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產生依賴於先天腎中陽氣,更依賴於後天脾胃吸收的營養物質。因此,選擇合適的補氣食物,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基礎。其實,一些傢常食物就有補氣的作用。

補氣的中藥有哪些

1、人參

這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有補益強身作用,可抗衰老,適用於久病體虛、心悸心慌、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癥,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疾病的康復。

2、黃芪

黃芪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癥者忌用。

3、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是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參而不耐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西洋參味甘,微苦,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適用於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癥證。激烈活動後疲勞乏力、大汗虛脫者服用不錯。

4、黨參

黨參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於氣虛不足的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面色萎黃、頭暈等癥,以及病後體虛、營養不良。

5、太子參

太子參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後氣陰兩虧等病癥。

6、白術

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水濕停滯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癥。

7、甘草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和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和諸藥,適用於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瘡瘍腫毒,中毒等癥。

​傢常食物幫你補氣

山藥:人稱“神仙之食”。《本草綱目》裡說:“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能補肺、脾、腎,適合各種體質的人。它不熱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後,不用擔心腹脹、便秘等困擾。

土豆: 因為對人體有諸多益處,土豆又被稱為“地下水果”。土豆補益胃氣的功能突出,此外還具有益氣解毒、潤腸通便、減肥降脂、活血消腫、益氣強身、美容和抗衰老 等功效。土豆含有豐富的鉀、鈣、鐵、鎂等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風靡世界,這和它自身豐富的營養價值不無關系。

香菇: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後”、“素中之葷”的美稱。對於氣血虧虛、經常乏力的人有調理作用。《本草綱目》認為:“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

小米:小 米入脾、胃、腎經,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常作為婦女產後的滋補食品。研究表明,小米中的維生素B1、無機鹽含量明顯高於大米。 小米粥熬好以後放置一會兒,粥的最上層會凝聚一層膜狀物,這就是“粥油”,它有保護胃黏膜、防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

板栗:板栗性味甘溫,有健脾益氣、補腎強筋、抗衰老等功效。板栗所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能降低高血壓、冠心病的患病風險。板栗中鈣含量很高,是優良的補鈣食品,對防治骨質疏松有良效。

上面的幾種補氣食物都很常見,氣虛的朋友不妨多吃補氣。

十大補氣穴位

一: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中的穴位,位於人體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脾腧穴這個名字很有意思,你們看,脾是脾臟,這說明這個穴位一定與脾臟有很大關系,一個與脾有很大關系的穴位為什麼會跑到膀胱經上去瞭呢?如果我們弄懂瞭“腧”字的含義,也就明白瞭,“腧”通“輸”,意思就是運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將脾臟濕熱之氣向外輸送入膀胱經。膀胱經就像汽車的散熱器,人體內的外散之熱沿著它上行,冷降之液順著它下行。人感冒發熱瞭,多喝水多排尿,就會好起來,其原因就是體內之熱順著膀胱經散瞭出去。

“脾腧穴”是專門負責外散脾臟濕熱之氣的。下文我們要說脾有四怕,怕濕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臟中的濕熱之氣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會受損,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損,氣血就會虛弱。所以,脾腧穴是人體內最重要的補氣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鐵路線上的一個大樞紐,這個樞紐不通暢,整條鐵路就會癱瘓,脾臟內的濕熱之氣運送不出去,時間一長,整個人都會出毛病。那麼,如何保證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根據季節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區別。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則用艾灸比較好。夏冬兩季進行艾灸不但可以溫補脾氣,還能祛濕。如果平常在傢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選擇按摩的方法,不但簡單易行,還能取得同樣的療效。

二:足三裡穴(灸)

中醫認為,人體最多氣多血的經絡是胃經,而足三裡穴是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裡穴,可以激發氣血的生化與運行。

《黃帝內經》中說:“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裡。”在人體的360多個穴位中,具有保健養生作用的首推足三裡穴,因此它也被人們稱為“保健穴”和“長壽穴”。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的功效。經常按壓足三裡穴能調節胃液分泌,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並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延緩衰老。

民間一直流傳有“常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可見足三裡對於強壯身體有多重要。針灸或按摩足三裡穴能治療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它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並且對於嘔吐、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我教大傢幾個簡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每天堅持按摩,可以防病健身,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指凹陷處便是。

按足三裡: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裡穴,兩側同時操作。首先,按住幾秒後迅速松開;然後再按住緩緩加力,再迅速松開,松開時,手指不離皮膚,依次操作5分鐘。註意,每次按壓時要使足三裡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揉足三裡:用大拇指或中指揉兩側足三裡穴。兩手按住兩側穴位,朝同一方向轉動(順時針或逆時針均可),轉36圈後,再朝反方向轉動。註意揉動不能太快,保持呼吸均勻和緩,兩手手指要帶動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膚。

熨足三裡:將兩手掌心搓熱,並迅速分別貼在兩側的足三裡穴上。停留5~6秒,兩手沿上下方向擦動,操作5分鐘左右,這時小腿應感覺熱乎乎的,如果覺得熱感不夠,可以加長操作時間。用此方法鍛煉2~3周胃腸功能就會增強,不但可以改善睡眠狀況,還能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很多慢性病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

對於體形較胖,體內寒濕或痰濕較重的人,最合適的辦法是用艾灸灸足三裡,每次15分鐘,一天1~2次即可,如果采取隔薑灸更好,不易燙傷。一般捏取5~7個艾柱就可以瞭。

我的太太也是北京一傢大醫院的內科主任醫師,退休以前工作特別忙。有一天,她剛剛風塵仆仆地出差回來,就遇到瞭重病號,她急著去做會診,抓起桌子上的礦泉水就喝瞭幾口。這下好瞭,三五分鐘之後肚子就開始痛起來,堅持到會診完,把任務交付給當班醫生,才回傢。回到傢裡以後,我就看她臉色發白,腰有點彎著,一問是肚子疼,就叫她趕緊坐下來,幫她把褲腳卷起來,按摩足三裡,先按左邊,再按右邊。用力按穴位,她會覺得特別疼,而且酸脹,其實對一般人來說,按準穴位的那種痛感是難以忍受的,不過一旦你有這種比瘙癢和疼痛都難受的感覺,那說明穴位是找對瞭。就這樣按摩瞭15分鐘,她的肚子有很輕的水動的聲音,類似於饑餓的時候,肚子咕咕叫的聲音。這時,她的表情已明顯放松下來,肚子也不怎麼痛瞭。

三:膻中穴(指壓)

膻中穴是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如果你有胸悶、咳喘、吐逆、心悸等癥狀,隻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天半夜,我們傢樓下鄰居老張的氣喘病犯瞭,他的兒子跑來找我去給看看,我到他傢時,他因為劇烈而連續性的咳嗽而呼吸急促,臉色煞白。如果再不趕緊采取點措施,人就有危險瞭,於是,我趕快在他的胸前找準膻中穴,有節奏地點按瞭幾十次,再配合按摩肺腧穴、內關穴等幾個穴位。幾分鐘後,他的氣喘終於平息下來,人也慢慢緩過氣來瞭。其實,老張患的是慢性支氣管炎,再加上他的煙癮特別大,所以經常會犯病。而點按膻中穴,可以有效地緩解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咳嗽、氣喘,寬胸順氣,改善不適癥狀。

對肝病患者來說,經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膻中穴為什麼會有如此奇效呢?膻中穴應該說是一個很特殊的穴位,它位於人體胸部的正中線上,在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屬於奇經八脈中的任脈。《黃帝內經》說“膻中者,為氣之海”,“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即膻中穴是容納一身之氣的大海。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開“氣閘”,讓全身之氣通行無阻。遇到不開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讓低落的情緒變得正常起來。如果你情緒不好,氣下不能達於足,上不能傳於頭,全身上下氣機不暢,當然會覺得心煩意亂、胸悶不堪,此時,隻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寬胸順氣,情緒也就變好瞭。

按摩膻中穴一般選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為宜。每次按摩10來秒即可,6次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為瞭增強效果起見,按摩切忌用蠻力。體質好的朋友按摩時,用力可稍大些;體質不好的朋友,動作要輕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還具有一定的豐胸效果。生產後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

四:湧泉穴(搓、拍打)

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腧穴中最下面的一個,是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發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各處。因此,湧泉穴具有益精補腎、滋養五臟六腑的作用。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湧泉穴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經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躍腎經內氣、固本培元、延年益壽,特別對於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無力、婦科病、失眠、嗜睡癥、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自我養生保健按摩療法——“搓腳心”,實際上就是推搓湧泉穴的俗稱。通過推搓湧泉穴,可以達到對腎、腎經及全身進行由下到上的整體性調節和整體性治療的目的。有句俗話說得好:“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經常按摩湧泉穴對於老年人是特別有好處的,不僅可以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增強防病能力;還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五十餘種疾病。我每天都堅持按摩湧泉穴,身體一直很健康,很少求醫問藥。

按摩湧泉穴的方法有很多,我現在教大傢最簡單有效的幾種方法。

1.摩擦湧泉穴。端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著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也是摩擦到腳心發熱為止。

氣機不暢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如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

2.浸泡湧泉穴。每天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浸泡雙腳,熱水以自己能適應為度,加少許食鹽,浸泡15~30分鐘。

3.拍打湧泉穴。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手自然輕緩地拍打湧泉穴,最好拍到腳底有發熱的感覺。

通過這幾種方法刺激湧泉穴,可以促進人體內的氣血循環,調整人體的代謝過程;而且還能刺激大腦皮質神經,使人感到輕松舒適,有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的作用。

五:關元穴(灸、按壓)

關元穴在下腹部,肚臍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並不是要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將拇指之外的四指並攏,以中指中間一道橫紋為準,四指總共的寬度即為“三寸”。關元穴為任脈與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三焦元氣所發處,聯系命門真陽,為陰中之陽穴。它是補益全身元氣的要穴,點按此穴可補攝下焦元氣,扶助機體元陰元陽。它也是歷代醫傢公認的強壯要穴,可以保健和延緩衰老。

按摩關元穴可以明顯改善氣虛體質。將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施壓力,然後用交叉的雙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註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隻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中老年人如果想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應該常灸關元穴,借助火力,可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培腎固本、調氣回陽、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對準關元穴熏烤。艾條距離皮膚約2~3厘米,感覺皮膚溫熱但並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鐘,以灸至局部皮膚產生紅暈為度,隔日灸1次,每月連續灸10次。

六:氣海穴(按摩)

氣海穴是補氣的要穴。氣海,任脈水氣在此吸熱後氣化脹散從而化為充盛之氣,因此,本穴如同氣之海洋,所以得名氣海。

前人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說法,是說氣海穴具有溫陽益氣、化濕理氣的作用。

氣海穴在肚臍直下大約一寸半,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體的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病,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我們常說的下丹田,實際上就是指以氣海穴為中心的一定區域。

《黃帝內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到邪,我們先來說濕邪,它常常在疾病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體內有瞭濕邪,就會阻滯氣機,病癥就會因此產生。而氣海穴作為人體中陽氣蒸發陰液的關鍵之處,對於濕邪為患、後惡露不止、胞衣不下、臟氣虛疲、形體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癥、兒童發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療效。經常按摩氣海穴,能使百體皆溫、臟腑皆潤,促進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緊貼氣海穴,按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按逆時針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動作要輕柔緩慢,按摩至有熱感,你就能感覺到體內的氣血順暢,身體輕松。

七:太溪穴(按揉)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腎臟的元氣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個大補穴,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能。凡是由腎虛引起的各種癥狀,如腰痛、腰酸、頭暈、耳鳴、脫發、牙齒松動、哮喘、性功能減退、習慣性流產等,刺激該穴均可達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去醫院體檢,90 %的人都患有慢性咽炎,常覺得咽喉幹燥、腫痛,這就屬於中醫上講“腎陰不足”引起的咽癥。如果一邊按揉太溪穴一邊做吞咽動作,就可以補充腎氣,病情當時就會有所緩解。

兩年前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病人,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同志,她年紀輕輕就患上瞭遺尿癥。她最苦惱的是憋不住尿,隻要活動幅度稍大,就會尿失禁,她甚至都不敢大聲咳嗽,更不敢大聲笑。診斷之後,我發現她是腎氣虛弱導致無法固澀縮尿。我沒給她開藥,隻是在她後背的腎腧穴上,左右各拔一個真空罐,同時按揉左右的太溪穴各10分鐘,我讓她回傢後按此方法自己進行治療,告訴她,隻要堅持二十來天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結果,一個星期左右,她的腎腧穴就拔出瞭大水泡,而且太溪穴也被揉得腫痛。事實上,拔出的水泡,還有穴位的腫痛,都是疾病由內到外的一個過程。它說明身體的確有問題,但通過拔罐和按揉穴位,達到瞭一定的療效。二十天後,她的遺尿癥徹底好瞭,到現在也沒有復發過。

工作瞭一天,很多人都覺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按摩太溪穴就好瞭,癥狀很快就能緩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腳冰冷,每天晚上睡覺前刺激太溪穴,堅持一周時間,手腳就會變得暖暖的。

八:百會穴(按摩)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因而百會穴是各經脈氣會聚之處。其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如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就算是身體健康的人,經常按摩百會穴也能清神醒腦,增強記憶力。

對於很多受低血壓困擾的患者,我常常勸說他們回傢時自己按摩百會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適中,註意,按摩時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氣、沉肩、肩發力於臂而貫於指。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見效。

九:肺腧穴

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肺主一身之氣,腧,通“輸”,有轉輸經氣的意思。因此,肺腧穴就具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統疾病及與氣有關的疾病,比如說哮喘、咳嗽、嘔沫、腰脊痛、癲疾、喉痹等疾病。

經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寬胸理氣,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時按摩天突穴,對治療連續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側肺腧穴各36次,36次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後按壓天突穴36次,36次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脹感也可以。咳痰時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強壓此穴6秒鐘左右,重復做3次即可。

每位女性都希望擁有白皙美麗的肌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年女性的臉上就常常出現一些雀斑、蕎麥皮,為瞭去掉這些斑點,有些女性朋友用盡瞭各種方法,進美容院、進行激光祛斑、用高檔化妝品,但是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那麼,應該怎麼防治臉上的斑點呢?其實很簡單,隻要學會在肺腧穴上指壓就行,簡單、有效,而且絕對是免費的。

因為,中醫有“肺主皮毛”一說,肺氣得到調補以後,皮膚就會變得滋潤,毛發也會變得有光澤。時間長瞭以後,的確有美容祛斑的作用。

方法如下:一面吐氣一面用指頭強壓6秒鐘,穴位在背部,如果不方便的話,可請他人協助。記住,每20次算一療程,每日應做5療程。

十:懸鐘穴

懸鐘穴位於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屬足少陽膽經。懸鐘又叫髓會和絕骨。顧名思義,它和骨、髓都關系密切,專管人體骨髓的匯集,對與骨和髓有關的疾病都有治療作用。另外,它是會穴,會穴的特點就是一穴連著數條經絡,地位至關重要。

老年人睡覺的時候特別容易落枕,一不小心就會落枕,好幾天脖子都恢復不過來,脖子隻能保持一個姿勢,疼得寢食難安。因為老年人體弱,氣血虛弱,一旦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過高或過低,造成頸部一側肌群在較長時間內處於過度拉伸狀態,局部氣血失於調和,寒邪乘虛而入,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影響代謝產物的排出,頸部肌肉便產生瞭痛感和僵硬感。而懸鐘穴是治療落枕最好的穴位。因為它主髓,而髓與骨相連,因此對氣血虛弱和失調導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落枕後隻要用滾、揉、捏、推等手法給懸鐘穴強有力的刺激,隻需十來分鐘,就能感到頸部變輕松瞭,如釋重負。而且,經常輕輕敲打懸鐘穴還有降血壓的功效。

補氣喝什麼湯比較好

歸芪烏雞湯

用取烏雞肉250克,黃芪20克,當歸15克。烏雞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一齊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

功效:補氣養血,固腎調精。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癥見經期不準,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酸,面色蒼白等。

當歸羊肉湯

取羊肉100克,生薑20克,當歸10克,精鹽適量。將羊肉去油膜切成方塊,與當歸、生薑同燉,取出當歸、生薑,加入精鹽調味即可。食肉喝湯,早晚溫熱食用。

功效:溫養陰血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血虛氣寒引起的腹部隱隱作痛。

大棗黃芪湯

取生黃芪15克,大棗5枚。將黃芪和大棗洗凈,放入砂鍋內,加兩碗清水,蓋上鍋蓋,先大火燒開,再轉小火煮半小時,棄渣喝湯,每周飲用2--3次。

加減:如氣虛、氣短比較嚴重,可將生黃芪換成炙黃芪,補氣功效更強。

功效:黃芪性偏溫,補氣升陽,易於助火,有陰虛陽亢、熱毒亢盛、食積內停者不宜使用。

補氣喝什麼湯比較好,看著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傢對於怎麼樣才能滋補自己的血氣已經有瞭許多的想法,因為血氣充足的人不僅身體非常的康健,而且還能讓自己的氣色變得非常的紅潤,肌膚也會變得好好的,因此市面上有著許多補血氣的藥物,但是要知道食物才是最好的,所以有空的時候可以自己動手煲湯瞭。

最補氣血的食譜

當歸燉豬蹄

原料:豬蹄兩隻,當歸50克,蔥、薑、料酒、花椒、鹽等適量。

制法:將豬蹄洗凈切成大塊,在開水中煮兩分鐘,去其腥味,撈出。然後再在鍋內加水燒開放入豬蹄,加入當歸及調料適量,用旺火燒開,改用文火煮至豬蹄熟爛。

清蒸人參雞

原料:人參15克,母雞1隻,火腿10克,水發玉蘭片1 0克,水發香菇15克,精鹽、味精、蔥、生薑、雞湯 各適量。

制作:將母雞宰殺後,退毛去凈內臟,放入開水鍋 裡燙一下,用涼水洗凈;將火腿、玉蘭片、香菇,蔥、生薑均切片;將人參用開水泡開,上籠蒸30分鐘取出;將母雞洗凈,放在盆內,置入人參、火腿、 玉蘭片,香菇、蔥、生薑、精鹽、料酒、味精,添入雞湯(淹沒過雞),上籠,在大火上蒸至爛熟;將蒸熟的雞放在大碗內,將人參切碎,與火 腿、玉蘭片、香菇擺在雞肉上,將蒸雞的湯倒在勺裡,燒開,撇去沫子,調好口味,澆在雞肉上即成 。

歸參山藥豬腰

原料:當歸10克,黨參1O克,山藥10克,豬腰500克, 醬油、醋、薑絲、蒜未、香油各適量。

制作: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凈,放入鋁 鍋內;將當歸、黨參、山藥裝入紗佈袋內,紮緊口,放入鋁鍋內;在鋁鍋內加適量水,清燉至豬腰熟透,撈出豬腰,冷卻後,切成薄片,放在盤子裡;將醬油、醋、薑絲、蒜未、香油等與豬腰片 拌勻即成。

五香牛肉

原料:牛肉2500克,食鹽90克,白糖24克,紅醬油60 克,薑塊2塊,蔥結3隻,料酒、茴香、桂皮、紅米 汁各適量。

制作:選用牛肘子部位的全瘦肉,先按肌肉纖維用 刀直切開後,切成500克左右的塊,然後用刀根戳出 一排排刀洞,四面戳到。板上先撒上少許食鹽,將肉塊放在上面反復推擦,擦至鹽粒溶化(俗稱出汗 ),然後放在缸內醃3~4天(夏季醃一天),經過 多次翻動,醃至肉紅、硬、香; 將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滾(水要多), 投入肉塊,上下翻動幾次,撈出刷洗幹凈; 在鍋底先放鍋墊,墊上放牛肉塊,加入茴香,桂皮、蔥結、薑塊、料酒、白糖、醬油和紅米汁 ,在大火上燒滾,至牛肉變紅色時,再加入白湯淹 沒牛肉,放入適量食鹽,試味後,加蓋燒至沸滾,再移小火上燜煮2小時左右,等用筷子能戳進牛肉時撈出,冷透後,按其肌肉纖維橫向切片即成。

荔枝肉

原料:豬腿肉300克,鮮荔枝肉(凈)100克,2個雞蛋的蛋清,水淀粉25克,白糖60克,白醋30克,食用紅色素一滴,精鹽、料酒各適量,植物油1000克(實耗50克)。

制作:把豬腿肉切成2塊,用刀背敲松後改刀成四 方小塊(24塊),加入鹽、食用紅色素少許,蛋清 ,水淀粉15克,拌勻備用。把鮮荔枝肉一切兩半; 燒熱鍋放入植物油,待油燒至六七成熱時, 把豬腿肉一塊塊下油鍋炸至內熟外脆呈黃色撈出, 將鍋中的油倒去,加入料酒、水100克,白糖、白醋、精鹽,下水淀粉勾芡,倒入炸好的肉和鮮荔枝肉 翻勻,淋上少許熟油,起鍋裝盤即可。

花生米大棗燒豬蹄

原料:豬蹄1000克,花生米(帶皮)100克,大棗40枚 ,料酒25克,醬油60克,白糖30克,蔥段20克,生薑10克,味精、花椒、八角固香、小茴香各少許, 鹽適量。

制作:花生米、大棗置碗內用清水洗凈、浸潤;將豬蹄出毛洗凈,煮四成熟撈出,用醬油拌勻;鍋內放油,上火燒七成熱,將豬蹄炸至金黃色撈出,放在炒鍋內,註入清水,同時放入備好的 花生米、大棗及調料,燒開後用小火燉爛即可。

蝦仁魚皮

原料:水發魚皮300克,鮮海蝦仁100克,熟火腿絲10 克,雞蛋清、料酒、精鹽、味精、蔥段、薑汁、水 淀粉、熟豬油、雞湯各適量。

制作:將魚皮切成長6厘米、寬3厘米的塊,放入沸 水鍋中焊一下,去掉腥味撈出;將鮮蝦仁洗凈放入碗中,加精鹽、雞蛋清適量,用竹筷子順同一方向攪拌至有粘性時,放入味 精和少量水淀粉攪勻,放置2~3小時使之漲透;炒鍋加熱,下熟豬油,燒至四成熱時把蝦仁倒入鍋內,用筷子劃開,倒入漏勺瀝去油,盛入碗 中待用;鍋中留油下蔥段煽至有香味,放入酒、薑汁、雞湯。湯拂後,將蔥段撈出,把魚皮倒入鍋內,加入鹽拌勻,待湯沸後,加入味精,起鍋裝碗,撒 上蝦仁,淋上雞油,撒上火腿絲即成。

當歸黃芪烏雞湯

原料:烏雞肉250克、當歸15克、黃芪20克。

制作:烏雞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一齊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

功效:氣血雙補,固腎調精。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癥見經期不準,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酸,面色蒼白等。

人參大棗湯

人參10克,大棗5枚。人參切片備用。大棗洗凈備用。人參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棗,煮約1小時即成。本方有大補氣血功效。適用於氣血虧虛,虛弱勞損者。

百合紅棗銀杏羹

百合50克,紅棗10枚,白果50克,牛肉300克,生薑兩片,鹽少許。將新鮮牛肉用滾水洗幹凈之後,切薄片;白果去殼,用水浸去外層薄膜,再用清水洗凈;百合、紅棗和生薑分別用清水洗幹凈;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兩片。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放入百合、紅棗、白果和生薑片,改用中火煲百合至將熟,加入牛肉,繼續煲至牛肉熟,即可放入鹽少許,盛出即食。有補血養陰,滋潤養顏,潤肺益氣的功效。

黃芪紅糖粥

黃芪30克,粳米100克,紅糖30克,陳皮6克。將黃芪洗凈切片,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將粳米淘洗幹凈,與陳皮、紅糖放入鍋中,再倒入黃芪汁,加清水適量,煮至米爛熟即成。此粥有益氣補血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弱所致顏面蒼白無華者。

黃芪桂圓粳米粥

原料:黨參、黃芪、桂圓肉、枸杞子各20g、粳米50g。

制作:原料洗掙,黨參、黃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適量煮沸,加入桂圓肉、枸杞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適量白糖即可。

註:煮粥時加入紅棗10~15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