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都知道,人在疲勞的時候經常會表現出打哈欠的現象,這是正常的,但如果這一現象出現在老年人身上,我們就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瞭,因為這很有可能是腦中風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老年人為什麼容易患中風

1、首先中老年人患中風幾乎與患動脈硬化有關。在中老年人的年齡增長過程中,由於生理原因和血脂增高等病理原因的交互作用,動脈硬化不知不覺地發生瞭。老年人動脈硬化的發生率幾乎是100%,隻有發生早晚的不同與輕重程度的差異而已,並且一般來說年齡越大的病人其動脈硬化的程度也越嚴重。

2、中老年人容易患中風跟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有關。高血壓與心臟病病人經常出現血流動力學的改變,糖尿病病人易於導致血液粘滯增高,這些都是中風發生的重要因素。

3、中老年人難以避免常見的中風誘因有關。中風雖然以動脈硬化為發病的病理基礎,而中老年人動脈硬化發生率幾達100%,但並不是每一個中老年人都患中風,這與某些中風誘因有關。例如嗜煙、飲酒、性情急躁、腦力緊張、大便幹結、屏氣用力、寒涼刺激、嗜臥少動等,這些因素都是中風發病的常見誘因,都可能引起血流與血液方面發生某些改變,從而誘使中風的發生。

老人經常打哈欠要警惕中風

大約有70%~80%的缺血性腦中風病的病人,在發病前一周左右,會因大腦缺血缺氧而頻頻出現打哈欠現象。

其原因是中老年人,特別是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者,由於動脈粥樣硬化,管腔變窄,血管壁彈性降低,致使流向大腦的血液量減少,而大腦對氧氣十分敏感,僅占體重2%左右的大腦,卻消耗全身需氧量的25%左右,因此,當大腦缺血缺氧時,即引起哈欠頻頻。

同時,打哈欠還可使胸腔內壓力下降,上下腔靜脈回流心臟的血量增多,心臟的輸出血量增多,腦細胞的供血能力得到改善。但這種改善是暫時的,因此,頻頻哈欠常預示缺血性腦中風可能在近期發生。

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疾病者,出現無誘因的頻繁哈欠,切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在醫生指導下,對高血壓、高血脂等積極進行治療。飲食宜清淡,避免高脂飲食,戒煙限酒,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以降低紅細胞、血小板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在日常生活中,註意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定,防止激動,並註意防寒保暖。這些都對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有積極作用。

生活中多吃土豆能夠預防中風嗎

很多人以為土豆中含淀粉較多,沒多大營養,吃多瞭還容易發胖。其實,土豆是一種低熱量、低脂肪的食品,每1000克土豆的熱量僅為同量大米或面粉的 20%左右,所含脂肪是大米或面粉的7%左右。此外,土豆中所含的蛋白質比大豆還好,是最接近動物蛋白的一種植物蛋白。近年來,經研究證明,常吃土豆還可以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這主要是由於土豆中含有豐富的鉀。鉀在人體中主要分佈在細胞內,有著重要的生理功能,能維持細胞內的滲透壓,參與能量代謝過程,維持神經肌肉正常的興奮性。缺鉀的人則腦血管容易破裂,發生中風。另外,土豆中的粗纖維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便秘者用力憋氣解便時,會使血壓突然升高,這也是中風的一個重要誘因。土豆中還含有一種類似轉換酶的物質,具有降壓藥一樣的功效,能使血管舒張、血壓下降。據印度醫學專傢研究,一個人隻要堅持每星期平均吃上5—6個土豆,患中風的危險會下降40%。

吃土豆時有很多小竅門,掌握它們能夠好的預防中風:

1、新土豆去皮法:把新土豆放入熱水中浸泡一下,再倒入冷水中,這樣就很容易去皮。

2、土豆去皮越薄越好:土豆皮含有較豐富的營養物質,因此去皮不宜厚。去皮後要存放在冷水中,再在水中滴幾滴醋,可使土豆不變黑。

3、做土豆放奶味道好:白水煮土豆時,加點奶,不但味道好,也可防止土豆肉質發黃。

患上中風的癥狀有哪些

1、患者在中風發病之前會有哈欠連綿的前兆癥狀,這種前兆癥狀是由於患者的腦動脈硬化逐漸加重的時候,那麼血管管腔也就會越來越狹窄,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就會出現腦缺血和缺氧的癥狀,尤其是當患者的呼吸中樞缺氧時,就會引起患者出現哈欠反射的現象。而這種前兆癥狀一般是在患者發病的前五到十天出現的,也是中風患者的重要警報信號之一。

2、患者在中風發作之前還會出現眼前發黑的前兆癥狀,這種癥狀主要表現為患者會突然的出現眼前發黑,老是看不清東西,而在數秒之後就可以恢復,患者在伴有這種癥狀的時候還會同時伴有惡心嘔吐、頭暈以及意識障礙等癥狀表現。

3、患者在中風發作之前還會出現視物模糊的前兆癥狀,這種癥狀主要表現為短暫性的視力障礙或者是視野的缺失,大多在出現這種癥狀之後一個小時之後就會自行的恢復,而在進行檢查的時候也會發現有視網膜中心動脈閉塞以及視網膜分支動脈閉塞的癥狀。

4、患者在中風發作之前還會有手臂無力的前兆癥狀,這種癥狀發生之後就會感覺自己的手臂一點力氣都沒有,並且拿東西都拿不住。

得瞭中風必須要做的常規檢查

(l)腦CT掃描

腦CT對出血性中風診斷率為1OO%,對缺血性中風的診斷率在85%以上。但需要註意的是缺血性中風在發病24小時以後才能顯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中風發病24小時後再查CT。

(2)血糖、尿糖測定

中風病人的治療和預後,與其有無糖尿病關系很大。中風急性期空腹血糖超過 11.12mmol/L,即提示其下丘腦損害嚴重,死亡率較高。所以,即使以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也應監測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醫生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這是因為中風以後可以出現一過性的血糖升高,況且有的病人對自己過去有無糖尿病並不清楚。

(3)血液流變學檢查

血液流變學是專門研究血液及其組成成分變形規律的科學。血液流變學特征的改變與中風的發生、預後都有密切關系。大部分腦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血球壓積、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話講,就是血液太粘稠瞭,腦循環就受到影響,不利於中風病的恢復。因此中風病人定期檢查血液流變學指標是必要的。

(4)白細胞總數及分類

白細胞總數與中風的預後有密切關系。根據臨床觀察,白細胞總數在10×109/ L以下者預後較好,而在20×109/ L以上者死亡率高。白細胞計數還有助於中風的診斷。一般來講,出血性中風急性期白細胞常增高,而缺血性中風的白細胞及分類大多在正常范圍內。

(5)嗜酸細胞計數

隨著病情的不同,嗜酸細胞數目也不同。病情越重,嗜酸細胞越少;病情好轉,嗜酸細胞數目則逐漸恢復。如果嗜酸細胞逐漸減少且經過1~2周仍不恢復,往往預後不良。

(6)磁共振MRI

與CT相比,MRI無 X線的輻射效應,因此對人體沒有明顯損害,且圖像層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點,一是價格昂貴,相應的檢查費用也高;二是安裝心臟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時間長,危重病人糧難接受長達4O分鐘的頭部掃描。鑒於以上原因,我們認為,MRI對於急性中風病人並非首選的檢查項目。

(7)腰穿腦脊液檢查

腰穿檢查腦脊液對於明確中風的性質極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隨著更先進的檢查手段如CT、MRI等的應用,腦脊液檢查就不再成為中風的必要診斷手段瞭。

(8)血脂

與中風有關的血脂主要是甘油三酯、膽固醇、β脂蛋白等。雖然還不能斷定血脂與中風的發病有直接的關系,但高脂血癥是動脈硬化的誘發因素之一,故應常規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