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酷熱的天氣炙烤著三晉大地,省城各大醫院因中暑而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為此,本版特將如何防暑降溫的小知識奉獻給大傢,但願它能為你提供一份清涼、一份舒適。

夏季哪些人最容易中暑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是指人體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機能出現障礙而發生的一種綜合征。據專傢介紹,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產熱和散熱處於動態平衡中,當周圍溫度低於體溫時,人體散熱以輻射方式為主;當周圍溫度高於體溫或接近體溫時,人體散熱主要通過汗液的蒸發,但是蒸發受到空氣濕度的影響很大,濕度越大,出汗就越少。因此,處在高熱、高濕、低風速狀況下,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會失調,極易導致一系列不適反應而中暑。

年老體弱者、嬰幼兒、產婦、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營養不良者以及較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下的人最容易中暑。專傢特別提醒,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遠離中暑。炎熱會使人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系統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病人,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地轉移至皮膚而在體內積蓄,便容易中暑。在高溫曝曬的天氣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盡量少出門,並隨時帶好常用藥,以防高溫誘發原發病。由於中暑和其他疾病發病的病因不同,需要區別對待。因此,如果原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感到不舒服,應趕緊到蔭涼通風處,口服一些防暑藥。如果癥狀很快緩解,就可能是中暑;如果不見好轉,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應盡快服用心血管藥物。

上述易中暑人群應該多喝水,適當補充淡鹽水。在室內打開電扇,加速空氣流通,但不要直吹身體;空調使用溫度不要太低。同時,可以常備一些祛暑化濕的藥物,比如同仁堂的藿香祛暑軟膠囊(水)。該藥具有祛暑化濕,解表和中之功效,用於內蘊濕滯,受暑感寒引發的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四肢酸懶、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

夏季容易中暑怎麼辦

中暑是高溫影響下常見的疾病,其原理是:

正常人體溫通過大腦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使產熱與散熱得到平衡,恒定在37。C左右。

當周圍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散熱主要靠出汗、皮膚和肺泡表面的蒸發,還可通過循環血流,將深部組織的熱量帶至上下組織,通過擴張的皮膚血管散熱。

如果人體在不通風閉塞環境工作,或烈日曝曬、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流汗太多,補充水與鹽分不夠...產熱大於散熱或散熱受阻,當體內有過量熱蓄積,就會使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導致高熱中暑。

中暑可分為:

1、先兆中暑 :

中暑者出現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心悸、無力、口渴、大汗、註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體溫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過37.5。C。此時若及時采取措施如迅速離開高溫現場等,多能阻止中暑的發展。

2、輕度中暑 :患者面色潮紅或蒼白、出現惡心、嘔吐、氣短、大汗、皮膚熱或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等呼吸、等循環衰竭現象,患者的體溫升高超過38℃以上,此時如及時處理:並休息幾個小時。大都可以很快緩解。

3、重度中暑 :大多數患者在高溫環境中突然昏迷。並伴有昏厥、痙攣或高熱。此前患者常有頭痛、麻木、眩暈、不安或精神錯亂、肢體不能隨意運動等,皮膚出汗停止、幹燥、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

4、重度中暑又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中暑高熱: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幹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系,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隻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防中暑必不可少的茶飲和食物

1、銀菊茶:金銀花、菊花、茵陳各3克,生甘草2克,沸水泡開即可。每日代茶頻服。具有清涼解暑、清熱解毒之功效;在補充水分、防暑清熱的基礎上,適應於咽喉易腫痛、長痘生癤者好。

2、菊參枸杞茶:菊花3克,枸杞子5克,花旗參3克;沸水沖泡代茶飲,有生津止渴、益氣補陰的作用;在補充水分、益氣養陰、防暑解渴的基礎上,適應於口幹咽幹、氣短乏力者好。

3、藿香茶:藿香、佩蘭各10克,生魚腥草30克,為二人份,切碎,加紅茶10克;用沸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有祛暑、化濕、和中功效;在補充水分、防暑去濕的基礎上,適用於流感及輕度中暑患者,是夏季防暑佳飲品。

多吃富含鉀的食物可預防中暑

大暑養生重在“清”。大暑期間,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養生達人宋先生建議大傢,這一節氣的養生重在一個“清”字,首先要註重飲食清潔。“清熱”,最好喝粥;“清補”首先要祛濕,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傷及腸胃道功能,像山藥、蓮藕等,都是進補的佳品。

此外,值此時節,為防止中暑,除瞭要保持樂觀的心境外,還要註意多吃含鉀食物。凡是中暑的病人都有低鉀的現象,大暑時節,為防止中暑,應當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而那些高溫作業人員,更應適當喝些含鉀的飲料。

護理中暑患者要註意哪些方面

首先,避免在高溫和陽光曝曬的環境下活動過久。特別是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肝腎疾病的患者,更應該避免出現在高溫潮濕環境中,以免病情復發和加重。

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而西瓜汁和綠豆湯等飲品對防暑有很好的效果。

還有,生命在於運動,不要因天氣酷熱整天躲在傢裡以電腦和電視為伴,缺乏運動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造成中暑。當然,也不要為瞭減肥而過量運動。一些愛美的女士往往選擇排汗量大的盛夏對自己“下手”,而且常常是劇烈運動後節食,這會導致體內熱量不足和營養失調,一些身體必需的重要元素也將大量流失,造成體質虛弱,導致免疫力下降,進而中暑或引發其它疾病。

此外,應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夏天細菌滋生,蔬菜和水果一定要洗凈後方可食用,切不可為防止“浪費”而食用變質食品,因為花在藥物上的費用會遠遠高於食品本身。要保持居室和辦公室的通風,但不要守著空調和風扇,更不要在野外露宿,以防止中風。

特殊人群需預防中暑

嬰幼兒。嬰幼兒各系統的生長發育還不夠完善,體溫調節中櫃這個“高級指揮部”的功能尚差,而且棕色脂肪含量較高,對散熱不利。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機能減退,尤其是皮膚汗腺萎縮,不易出汗散熱,加上體溫調節中樞易受到高溫抑制,過量的熱積聚在體內使體溫升高而中暑。

孕婦。由於體內胎兒生長發育較快,新陳代謝旺盛,基礎代謝提高,盛夏易感到煩熱,同時由於皮膚汗腺分泌旺盛,出汗增多,加上身體負擔又重,極易疲勞,如不註意休息,就會因身體調適能力下降而中暑。

中暑早期癥狀

有高溫接觸史或在烈日下曝曬頭部的病史。

1.中暑先兆 是指在高熱環境活動中,大量出汗,出現全身疲乏、四肢無力、輕度頭痛、頭暈、耳鳴、心悸、註意力不集中、口渴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7.5℃。

2.輕癥中暑 出現上述癥狀後未能脫離高熱環境,體溫升高至3 8.5℃以上。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或有呼吸、循環衰竭的早期癥狀,如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

3.重癥中暑 包括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三型,也可出現混合型。

(1)熱射病:典型表現為高熱(40℃以上)、無汗和意識障礙。為內科臨床急癥。常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數小時或連續數天高溫後發生中暑。發病前有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臨床表現,並有出汗過多而有水鹽代謝紊亂和酸中毒。體格檢查發現皮膚幹燥、灼熱、無汗,呈潮紅或蒼白;周圍循環衰竭時呈發紺、脈搏俠,脈壓增寬,血壓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淺後期呈陳一施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早期縮小,後期擴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嚴重患者出現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日射病患者發生幹烈日曝曬且無防護措施情況下,頭部直接受到目光曝曬或強烈的熱輻射,患者出現頭痛、耳鳴、眼花,隨後轉為嘔吐、譫妄、昏迷。

(2)熱痙攣:常發生在高溫環境中強體力勞動或勞動結束後數小時發病。起病突然,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收縮痛。好發於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腹肌、腓腸肌,常呈對稱性。有時因腹部肌肉、胃腸道平滑肌發生陣發性痙攣和疼痛而類似急腹癥。患者意識清楚,體溫一般正常。痛性痙攣也可能由於Nacl以外的其他電解質紊亂造成。如低鈣血癥、低鎂血癥等。

(3)熱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惡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患者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常發生於患者對熱不適應,體內無過量熱蓄積,多見幹老年和高血壓患者。熱昏厥是熱衰竭中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