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發病初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發燒情況可能持續4至5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小孩出現手足口病要怎麼辦?如何治療?下面來詳細瞭解一下。

小孩手足口病癥狀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4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後隻獲得該型別病毒的免疫力,對其他型別病毒再感染無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後還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別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愈,預後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2.重癥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癥。

(1)神經系統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陽性。

(2)呼吸系統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發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囉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狀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狀。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傢長的訴說的癥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鑒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可將咽拭子或糞便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測病毒,但病毒檢測需要2~4周才能出結果,因此醫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項檢查。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確診時須有病原學的檢查依據。

手足口病潛伏期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為3-6天,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如發熱、咳嗽、流鼻涕、惡心、嘔吐等,發熱情況可持續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癥狀中,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一般無疼痛及癢感,痊愈後不留痕跡。

除此之外,口腔內會有疼痛的潰瘍,導致吞咽困難,食欲減退;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手足口病的並發癥並不常見,在罕見的情況下,才會引發病毒性腦膜炎。

手足口病如何護理

1、一旦發現感染瞭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傢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寶寶宜臥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1)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2)可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4、皮疹護理:

(1)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2)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幹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5)註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6)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7)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

1.飲食傳播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腸道內的病毒,所以飲食傳播是主要的擴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衛生或變質過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將細菌不斷擴散,引起寶寶感染。

2.飛沫傳播

患兒的飛沫中可能帶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幾個小寶寶靠在一起說話時,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就傳播開來瞭。

3.接觸傳播

患兒玩過的玩具、用過的餐具、毛巾、被子、內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細菌,健康的小寶寶接觸到這些東西可能會讓細菌有機可乘,還有寶寶過於密集的地方病毒傳播得比較快,比如說幼兒園、培訓班等等,老師和傢長要格外註意。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的爆發在空間上沒有什麼特點,不存在地域性,而在時間上也是四季都有可能,不過在夏秋交替的階段更為頻發。不過該病可能散發也可能爆發,傳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面積的感染。

開學季尤其小心手足口病

每年開學季小朋友感染上手足口病的報道層出不窮,夏秋交替是在八月底九月初前後,正值開學時期,學校是小朋友相對密集、人員流動相對較大的環境,如果某個不知情的小朋友或者其他人將病毒帶入瞭校園內,將很可能爆發大面積的流行。在認真護理小朋友的同時,以下兩點也非常值得傢長註意:

1.傢長不要過於緊張。傢長的恐慌心理很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不利於病情的穩定和恢復。並非所有患病兒童都要被送往醫院,病癥不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將寶寶留在加重自行隔離,帶病情穩定再恢復上學。如果隔離中發生緊急狀況或者病情惡化,則要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2.病毒也是在千變萬化的,小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差,雖然得過一次手足口病會有抗體,但是並不排除因為其他病原體感染而再次患上該病。所以對於5歲以下的小寶寶來說,防病措施時刻不能放松,尤其是已經感染過手足口病的孩子,抵抗力可能一時半會不能恢復到最佳狀態,更要搞好個人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