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已經逐漸成為老年癡呆癥大國,而人口老齡化是患者激增的關鍵。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發病的患者總數近1000萬人,到2050年中國老年癡呆患者將超過4000萬人,比整個加拿大的總人口還要多。專傢表示,早期有規律的生活能夠有效地預防或延緩老年癡呆的發生。下面來詳細瞭解一下老年癡呆。

患上這病竟不會再得老年癡呆

在晚年患高血壓的人很可能會發現,這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降低老年癡呆癥的風險。研究發現,那些血壓讀數最高的人最不可能有患有癡呆癥。然而,中年時期血壓升高被認為會增加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其他類型的癡呆癥的風險,似乎老年患高血壓能逆轉這種影響。

新的證據表明,高血壓對癡呆風險的影響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並且,該研究的作者說,高血壓能幫助90歲以上的老年人防止癡呆癥。歐文加州大學的這項研究,調查瞭90歲以上高齡人群癡呆的風險、高血壓確診的年齡和血壓讀數之間的關系。

在持續進行的90多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每六個月跟蹤調查一次625名退休人員。在研究開始,平均年齡為93歲的參與者並沒有癡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是女性。年齡在80年和89歲之間的患者高血壓的老年人,與那些血壓讀數處於正常范圍內的人相比,他們患癡呆癥的風險顯著降低瞭。而那些90以上患高血壓的人患癡呆的風險更低。結果不受受試者服用治療高血壓服藥的情況所影響。

老年癡呆誰說不可治愈

在美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有10%患這種病,8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一半人屬於此病患者。目前美國有500萬老年癡呆癥患者,約占全球此病患者的三分之一。

老年癡呆癥初期主要是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減退,但患者的病情惡化較快,最後喪失自理能力。

目前,對於老年癡呆癥尚沒有決定性的診斷檢驗。事實上,診斷也隻有在死亡後經由腦部研究才能確認,顯示腦部存積瞭一種β淀粉狀蛋白的蛋白質。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早期治療與阿爾茨海默氏病有關的大腦損害能夠中止或改變記憶缺失的進程。

這項研究提供瞭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瞭早期治療被稱作β淀粉樣蛋白斑的損害確實能阻止疾病的進展。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和行為學教授弗蘭克拉弗勒說,“我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我們的研究方向是正確的。”但這些結果給人們帶來希望:即有可能在未來5-10年出現針對β淀粉樣蛋白斑的有效的治療方法,並對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治療產生重要的影響。

阿爾茨海默氏病表現為兩種類型的大腦損害:β淀粉樣蛋白斑和神經元纖維混亂。這兩種病變都積聚在大腦組織中的學習和記憶的中樞。

許多神經學傢相信,β淀粉樣蛋白斑的積聚以一種能導致混亂的級聯方式引發瞭疾病的進程。

早期的臨床實驗已經顯示,治療β淀粉樣損害對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治療有效果。但是拉弗勒的研究發現,治療β淀粉樣損害能夠阻止級聯效應。

“我們發現,當我們從老鼠的大腦中清除淀粉樣蛋白斑時,疾病的後期進程就會減慢甚至停止,前提是疾病這時還沒有發展到很嚴重的階段。”

研究人員使用拉弗勒實驗室培育的轉基因老鼠進行研究。因為老鼠一般不會患阿爾茨海默氏病,因此將人類的基因嵌入老鼠的基因組裡面,讓老鼠患上這種疾病。

然而研究人員將抗β淀粉樣損害抗體註射進老鼠的海馬(位於側腦室,是同學習和記憶有關的最重要的大腦組織之一),結果發現:三天以後,淀粉樣蛋白斑消失瞭。而由神經元纖維混亂引起的損害,兩天以後就消失瞭。30天以後,研究人員發現淀粉樣蛋白斑又出現瞭,但是神經元纖維混亂沒有再出現。

科學傢希望這項發現會使他們很快地篩選出有潛力的藥物,看看是否可以減少淀粉狀蛋白的產生,但目前還沒辦法知道是否抑制淀粉狀蛋白後,就會阻止老年癡呆癥的發生。

老人沒瞭這功能必患老年癡呆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牙齒幾乎全部掉光且不使用假牙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明顯高於其他同齡者。

日本的研究小組對居住在愛知縣的4425名65歲以上的健康老人進行瞭問卷調查,瞭解其牙齒健康狀況,並在此後的4年時間裡進行瞭跟蹤調查。

結果顯示,無法咀嚼硬物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是咀嚼能力強的老年人的1.5倍;不經常去牙科醫院就診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是經常去看牙醫的老年人的1.4倍;與擁有20顆以上自身牙齒的老年人相比,牙齒幾乎全部掉光且未安裝假牙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是前者的1.9倍,而牙齒幾乎全部掉光但使用假牙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是前者的1.2倍。

研究人員認為,牙齒脫落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升高,可能與導致牙齒脫落的某些口腔疾病與癡呆癥誘因之一的腦梗塞有關聯,同時由於咀嚼能力低下,對腦部的刺激欠缺。

怎麼診斷老年癡呆方法

醫學研究發現,老年癡呆早期會出現腦皮質的細胞數量減少,神經元部分喪失,記憶裡輕度減退。然而,這種記憶力減退與老年人一般記憶力減退是有區別的。老年癡呆早期多伴有空間結構功能和執行功能的減退,通過簡單地畫一個鐘,就可檢測老人的視覺記憶圖形的重建能力、動作的計劃性和執行功能、抗幹擾能力等。判斷空間結構功能和執行功能是否減退,對於及時發現老年癡呆傾向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它具體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畫出閉鎖的圓(表盤),1分;

2、將數字安置在表盤上的正確位置(所有數字都在圓內),1分;

3、按順序將表盤上12個數字填寫正確,1分;

4、將指針安置在正確的位置(指針上是否有箭頭?分針是否比時針長?等等),1分。

臨床資料顯示,畫鐘試試老年癡呆的準確率達80%~90%,在國外已廣泛應用於癡呆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篩查。畫鐘試驗得4分為正常、3分為基本正常或輕度癡呆、2分多為中度癡呆,2分以下則已經到瞭重度瞭。因此,老年朋友不妨做一下這個有趣的試驗,如果不能按質完成,就提示有患癡呆的可能,應及時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老年癡呆早期,擅自用藥可加重病情

在講座後的義診中,說自己經常失眠,還有一點焦慮,最近一直服用安定。老年癡呆癥是一種非正常的退化性腦部疾病。由於腦部功能逐漸衰退,開始時有的患者會出現性格改變,情緒不穩,焦慮、多疑,理解、判斷、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下降。但要強調的是,老年癡呆不能等同於一般的記憶力減退、失眠、焦慮,甚至是“老糊塗”。

因此值得提醒的是,安定等藥物雖然可以改善失眠、焦慮等癥狀,但多為鎮靜劑,如果用量過大、時間過長、不規律用藥,藥物的副作用很容易使老年癡呆加重,因此,患有失眠、焦慮、抑鬱的老年朋友在使用治失眠、抗焦慮類的藥物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另外,在老年癡呆的用藥上也要註意,切勿擅自停藥,否則會使老年癡呆出現反彈性加重。

老年癡呆癥會不會遺傳

流行病學顯示5%的老年癡呆患者有明確傢族史,那些遺傳瞭突變基因的個體在生命過程中將表現出癡呆。致病突變基因已被確定,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為多基因遺傳病,目前已知染色體1、14、19、21與老年癡呆發病有關。淀粉樣前體蛋白(APP)基因位於21號染色體;早老素1(PS-l)基因位於14號染色體;早老素2(PS-2)基因位於1號染色體,這些基因的突變將導致傢族性老年癡呆的發生。遺傳性老年癡呆約占所有發病人數的5%以下,往往在40~50歲就顯示出癡呆綜合征。

老年癡呆癥的主要表現

1、判斷力差,註意力分散。

2、視空間技能障礙:不能準確地判斷物品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房間、床,分不清衣服的左右、反正。

3、運動障礙:無目的的來回走動、到處開門、關門,大小便失禁等。

4、記憶障礙:常常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同一問題反復提問。

5、書寫困難:寫出的內容詞不達意,甚至寫不出自己的名字。

6、精神功能障礙:常常出現狂躁、幻覺、性格改變等。

7、語言障礙:雖然口若懸河,可是聽者卻不能聽清他的話語,口吃而含糊。

8、計算障礙:購物不會算賬,嚴重的連最簡單的加、減法也不會瞭。

9、失用和失認:原來可以熟練地騎車、遊泳,病後不會瞭,不認識自己的親人和熟悉朋友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