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日益老齡化,老年血管性癡呆疾病的絕對及相對發病率均明顯提高。有研究發現,血管性病變是造成癡呆的第二大類原因,僅次於阿爾茨海默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傢是怎麼說的吧,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對你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血管性癡呆的飲食保健方法

血管性癡呆是在腦血管病基礎上發生的以對就近發生的事遺忘為特點的記憶力減退,對事物的判斷,對問題的思考、理解,以及講話等腦高級功能下降。血管性癡呆有波動性,有時似乎有所好轉,但新的即使是輕微的腦血管事件會明顯加重癡呆,典型的呈階梯式發展。

血管性癡呆的飲食:

1、註意給予低糖飲食;因為過多的食糖,特別是精制糖攝入過多,易使腦功能出現神經過敏或神經衰弱等障礙,因此,以低糖飲食為宜,能有效預防血管性癡呆。

2、鈣可以調節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維持心功能的正常活動,改善老年人的認知能力。鎂是各種酶反應的輔助因子,與鉀、鈣等元素協同維護心肌功能和防治動脈硬化,從而增強腦的血流量,有利於防治血管性癡呆的發生。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血清硫胺素、尼克酸、抗壞血酸、核黃素、葉酸、維生素A和維生素B12等維生 素可能降低。在日常飲食中多註意補充些粗糧和各種動、植物性食物,可以滿足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

3、膳食中應註意補充維生素;如維生素E、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豐富的食品,如橄欖油、麥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這些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延緩衰老。

4、供給充足的必需脂肪酸;膳食中提供充足的必需脂肪酸是極為重要的,它是大腦維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如核桃、魚油、紅花油,月見草油等必需脂肪酸含量較多,在膳食中可適量增加。

傢庭護理方法:

1、防自傷:近年癡呆老人的自傷、自殺事件屢見不鮮,究其原因,不外兩類:其一是心理脆弱,喪失自理能力的,不願給傢人增加負擔,尋求一死瞭之;另一類是病態表現,由於腦組織退變萎縮,病人在抑鬱、幻覺或妄想的支配下,所發生的自我傷害。不論那一種,都須要傢人在耐心的心理工作的同時,進行全面照顧,嚴密觀察,隨時發現可疑動向,及時排除病人可能自傷、自殺的危險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電源開關、劇毒藥物等。

2、防走失:報紙上的“尋人啟事”,多半因為癡呆而走失。因為他們失去瞭認傢記路的能力,又難以說明自己的身份住址,常給社會造成困難,也容易發生意外。所以,對癡呆病人傢庭要嚴加看管,限制其外出活動,避免過多的遷居。病人衣兜內應放置卡片,寫清病人姓名、疾病、傢庭住址、聯系電話號碼等,一但迷路,容易被人發現送回。

3、防意外:有些癡呆老人合並糖尿病,有多吃多喝癥狀,常趁傢人不在,自己燒菜做湯,結果造成燒傷、燙傷、嚴重的還可引起煤氣爆炸,中毒或火災。因為他們畢竟失去瞭正常生活能力,一但發生緊急情況,反應遲鈍、笨拙、不能應急處理,以致導致嚴重後果。對於這樣一類病人,應看護較緊,不能讓其過多的單獨行動,一些有危險的器具,可鎖入廚房內,不讓其單獨接觸。

血管性老年癡呆的癥狀

血管性癡呆是老年癡呆的第二大類型。血管性癡呆起病有快有慢,有些病人一次腦梗後就發病瞭,也有些病人沒有明顯的腦血管病發作,逐漸發展的。其病情是呈階梯性進展,一次一次地發生、進展,一次一次地疊加,直到癡呆嚴重,成為全面的癡呆。血管性癡呆主要表現為:癡呆癥狀和血管性腦部的軀體癥狀。一般都有高血壓病史和動脈粥樣硬化病史,頭顱CT檢查可以顯示有腦血管性病灶。

智能障礙主要為近事記憶的減退和工作能力的下降,尤其對人名、地名、日期及數字最容易遺忘。患者工作能力的下降,首先表現於工作效率降低,對於腦力工作,如思考能力、理解力均感到遲緩困難。隨著疾病地逐漸發展加重,患者的記憶力、理解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減退地更加明顯,但是,患者的判斷力在相當長的時間損害不明顯,定向力也比較完整。到瞭疾病的晚期,患者就表現為思維遲鈍、聯想困難,言語表達能力也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不僅近事記憶差,而且遠事記憶也明顯下降,患者在行為和人格方面也出現瞭改變,不認識親人,不知道饑飽,不知道冷暖,脾氣古怪或者情感淡漠,甚至個人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患者由於血管性腦病對大腦的損害,而導致瞭其他身體的、大腦支配功能的障礙。因為血管病變損害的大腦部位不同,患者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大腦左半球的病變,可表現為失語、失用、失寫、失讀等癥狀;大腦右半球的病變,可表現為視覺障礙;大腦前動脈病變,可出現情感淡漠、自言自語、意志缺乏等;大腦中動脈病變,可有失語、意識障礙癥狀;大腦後動脈病變,可有幻覺、妄想、偏盲等癥狀;丘腦部位的病變,患者會有多動、輕癱、遺忘、淡漠等癥狀;其他的還有精神運動性遲緩、人格改變、情緒不穩定等癥狀。

這一章我們主要講述瞭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這兩種疾病的表現形式,也就是這兩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下一章我們會詳細的講述醫生是怎麼診斷老年癡呆癥的。

血管性癡呆的治療方法

血管性癡呆指的是由腦血管病引起的有癡呆表現的臨床綜合征。臨床上,基於這類癡呆患者有腦血管病史,如卒中發作或短暫腦缺血發作史,有局限性神經系統的癥狀或體征,證實有神經系統損害,加上目前已比較普及的ct或者磁共振檢查的陽性結果,符合早期為局限性癡呆,晚期進展為全面性癡呆的智能障礙,以及波動性病程的特點等等。

一、一般治療

註意勞逸結合,適當進行文娛活動或力所能及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激動,還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調整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低鹽飲食。加強癱瘓肢體的功能鍛煉及理療等。

二、藥物治療

1、促進腦代謝藥物:此類藥物可改善認知功能,一般認為,最先改善的癥狀是:主動性降低、意志減退及情緒障礙。改善率可達到30%~40%,對智能的提高尚無定論。

臨床常用的藥物有:

①甲磺酸雙氫麥角毒堿(雙氫麥角堿):藥理作用是促進腦細胞代謝,繼發地增加大腦血流量,臨床觀察對記憶、智能恢復有療效。並有不同程度的穩定情緒、治療頭痛及頭暈的作用,可增強適應能力及生活能力。常用量1~2mg, 3次/d,飯前服用。一般可在2個月見效,需治療3個月。常見的副作用:體位性低血壓、鼻塞及胃腸道反應。

②阿米三嗪/蘿巴新(都可喜):經臨床觀察可改善老年人的記憶功能,並可提高動脈血氧飽和度及PaO2,老人常用量為2片/d,分2次服用。未見明顯副作用。

③吡硫醇(pyrithioxine,腦復新):為維生素B6的衍生物。老人常用量300~600mg/d,分3次服用。副作用輕,常見的有:惡心及食欲減退。

2、血管擴張藥:應用此類藥物的目的是增加腦血流量。常用藥物有:

①桂利嗪(腦益嗪):擴張血管藥,使腦血流量,腦氧供給量增加。適用於腦中風、腦動脈硬化癥等。老人常用量3~6粒/d,分3次服用。腦出血患者應在止血後,即一般發病後10~14天之後開始服用。主要副作用有:食欲不振、惡心、腹瀉、偶有頭痛、目眩、嗜睡、乏力、皮膚過敏及致畸作用。孕婦應禁用。發生皮膚過敏時應立即停藥。

②環扁桃酯(cyclandelate,抗栓丸):能改善情緒、提高註意力。起始劑量100~300mg,3次/d,有效後減量至300~400 mg/d;老人開始用量600~900mg, 3~4次/d,口服,癥狀改善後應減量至300~400mg/d。副作用有:顏面發紅、皮膚發熱感,胃腸反應、頭痛、頭沉等。

③氟桂利嗪(西比靈):在缺血狀態下,可抑制腦血管收縮,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保護腦組織。適應證:頭暈、偏頭痛、血管性頭痛、耳鳴、失眠、記憶力減退、間歇性跛行。常用日量1粒。副作用不明顯。

3、其他藥物:治療腦動脈硬化癥,近年來已廣泛應用抗血小板聚集法。常用的藥物有阿司匹林:一般劑量為25~40mg/d。對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需用腸溶片,使用量不可過大,並應短期應用。雙嘧達莫(潘生丁):常與阿司匹林合用,用量為25mg/次,3次/d。抵克利得:為新型的最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劑,療效優於阿司匹林,無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常用量為250mg/d。必須定期監測出凝血時間等實驗室檢查,應在進餐時服用。

如何預防血管性老年癡呆

近年來老年癡呆癥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我國北方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老年癡呆癥患病率已達3.96%,其中因為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血管性癡呆癥最為常見。這些患者早期有類似神經衰弱的表現,如頭痛、頭暈、失眠、耳鳴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記憶力減退甚至導致癡呆。

臨床研究證實,血管性癡呆癥的實質是腦動脈硬化,是由於血管管腔狹窄、血管彈性減弱造成腦組織供血不足,腦細胞發生缺血、缺氧性壞死造成的。對癡呆癥既往病史的研究發現,腦血管疾病是絕大多數血管性癡呆癥患者的基礎性疾病,其次是高血壓。此外,高黏血癥、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患者,患血管性癡呆癥的幾率也較高。

根據對血管性癡呆癥患者的生活調查發現,他們在飲食習慣方面,多有喜食辛辣和油膩的特征,而且半數以上患者有吸煙、喝酒的習慣,且煙齡多超過10年。還有些患者有抑鬱、憤怒、焦慮等表現,這些不良因素加速瞭老年癡呆癥的發生。

專傢認為,預防血管性癡呆癥首先應從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從年輕時就要調節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防止動脈硬化。要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防止過度肥胖,並戒煙限酒。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患者,要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專傢建議那些已出現早期癥狀的人,要適量服用速效救心丸。臨床上使用速效救心丸的方法是,舌下含服或吞服,一日3次,一次4—6粒。經過3個月的療程,患者會在檢查單上發現血黏度、膽固醇、甘油三酯都有所下降,血壓也向130/90毫米汞柱靠近,頭痛、頭暈、失眠、耳鳴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會全部消失。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醫生還發現速效救心丸具有改善腦部微循環的作用,這也給中風後遺癥患者帶去瞭康復的福音。

小編推薦:老年保健要訣——該玩就玩

小孩可以玩,老人就不能玩瞭嗎?非也!老人應該玩,也可以玩,而且該玩則玩。必要時,還可以玩個痛快。

老人的玩是享受晚年美好時光的重要內容。和青少年相比,無非是在玩的方式和內容上有所不同罷瞭。

據報道,美國前總統均愛玩。杜魯門愛散步;艾森豪威爾愛打球;肯尼迪愛出海,喜歡水上運動;約翰遜愛兜風;尼克松愛遊泳;福特愛踢足球;卡特和佈什愛跑步;裡根愛騎馬;克林頓愛慢跑……

如果你身體尚可,且無重病染身,雖然已經上瞭年紀,還是應該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到森林、海灘、公園、風景勝地去玩一玩。這有益於你的身心健康,還能治愈心身孤獨癥和抑鬱癥等心理性疾患。

古人雲:“無多事,多事多患”,意即不要自我操勞過多。做事多則麻煩多,還不如好好玩一玩痛快,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尤顯重要。

美國學者尼爾遜在防老益壽九原則中寫道:“中老年人應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運動,室內的與室外的、精神的與體力的、集體的與個人的活動,這對身體有很大的益處。”他認為,經常鍛煉身體者與不鍛煉者的體力可以相差大約20%。尼爾遜還強調:培養一定的興趣愛好,疾病沒有可乘之機,就會遠離你的身體。

日本有一名81歲老人叫熊井昌治,他花瞭九年的時間實現瞭自己徒步周遊日本的夢想。在途中,他每到一個投宿地,就買一張當地車站的車票,如無車站就去郵局在郵票上蓋一個郵戳,以證實自己確實已到該地。

當然,玩的內容是廣泛的,形式是多樣的,每位老人可以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喜愛和特長去玩。但老人的玩不能超度,應控制在身體能忍受的范圍之內。如果搓麻將、上網通宵達旦,顯然是過度瞭。

現在,不少老人生活狀況明顯改善,自己也積蓄瞭一些錢。千萬別做守財奴,該花的應該花,該玩的應該玩,有條件者應當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去開開眼界。一句話:該玩則玩。

血管性癡呆診斷和分類

血管性癡呆(VaD)是引起老年期癡呆的第二病因,在癡呆中占10%~50%[1]。VaD是一個綜合征,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不同的血管病理變化均可引起VaD癥狀,包括大、小動脈病變,彌漫性缺血性白質病變,心臟脫落栓子的栓塞,血液動力學改變,出血,血液學因素和遺傳性疾病等。

與VaD有關的病理生理機制包括局灶性缺血性損害(定位,形態,數量,容積),白質病變(類型,定位,大小),其它與缺血有關的因子(不完全性缺血性壞死及梗死灶周圍組織的病理改變,局部腦組織對缺血改變的選擇性、易感性),功能因素(梗死產生的局部和遠處的功能損害)。這些機制中哪個起主要作用,目前尚不明瞭,但很可能是多個機制協同作用導致V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