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與性格內向經常會被傢長搞混,有的孩子因為太過內向、不愛說話,結果被傢長誤認為孩子是孤獨癥,也有的孩子是孤獨癥,但是卻被傢長誤認為孩子隻是內向。那麼孤獨癥與性格內向如何正確區分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問必答網專傢是怎麼說的吧,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對你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孤獨癥是人格障礙

孤獨癥的主要特征為社會交往功能和交流遊戲技巧的障礙、異常動作和興趣以及復雜多樣化的重復刻板行為。這種並非有意裝出來的不合群,常常讓患兒父母痛苦不堪,欲哭無淚。

孤獨癥的發現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美國精神科醫生凱納觀察到一個5歲的男孩唐納德,表現出一些奇特的癥狀:這個孩子似乎生活在自己獨有的世界裡,他旁若無人,記憶力驚人卻不能與人正常對話,兩歲半時他就能流利背誦《聖經》23節以及歷屆美國正副總統的名字,說話時你我不分,迷戀旋轉木棍、平鍋和其他圓形物體,對周圍物體的安放位置記憶清楚,同時對位置的變動和生活規律的輕微變化均感到煩躁不安。後來凱納又陸續觀察到10例與唐納德類似的孩子,1943年他報道瞭這11名兒童。這11名孩子被凱納診斷為早發性嬰兒孤獨癥,因為是凱納醫生首先發現,又被稱為凱納綜合征,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兒童孤獨癥,又叫自閉癥。

曾經有一段時間認為孤獨癥是一種僅發生於中上階層人士的疾病,現在該病已經在世界各國的各個階層、各個種族均有發現。孤獨癥患病率各國報道不一,有人認為該病屬於罕見病,但是近年有較多文獻報道,該病發病率不低,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比率約為4:1。1982年,南京兒童精神衛生研究所的陶國泰教授在我國首先報道瞭4例兒童孤獨癥,但目前我國並沒有患病率的調查。

並非父母冷漠的產物

很多傢長在孩子被診斷為孤獨癥之後都會問:“孤獨癥是怎麼引起的呢”很遺憾,到目前為止,科學傢們仍然沒有發現導致孤獨癥的真正病因。大量的研究推測,孤獨癥可能與遺傳基因、胎兒期病毒感染有關。近年來有些研究者認為也可能與慢性汞中毒有關,但是這些研究都沒有取得肯定的結論。凱納醫生於1943年首先提出孤獨癥診斷後,曾經認為孤獨癥的病因是由於父母親在情感方面的冷漠和教養過分形式化所造成的,後來的研究徹底否定瞭他的這一觀點,這使很多父母親擺脫瞭痛苦和自責。 發現孤獨癥患兒

父母親往往最早註意到的問題是孩子不說話,隨著孩子的長大,問題逐步顯露,尤其是語言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要麼孩子不會說話,要麼對父母的指令“聽而不聞”,而父母親非常清楚地知道孩子的聽力正常。即使孩子說話瞭,也往往是一些重復語言、鸚鵡學舌語言、自言自語,或者根本就無人能懂的“外星人語言”,極少具有交流性質的主動語言。在非語言交流方面也存在明顯異常,喜歡一人獨自玩耍,即使和小朋友玩也僅僅是跟在別的孩子後面來回跑動而不能進行任何合作性的遊戲;缺乏與他人甚至父母親之間的目光對視,通常不怕陌生人。

孤獨癥兒童給人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刻板行為、獨特的興趣和驚人的機械記憶能力。患兒一般都會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刻板行為或刻板動作,例如轉圈、嗅味、玩弄開關、雙手舞動、來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積木、特別迷戀某些東西尤其是圓形物體如電風扇和汽車輪子、愛看電視廣告或天氣預報、愛聽某一首或幾首固定的歌等等。往往在某一段時間有某幾種刻板行為,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在生活方面也表現為頑強的拒絕改變,例如堅決拒絕某些食物,固定坐在某一位置進食,堅持隻在傢裡上廁所等。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甚至記憶力驚人,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例如年代、汽車牌照、地圖形狀、英文單詞、很久以前去過的地方等等。美國電影《雨人》中的哥哥就是一個典型。

此外多數患孤獨癥的孩子還存在感覺異常,包括對某些聲音的特別恐懼或喜好,有些表現為對某些視覺圖像的恐懼,不喜歡被人擁抱,痛覺遲鈍。多動和註意力分散行為在大多數孤獨癥患兒較為明顯,常常被誤診為兒童多動癥。發脾氣、攻擊、自傷等行為在孤獨癥患兒中均可以看到,這類行為可能與父母教育中較多使用打罵或懲罰有一定關系。

孤獨癥與性格孤獨

專傢指出:孤獨癥≠內向

很多傢長由於對自閉癥的知識瞭解不夠全面或是不夠徹底,會把自閉癥當做是孩子性格內向。專傢指出:自閉≠內向。內向隻是孩子在性格反面表現出的不愛表達或是不擅長交流。並不會存在心裡或是表達上的障礙,內向的孩子不存在生理功能上的缺陷,而自閉癥患兒會存在生理上的缺陷。

孤獨癥的首要表現:言語障礙突出

多數的自閉癥患兒言語匱乏,嚴重者甚至沒有語言的表達和交流。自閉癥患兒對外界的聲音和事情不會產生任何興趣,這是與性格內向的一個很本質的區別。自閉癥患兒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你無法探究他們的內心世界。傢長在於其進行交流或是溝通時,孩子時常會沒有反應,仿佛沒聽到一樣。另外自閉癥孩子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言語障礙,嚴重者甚至會喪失語言表達的能力。

孤獨癥的其他表現:興趣狹窄

愛玩玩具是孩子在生長期最普遍的一種現象,可是自閉癥孩子就是例外。再多再新奇的玩具都不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一個不愛玩玩具的孩子該拿他怎麼辦?”這是一個自閉癥患兒母親的講述,孩子不玩玩具,對外界的一切事物也沒有興趣,就連傢人的呼喚都愛理不理,孩子一旦患上自閉癥,其神經完善功能就出現停滯,如果發現遲,未進行有效的教育康復或錯過最佳教育康復幹預期,患兒的神經功能恢復就會差,表現出與正常兒童的差異性明顯。自閉癥還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產生社會交往障礙,這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及時治療很關鍵。

溫馨提示:可見,性格孤獨和孤獨癥的孩子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區別的。對於性格孤獨的孩子,傢長應該從改變孩子生活環境、教育模式等方面入手,改進孩子的性格特征;而對於孤獨癥的孩子就不同瞭,他們需要專業的心理醫生對其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和治療。

兒童孤獨癥可檢查唾液

兒童孤獨癥可檢查唾液。兒童孤獨癥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復動作和對環境奇特的反應為特征的疾病。兒童孤獨癥嚴重危害孩子的健康,而且兒童孤獨癥預後大多不良,兒童孤獨癥患兒往往殘留行為障礙,以致適應困難,不能獨立生活,僅少數人年長後,能適應社會生活。當然兒童孤獨癥預後與智力水平有關,智力障礙嚴重者預後差。

但令人開心的是,有研究發現唾液可測兒童孤獨癥,這樣非常有利於兒童孤獨癥的治療,提高兒童孤獨癥患兒的生活質量。

唾液可測兒童孤獨癥

意大利科學傢完成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孤獨癥兒童的唾液中含有某些特別的復合物。因此唾液檢測可診斷出孤獨癥。研究焦點集中手某些較小蛋白和縮氨酸。結果發現,三分之二的兒童孤獨癥患兒至少有一種唾液縮氨酸與健康孩子不同。唾縮氨酸分析有助於識別出自閉癥傾向的人群。

兒童孤獨癥要及早治療

兒童孤獨癥預後差,所以越早治療兒童孤獨癥,越有利於患兒恢復健康,而且五歲以內絕大多數可以治愈,特別嚴重的需四歲半以前,所以父母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孩子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傢長們知道兒童孤獨癥嗎

孤獨癥一般起病於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癥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

社會交往障礙

該癥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在嬰兒期,患兒回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和反應,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抱起時身體僵硬、不願與人貼近。在幼兒期,患兒仍回避目光接觸,呼之常無反應,對父母不產生依戀,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或玩耍的興趣,不會以適當的方式與同齡兒童交往,不能與同齡兒童建立夥伴關系,不會與他人分享快樂,遇到不愉快或受到傷害時也不會向他人尋求安慰。學齡期後,隨著年齡增長及病情改善,患兒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顯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為。雖然部分患兒願意與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問題,他們對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對他人情緒缺乏反應,不能根據社交場合調整自己的行為。成年後,患兒仍缺乏交往的興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戀愛關系和結婚。

交流障礙

1、非言語交流障礙 該癥患兒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稍大的患兒可能會拉著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東西缺乏相應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顯得漠然,很少用點頭、搖頭、擺手等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2、言語交流障礙 該癥患兒言語交流方面存在明顯障礙,包括:1、語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損;2、言語發育遲緩或不發育,也有部分患兒2-3歲前曾有表達性言語,但以後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3、言語形式及內容異常:患兒常常存在模仿言語、刻板重復言語,語法結構、人稱代詞常用錯,語調、語速、節律、重音等也存在異常;4、言語運用能力受損:部分患兒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進行交流,且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或僅靠刻板重復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於同一話題。

興趣狹窄及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

該癥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愛的玩具和遊戲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卻特別感興趣,如車輪、瓶蓋等圓的可旋轉的東西。有些患兒還對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體產生依戀行為。廣告和天氣預報比動畫片通常能更吸引患兒。患兒行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門非要走同一條路線,長時間內隻吃少數幾種食物等。並常會出現刻板重復的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為,如:喜歡轉圈、重復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

其他癥狀

約1/3-1/4患兒合並癲癇。部分患兒在智力低下的同時可出現“孤獨癥才能”,如在音樂、計算、推算日期、機械記憶和背誦等方面呈現超常表現。

孤獨癥的預防措施介紹

孤獨癥不僅影響患者的健康,同時還給患者傢屬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很多患者都希望盡量避免孤獨癥的侵襲,想知道如何預防孤獨癥的到來,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孤獨癥的預防措施介紹。

1、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產、出生時窒息和剖宮產都會對幼兒產生影響,母親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個月病毒感染可導致胎兒大腦發育異常而致兒童孤獨癥。如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譯】:全稱流行性感冒病毒,是一種造成人、狗、馬、豬及禽類等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均可損害患兒中樞神經而致病。所以孕婦在懷孕期間尤其是懷孕初期要註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時如遇難產時,應盡量避免嬰幼兒窒息,以免造成腦損害。在嬰兒早期也要註意避免高燒驚厥,多次的高燒驚厥也會造成腦損害。

2、嬰兒應盡可能用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堿性礦物質,有益於孩子智力的發展。較大的兒童應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等“堿性食物”。註意膳食的“酸堿平衡”,有益於機體內PH值的相對穩定,使各種代謝功能協調,進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3、防治兒童孤獨癥要采取綜合性措施,要讓孩子多參加各種鍛煉,多參與集體活動。切勿讓孩子長期過“封閉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終生。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類似兒童孤獨癥的表現,應及時請教醫生,妥善施治,並進行有關誘導訓練。

4、父母要盡可能地少看電視,以免孩子跟著自己一起看。傢長更不應該隻顧自己看電視,而把孩子扔在一邊不管不顧,隨便他們怎麼樣。

5、有空隙時間時父母要常和孩子在一起,給他們講講故事,和他們多做遊戲,或帶到戶外進行活動。平時註意培養孩子對生活產生多種興趣,並擴大活動范圍,轉移孩子對電視的註意和依戀。

6、要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特別是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0.5-1小時,並且看電視的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6點半至7點半。

7、看電視時要選擇適合孩子看的電視節目,內容要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適合兒童看的節目有動畫片、木偶片、兒童文藝節目、知識小品、智力競賽或反映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的節目。凡不適合兒童看的節目,傢長應堅決不要讓孩子看。

8、時間允許時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看電視,同時要給孩子解釋電視節目中的適合孩子的內容,幫助孩子理解。當孩子看過電視之後可讓孩子復述,這樣既可使孩子盡快從電視中擺脫出來,又可培養分析、表達、記憶和判斷是非的能力。

孤獨癥的預後

多在3歲前緩慢起病。部分患者起病以前的發育速度較同齡兒童緩慢另有部分患者起病前發育正常,起病後出現發育退行現象,如2歲前已經學會的語言在起病後逐漸消失。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癥狀逐漸改善。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會話能力提高,回避目光對視、多動、睡眠障礙以及在大小便排泄、進食、集體活動自我控制等方面的異常減輕。但語言表達能力差、不與人交往、自傷行為破壞行為、刻板動作恐怖情緒等癥狀難以減輕少年期自傷行為及攻擊行為、恐怖情緒、固執違拗等明顯加劇。

長期預後欠佳,預後不良者占47%~77%。5歲時語言的發育狀況對預後影響很大,若此時仍然缺乏有意義的語言、不能會話則預後很差。有研究顯示其智力缺損、社會適應缺損及核心癥狀常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存在,提示兒童孤獨癥總體近期預後較差。有效的治療和良好的教育訓練有助於改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