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肝膽濕熱證是指由於濕熱蘊結肝膽,疏泄功能失職所表現的癥候。多由感受濕熱之邪,或偏嗜肥甘油膩,釀濕生熱,或脾胃失健,濕邪內生,鬱而化熱所致。由於肝膽位於中焦,故在三焦辯證中屬中焦辯證范疇。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

肝膽濕熱有什麼癥狀

中醫認為,肝膽濕熱證是指由於濕熱蘊結肝膽,疏泄功能失職所表現的癥候。多由感受濕熱之邪,或偏嗜肥甘油膩,釀濕生熱,或脾胃失健,濕邪內生,鬱而化熱所致。由於肝膽位於中焦,故在三焦辯證中屬中焦辯證范疇。

肝膽濕熱的癥狀主要是以濕熱為主,比如肋疼或脹痛、眼睛黃、尿黃、身體黃、發熱、口苦、惡心、嘔吐、腹脹、便秘、舌尖紅、舌苔黃。另外女性肝膽濕熱有的會出現白帶黃、臭、外陰瘙癢等癥狀。而男性肝膽濕熱會出現陰囊濕疹、睪丸腫脹熱痛。

日常如果身體出現瞭肝膽濕熱的情況,那麼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不僅僅食欲不振,同時身體也會越來越虛弱。那麼肝膽濕熱要如何調理呢?肝膽濕熱的調理方法,一起來看看。

夏季肝膽濕熱怎麼辦

肝膽濕熱是什麼

肝膽濕熱,病證名。指濕熱之邪蘊結肝膽的病證。多由外感濕熱之邪,或嗜酒,過食肥甘辛辣,濕邪內生,鬱久化熱所致,或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生,蘊而化熱,阻遏肝膽而成。證見脅肋脹痛,灼熱,腹脹厭食,口苦泛惡,小便短赤或黃,大便不調,或身目發黃,舌偏大,舌紅苔黃厚而膩,脈弦數等。治宜清利肝膽濕熱。

肝膽濕熱證為濕熱內蘊肝膽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證。常因感受濕熱之邪或脾虛水濕內生,日久化熱,或長期過食甘肥厚味生濕助熱,影響肝膽功能所致。屬實證,臟腑同病,病位在肝、膽,往往涉及脾胃。

外敷藥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黃,任選1種,選敷合谷、列缺,發泡後,刺破流出黃水(但操作時避免感染,最好在醫務工作者的監督下使用此法),用於濕熱黃疸。

(2)地膚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陰,用於陰部濕癢,帶下黃臭。

灌腸療法

(1)生大黃、馬齒莧、黃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腸20~30分鐘,每日1~2次。

(2)生大黃、敗醬草,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腸,保留20~30分鐘,每日1次,5~7天為1療程。

肝膽濕熱吃什麼好

食療法:

1、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佈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2、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佈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3、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4、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5、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不適宜食物:

胡椒,龍眼肉,鵝肉,羊肉,雞肉,醍醐,蚶肉,白酒,人參,雞蛋,南瓜,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蔥、韭、生薑等辛辣之品,糯米、大棗、荔枝等黏糯滋膩之物,馬鈴薯、豆瓣等易致脹氣的食物,動物油、肥肉、狗肉、海魚、蝦子、以及黃芪、紫河車、黃精等補益之品。

適宜食物:

田螺清熱利濕、利小便,蚌肉清熱,常食有清熱利濕及止痛之效。此外,食用佛手、綠萼梅、豬肝、玫瑰、豆腐等,有疏肝、補肝作用。

肝膽濕熱是怎麼引起的

肝膽濕熱證是指濕熱之邪蘊結肝膽,以致疏泄失職,氣機預滯的證候。肝膽濕熱的臨床表現有身熱發黃、目黃、身黃、尿黃,黃色鮮如橘皮色,口苦納呆,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大便溏臭,或幹結難解,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弦數或兼滑象。肝膽濕熱是怎麼引起的?下面我們探討一下。

肝膽濕熱原因

肝膽濕熱是怎麼引起的?原因有三:1.外感濕熱之邪。多因夏熱多雨季節,感受濕邪,或久居濕地,濕邪由表入裡,濕邪化熱,熏蒸於肝膽而成;或先受寒濕入侵,素稟陽盛之體,寒濕入裡化熱,形成濕熱,蘊於肝膽。2.飲食不節,饑飽無度,或食辛辣厚味,濕熱內蘊,鬱於肝膽。3.先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司,津液化成濕濁,濕鬱成熱,波及肝膽,形成肝膽濕熱證。

肝膽濕熱治療

1.黃花菜瘦肉湯:黃花菜30克,精瘦肉60克,煮湯服。可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中醫辨證屬肝膽濕熱者。

2.五汁飲:梨、荸薺(馬蹄)、藕、鮮蘆根各100克,麥冬50克。制法:上述五味洗凈去皮後,使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絞汁飲用。有清熱解毒,生津止瀉功效,適用於慢性肝膽濕熱型。

3.黃花菜飲:黃花菜(幹品)15克。制法是將黃花菜洗凈加水適量煎湯,代茶飲。有清熱利尿,退黃疸功效。適用於慢性肝炎、肝膽濕熱,急性黃疸型肝炎。

4.黃花菜粥:黃花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適量,煲成粥,每日1~2次,能清熱涼血,消腫,利尿,止痛,明目,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慢肝屬肝膽濕熱型。

5.板藍根菊飲:板藍根30克,菊花晶2匙。板藍根加水煎湯,加入菊花晶飲用,每日1次。有清熱疏風,明目解毒功效。適用於慢性肝炎、肝膽濕熱。

肝膽濕熱不能吃什麼

1、胡椒

凡濕熱型之人忌食之。《本草綱目》雲:“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辛走氣,熱助火,此物氣味俱厚。”《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陰”。多食易增劇病情,助長濕熱之邪,不易退去。

2、龍眼肉

甘溫果品。《本草匯言》說它“甘溫而潤,恐有滯氣”。濕熱性應多食清淡利濕之物,龍眼肉滋膩助熱,不利濕熱之邪的排泄,故不宜食。

3、人參

性溫,味甘,為溫熱性補氣強壯食品,有助熱上火動血之弊。之人多以濕熱之邪為患,尤其是急性之人,多屑中醫熱證、實證,宜吃清淡利濕之物,忌吃溫熱補益之品,尤其是人參,甘溫助火,應忌食。

4、羊肉

性溫,味甘,之人多為內有濕熱,熏蒸肝膽,膽液外泄而發黃。《金匱要略》中早有告誡:“有宿熱者不可食之。”之病屑“內有宿熱”之疾,法當忌食。《隨息居飲食譜》也早有告誡,認為“疸病均忌”。

5、雞肉

性溫,味甘,多屬肝膽濕熱內蒸,飲食宜清淡不宜溫補。《醫林纂要》認為雞肉“肥膩壅滯,有外邪者皆忌食之。”實際上內外有實邪者皆當忌食,清代食醫王孟英就明確告誡:“疸癥忌之。”

6、雞蛋

性平,味甘,為高膽固醇食物。《隨息居飲食譜》中認為:“多食動風阻氣,……疸、痞滿,皆不可服。”因此,濕熱型及寒濕型皆不宜食。

另外,肝膽濕熱患者還應該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蔥、韭、生薑等辛辣之品,忌食糯米、大棗、荔枝等黏糯滋膩之物;忌食馬鈴薯、豆瓣等易致脹氣的食物;也忌食動物油、肥肉、狗肉、海魚、蝦子、以及黃芪、紫河車、黃精等補益之品。忌食螃蟹、螺螄、蚌肉、柿於、香蕉、蓴菜、生地瓜、生菜瓜、苦瓜等生冷性涼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