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有風險嗎?減肥是肥胖人群最大的心聲,想要成功減肥,塑造一個勻稱的形體,時下最有效也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抽脂瞭,那麼,抽脂有風險嗎?這是很多人都很在意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吧!

吸脂有危險嗎

常見並發癥為:

①局部並發癥如體表凹凸不平、不對稱、抽吸不足、紅斑等。

②其他並發癥如血腫、皮膚松弛下垂、感染、壞死、四面組織損傷、術後疼痛及行走困難等。

全身並發癥為:

藥物毒副反應、體液失衡、心臟負荷過重、脂肪栓塞及脂肪栓塞綜合征、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壞死性筋膜炎、腹壁及內臟穿孔、中毒性休克、昏厥等。

吸脂常識

吸脂減肥是用物理的方法,吸掉多餘的脂肪細胞,而人體細胞的生長基本在18歲以前完成,此後脂肪細胞一般不再分裂生長。因此,18歲以後的人采用吸脂減肥的效果是很好的。最適合做吸脂減肥的年齡段是:18到55歲。

18歲以後,人的脂肪細胞數處於恒定狀態,胖瘦主要取決於脂肪細胞充盈度的大小,也可以說,在同一充盈度條件下,脂肪細胞個數越多,人體就越顯胖。

這裡要把病理性肥胖除外,所謂病理性肥胖是指病人的脂肪細胞會有異常分裂,因此,這種現象一定要把疾病治療痊愈。

人身體某些皮膚會有一些松弛,尤其是一些很胖的人,一般可以加做腹壁整形術來切掉多餘的皮膚。

但如果不是非常胖,由於吸脂時既抽深層脂肪,也抽淺層脂肪,使腹壁下的脂肪抽取比較均勻,90%的人在吸脂後會恢復得不錯。如果在手術時適當用彈力膚加壓,則更有利於腹壁的回收。

吸脂減肥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也有一定的禁忌癥: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減退;有心理障礙、對吸脂期望值過高或對自身形體要求過於苛刻者;皮膚嚴重松弛的皮下脂肪組織過少者;

利多卡因過敏或麻醉藥物代謝障礙者;局部皮膚有感染病灶或較多瘢痕者;重度吸煙和傷口愈合能力較差者;下肢靜脈曲張、靜脈炎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病態肥胖和神經性貪食癥患者;年齡小於18歲的患者等,這類患者應禁止做吸脂手術。

吸脂適應及禁忌癥

適應癥由於原有肌膚彈性和韌度的強弱與否,會影響吸脂術後復原的時間與效果,因此,想要嘗試吸脂的美體塑形的人員,最好能在20~50歲之間。另外,由於進行局麻或全麻,難免傷及抽脂部位的微血管組織,如有高血壓、心臟病與內分泌等系統疾病,或是凝血方面有障礙的人,不適合輕易嘗試吸脂。而過瞭55歲吸脂需要慎重檢查,如果身體狀況不允許,也不建議做吸脂。建議每位求美者,確定身體狀況符合要求再為其實施吸脂手術。

禁忌癥1、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減退的不能耐受吸脂手術者不適合做吸脂;2、有心理障礙、對吸脂期望值過高或對自身形體要求過於苛刻者不適合做吸脂;3、皮膚嚴重松弛的皮下脂肪組織過少者不適合做吸脂;4、利多卡因過敏或麻醉藥物代謝障礙者不適合做吸脂;5、局部皮膚有感染病灶或較多瘢痕者不適合做吸脂;6、重度吸煙和傷口愈合能力較差者不適合做吸脂;7、下肢靜脈曲張、靜脈炎者,應禁止下肢脂肪抽吸;8、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不適合做吸脂;9、病態肥胖和神經性貪食癥患者不適合做吸脂;10、年齡小於18歲的患者(乳房發育和重度肥胖的男子除外)不適合做吸脂。

吸脂會松弛嗎

很多肥胖者對吸脂手術並不陌生,而對於吸脂大傢擔心的問題卻很多,吸脂要註意不要大面積的吸太多的部位,要註意少量多次。多數求美者在做吸脂手術之前都會問一個共同的問題“吸脂後皮膚會松弛嗎”?

一般吸脂後皮膚都會緊致一些,成人脂肪細胞的數量是恒定的。現在吸出的脂肪,吸出的部分永遠不會再長瞭。因為采用外科方式去除部分脂肪組織並不改變機體的能量代謝平衡,代謝效率不增高,因而不會發生脂肪組織的再生。

傳統的針灸、按摩、藥物減肥隻是消耗脂肪細胞的能量和水分,減小的隻是脂肪細胞的體積,因而這種減肥的作用是短暫的,外界作用停止,便會出現反彈。因此,吸脂減肥是諸多減肥方法中,唯一安全可靠且永久的減肥方法。

吸脂手術以後皮膚是不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出現明顯的皮膚松弛的。另外,吸脂手術以後,本身人的皮膚就是存在一定彈性的,所以也會有收緊作用。

此外,吸脂區域范圍內的組織在手術創傷以後的愈合過程中是一種瘢痕式的愈合,這樣也會有收緊的作用。所以吸脂手術以後是不會出現皮膚松弛問題的,某種程度上會比原來的皮膚更緊一些。

吸脂好處及有益食物

吸脂可以幫助大傢減少,幾種疾病都跟肥胖有很大的關系病癥,比如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以及各種癌癥等,曾經有關人員調查對於吸脂減肥術後人群20年的觀察得知,吸脂減肥後對於這些心腦血管病發病率者降低瞭20-30倍。同時吸脂減肥後,內分泌可能有輕微影響,由於吸脂減肥吸掉瞭腹部的一部分脂肪,會對內分泌有一些輕微的影響,但不會太厲害,大傢不必擔心,有些影響還是有利的,專傢肯定,正確的吸脂減肥不但能改善人的形體,還能給人帶來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質量。所以說吸脂對身體有很多的好處的,不單單是改善人體的形態,還能讓我們更加健康。

燕麥

建議每天最好吃一杯半的燕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燕麥片包裝上可標示“食用燕麥片是改善血脂的一種飲食方式,可減少冠心病的危險。”

燕麥中富含的水溶性纖維可以“阻止”腸道吸收過多的膽固醇,改變血液中脂肪酸濃度,降低“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每天攝取水溶性纖維5-10克,就可使“壞”膽固醇的吸收率降低5%。其他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還有:四季豆、蘋果、桃子、瓜類、菇類、海帶、黑白木耳、紫菜等。

堅果

杏仁、花生、胡桃、腰果、栗子等堅果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膽固醇,還能維持動脈血管的健康和彈性。

發表在今年世界心臟病學會年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10個歐洲國傢搜集瞭近40萬人的資料分析後發現,堅果吃得越多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越低。每天吃13克堅果的人,得冠心病的風險比吃不到1克的人少四成。

但堅果唯一的缺點就是熱量太高。專傢建議不妨每周吃兩次,每次吃8克,大約握在手心松松一把的量,即可獲得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劑。

豆類

黃豆飽和脂肪量低,不含膽固醇,用大豆蛋白取代動物蛋白,可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而又不影響“好”膽固醇的含量。

此外,黃豆所含的大豆異黃酮和纖維素也能降低膽固醇。每天攝取20-50克大豆蛋白質,約可降低4%—8%的“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除瞭黃豆,大豆蛋白質制品還有豆腐、豆漿等。要註意的是,加工過程會影響黃豆中異黃酮、纖維素含量。

橙汁

其中的植物甾醇是一種和膽固醇結構類似的化學物質,可以和膽固醇在腸道裡競爭吸收通道,進而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