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屬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臨床類型中的一種類型,也是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轉歸的一種類型。腦血管性癡呆或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腦血管疾病導致腦供血障礙而出現的智能全面減退。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血管性癡呆診斷和分類。

血管性癡呆的治療方法

(一)治療

1.常規治療

(1)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針對急性發病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因和癥狀、體征的嚴重程度,對於易造成血管性癡呆的危險因素如大面積腦梗死、反復發作的頸內動脈系統腦缺血、心房纖顫反復發作腦栓塞、高血壓或糖尿病合並廣泛腦白質病變的患者,除瞭進行溶栓、抗凝、降纖和抑制血小板功能治療外,應及時給予調節腦循環和促進腦代謝的藥物。

①降纖酶類制劑:對於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的患者,可選用國產或進口去纖酶(降纖酶)5~10BU加入生理鹽水100ml靜脈點滴,隔天1次,3次為1個療程。

②血小板功能抑制劑;阿司匹林25~50mg,1次/d口服;噻氯匹定(抵克利得)100~250mg,1次/d口服;銀杏葉制劑口服或靜脈註射。

③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入曲克蘆丁(維腦路通)4mg,靜脈點滴1次/d,10~14天為1個療程。

④丹參註射液:18~24g靜脈點滴1次/d,7~14天為1個療程;或蝶脈靈註射液:30ml靜脈點滴1次/d,7~14天為1個療程。

(2)腦功能不全綜合征的治療:對於存在著血管性癡呆的危險因素,臨床經常出現頭暈、頭痛、耳鳴、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精神或情緒異常,但神經系統無定位損害體征的老年患者,可給予抑制血小板功能藥物,同時給予調節腦循環和促進腦代謝的藥物,預防腦缺血事件發生。

①尼莫地平20~40mg,或尼莫地平(尼莫通)30mg,3次/d口服,用藥2~3個月。

②二氫麥角堿類制劑2~3次/d口服。

③腦蛋白水解物(腦活素)20~40ml加入生理鹽水100ml中靜脈點滴,1次/d,每周用藥5天,連用4周為1個療程。

④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愛維治)400~800mg加入生理鹽水100ml中靜脈點滴,1次/d,10~20天為1個療程。

(3)血管性癡呆的治療:

①促進膽堿能系統功能的藥物:最早臨床曾試用乙酰膽堿的前體物質膽堿作為老年性癡呆的替代治療,但無明顯療效。目前使用的膽堿酯酶抑制劑石杉堿甲可改善患者的記憶力,延緩癡呆進程給予100~200Ug,2次/d,口服,1~2個月為1個療程。美國FDA新近批準上市的擬膽堿藥物他克林 (Tacrine)和E2020在國外已廣泛用來治療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

②改善腦代謝的藥物:吡拉西坦(腦復康)0.8g,3次/d口服;茴拉西坦(阿尼西坦)0.2g,3次/d口服;阿米三嗪/蘿巴新(都可喜)1片,2次/d,口服。

③正在進行臨床觀察的藥物:目前國外正在進行臨床觀察的藥物包括NMDA-R拮抗藥Memantine和MAOI-B抑制藥β-卡波林(β-Carbolines),由於這些藥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是否能夠盡快地提供臨床使用,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觀察。

(4)精神及行為異常的治療:

①激越或躁狂:氟哌啶醇1~2mg,2~3次/d,口服;奮乃靜2~4mg,2~3次/d,口服。

②抑鬱和焦慮:給予新型抗抑鬱藥物SSRI類制劑氟西汀20mg,1次/d口服;舍曲林50mg,1次/d,口服。

③睡眠障礙:可選用松果體素美樂托寧、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藥物,目前國內已經有第3代安眠藥物應用臨床,無藥物依賴和宿醉的副作用,對於老年長期應用比較安全。可選用佐匹克隆(憶夢返)7.5mg,每晚1次,口服;唑吡坦(思諾思)10mg,每晚1次,口服。

2.擇優方案 腦血管性癡呆的治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治療腦血管性病或至少預防腦血管性病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是改善腦功能。

治療及改善腦功能臨床上常用的口服藥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抵克利得)。靜點藥物銀杏黃酮苷(金鈉多)、丹參註射液、路路通。對腦功能不全綜合征的治療臨床上廣泛應用:尼莫地平,腦蛋白水解物(腦活素);血管性癡呆常用藥:石杉堿甲;配合改善腦功能代謝的藥物,如:吡拉西坦(腦復康),阿米三嗪/蘿巴新(都可喜)。

3.康復治療

(1)藥物治療見擇優方案。

(2)物理治療見老年癡呆的物理治療。

(3)心理治療對癡呆病人伴隨癥狀治療非常重要,其中以精神癥狀最為常見,如有幻覺、妄想、抑鬱狀態、譫妄、徘徊及焦躁不安等。由於癡呆病人對抗精神病藥物的耐受性較弱,且容易引起各種副作用,所以治療重點是心理治療,調整心理環境的因素,改善全身狀態,同時配合抗精神病藥物的應用,用量則以最小限度為原則。

(4)腦血管性癡呆伴有語言、肢體功能障礙,康復治療見於腦梗死的康復治療。

(二)預後

腦血管性癡呆的病情多呈波動性進展,其預後取決於腦血管病的病情及治療情況。如腦血管病控制良好即可延緩甚至部分逆轉癡呆的進程,故其預後相對較AD好。但腦血管性癡呆一旦發生即表明已有大量的神經細胞壞死,這種壞死是不可逆轉的,且腦血管病還可反復發作;所以,腦血管性癡呆亦是不能完全治愈的,最終多死於急性腦血管病發作或癡呆的嚴重並發癥。

血管性癡呆診斷和分類

血管性癡呆(vad)是引起老年期癡呆的第二病因,在癡呆中占10%~50%。

vad是一個綜合征,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不同的血管病理變化均可引起vad癥狀,包括大、小動脈病變,彌漫性缺血性白質病變,心臟脫落栓子的栓塞,血液動力學改變,出血,血液學因素和遺傳性疾病等。

與vad有關的病理生理機制包括局灶性缺血性損害(定位,形態,數量,容積),白質病變(類型,定位,大小),其它與缺血有關的因子(不完全性缺血性壞死及梗死灶周圍組織的病理改變,局部腦組織對缺血改變的選擇性、易感性),功能因素(梗死產生的局部和遠處的功能損害)。

這些機制中哪個起主要作用,目前尚不明瞭,但很可能是多個機制協同作用導致vad。

血管性癡呆是怎麼回事

血管性癡呆的病因是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出血和腦梗死),引起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功能衰退的結果。由腦血管病變所致的腦組織供血不足是本病發生的根本原因。產生腦血管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原發性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腦出血、腦梗死、腦血栓、腦血管畸形等,主要原因是由於血液成分或血流動力學在血管壁病變的基礎上發生瞭改變,引起腦缺血或腦出血性疾病,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資料顯示腦血流量降低的程度與癡呆的嚴重程度呈正比,腦缺血和出血的程度、部位,以及微梗死灶(出血灶)數量、容積與癡呆的嚴重程度明顯相關。多發性梗死的小梗死灶越多,出現癡呆的機會就越多。額葉內側面(扣帶回)、紋狀體前部、內囊前支、丘腦及優勢半球病變易發生癡呆。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動脈硬化。其他少見的病因有:繼發性腦梗死的出血、先天性腦血管畸形或動脈瘤、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血友病)、抗凝或溶血栓治療、腦動脈炎、淀粉樣血管病或腫瘤侵襲血管壁破裂出血等。持續性高血壓可使腦內小動脈硬化。動脈壁發生脂肪玻璃樣變,可形成微動脈瘤。此外,由於腦內動脈無外彈力層,中層肌細胞少,所以管壁較薄,其中大腦中動脈及其所發出的深穿支——豆紋狀動脈,呈直角分佈,這種解剖結構造成在用力、激動等外加因素作用下,當血壓驟然升高時,此動脈容易因為壓力增高導致破裂出血。

腦梗死是由於腦供血障礙使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腦軟化。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

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病因是腦動脈粥樣硬化,常伴有高血壓。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可加速動脈硬化的發展。其他較少見的病因有:各種腦動脈炎、結締組織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血高凝狀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在血管壁病變的基礎上,當處於睡眠、失水、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紅細胞增多癥等情況下,引起血壓下降、血流緩慢、血黏度增加或血凝固性異常等,則易於導致血栓形成。

腦栓塞是由於栓子經血液循環流入腦動脈,引起阻塞,產生相應供血區的缺血,發生腦功能障礙。根據栓子的來源不同,分為心源性、非心源性及來源不明3種。心源性栓子多由風濕性心臟病,尤其是二尖瓣狹窄合並心房顫動時,左心房壁血栓脫落引起。細菌性內膜炎時,瓣膜上的炎性贅生物脫落,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二尖瓣脫垂。心臟黏液瘤以及心臟外科手術的合並癥等也較常見引起。先天性心臟病房室間隔缺損者,來自靜脈系統的栓子也可引起反常栓塞。非心源性栓子主要來源於主動脈弓以及其發出的大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附著物脫落,可形成腦栓塞,也可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少見的有敗血癥,尤其多見的是肺部感染性膿栓;長骨骨折的脂肪栓子;胸腔手術、人工氣胸、氣腹等原因引起的氣體栓子;癌性栓子;寄生蟲蟲卵栓子以及異物栓子等。

血管性癡呆臨床檢查

1.符合同時存在的腦血管疾病或其他軀體疾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的實驗室檢查。就精神障礙本身目前尚無特異性敏感的實驗室檢查指標。

2.心理實驗室檢查 心理學檢查是診斷有無癡呆及癡呆嚴重程度的重要方法。近年來我國引進和修訂瞭許多國際通用的簡捷快速的篩查工具,診斷效度、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簡要概述如下:

(1)簡易智力狀況檢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由Folstein於1975年編制,評定計分標準,如回答或操作正確記“1”,錯誤記“5”,拒絕回答或說不會記“9”或“7”。主要統計“1”的項目總和(MMSE總分),范圍為0~300國際標準24分為臨界值,18~24為輕度癡呆,16~17為中度癡呆,≤15分為重度癡呆。我國發現因教育程度不同臨界值也不同;文盲為17分,小學(教育年限≤6年)為20分,中學及以上為24分。

(2)長谷川癡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由長谷川和夫於1974年制訂。共11個項目,包括定向力(2項)、記憶力(4項)、常識(2項)、計算(1項)、銘記命名回憶(2項)。

該量表采用正向記分法,滿分為32.5分。原作者的臨界值定為:癡呆≤10.5分,可疑癡呆10.5~21.5分、邊緣狀態22.O~30.5分、正常≥31.0分,亦可按教育程度劃分正常值:文盲≤16分、小學<20分、中學以上<24分。

(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1969年Lawton和Brody制訂,主要用於評定受試者日常生活能力。

ADL共分14項,評分為4級:①自己完全可以做;②有些困難;③需要幫助;④根本不能做。64分為滿分,總分≤16分完全正常,>16分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單項分1分為正常,2~4分功能減退,有2項或2項以上≥3或總分≥22為臨界值,提示功能有明顯減退。我國常規總分18.5±5.5。

血管性癡呆患者的飲食禁忌

一、不貪肉:老年人過多地食用肉類食物,會引起營養平衡失調和新陳代謝紊亂,從而易患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癥,不利於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二、不貪精:精細米面中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含量較少,營養不及粗米粗面。因此,老年人應適當多吃些粗糧。

三、不貪硬: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較弱,如果貪吃堅硬或未熟爛的食物,時間久瞭易患消化不良或胃病。

四、不貪快:老年人往往牙齒脫落不全,飲食貪快易造成咀嚼不爛,從而增加胃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或胃部不適。同時,飲食太快還會增加發生魚刺或肉骨頭鯁喉等意外事故的危險。

五、飲食宜清淡,饑飽適宜,不可吃刺激性食物,戒煙酒,多吃蔬菜:此類病人多有陰血不足,可給予清淡營養豐富的食物,如桂圓大棗湯、瘦肉、雞蛋、魚等。而對那些形體肥胖者,則宜給予清淡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如芹菜、豆芽、黃瓜、香蕉、桔子等。忌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忌煙酒、咖啡、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