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辦公室的人,常常會出現頭暈腦脹,雙眼酸痛等癥狀,這是因為活動量不夠,血液流通不暢,腦部供血不足造成的。那麼該如何緩解頭昏腦脹的癥狀呢?下面推薦幾種適宜辦公族鍛煉的方法,幫大傢改善不適,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

頭暈治療護理

眩暈類似於現代所謂的前庭眩暈、梅尼埃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者。周圍性眩暈常為發作性,多呈旋轉型或上下左右晃動,程度較劇烈,持續時間短,從數秒至數日不等,常伴耳鳴、聽力減退,水平或略帶旋轉的眼球震顫。中樞性眩暈常見的有搖擺感、地動感、傾斜感,或是頭暈腦漲,頭重腳輕,腳步虛浮感。眩暈程度較輕,持續時間可達數周以上,較少伴耳鳴、耳聾。

中醫認為,眩暈多為肝陽上亢,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痰濁中阻所致,當以平肝潛陽、益氣養血、補益肝腎、燥濕化痰為治。臨床觀察發現,采用外治法可有效地防治眩暈。

1、藥枕療法 配方1:夏枯草、荷葉、竹葉、公英、菊花各50g,研為細末,裝入佈袋中,當枕芯用,連續1~2月。配方2:野菊花500g,紅花100g,薄荷200g,冬桑葉、辛夷、冰片各50g,共研粗末,裝入枕芯,3個月為一療程。此二方均可清熱平肝,適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

2、濕熱敷法 藥用當歸、伸筋草、路路通、丹參各50g,防風、雪上一枝蓮各20g,白芷花10g,乳香15g。搗碎和勻,分裝佈袋中,放入水中浸泡約20分鐘後,放入蒸鍋中加熱20分鐘,取出降溫至50℃左右時,置於頸部熱熨。每次30分鐘,涼瞭可再加熱,每日2次,10日為一療程。有條件者,亦可將上述藥物加水煎煮,取濃縮液至100ml,用8cm×12cm與12cm×12cm絨佈兩塊,浸透藥汁,置於頸部,並加置相等大小的兩塊電極板,通以15mA強度的直流電作離子透入。本法是中醫濕敷療法的擴大應用,利用直流電使藥物離子通過皮膚、黏膜引入機體內,達到治療目的。

3、塞耳療法 靈磁石10g,研為細末,分成2份,用紗佈包裹,塞於雙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時,連續5~7天。可平肝潛陽,適用於腎虛眩暈。民間還有用鮮生地塞患側耳治眩暈法。

4、耳穴療法 取米粒大小之冰片,放在0.5cm×0.5cm的橡皮膏中心,貼於雙耳穴上(取穴:神門、腦、皮質下、交感,雙側,每次2~3個穴位),3天1換,4次為1療程。用藥時應將橡皮膏嚴格密封周圍,防止冰片揮發。個別人貼藥後有欲寐感,以後轉清醒,不必多慮。本方也可治失眠證。

5、敷百會法 蓖麻仁、生半夏各等量,共搗成膏狀,外敷於百會穴處,敷料包紮,膠佈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2~3天。可化痰除濕,適用於痰濕眩暈,一般用藥30分鐘後眩暈可明顯減輕。

6、填臍療法 黃芪、五味子各10g,研為細末,加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佈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3~5天。可健脾益氣,適用於氣血虧虛所致的眩暈。

7、敷手心法 曼陀羅葉10g。最好用鮮葉,搗碎,加白酒數滴,包於左手掌心,每日換藥2次,對肝陽上擾引起的眩暈效果較好。本品有毒,慎勿內服。

8、敷湧泉法 吳茱萸20g,肉桂2g,共研細末,米醋調勻,捏成餅狀,於睡前貼敷於雙足心湧泉穴,次晨取下,連續3~5次。或取吳茱萸適量,研為細末,用米醋或凡士林適量調為膏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每日1換,連續10~15天。可引熱下行,適用於眩暈耳鳴,煩躁多夢,顏面潮紅。

9、足浴療法 取山梔子、鉤藤各 10g,水煎取藥液泡腳,每日 1~2次,每次 15~30分鐘,連續 5~7天;也可用夏枯草30g,鉤藤、桑葉、菊花各 20g,水煎足浴。此法適用於肝陽上亢型眩暈。

10、穴位註射法 患者取坐位,選準雙側風池穴,醫者用5號皮試針抽取復方丹參註射液2ml,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後,將針快速刺入皮下組織,緩慢推進0.5~0.8寸,得氣後回抽無血,將藥液緩緩推入,每穴各1ml,隔日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1周。此法治療頸性眩暈療效較佳。

上班族為什麼易頭暈

高抬腿腳

如果可能,將兩腿高高蹺起放在辦公桌上數分鐘,休息會兒,不僅可以減輕腳部和腿部靜脈的壓力,還可使頭部的供血量大大增加,讓你長時間繃緊瞭的神經得以放松,神清氣爽。

2搖頭晃腦

腦袋由頸部支撐,頸部的作用不容小覷,頸部由頸椎關節、血管、肌肉韌帶等組成,搖頭晃腦可使這些組織得到活動。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腦部的供血,還可以減少膽固醇在頸動脈血管積沉的可能,不僅有利於預防中風,還有利於高血壓、頸椎病的預防。

3咬牙切齒

可拉動頭部肌肉,促進頭部血液循環進而起到清醒大腦,增強記憶力的功效,反復緊咬牙齒,又能促進口水分泌,口水中含有腮腺素,而腮腺素有延緩衰老的作用。所以,經常咬牙切齒可使大腦清醒,延緩衰老。

4伸伸懶腰

上班族活動的機會少,常常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這時你不妨伸個懶腰,這雖是一個普通的動作,卻會給你的健康帶來意料不到的效果。當身體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時,肌肉組織的靜脈血管會淤積很多血液,這時伸個懶腰,會引起大部分肌肉舒張和收縮,很多淤積的血液被趕回心臟,將肌肉中一些廢物帶走,從而消除疲勞。

5抓耳撓腮

人體各器官均有神經末梢聚集在耳朵上,拉引、按摩耳朵能通過神經末梢對各器官進行刺激,調理人體臟腑機理,使肌體得以改善,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同時,人的面部也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淋巴,有10根供血充足的動脈,有高度警覺的幾條神經,有34個穴位,摩擦面部等於刺激穴位,按摩經絡,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人心情愉快,頭腦清醒。

頭暈的人該註意什麼

有頭暈癥狀的人很多,有老人,有青年人,還有孩子,不同的人發生頭暈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的註意事項也不一樣。

如老人的頭暈,多數是因為一些老年疾病導致的,所以希望老人能夠及時的去看自己的病,防止更嚴重的後果出現。

還有就是老人要進行補虛而瀉實,調整陰陽。虛證以腎精虧虛、氣血衰少居多,精虛者填精生髓,滋補肝腎;氣血虛者宜益氣養血,調補脾腎。實證則以潛陽、瀉火、化痰、逐瘀為主要治法。

對於女性來說,頭暈的發生多數是因為貧血,為安全起見,媽媽第一次下床,應有傢屬或護理人員陪伴協助,下床前先在床頭坐5分鐘,確定沒有不舒服再起身。

對於年輕人的頭暈多數因為頸椎病導致的,所以希望年輕人能夠多進行頸部鍛煉,然後時常的運動自己的頸部,有個正確的坐姿。

頭暈的人還要註意不要吃膩和高蛋白食物:肥肉、油炸食品、奶油蛋糕、巧克力、冰淇淋等,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洋蔥、薯類、甜食、韭菜、芹菜、扁豆、黃瓜、胡蘿卜、卷心菜、花生等。

如何治療經常頭暈

頭暈多由情志、飲食所傷,以及失血、外傷、勞倦過度所致。其病位在清竅,由腦髓空虛、清竅失養及痰火、瘀血上犯清竅所致,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其發病以虛證居多。臨床上實證多見於眩暈發作期,以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痰濁上蒙、瘀血阻竅四型多見,分別以天麻鉤藤湯平肝潛陽,滋養肝腎;以龍膽瀉肝湯清肝瀉火,清利濕熱;以半夏白術天麻湯燥濕祛痰,健脾和胃;以通竅活血湯活血化瘀,通竅活絡。虛證多見於緩解期,以氣血虧虛、肝腎陰虛兩型多見,分別以歸脾湯補養氣血,健運脾胃;以左歸丸滋養肝腎,養陰填精。由於眩暈在病理表現為虛證與實證的相互轉化,或虛實夾雜,故一般急者多偏實,可選用熄風潛陽、清火化痰、活血化瘀等法以治其標為主;緩者多偏虛,當用補養氣血、益腎、養肝、健脾等法以治其本為主。

治療經常頭暈的方法:

1、雞蛋紅糖治頭暈 豆油適量放鍋內燒熱,將2個雞蛋、30克紅糖(放一點水攪拌)倒入鍋內煎熟,空腹服用,連服10天。為鞏固療效,也可多服幾天。

2、籬欄藥膳治頭暈 用中草藥籬欄25克,帶殼雞蛋一個,大米50克,煮成稀粥,可加適量油、鹽、味精調味。煮熟後,去籬欄渣和蛋殼,一天分2次食用藥粥和雞蛋,一般連續食用3天,頭暈頭痛癥狀即有明顯好轉。此藥粥不僅香甜可口,可治療頭暈頭痛,還具有輔助降壓作用。

3、鴨蛋赤豆治頭暈 鴨蛋一個、赤豆20粒,攪勻蒸熟,早晨空腹服,每日一次,連用7天有特效

4、枯草湯治頭暈 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黃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藥,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鐘,從火上拿下來,稍停再加入黃芩,煎5分鐘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後即能感覺頭輕眼亮,沒有其他副作用。

5、菊花治頭暈 菊花功能降血壓、明目解毒、治頭暈、頭痛、耳鳴目眩,能使小便清長。高血壓的人可用菊花枕頭,對婦女肝陽火盛引致頭暈、晚間煩躁不能成眠者有幫助。可將野菊花加入油柑子葉、綠豆殼或通草絲,曬幹待冷裝入枕袋內再縫密即可。

6、茉莉花燉雞蛋 用黑佈蒙住眼睛休息,早餐吃燉鷓鴣和茉莉花燉雞蛋。

7、運動治頭暈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經常頭暈的長者,隻需持續進行一些簡單、輕松的運動,情況便可獲得極大的改善。

頭暈的四個誤區要認清

誤區一:頭暈就是眩暈

頭暈和眩暈是不同的。

眩暈以感覺到自身和周圍物體在旋轉、移動、漂浮為特征,實際自己和周圍物體都沒有動,所以是一種運動錯覺或視幻覺,往往由神經系統特定部位病變引起。

頭暈是很寬泛的概念,包括眩暈、頭昏、頭腦不清、沉重等的感覺,頭暈是比較主觀的感覺,由於患者耐受力、感受程度不同,它甚至包括除瞭明顯頭痛外的所有頭部不適感覺,不一定都是神經系統的病變,可以由心血管或其他系統疾病引起。

誤區二:眩暈劇烈病情就重

眩暈發作時的表現差別很大,患者往往認為眩暈劇烈時病情就重,要馬上搶救,其實是個誤區。

眩暈根據病變部位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兩類。中樞性主要是顱內病變引起,常見的有腦梗死、腦出血、腦部腫瘤,其他還有腦炎、多發性硬化等疾病。這類眩暈往往並不是非常劇烈,閉目平臥就可緩解,沒有耳鳴或耳部不適,可伴有其他神經系統癥狀,且往往持續時間較久。

周圍性主要是影響前庭神經元及顱外段病變,最常見的三個疾病是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前庭神經元炎和美尼爾氏癥。其他還有耳部局部炎癥或藥物損傷等引起。眩暈比較劇烈,天旋地轉,伴惡心嘔吐,甚至要趴下一動不動,有的可有耳部不適,一般持續時間短,數天可緩解。

眩暈中70%-80%是周圍性的,盡管嚴重,不會有很大危害,中樞性的可能有嚴重後果。

誤區三:病因未明即輸液

很多患者頭暈,特別是眩暈時,很難受,希望盡快緩解,認為靜脈輸液就是最好辦法。其實,止暈的藥物以口服或肌肉註射多見,很少靜脈註射用。而且,不是所有眩暈都必須靜脈輸液,甚至不是都需要藥物治療,如周圍性眩暈中最常見的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由“耳石”引起,藥物治療幾乎沒用,運用手法治療就可快速治愈,立竿見影。因此明確診斷,對癥治療最重要。對不能明確診斷的頭暈,在排除嚴重疾病的前提下,給予對癥治療,隻要緩解就達到目的。

誤區四:都由腦供血不足引起

頭暈是頭部不適,很多患者主觀上會認為和腦供血有關。頭暈還可涉及神經科和五官科,非專業醫生很難診斷清楚。而且頭暈中約10%-20%本來就是難以明確病因的,在這種情況下,無創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TCD)等又發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證據”,或者CT發現頸椎病,醫生往往打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供血不足”,或“頸性眩暈”,這樣的診斷曾經泛濫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