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細菌性腹瀉,在夏季發生的幾率比較高,特別是吃配方奶的寶寶中更容易發生細菌性腹瀉,因為在喂養過程中所用的奶瓶、餐具和食物很容易被污染,如果傢長對奶瓶和餐具消毒不徹底,就有感染的可能。另外,嬰兒長期應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也會引起細菌性腹瀉。由於引起寶寶腹瀉的細菌種類不同,各種腹瀉的表現癥狀也不盡相同。請看下面介紹。

寶寶得細菌性腹瀉怎麼辦

腹瀉分細菌性腹瀉和病毒性腹瀉兩種。細菌性腹瀉一定要用抗生素治療,外加一些調整腸道菌群的藥物例如培菲康、媽咪愛。而病毒性腹瀉就不需要用抗生素,隻要用調整腸道菌群的藥物就可以瞭。

另外腹瀉要完全康復需要一定時間,不要太著急。關鍵要確定是屬於哪一指剮海 拍芏災⑾亂??br>腹瀉的孩子屁股眼都會紅的,每次大便以後都要清洗屁股,並敷上一點松花粉,保持幹燥。

食物上可以用米湯代替水沖奶粉給寶寶喝,註意米湯不能太稠,用大米加水稍微煮一下就行瞭。

夏天細菌多容易引起腹瀉 寶寶要註意飲食衛生

小孩的腹瀉有幾種,一種是生理性腹瀉,一種是病理性腹瀉。由於吃的不幹凈造成腹瀉,往往是痢疾、腸炎有關。生理性腹瀉,有的時候是因為食物沒有吃完,又沒有及時的放在冰箱裡面,就會非常快的長菌。

寶寶在夏天拉肚子是很正常的,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第一個是嬰幼兒的臟腑很嬌嫩,胃腸功能發育不成熟,天氣炎熱易使胃酸分泌減少,各種消化酶不足且活性差。而嬰幼兒正處於快速生長階段,身體所需的營養多,相對使胃腸道負擔較重,加之寶寶寒暖不能自調,飲食不會自節,暴飲暴食或饑餓都可以引起腹瀉。第二個是氣溫高或氣候變化,易使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引起食物腐敗變質,另外忽視寶寶腹部的保暖,受涼後腸蠕動增加,也可引起腹瀉。季節氣候的變化,也易加快腸蠕動。

如果寶寶拉肚子不是特別嚴重,比如寶寶精神不好,不玩瞭,如果不是這種情況,最好不要吃藥,讓寶寶更快地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夏天出產的水果大都是寒性的,寶寶最好少吃或不吃,比如西瓜,寒性,一歲左右的寶寶吃瞭最容易拉肚子。最好的辦法是多喝涼白開,讓寶寶多尿多排毒,千萬不要一點小病就讓寶寶吃這藥吃那藥,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好處。此外寶寶拉肚子時忌油膩,油炸食品最好也少吃,應多給寶寶補充水分,尤其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的飲食,像是米粥、面條、牛奶、肉湯之類的。可以選擇一些脫脂酸牛奶、焦米湯、蘋果泥和胡蘿卜汁等讓寶寶來食用。

另外,母乳喂養一般可以防腹瀉,定時的給寶寶進行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的時候給寶寶斷奶。

夏季的時候避免讓寶寶飲食過量或者是讓寶寶食用脂肪多的食物,經常讓寶寶進行溫水浴,同時還要讓寶寶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寶寶的食具、水杯、水瓶等都要經常進行消毒。奶瓶尤其是那種橡膠奶頭很不容易進行清洗消毒,而且也很容易污染,導致小兒腹瀉癥狀的出現。喂養寶寶的工具可試著換換碗勺,污染的機會就要比奶瓶少很多瞭。另外,寶寶夜晚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防止腹部受涼。

此外,腹瀉的患兒大便次數明顯增多,這時候應給寶寶勤換尿佈。每次大便後就要用溫水給寶寶揩洗臀部,然後再用軟佈把水分吸幹。接下來還可試著塗上鞣酸軟膏,或者是復方硫酸銅鋅軟膏,防止寶寶產生紅臀。

細菌性腹瀉寶寶該如何合理喂養呢

第一,腹瀉患兒原則上不主張禁食,應繼續喂養,但也需根據病情靈活掌握。例如嘔吐頻繁的患兒,暫不宜進食,而采用靜脈輸液,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一旦病情好轉,病兒有食欲,可及早恢復喂養。

第二,腹瀉期間飲食需適應患兒的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可參考病兒食欲及腹瀉情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嬰兒可先給予1/2稀釋奶,漸增至全奶,平時已進固體或半固體飲食的患兒,可由稀粥、米粉等開始,漸改為較濃的飲食,食量也可由少量逐漸增多。腹瀉患兒開始進食後,即使糞便量有所增加,仍可通過補液,補充繼續丟失,隻要有食欲,則可繼續喂養;如腹瀉明顯加重,又引起較重脫水及腹脹者,則應立即減少飲食。

第三,及早恢復充足的平衡飲食,防止較長時間處於半饑餓狀態。急性細菌性痢疾等腸道感染,如能用抗菌藥物迅速控制感染,一般2~3天即可恢復正常飲食。輪狀病毒腸炎為自限性疾病,多因病毒感染後腸壁充血水腫,大量水份及營養物質不能吸收,排出量較多,即使2~3天後糞便仍較稀,一般也應在5~7天內恢復正常飲食。

第四,對遷延性、慢性腹瀉患者的治療,除針對病因治療外,關鍵在於改善病兒的營養狀態,並且要註意維生素及各種礦物質的補充。

生兒容易,育兒難——這是大多數年輕父母的心聲,其實,隻要多一份知識,多一份細心,就一定能呵護寶寶平安健康地長大,撫育幼兒的歲月將會是一生中最甜美的回憶!

什麼是寶寶細菌性腹瀉

1、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

這種腹瀉在夏季出現比較多,寶寶起病比較緩慢,開始癥狀比較輕,然後逐步加重,寶寶會出現嘔吐、脫水及低熱等癥狀,寶寶的大便有腥臭味,多出現水樣、黏液狀大便。

2、金黃色葡萄糖細菌引起的腹瀉

導致這種腹瀉多是因為寶寶長期服用某種抗生素導致的胃腸菌群失調。主要特點為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燒、嘔吐和腹瀉,開始腹瀉的大便呈黃綠色,幾天後大便有腥臭味且顏色呈暗綠色,出現水樣便,大便次數增多,有時候一天可達十幾次,寶寶有可能出現嚴重脫水。

3、黴菌引起的腹瀉

多發於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的寶寶。每天大便3-4次,為黃色水樣便,有的像豆腐渣樣,有的呈綠色、多泡沫,粘液。

寶寶腹瀉分為哪幾類

判斷小兒是否腹瀉,不能單憑大便次數是否增多,還要看大便量是否增加和大便性質是否改變。僅排便次數增多,大便依然是成形的,稱假性腹瀉。小兒腹瀉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大傢應該有點瞭解,但又有點理解的不透徹吧,根據引起腹瀉的原因,腹瀉大致分成三類:

(一)生理性腹瀉。有的嬰兒出生不久就出現黃綠色的稀便,大便次數也多,但精神很好,沒有嘔吐,食欲始終很好,隨著年齡增長,於添加輔食品後腹瀉自然消失。

有生理性腹瀉的小兒,通常在攝取牛奶或雞蛋等異體蛋白質後,甚至在受到日曬、風吹或衣服的磨擦後,易發生皮膚濕疹、體溫升高等現象。

(二)消化不良性腹瀉。在嬰兒期引起的腹瀉,最常見的是由於喂養不當,不是吃得太多,便是吃得太少;天氣太熱,突然受涼;頻繁調換新的食品等,均可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消化不良性腹瀉有發熱、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大便呈稀糊狀、蛋花湯樣或水樣,甚至帶有粘液。

(三)感染性腹瀉。由於細菌、病毒或黴菌侵入腸胃道引起的腹瀉稱感染性腹瀉。患有這類腹瀉的小兒多數有發熱,嘔吐不一定是主要癥狀,糞便有異常臭味,含有粘液或膿血,如不及時治療,則腹瀉會持續或加重。由於引起腹瀉的病原體不同,其腹瀉又各有其特點,如:

1、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輕的常無發熱或僅有低熱,大便次數增加,混有膿血;生的可突發高熱,面色蒼白,抽搐,四肢發冷,脈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因為發病很急,腸道的病變還未形成,病兒不但沒有腹瀉,有時還可便秘。這種發問和腦膜炎、敗血癥很難區別。我們稱它為中毒型菌痢。1歲以內的嬰兒患難與共菌痢癥狀往往不典型,表現無熱或低熱,每天排3-5次水樣大便,易誤診為消化不良。

2、病毒(多為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大多發生在每年的8-11月份,9月份是發病高峰。又稱秋季腹瀉。多見於營養良好的6-18個月的嬰兒。秋季腹瀉起病急,體溫升高在38-40攝氏度之間,同時有感冒產癥狀,在發病當天就有腹瀉。大便像米湯或蛋花湯一樣,不少量粘液。由於大便量多,常像水一樣沖出來,因此病兒很快就出現眼眶凹陷、口唇幹燥等脫水癥狀。小兒有嚴重口渴感和哭鬧不安等現象。

空腸彎曲菌是我國小兒感染性腹瀉的重要致漬菌之一,幾乎占感慨性腹瀉病例中第二位,僅次於天菌痢。全年均可發生,夏秋季為發病高峰,尤以兩歲以下最多。潛伏期3-5天,全身中毒癥狀明顯,有高熱、嘔吐和腹痛,接著出現黃色帶有奇特惡臭的水樣便,也有少數為粘液或膿血樣便。

3、黴菌引起的腹瀉。大便黃色稀薄或綠色,多泡沫,不粘液,呈豆渣樣,平時體弱、營養不良或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小兒容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