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生兒是非常的脆弱的,不管是身體的整體的素質還是身體器官的功能都是非常的弱,因此也就極其容易生病,而腹瀉又是最常見的一種。那麼寶寶腹瀉的日常原因是什麼?寶寶經常腹瀉怎麼辦?下面趕緊來瞭解一下吧。

寶寶經常腹瀉怎麼辦

孩子最好是母乳喂養,因為母乳補養有助於孩子的消化,而且營養比市場上的奶粉高出很多,並且一般情況下不會因為哺養問題引起孩子的腹瀉情況。

註意衛生預防腹瀉,孩子在使用奶瓶的時候要及時進行消毒清理,尤其是隔夜的奶瓶嘴一定要進行清洗,要不晚上滋生的細菌也會引起孩子腹瀉。

孩子在飲食的時候盡量吃一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尤其孩子出現腹瀉的情況可酌情讓孩子少進食,吃的時候盡量清淡易消化的最好。

寶寶腹瀉有哪些類型

1、生理性拉肚子

有些寶寶尤其是純母乳喂養的,會在喂奶後後24小時排便5—10次,大便松散,有奶塊或少量粘液 。除腹瀉外,寶寶無其它異常情況,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穩,體重按正常速率增加,無脫水表現,大便化驗無異常。另外部分生理性腹瀉可能是對新食物不適應,一般出現在奶粉的轉換或者飲食不當等。對此父母不必擔心,隻要您悉心照顧,加之寶寶對轉奶或飲食的逐漸適應,寶寶的便便就會好轉的。

2、病理性拉肚子

還有一類腹瀉是由於細菌、病毒或黴菌引起的,稱為“感染性腹瀉”。患有這種腹瀉的寶寶多數有發熱,嘔吐不一定是主要癥狀,糞便有異常臭味,含有粘液或膿血,如不及時治療,則腹瀉會持續加重。

不同病原體引起的腹瀉又各有其特點,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一年四季都可發病,但在5—8月份發病率最高。多數小兒開始時不發熱,很少嘔吐,腹瀉次數不多,轉為重型後出現發熱、嘔吐劇烈,大便次數頻繁,很快出現脫水,大便以蛋花湯樣為主,含有粘液,有腥臭味。

病毒引起的腹瀉多發生在8—11月份,常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大便為白色米湯樣或蛋花湯樣,有少量粘液,但無腥臭味。黴菌引起的腹瀉大便為黃色稀薄或綠色,多泡沫,有粘液,呈豆腐渣樣,平時體弱、營養不良或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寶寶容易發生。

寶寶腹瀉的日常原因是什麼

胃腸炎

胃腸炎(也稱為腸胃感冒)是胃和腸道的一種炎癥,可以引起嬰兒、兒童和成人的腹瀉。胃腸炎很常見,可以由很多不同的病毒引起。最常見的病原是輪狀病毒,由於腹瀉住院的小朋友中有一半是感染瞭這種病毒,好發於秋末冬初。如果你的寶寶拉肚子,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請註意,如果寶寶吃的或喝的不多,可能會失去很多水分。

細菌感染

嚴重腹瀉(有時伴有嘔吐),同時有腹痛、血便、發燒,往往是病毒或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類裡含有的大腸桿菌引發的感染)。因此,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癥狀,就應該帶他去看醫生。醫生會給他做檢查,還可能會做大便培養來看看是否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寄生蟲

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腹瀉。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集體生活時寄生蟲很容易傳播,而且需要特殊藥物治療。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更換尿佈後勤洗手,是終止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最好方法。

抗生素

如果你的寶寶在抗生素治療期間或治療後發生腹瀉,可能與藥物有關。告訴醫生,看看是否可以換用其他藥物或療法。

食物因素

喝太多果汁(尤其是含有山梨醇和高濃度果糖的果汁)或太多含糖飲料也可能會使寶寶肚子不舒服,大便變稀。給寶寶少吃點這些食物,應該1周左右就能好轉。建議不要給6個月以下的寶寶喝果汁,6個月以後,每天果汁的攝入量也不要超過大概113~170毫升。配方奶沖調不當也可能引起寶寶拉肚子,所以當你沖奶時要按比例加水。

牛奶過敏

牛奶過敏的現象並不少見,也能引起腹瀉,有時候還能引起嘔吐。如果你的寶寶對牛奶過敏,他可能在喝瞭以牛奶為原料的配方奶或吃瞭奶制品(如果他已經開始吃輔食)後幾分鐘到幾小時的時間內就會表現出過敏癥狀。如果你懷疑寶寶拉肚子與牛奶有關,請找醫生詳細咨詢。

寶寶過早喝粥會腹瀉

第一,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由於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功能還不健全,消化能力差,喂養不當很容易發生腹瀉。如:吃得太多,胃腸無力把食物消化完,輕則大便次數多,重則發生嘔吐。如果母乳不足或過早用粥類、粉糊糖類等食品喂養嬰兒,可因粉糊糖類發酵而使胃腸脹氣,導致腹瀉。突然更換食物種類,進食大量淀粉類和脂肪類食品也可導致腹瀉的發生。

第二,氣候因素導致的腹瀉。氣候突然發生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強;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而由於口渴又易吃奶過多,增加消化道負擔,這些均易誘發腹瀉。

孩子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特別是胃酸分泌較少,殺菌能力差;再加上夏天過多地進食飲料,又稀釋瞭胃酸,這樣,病菌就不能被胃酸殺死,很容易闖過胃酸這一關,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

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也增加瞭感染的機會。同時,夏季孩子體內水分蒸發較多,要及時補充足夠的水,不能以奶水來代替水。還應采取必要的降溫措施。如果出現此種腹瀉,隻要在飲食和飲水上稍加調理即可治愈。

寶寶經常腹瀉的護理誤區

誤區一:寶寶拉稀,就一定是病瞭

醫學觀察:嬰幼兒,尤其是小嬰兒,非“病”的腹瀉現象是不少見的。如: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次數多,也比較稀,這不是腹瀉。若乳母的飲食有所改變,比如吃瞭涼的或油膩的食品、啤酒等,或母親外出回來後馬上給孩子喂奶,這樣那樣的原因可導致孩子的大便出現改變,不要馬上就認為孩子腹瀉瞭,立刻就吃藥、打針,要等一等,看一看,是否由母乳造成的,或許拉一次兩次就很快好轉瞭。此外,在添加輔食過程中,嬰兒的大便可能變得發稀、發綠,有奶瓣,次數偏多,這不是腹瀉病,可能是對新的輔食不適應。減少輔食量或停止添加,會很快好轉的。

誤區二:治療腹瀉,最重要的是吃藥打針

醫學觀察:因為寶寶腸道環境受到侵害,藥物並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治療方法。口服補液、食物療法、精心的飲食護理在腹瀉病的治療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有些藥物對此時的腸道來說難以吸收,而打針輸液藥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腸胃並不理想。總而言之,藥物治療腹瀉不是最主要的,所以父母的傢庭和飲食護理最重要。

誤區三:寶寶一拉稀,父母就立即自行給藥

醫學觀察: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腹瀉,馬上會使用藥物,這些藥物來自:上次腹瀉時沒有吃完的藥物;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藥店的推薦自行購藥等。不恰當的醫藥處理導致頻繁更換藥物和人為的藥物耐受。事實上,每一次腹瀉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都可能不同,父母是沒有能力總結和辨別的。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而且,不要僅僅盯住止瀉藥,換瞭一種又一種,白白花錢,孩子受罪。瀉是結果,不是病因,所以應治本,不是僅僅止瀉。

誤區四:拉稀是病從口入,限制飲食就天經地義瞭

醫學觀察:嬰幼兒腹瀉不提倡限制食量,更不能限制飲水。嬰幼兒正處於身體和大腦的快速生長階段,腹瀉的孩子已經丟失瞭養分,再禁食禁水豈不是雪上加霜。許多腹瀉孩子往往由於處理不當,導致“饑餓性 腹瀉”的發生。腹瀉就是這樣造成遷延的。

誤區五:習慣叫腸炎,既然有“炎”就應該吃抗菌素

醫學觀察:這就是濫用抗菌素典型的代表。亂用抗生素治療嬰兒腹瀉是導致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嬰兒腸道內非致病菌群數目少,還沒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統,腸道內環境不穩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壞,一旦內環境遭到破壞,不易恢復。所以,隻有經醫生確診為細菌感染性腹瀉才需要抗菌素,且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誤區六:寶寶高燒急死人,拉稀跑肚小毛病

醫學觀察:父母可不要小瞧幾泡稀,其中含有大量的電解質和水分,而電解質是維系人體血漿容量必不可少的,是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的物質基礎,水對人體的作用就更重要瞭,嬰幼兒嚴重脫水可導致生命危險。相反,高燒是嬰幼兒對抗疾病的一種機制,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可怕。

誤區七:腹瀉病治療都是一樣的

醫學觀察:引起嬰幼兒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細菌感染性腹瀉,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細菌性痢疾;病毒感染性腹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秋季腹瀉。廣義的嬰幼兒腹瀉病還包括:饑餓性腹瀉、消化不良性腹瀉、乳糖不耐受性腹瀉以及腸道易激惹綜合征等。它們都各自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傢長們可不要混淆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