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生後18個月內,臍環可以繼續縮窄,因此,嬰幼兒臍疝有自愈的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療絕大多數在2歲內自愈。有人統計隨著年齡增長,腹肌亦越來越發達,臍環也逐漸變小而閉合,據統計生後6個月內有90%,一年以內有95%閉合而自愈。如何治療寶寶臍疝?我們一起看看吧。

寶寶臍疝的癥狀

疝氣的癥狀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引起腫塊出現的誘因是腹壓的上升,最常見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還有咳嗽、排便、排尿等。除瞭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外,有些小孩會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現象,也有些可能會變得易哭、不安等。陰囊疝氣太大則會引起行動的不便。

盡管新生兒斷臍後在腹壁形成一薄弱區,但隨著寶寶的發育,腹壁肌肉逐漸增強,臍環缺損會逐漸變小,加上小兒無端哭鬧的減少,典型臍疝絕大多數可在1-2歲間自愈;此外,臍疝嵌頓的機會遠低於腹股溝斜疝,即使嵌頓也容易復位,故臍疝一般無須特殊處理,醫生隻是給予解釋。對部分較特殊的病例采用如下的方法:

個別臍環偏小,小兒又愛哭鬧,屢發臍疝嵌頓者,可試用“膠佈粘貼法”,以加速臍孔閉合。粘貼膠佈應為醫用膠佈,寬約5厘米,長度超過病兒腰圍6-10厘米,一側膠佈端剪小像舌頭樣伸出(長約5厘米),另側膠佈中間開橫口,以便讓對側舌頭樣膠佈插入後粘貼。膠佈經過的腰背部可內墊紗佈,粘貼時必須使疝囊空虛或呈內陷狀態。一般1-2周更換1次,可連續貼用3-6月。使用中註意保護皮膚,防止起泡糜爛。粘貼要領是:適度貼緊,每次粘貼均使臍現變小,以促使臍稱愈合。為防止膠佈滑脫,外面也可加彈性帶(松緊帶)。由於膠佈粘貼有一定的難度和合並癥,以上操作應由醫務人員完成。另一種方法為“彈性腹帶”,此法對新生兒、小嬰兒尤為適用,可先選用,通常白天佩帶,夜睡時松下,並經常調節松緊度,以起到既防止臍疝過分膨出,又保證小兒飲食入量和腹部發育。彈性腹帶操作較簡便,傢長完全能夠勝任,而且受到過分憂慮的傢長(特別希望寶寶能得到治療)的歡迎。有些傢長沿用舊習,采用大銅錢或硬幣以佈帶勒緊腹部,企圖擋住臍疝膨出,既無療效,還可能造成損傷,所以應棄之不用。

若病兒2-4歲以後臍疝仍不愈合、或臍環徑較大(超過2厘米),或內臟與臍疝疝囊有粘連(疝內容不能完全復位)以及少數不典型疝持久不愈者,可考慮臍疝修補術。

如何治療寶寶臍疝

非手術療法一般無需任何處理。對個別愛哭鬧,屢發嵌頓者可試用。

(1)壓迫法:用適當長度的9~10cm寬的松緊帶,縫制成圓圈狀;令嬰兒平臥,還納臍疝;將棉球(同疝大小)或半個乒乓球的凸面對準臍疝部,以松緊圈固定之即可。

(2)嬰兒臍疝帶法:可將稍大於臍環的硬幣、扣子或圓木片用紗佈包好,壓在臍環上,然後用寬膠佈固定。膠佈寬5cm,膠佈經過的腰背部可內墊紗佈,以免損傷皮膚,操作時先將疝內容物還納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虛狀態,避免疝內容物膨出,便於臍孔的閉合。一般1~2周更換1次,可連續貼用3~6個月,應註意局部皮膚的護理,每次粘貼時要使臍孔縮小,使之逐漸愈合。

手術療法嬰幼兒正常發育時,臍疝能很快消失,僅有個別病例需手術治療,因此不應急於手術。

(1)適應證:有下列情況者可考慮手術:疝較大臍孔直徑在2cm以上;經1年的保守治療沒有治愈,年齡在2歲以上;已經嵌頓,內臟與疝囊有粘連;臍部疼痛,推測有大網膜粘連者。

(2)手術方法:圍繞臍疝之下方作半圓形皮膚切口,分離皮下組織後遊離疝囊,將疝囊從臍部皮膚下面切除後,縫合腹膜,然後將二側腹直肌筋膜緣用粗的絲線在正中線上縫合,逐層縫合皮膚。創口用無菌紗佈覆蓋後用寬粘膏固定,以消除腹壁的張力。

(3)術後並發癥的防治:皮下血腫是術後常見並發癥,其形成多因剝離疝囊後創面局部滲血,形成血腫並逐漸擴展到腹前壁。治療不當可導致感染形成膿腫。避免的辦法是仔細徹底止血;術畢應在臍窩處放置與臍窩同樣大的棉紗球加壓包紮。小的血腫可自行吸收,大的血腫可剪開部分縫線去除積血及凝塊,加壓包紮,同時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

臍疝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1、傢長們不要讓孩子大聲咳嗽,患咳嗽的小兒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吃些止咳藥。在寶寶哭鬧的時候,首先應該安撫,並判斷哭鬧是否因為臍疝氣所引起。雖然臍疝氣算是良性癥狀,但是傢長仍需留意觀察臍疝氣的情況。和腹股溝疝氣不同的是,臍疝氣多半會自行復原,而且幾乎都不需要進行手術。

2、嬰兒期不要將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緊,以免加重腹內壓力。不要讓孩子過早的站立,以免腸管下墜形成腹股溝疝。專傢告訴:不論用硬幣壓,還是用膠帶或衣物纏住,對臍疝氣都沒有實質療效,反而容易出現接觸性皮膚炎,特別是在夏天,更容易因為悶熱而出現癢疹。

3、由於疝氣可在嬰兒期發生,故應在該時期經常留意觀察孩子的腹股溝部或陰囊處,是否腫,或是否存在時隱時現的塊物,遇有疑問及時請教醫生。而且媽媽不需要每天按壓臍部,以觀察腸子是否跑出,隻要在平時註意觀察就可以瞭,比如在給寶寶換尿佈或寶寶睡覺時,順便觀察臍部外觀即可。在寶寶比較放松、情緒比較平靜時,臍部的小包會稍微下陷一些,就像吹飽的氣球稍微放瞭一些氣,表皮變得皺皺的,但是,當寶寶開始活動或哭鬧時,臍部的小包又會變得較為飽滿。

4、傢長們在穿衣服、換尿佈時,並不需要刻意避開患有臍疝氣的部位,隻要註意做好照護工作,保持好皮膚的完整性即可。小兒疝氣應好好照顧,走好手術前的準備,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5、如果是正常的臍疝氣,在往下按壓時,觸感就像是戳一個充氣沒有充飽的氣球,而且能很順利地往下按壓,中途不會遭遇任何阻力,媽媽們要註意正確觸感。

6、小兒的飲食要吃些易消化和含纖維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孩子大便幹燥時,應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讓孩子用力解大便,如果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及時向相關的醫生咨詢。

臍疝的診斷應從哪些幾方面著手

臍疝的診斷方法主要依據詳盡病史,發病全過程、治療史、治療結果及相關病史,如腹部手術史、外傷史、結核病病史及其密切接觸史等。仔細進行局部和全身的體格檢查,註意腫塊的位置、大小、形狀、質地、張力、壓痛、紅腫、波動及腸鳴音和氣過水聲。全身體檢時重點在腹部,註意有無腸梗阻體征,疑有膈疝時,應特別註意呼吸、循環系統體征。

具體臍疝病例的診斷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具有典型疝塊的局部和全身癥狀,又有明確的體征,確定臍疝是否存在並不困難。如果僅有疝好發區域的腫塊,或者僅有腹痛、腹脹、嘔吐、肛門排便排氣不暢及腸鳴音亢進等腸梗阻的典型表現,此時必須鑒別疝存在與否。對腹壁腫塊應追問腫塊發生、發展過程中是否“消失”過,是否有因腫塊增大引發消化道癥狀或腹痛史。

體檢時應註意腫塊是否具有壓痛、加壓腫塊可否縮小或消失。如果腫塊從不“消失”或縮小,無任何癥狀,無壓痛,壓之不縮小,不消失,特別是腫塊位置與疝好發部位不一致時,疝的診斷難以成立。必須指出,多數白線疝疝內容物為大網膜,疝環小且組織致密,疝塊可以無變化,無癥狀,易誤診為腹壁脂肪瘤。對於機械性腸梗阻,在尋找梗阻病因時,要考慮發生臍疝的可能性,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和鑒別診斷。

臍疝怎樣護理

嬰幼兒臍疝術後:傢屬應盡量不讓患兒吃易致便秘的食物。若未添加輔食最好母乳喂養,如已添加輔食可讓患兒多喝水避免便秘;堅持腹壁肌肉鍛煉;增加患兒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以致打噴嚏和咳嗽;盡量不讓患兒哭鬧;以減少嬰幼兒臍疝的復發。

成人臍疝術後:術後臍部或白線疝部加壓包紮並上戴腹帶至少3天,以減少腹壓升高因素對傷口的影響。術後必須積極治療控制引起腹壓升高的一切因素,這對於預防術後復發是很重要的。可戴腹帶3~6個月,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