齲;另一方面,當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鹽含量減少時,也有利於齲的發生。

3.宿主

牙齒是齲病過程中的靶器官,牙齒的形態、礦化程度和組織結構與齲病發生有直接關系,如牙齒的窩溝處和礦化不良的牙較易患齲,而礦化程度較好、組織內含氟量適當的牙抗齲力較強;另方面,牙齒的結構與機體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在發育中,不僅影響到牙齒的發育和結構,而且對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組成也有很大影響,因而也是齲病發生中的重要環節。

4.時間

齲病的發生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從初期齲到臨床形成齲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齲細菌、適宜的環境和易感宿主同時存在,齲病也不會立即發生,隻有上述三個因素同時存在相當長的時間,才可能產生齲壞,所以時間因素在齲病發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兒童如何預防齲齒

講究口腔衛生

兩歲左右兒童的乳牙可全部萌出,此時即應教育孩子做到飯後漱口,以利於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減少細菌繁殖。兒童期即應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保證充足的營養

蛋白質是兒童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鈣磷是牙齒、骨骼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孕婦和幼兒食用含鈣、磷和維生素A、C、D豐富的食物,如蛋、魚、蝦、瘦肉、豬肝及水果等,對於調節兒童體內鈣磷代謝,促進鈣、磷在牙齒和骨骼中的沉積,預防兒童牙病有重要的作用。

註意飲食平衡

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臨睡前盡量少吃精制糕點、糖果等甜食。多食用粗糙而富有維生素的食物,多吃五谷雜糧,使飲食多樣化,這樣不但對兒童機體代謝等功能有益,而且可以增強牙齒的咀嚼力,促使牙齒和牙槽骨、面頜的均衡發育。

堅持正確刷牙

幼兒園教師和傢長應教育和指導孩子掌握正確的豎向刷牙法,即順著牙齒的生長方向上下刷洗牙縫中的食物殘渣。

定期檢查口腔

兒童牙病常見,但早期多無明顯的自覺癥狀,僅在遇冷、熱、酸、甜食時,牙齒有酸痛感,易被忽視,應定期帶孩子到醫院作口腔保健檢查。一般半年一次,發現齲齒應及早治療。

齲齒是指口腔中的細菌和食物殘渣共同對牙齒的腐蝕以致使牙齒遭到破壞而造成的,齲病早期不治療,蛀蝕到牙齒裡面的神經,產生牙神經發炎,可發生劇烈疼痛。所以,兒童如何預防齲齒是作為傢長朋友必須知道的常識,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

不同年齡孩子如何預防齲齒

1歲半左右

孩子的上下門牙均已長出。此時,傢長要關註孩子上排門牙及牙縫、牙根的衛生狀況。因為最早長出來的下排門牙常被唾液濡濕,而唾液有殺菌作用,因此下排門牙不易得齲齒。

2-3歲

此時,孩子的槽牙剛剛長出,父母要特別註意其咬合處溝槽部分的清潔,因為新生牙齒較弱,個頭比周邊的牙齒矮,咀嚼時不易被刺激到,不利沾染唾液,容易長齲齒。

4-5歲

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要註意槽牙的牙縫衛生狀況,這個部位咀嚼時常用到,易殘留食物殘渣,清潔時除瞭刷牙外,最好再配合牙線。

6歲-小學低年級

此時,孩子開始長恒牙,在乳牙與恒牙交替期間,如果傢長不註意自傢孩子牙齒衛生狀況,會使恒牙一長出來就得齲齒。

小學3-4年級

孩子的上下門牙開始由乳牙轉變成恒牙,此時,尤其要註意其衛生狀況。此外,這個年齡段兒童在刷牙方面還不夠熟練,需要傢長從旁指導。

小學高年級

12歲左右,孩子開始長第二大臼齒,由於新生不久,位置比旁邊牙齒要低,刷牙時不容易刷到,因而要特別註意其衛生狀況,防止齲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