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腳心需要正確護理。我在這裡提示護理老年人腳心的方法有很多,每位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調理方案。大傢需要註意用熱水泡腳的方式,有效進行按摩,那麼,老年人日常利用腳養生有什麼方法呢?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

老人鼻炎可晨起冷水搓鼻

冬季“涼燥”更明顯,鼻炎成瞭許多老人的大麻煩。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用冷水洗鼻子時,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冬季,天氣變的寒冷,驟變的天氣可能會讓有些人感到不適應,也就容易得病,尤其是上瞭年紀的老人,抵抗力低容易被疾病侵襲,所以專傢提醒,在立冬之後老人要註意保暖防寒,尤其是特別要放這“五寒”。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冬季“涼燥”更明顯,鼻炎成瞭許多老人的大麻煩。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用冷水洗鼻子時,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防頸寒,戴圍巾穿立領裝。冬季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風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立領裝是個好辦法,不但能擋住寒風,給脖子保暖,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另外,一條得體的圍巾、絲巾或者披肩,也能幫助保暖。

防肺寒,喝熱粥散寒。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癥狀較輕的,可以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經驗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錯。有歌雲:“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薑,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溫服後上床蓋被,微熱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2天。

防腰寒,雙手搓腰暖腎陽。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防腳寒,常做足浴。足浴跟熱水洗腳不一樣。足浴要註意三點。第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第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後擦幹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最後要註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飯後立即進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溫不宜太高。凡燒傷、膿皰瘡、水痘、麻疹、足部皮膚皸裂者及足部外傷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後立即擦幹雙腳,註意足部保暖。足浴過程中如出現神志模糊、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並及時就診。

老年人腳心如何護理呢

患者可以試試泡足養生,浴足與通常的洗腳相似,但不盡相同。開始時水不宜過多,浸過腳趾即可,水溫在40-50℃。浸泡一會兒後,再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水溫保持在60℃左右。同時兩腳不停地活動或相互搓動,以促進水的流動。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身上感到微熱炎上。

患者一定要知道曬腳強體,早晨或傍晚脫掉鞋襪,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鐘,專傢稱之為腳心日光浴。此法的妙處在於讓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臟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此法對佝僂病、鼻炎、貧血、低血壓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患者可以試試摩腳美容,面部皮膚疾患一部分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如扁平疣、毛囊炎、癤瘡等,其餘大多與人體內環境的失調及系統的功能紊亂有關,如痤瘡、黃褐斑、濕疹等。研究表明,利用足反射的全足按摩美容法,可以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及局部器官、組織、細胞的自動調節,使機體內環境達到平衡,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患者要註意護理腳心需要長期堅持,隻有長期護理好腳心,才能有效防治疾病發生。由於每位老人身體狀況不同,需要不同種類的護理方法,這點是每位老人都要特別註意的。

老年人的哪些心理需求

健康需求

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懼死的心理。 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產生許多想法,希望再次從事工作,體現自身價值。

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關心照顧。子女的孝順,將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

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和睦的傢庭環境,不管傢庭經濟條件如何,隻要全傢和睦,鄰居關系融洽,互敬互愛,互相幫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安靜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有些老年人就怕過星期天,這一天子女、兒孫都來瞭,亂哄哄地度過一天,對老年人來說,這樣的星期天是“苦惱的星期天”。

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來多為一傢之主,掌握傢中的支配權。但由於年老後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老年人的傢庭地位、支配權都可能受到影響。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惱。

尊敬需求

老年人在離退休之後,情緒和心理上都會出現一些落差,這個時候假如再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很容易煩躁發火,甚至有悲觀消極的情緒出現,有的老年人甚至把自己關在傢裡不出門,長期下去,則會引起抑鬱和低沉,為疾病埋下禍根。

求偶需求

老年人喪偶後生活寂寞,子女照顧也非長久之計,所以子女應該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其實老年人的那些心理需求一點不難滿足,所以在我們瞭解瞭這些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之後,能夠更多的理解和滿足他們,讓他們擁有健康快樂的晚年。

老年人臥床該怎樣護理

老人患病後,許多人要臥床,有的是短期臥床,如手術後的休養,骨折固定後的恢復等;有的是長期臥床,如中風,其中輕者能恢復並能起床;有的要終身臥床,如帕金森氏癥後期。其中有的飲食能自理,有的需人喂食,甚至大小便失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護理得當,許多病人的病情可減輕,並提前下床;如果護理不當,則會加重病情。因此,傢庭護理十分重要。

病人長期臥床,如果不經常變換姿勢就容易使受壓部位皮膚血循環受阻,加上出汗或大小便失禁,致使局部發紅、糜爛,形成潰瘍,這就是褥瘡,而且還容易繼發感染甚至造成敗血癥。預防的辦法是多翻身,完全癱瘓者要幫助翻身,變換體姿,在經常受壓處用酒精擦拭,以加強局部循環。如果已發生褥瘡和感染,那就隻能請醫生處理瞭。

照顧臥床老人非常有必要使用電動護理床,不但能解決護理人員的負擔而且還能讓老人更快樂,可以防止褥瘡等並發癥的發生。有人說照顧臥床老人多給老人翻翻身行瞭,但是晚上都睡覺瞭就沒有人給老人翻身瞭,正常人睡覺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是對於臥床老人來說就很難受瞭。但是有瞭電動護理床就可以定時給老人側翻身,可以讓老人更舒服,更舒心,也可以讓護理人員睡一個好覺。而且電動護理床的其他功能也特別適合老人護理的使用,如起背功能、坐便功能,都可以利用電動床上的功能來更好的照顧老人,可以讓老人更舒心更快樂。

無論用什麼方法照顧老人都需要多陪陪老人,多和老人聊聊天,避免讓老人孤單,老人保持好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照顧老人有誤區六個誤區不得不知

誤區一:老人傢走路慢很正常。

調查發現,高達78%的人誤以為老人傢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的。但事實並不是如此。老人走路慢,一方面有可能是體力衰退,另一方面可能存在隱患。比如平衡感弱、關節疼痛或者視力變差。如果是這些原因造成,應該及時帶老人去醫院就診。

誤區二:老人常常喊這裡痛那裡痛沒關系。

很多人認為年紀大瞭,疼痛在所難免。對此,專傢表示,必須要引起重視。年紀大瞭,容易發生乳酸代謝紊亂,從而引發身體疼痛,但除此之外,骨質疏松癥、關節炎、血管收縮等也都會引發疼痛,這些在老人身上更為常見。因此,莊平提示,對老人喊痛一定要給予適當關心,如有不妥立即去往醫院就診。

誤區三:補充銀杏能預防認知障礙癥。

國外調查顯示,銀杏隻能對已經患有認知障礙癥的患者具有某種程度的治療效果,但是對沒有患認知障礙者的人,則是無法預防,但是在調查中卻發現:認為銀杏能預防的人,高達43.7%,隻有32.5%的人對於銀杏有正確認知。這說明人們對於保健食品期待過高,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影響。

誤區四:跟老人傢說話要拉高聲調。

56.6%人以為在老人傢耳朵旁尖聲大喊,就能讓耳背現象愈來愈嚴重的老人傢聽得清楚。其實,這樣的做法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照顧老人傢時聲音可以大聲,但應用“低沉”的音調、較慢的速度,才能讓長輩聽得清楚。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康復理療科副主任醫師莊平表示,和老人說話最好采用“撫摸法”,比如搭著他的肩膀或者摸著他的手,讓他存有安全感,會聽得更清楚。

誤區五:年紀大瞭晚上就會睡不好。

52.2%的人誤以為年紀大瞭晚上就會睡不好,實際上,因為生理變化,老人傢睡眠時間會發生提早的“相位移前”現象,換句話說,老人晚上夢多、起床早,都很正常,並不意味著睡眠質量不好。

誤區六:老人傢應該要吃軟爛的食物,比較好消化。

調查中發現,50.1%的人認為要讓老人傢容易消化,最好將食物處理的糊爛,實際上,常吃軟爛的食物,會因為缺乏色、香、味,而讓食欲降低,反而造成營養不良。莊平認為,過軟過硬的食物都不適合老人,有一定的咀嚼度,能增加老人胃口的食品最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