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兒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患兒可能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損害,引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馳緩性麻痹、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容易發生死亡。

手足口病用什麼藥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傳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節流行,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患兒疼痛難忍,時時啼哭、煩躁、流口水,不能吃東西,尿黃,重者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癥狀。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並發癥。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特殊感染癥,主要的特徵是會在受到感染者的口腔內、手、腳掌、產生水泡,在膝蓋、屁股部位也有類似水泡的疹子,多數小孩會因此顯得煩躁、胃口大失、發燒,典型的癥狀在一周內會自動消失,沒有任何特效藥可以改變這個過程。小孩得過一次以後,就會終生免疫。 同類發燒引起水泡病患,可試用鳳尾草治療。鳳尾草又名井邊茜,小鳳尾。即鳳尾蕨屬植物劍葉鳳尾蕨,全草可入藥。本品清熱,涼血。治腸炎,發熱,疔瘡。對腸病毒有很好抑克作用。 用鮮品1~2兩,煎水註一小杯,調蜜少許內服。餘藥待冷後,浴洗水泡及出疹區。

手足口病如何護理

1、一旦發現感染瞭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傢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寶寶宜臥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1)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2)可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4、皮疹護理:

(1)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2)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幹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5)註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6)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7)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手足口病患者有哪些飲食宜忌

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多發於兒童,以口唇周圍起泡、發燒為主要癥狀。孩子得瞭手足口病,傢長都會十分擔心,在給孩子找醫生治療的同時,通常也會做些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其實手足口病患者並不是什麼都可以吃,以下是手足口病的一些飲食宜忌。

手足口病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第一階段:病初。嘴疼、畏食。飲食要點:以牛奶、豆漿、米湯、蛋花湯等流質食物為主,少食多餐,維持基本的營養需要。為瞭進食時減少嘴疼,食物要不燙、不涼,味道要不咸、不酸。這裡介紹一個小竅門—用吸管吸食,減少食物與口腔粘膜的接觸。

第二階段:燒退。嘴疼減輕。飲食以泥糊狀食物為主。舉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優質蛋白質;香蕉易制成糊狀,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蘿卜素和果膠,能提供熱能、維生素,且潤腸通便。

第三階段:恢復期。飲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營養要高。如雞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約十天左右恢復正常飲食。也有說法“全素,不動葷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雞蛋等營養品排除在外,營養質量不夠,缺少優質蛋白質,而抗體是一種蛋白質,故全素不妥。

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2、治療期間應註意不吃魚、蝦、蟹。

看瞭以上介紹,傢長應該提高警惕瞭,疾病在恢復過程中對飲食是有要求的,並不能任由患者選擇自己想吃的食物,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合理的搭配,冰冷、辛辣的東西都不能吃。隻有掌握瞭手足口病的飲食宜忌,患者在配合治療的情況下才能早日恢復健康。

手足口病有什麼註意事項

手足口病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在預防方面,應註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時,盡可能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平日教育小兒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對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若此病在托兒所或幼兒園內流行時,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兒童隔離,將玩具用消毒液消毒。

可將金銀花、茵陳、生薏仁、大青葉(即板藍根的葉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開後20分鐘倒出,當茶飲用。三五天即可,但體虛、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對於口裡長皰疹、有潰瘍、口氣臭的孩子,除瞭上述方子之外,還可用燈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風、淡竹葉煎水飲用,可清心火。對於食欲不振的孩子還可在燈心花方子裡增加麥芽,以開胃。

如果孩子手足出現皰疹,則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膚子、苦參等煮沸,冷卻至適中溫度時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熱、化濕、涼血的作用。

手足口病嚴重嗎?

通常不嚴重。幾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療便可康復。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內痊愈。並發癥不常見。極少病人可並發無菌性或病毒性腦膜炎,其癥狀是發熱、頭痛、頸直或背痛,這需要住院治療一段時間。

手足口病是如何發生的?

有數種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薩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腸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薩奇病毒是腸道病毒的一種。腸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會傳染嗎?

會。手足口病有中度傳染性。人與人之間的傳染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糞便。在發病的第一周傳染性最強。手足口病不會在人和動物或寵物間傳播。

人感染後多長時間發病?

從感染到出現癥狀即潛伏期通常是3-6天。發熱是手足口病常見的首發癥狀。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後隻獲得該型別病毒的免疫力,對其它型別病毒再感染無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後還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別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時何地發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發和爆發,以夏季和早秋較常見。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有些

1、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復感染發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國外文獻報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佈極廣泛,沒有嚴格的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春夏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托兒所容易發生集體感染。傢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