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就是指在膽囊內由膽囊內的結石所引發的疾病統稱為膽結石,通常發病在中老年人身上多一點。因為它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的機率也就越大。膽結石的形成與人們平時的飲食習慣是有著很大的關系的,特別是在患上膽結石以後,飲食習慣更要註意,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膽結石的飲食註意事項。

膽結石多大進行治療

膽囊結石是一種高發膽道疾病,臨床多見於中年女性,主要表現有發生於右上腹的膽絞痛,是由於膽石在服道內的移動使膽囊或膽總管平滑肌擴張及痙攣而產生膽絞痛。膽絞痛往往有一定的誘因如飽餐後或腹部受到震動。絞痛一般在中上腹或右上腹呈持續性逐漸加重的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處或肩部,時合並有嘔吐。

膽絞痛可以呈間歇發作。如果膽石嵌頓在膽囊管則會導致膽囊的膨脹;如果膽石位於膽總管開口或膽總管開口壺腹區,則會引致梗阻性黃疸。肝內膽管結石臨床癥狀較輕,以反復腹痛,發冷發熱為主,偶有黃疸出現。膽囊結石初期患者大多是無癥狀的,所謂無癥狀膽結石是指膽囊內有結石,但在較長的時間內並未出現急性發作,平時也無食欲不振、腹脹和隱痛等明顯癥狀出現。

它是目前健康體檢查出最多的疾病之一,占膽結石的一半之多。無癥狀膽結石常常得不到患者的重視,但是卻是埋在體內的隱患,不能置之不理。

專傢建議:膽結石一旦發現就應該及時治療,如不治療,結石長期在膽囊內移動摩擦,會使膽囊壁損傷發炎,容易誘發引起膽囊發生病變。小結石可以會隨著時間沉積變成大結石,還可從膽囊管進入膽總管,形成梗阻性黃疸或化膿性膽管炎。結石在膽囊中長期刺激,可促使膽囊發生炎癥、癌變等。

專傢提示:膽結石患者一定不要輕看小小的結石,一旦發現膽結石就應該及時治療,方可有保住膽囊的機會,一旦錯過保膽最佳時機,隻能遺憾的切除膽囊。

在對膽囊結石多大進行治療認識後,治療膽囊結石的時候,患者都是要積極配合,這樣疾病患者一般都是以男性為主,因此對男性患者在疾病治療的時候,對煙酒都是不能選擇的,否則對疾病治療會產生阻礙,這點也是要註意的。

膽結石的飲食註意事項

在飲食上一定要註意有一定的規律性,不暴飲暴食,每日三餐按時吃飯。特別是對於早餐,更是要吃,現在有很多人都沒有瞭吃早餐的習慣,這樣是很不好的。而對於患有膽結石的人來說,早餐是更有必要吃的。早餐喝粥的時候要避免多吃糖。

也不可多吃油膩的食物。要控制對於肥肉和動物油脂等的攝入量。因為那些生冷、油膩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膽汁淤積,不利於康復。一定要避免高熱量的食物的攝入。對於動物的內臟是一定要避免吃的。

對於高纖維一類的食物,可以多進食一些。要保證進食蔬菜、水果的新鮮。多吃蔬菜和水果能提供給人體內必須的一些維生素。

另外在飲食上需要註意的就是禁忌辛辣食物的攝入瞭,還有煙酒的接觸。這些有著刺激性的食物都不能進食,還有就是盡量也不要喝咖啡。可以多喝一些開水、會有利於排除結石。

總是就是飲食多樣化,吃的食物一定要有營養,不吃垃圾食品。並且飲食的食物要幹凈、衛生。吃的食物盡量清淡,避免吃油炸食物。

膽結石有哪些癥狀

約60%的膽囊結石病人無明顯臨床表現,於查體或行上腹部其他手術而被發現。當結石嵌頓引起膽囊管梗阻時,常表現為右上腹脹悶不適,類似胃炎癥狀,但服用治療胃炎藥物無效,病人多厭油膩食物;有的病人於夜間臥床變換體位時,結石堵塞於膽囊管處暫時梗阻而發生右上腹和上腹疼痛,因此部分膽囊結石病人常有夜間腹痛。

膽囊結石病臨床癥狀常不典型。有急性發作病史的膽囊結石,一般根據臨床癥狀體征不難做出診斷;但若無急性發作史,診斷則主要依靠輔助檢查。診斷要點如下:

1.反復發作急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膽囊積液或膽絞痛,而皮膚黏膜無黃染或黃疸輕。

2.反復多年發作膽囊炎而無黃疸

此次發作伴有黃疸,應考慮膽囊結石伴繼發性膽總管結石。

3.超聲發現膽囊內有結石

膽囊腫大、積液,壁增厚或萎縮;口服膽囊造影證實膽囊內結石。超聲診斷正確率可達95%以上。

4.Mirizzi綜合征

部分病人的膽囊管和肝總管並行一段後再匯入膽總管,如有膽囊頸或膽囊管的結石嵌頓,膽總管可因結石壓迫及炎癥水腫造成部分梗阻或狹窄,因而導致反復發作的膽管炎,病人有右上腹疼痛、發熱及黃疸。超聲及剖腹探查可確定診斷。

膽結石是怎麼回事

1.發病年齡

大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膽囊結石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本病在兒童期少見,其發生可能與溶血或先天性膽道疾病有關。一項調查表明,年齡在40~69歲的5年發病率是低年齡組的4倍,高發與低發的分界線為40歲,各國的報道雖有一定差異,但發病的高峰年齡都在40~50歲這一年齡段。

2.發病性別差異

近年來超聲診斷研究結果男女發病之比約為1∶2,性別比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膽固醇結石發病方面,膽囊的膽色素結石發病率無明顯性別差異。女性膽固醇結石高發可能與雌激素降低膽流、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分泌、降低總膽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黃體酮影響膽囊動力、使膽汁淤滯有關。

3.發病與肥胖的關系

臨床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肥胖是膽囊膽固醇結石發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肥胖人發病率為正常體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膽囊結石的原因在於其體內的膽固醇合成量絕對增加,或者比較膽汁酸和磷脂相對增加,使膽固醇過飽和。

4.發病與生育的關系

妊娠可促進膽囊結石的形成,並且妊娠次數與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呈正相關,這種觀點已經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所證明。妊娠易發生結石的原因有:①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膽汁成分發生變化,可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②妊娠期的膽囊排空滯緩,B超顯示,孕婦空腹時,膽囊體積增大,收縮後殘留體積增大,膽囊收縮速率減小。③孕期和產後的體重變化也影響膽汁成分,改變瞭膽汁酸的腸肝循環,促進瞭膽固醇結晶的形成。

5.發病的地區差異

不同國傢和地區發病率存在一定差別,西歐、北美和澳大利亞人膽石病患病率高,而非洲的許多地方膽石病罕見;我國以北京、上海、西北和華北地區膽囊結石發病率較高。國傢和地區間的膽石類型亦不同,在瑞典、德國等國傢以膽固醇結石為主,而英國則碳酸鈣結石比其他國傢發病率高。

6.發病與飲食因素

飲食習慣是影響膽石形成的主要因素,進食精制食物、高膽固醇食物者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因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膽汁膽固醇飽和度。我國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膽囊結石發病已占膽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7.發病與遺傳因素

膽囊結石發病在種族之間的差異亦提示遺傳因素是膽石病的發病機制之一。凡有印第安族基因的人群,其膽石發病率就高。以單卵雙胎為對象的研究證明,膽石癥患者的親屬中發生膽石的危險性亦高,而膽石病傢族內的發病率,其發病年齡亦提前,故支持膽石病可能具有遺傳傾向。

8.其他因素

膽囊結石的發病亦與肝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胃腸外營養、手術創傷和應用某些藥物有關。如肝硬化患者膽石病的發病率為無肝硬化的3倍,而糖尿病患者膽石病的發病率是無糖尿病患者的2倍。

膽囊結石成分主要以膽固醇為主,而膽囊結石的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慮與脂類代謝、成核時間、膽囊運動功能、細菌基因片段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

生活中怎樣預防膽結石

1、有規律的進食(保證一日三餐)是預防結石的最好辦法,因為在禁食時膽囊中充滿瞭膽汁,膽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膽汁變濃,此時膽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膽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終於形成膽泥。如果過食,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時,反應性地分泌膽囊收縮激素,使膽囊收縮,這時大量的粘稠和含水量有膽泥的膽汁被排出到達腸內。因此可以防止結石的形成。

2、選擇合理的飲食結構,盡量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適當食用纖維素豐富的飲食,以改善膽固醇的排泄,防止結石的形成。

3、保持膽囊的收縮功能,防止膽汁長期鬱滯。對長期禁食使用靜脈內營養的病人,如膽囊收縮素等。

4、積極治療能引起膽囊結石的一些原發病,如溶血性貧血和肝硬變,因為這些病易誘發膽囊膽色素類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