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寶寶發燒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寶寶發燒後,媽媽們就會很著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傢詳細的介紹一下寶寶發燒該怎麼辦,希望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來看一看,也可以推薦給周圍的小夥伴們哦。下面就來看看吧。

寶寶發燒手腳為什麼冰涼

厚的衣服,而應該註意監測孩子體溫,並采用適當方式進行降溫。

為什麼孩子發燒時手腳冰涼

人體的體溫是受下丘腦的體溫中樞控制的,如果體內有炎癥,體溫中樞會跳高體溫設定點,目的是提高免疫能力,抑制致病菌。要達到更高的體溫,身體需要肌肉顫動來產生熱量,同時收縮體表血管減少熱量丟失,所以孩子手腳摸起來發涼。

孩子發燒不能“捂”

很多傢長在孩子發燒時還會采用“捂汗”的方式,以為隻要寶寶悟出一身汗就可以退燒瞭。專傢指出,這種做法要不得。發高熱的寶寶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摸上去手腳冰涼,傢長誤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繼而給孩子捂得厚實些,加之兒童汗腺不發達,發燒捂汗,往往越捂越熱,容易造成“捂熱綜合癥”,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

寶寶發燒分階段降溫

在寶寶發燒時一定要註意監測寶寶的體溫,分發熱不同階段進行對應的處理。在體溫上升期,發熱寶寶感覺冷,此時不宜用冷水擦身,要多喝水,用退熱貼或冰敷頭部,手腳涼的寶寶給予手腳保暖,改善末梢循環;在持續高熱期,寶寶感覺很熱,可采取冰敷頭部或溫水擦浴,多喝水排尿、排汗,溫水洗浴等;體溫超過38.5度,可口服小孩適用安全的退燒藥;在退熱期,寶寶出汗多,要註意補充水分,及時換汗濕的內衣褲等。

寶寶發高燒應該如何救治

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藥,多喝開水,密切註意病情變化,應用物理降溫方法,若是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退熱藥,目前常用的退熱藥有撲熱息痛、小兒泰諾林、美林等,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1.物理降溫的方法

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去過多的衣服或松開衣服有利於散熱,給小兒使用35%—45%的酒精或溫水進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佈的地方,如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大腿根部,這樣能達到退溫的效果。

2.發燒的吃藥方面

引起小兒發熱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時最好不要濫用消炎藥物,因為“是藥三分毒”,若是濫用消炎藥物可引起小兒肝腎功能的損害,增加病原菌對藥物的耐藥性,不利於身體康復,小兒發熱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對癥下藥,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3.發燒的飲食

多喝開水,不想喝開水可以改喝果汁之類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是以稀飯、湯水、面條為主。

4.傢庭需常備的發燒的藥品

小兒泰諾林、美林都是強生的,這2種誠寶都用過,退燒效果好,吃完後出很多汗從而退燒,但是吃的次數不能多,吃多瞭副作用大,一定要按照說明進行服用;

退熱帖貼在額頭或者後頸上,退熱效果也很好。

退熱栓塞在屁股上,退熱效果也很好,個人感覺很麻煩,塞進去後寶寶用力哭就出來瞭。

新稀寶片可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效抵抗病毒的入侵,從而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發燒發熱,這產品在目前市場反饋還是挺不錯的

寶寶發燒能吃退燒藥嗎

隨著醫藥技術的發展,有的我們以前吃過的藥,現在已經不建議吃瞭,比如前文提到瞭安乃近。北京和睦傢康復醫院藥房主任冀連梅14年就曾在其微博表示,國外已經淘汰安乃近。科學用藥的基本原則是安全、有效、經濟,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當某種藥出現安全隱患時,即使再經濟在有效也應該淘汰。冀連梅提醒傢長,當寶寶發燒時,千萬別給他吃以下這幾種退燒藥。

安乃近

安乃近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作為退燒藥使用,1977年,美國正式禁用安乃近,並將該藥品從美國市場上撤出。目前世界范圍內30幾個國傢禁用此藥。它作為退燒藥被淘汰是因為它可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這些嚴重不良反應包括:引發致命性粒細胞減少癥,也可引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皮膚方面可引起蕁麻疹,重者可發生剝脫性皮炎,大皰性表皮松解癥。常用的含安乃近的藥還有重感靈,也應該被淘汰。

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屬於抗炎藥,具有抗炎、鎮痛、解熱作用。上市之初這個藥用於治療慢性關節炎,疼痛和退燒。但近年來,全球已有多起與應用尼美舒利有關的重度肝臟損害的不良反應報道,結合這些不良反應,此藥目前禁止用於退燒藥使用,禁止用於12歲以下兒童。隻作為二線的抗炎鎮痛藥使用,即在至少一種其他抗炎藥治療失敗的情況下使用;僅限於治療慢性關節炎的疼痛、手術和急性創傷後的疼痛、原發性痛經。

去痛片、APC片、氨非咖片(PPC片)

這三類藥物中含有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成分。1922年至1934年,氨基比林作為一種新型的退燒藥流行於歐洲、美國。但使用過程中陸續發現服用此藥的病人發生瞭口腔炎、咽喉痛等癥狀,後經化驗發現病人粒細胞減少,證明瞭氨基比林能引起嚴重的粒細胞減少癥,導致免疫力下降,並引發各種感染。1938年,美國決定把氨基比林從合法藥品目錄中取消。在丹麥,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該藥。而現行的美國藥典(USP34-NF29)、歐洲藥典(EP6.0)、日本藥局方JP16已經查找不到此藥。非那西丁也曾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退燒藥。1953年後,歐洲許多國傢,特別是瑞士、西德等國傢發現腎臟病人大量增加。調查後證實這種腎病增加主要是服用非那西丁所致,這些國傢采取緊急措施,禁止含非那西丁藥物出售後,這類腎病患者的數量明顯下降。

寶寶發燒護理千萬別犯6個錯

錯誤一 沒把握測體溫時間

孩子的平均正常體溫是37℃,但一天中會有上下變化。有的寶寶在短短的數小時內體溫會上下相差近2攝氏度。通常清晨體溫最低,下午或傍晚達到最高。有時體育鍛煉、情緒興奮激動、進食和周圍環境等因素也會導致體溫升高。有些父母就會選擇在這種“高溫”時刻,給寶寶測體溫,結果當然偏差很大瞭。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在寶寶完全平靜下來,或是在吃完一頓熱菜熱飯30分鐘之後,才測量體溫。另外,向醫生敘述孩子病情時,應告訴醫生你是在一天中的哪段時間給孩子量體溫。

錯誤二 用耳朵測溫法

有些父母為瞭圖方便,或者是不瞭解,就用耳朵溫度計給寶寶測量溫度。說句實在話,耳朵溫度計對3歲以下的幼童不太適合。

為不滿5歲的寶寶測量體溫的最精確的方法是采用直腸測量法。爸爸媽媽可以在帶孩子上醫院看病時,請醫生為你作示范操作。在孩子大約5歲左右時,基本上可以用口腔溫度計為他量體溫。當孩子腹瀉、惡心、嘔吐或熟睡時,也可以采用腋下體溫測量法。就醫時應該告訴醫生你是用什麼方法為孩子量體溫的。

錯誤三 隻關註發燒癥狀

體溫本身並不是觀察寶寶疾病最關鍵之處。對大人來說,體溫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輕重程度。可是,寶寶可並非如此,因為他們的身體對溫度的控制還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輕微疾病時,發燒也達40℃,然而在得更嚴重的疾病時隻有38.3℃。

所以,寶寶發燒時,傢長更應觀察他的臉色、神態和行動。一個體溫為38.3℃卻臉色灰白、安靜得有點反常的孩子,也許比一個體溫為39.4℃但仍能滿屋子亂竄亂鬧的孩子病得重。如果發燒的孩子出現以下癥狀,不管體溫如何,都應請醫生診斷:

1、一直哭鬧不停,不管誰來安慰都沒有用;

2、很難被喚醒;

3、如果有人想觸碰或者移動孩子,他就哭鬧;

4、脖子僵硬,不靈活;

5、手臂、大腿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出現不能控制的抽動、痙攣;

6、神志不清,行動怪異(看見或聽見不存在的東西,說些很奇怪的話或行動反常);

7、呼吸時伴有雜音;

8、不能吞咽任何食物,並不住地流口水;

9、皮膚上出現紫色的斑點;

10、膚色灰白或呈暗藍色;

11、脈搏微弱卻快、急(不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脈搏超過160跳,年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超過120跳);

12、排尿時有灼燒或疼痛感;

13、腹瀉時大便中帶血。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可要學會察言觀色,不要單單關註寶寶的體溫而已。

錯誤四 寶寶體溫反彈時,過分焦躁不安

比體重反彈更讓媽媽焦慮的,是寶寶的體溫反彈。這個時候,媽媽那個緊張擔憂的樣子讓旁人也都坐立不安瞭。其實,小編想告訴媽媽:不用那麼著急的。

退燒藥並不能治愈那些引起寶寶發燒的疾病,隻是能在2到4小時內降低孩子的體溫。此後,孩子的體溫會反彈。父母要有準備,接受孩子體溫反復的現實。

錯誤五 忽視簡易退燒法

寶寶發燒是大事,媽媽也就想當然以為這類大事沒有“大藥”,是沒法兒解決的。於是就狂給寶寶塞藥,而忽視瞭一些簡易又有用的退燒方法。殊不知,這些“容易被人遺忘”的退燒法,效果顯著、簡單可行,又能實實在在幫助孩子康復的方法。那麼,有哪些簡易退燒法呢?

方法一 海綿擦身浴

一次10到15分鐘的海綿擦身可以使發燒的孩子恢復得更快。隻要將孩子放在盛有溫水的浴盆裡,用海綿吸水擦拭他的手臂、大腿和身體,水分的蒸發會使小身體感到涼爽,從而有助體溫下降。

Tips:不要使用冷水,那隻會令孩子發抖、哆嗦,反而會使體溫升高。也不要用海綿蘸酒精為孩子擦身,酒精的氣味會過分刺激已經生病的孩子。

方法二 輕薄、透氣的衣服

把孩子包裹在厚重的衣服裡隻會使病情更糟。應該為孩子穿上輕薄、柔軟的衣物,使他能通過皮膚散發體熱。孩子睡覺時,蓋上薄軟的毯子或被單就可以瞭。

方法三 涼爽的房間

孩子的房間應保持清涼、透氣,可使用風扇通風,使他能通過皮膚散發體熱。

Tips:但是房間不能太冷,以孩子感覺舒適為宜。

方法四 大量補充液體

發燒的孩子呼吸快而短促,會通過口部的水氣蒸發失去許多體內水分。為瞭預防脫水,必須讓孩子不斷地吮飲涼爽的清水或飲料(不太熱也不太冷),而不是一下子灌下大量的液體。由於發燒的孩子胃口不佳,可以為他準備一些有營養的雞湯、骨頭湯、水果等。

錯誤六 隨隨便便上醫院

寶寶發燒,不少爸爸媽媽第一個反應就是:抱上孩子,以“第一宇宙速度”,飛奔醫院。其實,上醫院也是要看情況。

發熱即送院對寶寶的危害

a、非發燒病癥送院,寶寶無故接受藥物治療

如果寶寶是正常的體溫升高,盲目送寶寶上醫院,而有些媽媽還堅持地讓醫生開下一堆的藥單子,生怕寶寶吃少瞭一點會病情惡化。這種無緣無故的治療,隻會降低寶寶的抵抗力,動不動就成瞭藥罐子……

b、發燒寶寶送院時耽誤病情

發燒火速送院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在沒采取任何保護或者降溫措施的情況下,就把寶寶抱到寒風中不停地吹,還一路吹到瞭醫院,路上的粉塵以及寒風隻會讓寶寶的病情加重……

c、打針吃藥,造成藥物依賴

一般把寶寶送到醫院的時候,醫生或多或少會首先開出一些藥物,讓寶寶的發燒炎癥盡快退下。但是其實有些低燒是可以通過傢庭的降溫護理達到退燒的目的,而不必讓寶寶再受一層折磨,降低抗病能力的……

d、醫院病毒集中,寶寶病情加重

醫院當然是治療病癥的地方,如果貿然地把寶寶送院,讓寶寶多接觸一層病毒的感染,隻會讓正受病毒折磨的寶寶更加痛苦,增加感染其他病毒的機會。傢庭護理不見效時,送院才是最後的策略……

那麼,寶寶發燒到什麼程度才需要立刻就醫?以下是一些通常的標準。當然,如果傢長們不放心,那麼一發現孩子發燒就帶他上醫院就診也無不可。

當孩子的體溫達到以下度數,請立刻上醫院就醫:

3個月(或更小):37.9℃

3到6個月:38.3℃

6到12個月:39.4℃

如果在深夜,孩子的體溫高於37℃,但未達到以上羅列的值,可以等到清晨再進行測量,以作決定。

看瞭上面的解釋,爸爸媽媽是不是頓時大悟:原來我有這麼多“錯以為”。其實,寶寶發燒的時候,爸爸媽媽緊張焦慮是非常正常,不過在護理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可以嘗試更多的方法,我們可以把護理做得更好,這樣寶寶也恢復得更快。各位爸爸媽媽,你們說呢?

​孩子發燒不用太緊張可增免疫力

嬰兒發燒,長大不容易過敏

發燒是指體溫比標準體溫(37攝氏度)高出至少1攝氏度。37攝氏度是平均口腔溫度,稍微升高一點沒什麼瞭不起,因為體溫隨著外界環境和心理因素的變化,隨時會有小范圍的波動。即便一切正常,體溫在一天裡也會有變化,晚上溫度會比白天高一些。而兒童體溫的波動比大人更快,這可能跟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有關。有研究顯示,嬰兒如果在1周歲以內發過燒,長大後就不太會得過敏等疾病。同時,還有人認為,發燒就是身體在努力自愈,所以不妨隨它去。

發燒促進兒童免疫系統發育

專傢通過跟蹤調查一組美國兒童從出生到六七歲之間的健康狀況,發現:1歲以前沒發過燒的孩子,有50%會對灰塵或貓毛過敏;發過一次燒的小孩,過敏程度要輕一點;發燒過兩次甚至更多次的小孩中,隻有31.3%的人會得過敏。主持調查的威廉姆斯博士說:“這說明發燒也許能促進兒童免疫系統的發育。”

該理論認為,過於清潔可能並不利於免疫系統的發育,而早期感染則可能提高免疫力,預防以後可能出現的過敏。現代的小孩生活在過於幹凈的環境中,失去瞭和細菌接觸的機會,可能也因此錯過瞭建立完全的免疫能力的機會,所以以後孩子很容易出現過敏和哮喘。發燒是一種自衛機制,身體通過提高體溫創造瞭一種讓細菌不易繁殖的內環境。不同原因引起的體溫偏高不但能殺死入侵的病毒和細菌,還能提高淋巴細胞的代謝功能,使之能更好地應付感染。

傢長仍需密切註意

發燒時吃藥是大多數人的習慣。但實際上,降溫不一定非吃藥不可,用冷毛巾敷一下可能就比吃藥好。如果打寒戰,可能少蓋點被子或噴點冷水就能降低體溫,雖然這種做法看來好像不合常理。

那麼,是不是該把退燒藥丟到一邊去,對發燒置之不理呢?當然不是。要註意防止發燒中可能出現的脫水和兒童因發燒引起的抽搐。而且41攝氏度以上的高燒是很危險的,體溫過高可能影響大腦和心臟的正常機能。

我們不是說在孩子生病的時候,父母可以疏於照顧。對兒童發燒,要時刻註意。如果有以下癥狀,就需要及時就醫:3個月以內的嬰兒發燒超過37.9攝氏度;3到6個月的嬰兒體溫超過38.3攝氏度;6到12個月的嬰兒體溫超過39.4攝氏度;1到2歲的兒童持續發燒超過24或48小時;任何年齡段的兒童體溫超過39.4攝氏度或38攝氏度以上超過3天。另外,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脖子僵硬、嘔吐或拉稀也很危險,應該在第一時間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