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列腺癌相比,前列腺肉瘤的惡性程度要高很多,早期可影響排尿,表現為尿頻尿痛及排尿困難,嚴重時壓迫直腸引起排便困難,晚期可出現疼痛、明顯消瘦、貧血及惡病質,容易轉移至肺肝骨。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前列腺肉瘤的診斷依據。

前列腺肉瘤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前列腺肉瘤起源於生殖束之中胚層,包括午非氏管及苗勒管之終末部分,並可從尿生殖竇之環肌層而來,其病因可能與胚胎發生,發育畸形,前列腺炎和會陰部創傷有關,但激發因素以何者為主迄今尚未闡明。

放射引發的惡性腫瘤現象在Frieben 1902年第一次報道和Perthes 1904年的報道後已被詳細描述,1922年Beck首先描述放療引發肉瘤,文獻報道放療引發的肉瘤主要發生於骨,胸壁,子宮,乳房,腹膜後,肝,縱隔,骨盆,血,肌肉,甲狀腺,甲狀旁腺組織,肺和胃,Michael Scully報道1例前列腺癌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TURP術後125碘(125Ⅰ)植入放射治療後8年發現前列腺肉瘤,另有文獻報道兩個進行瞭前列腺癌局部放療的病人有肉瘤樣改變,放療可能是引起前列腺肉瘤的一種誘因。

(二)發病機制

前列腺肉瘤起源於生殖束中胚層組織,病理結構形態各異,生物學行為大致相似,是一種極度惡性的腫瘤,根據細胞形態學,前列腺肉瘤病理上最常見為圓細胞和梭狀細胞肉瘤,圓細胞肉瘤血管豐富,常呈蜂窩狀囊性病變,生長迅速,梭狀細胞肉瘤多見於兒童,向周圍浸潤,迅速充滿盆腔,並可向會陰部膨出,前列腺肉瘤常見的3種類型是橫紋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和纖維肉瘤,網狀細胞淋巴肉瘤,血管肉瘤,惡性組織細胞瘤很少見。

Lowsley將前列腺肉瘤的病理分為3類:

①肌肉瘤(myosarcoma):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②梭形細胞肉瘤(fusocellular sarcoma)包括纖維肉瘤(fibrosarcoma)和梭形細胞肉瘤(fusocellular sarcoma);

③其他肉瘤:黏液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神經源性肉瘤等。

Paul總結瞭22例前列腺特定間質中肉瘤及相關增生性病變的臨床病理研究結果,在隨訪期內4例發展為前列腺肉瘤,他據此提出相關增生性病變可能為前列腺肉瘤前期病變,肉瘤及相關的特定間質區增生病損很少見,隻有少數個案報道,結果采用很多不同的詞來描述這些病變,如“分葉狀肉瘤”,“不典型肉瘤樣增生”,“不典型纖維組織增生”,“前列腺間質上皮樣肉瘤”等等,為瞭更好地確定這些病變在組織學上的特點,將其分為不能確定惡性的肉瘤樣增生(PSPUMP)及前列腺間質肉瘤(PSS)。

另有文獻報道少見的前列腺癌肉瘤,Mayo Clinics總結瞭美國近50年的病理資料僅發現21例,前列腺癌肉瘤分為2種,一種以腺癌成分為主,一種以肉瘤成分為主,肉瘤的組織學類型包括:骨肉瘤,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橫紋肌肉瘤等。

1.不能確定惡性的前列腺間質增生的病理特征 PSPUMP均可見間質范圍擴大,根據細胞級別,間質細胞不典型性及非腫瘤胞體成分,可將PSPUMP分為4種病理類型。

第1類:最常見形式,以間質細胞增生為特征,表現為細胞不典型性增生,並伴有良性前列腺腺體,間質細胞有圓的,飽滿的及梭形的,核仁胞質對比清晰,不典型細胞核增大,呈多形性,偶有多核,核仁突出,相關的非腫瘤前列腺組織病理表現與正常非病變的腺體無顯著差異。

第2類:與第1類相似,隻是無細胞學上的不典型細胞出現,而以間質細胞增多為特征,非腫瘤的腺體成分不明顯。

第3類:與乳腺癌分葉狀腫瘤相似,間質增多並伴有非腫瘤性腺體成分,有不同程度增生,不典型細胞與第1類相似,腺體成分似上皮線狀,與乳癌中分葉狀腫瘤相似,有不同程度增生出現。

第4類:過多的間質增生,沒有腺體成分,間質細胞與其他形式的細胞一樣,但沒有不典型細胞。

2.前列腺間質肉瘤病理特征 PSS細胞形態各異,可為圓的,飽滿的,梭形的,與PSPUMP相似,但有更高的病理級別,核染色質增多,腫瘤細胞通常成層分佈,可呈彌漫性,被單狀或短的簇狀。

3.前列腺橫紋肌肉瘤的病理特征及分類

(1)胚胎性橫紋肌肉瘤:主要發生於10歲以下的嬰幼兒和兒童,約占兒童肉瘤的50%~60%,形態學上表現為胚胎期7~10周的骨骼肌形態,組織學所見細胞稀少,呈疏松的編織狀排列,間質黏液變性易見;橫紋肌母細胞散在分佈;分化差的區域由小而圓或卵圓的細胞組成,核濃染,胞質少而界限不清;分化好的區域可有橫紋肌母細胞形成,胞質紅染,部分細胞胞質內可有橫紋;部分病例可有不成熟的軟骨或骨組織形成,其中葡萄狀肉瘤指的是多倍體性胚胎性橫紋肌肉瘤,外觀呈葡萄狀物突出到空腔組織,前列腺橫紋肌肉瘤為實體腫塊,而非葡萄狀物。

(2)血管性(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常見於10~25歲青少年,表現為胚胎10~12周左右骨骼肌形態,由低分化的圓形或卵圓形細胞組成,有不規則的腺泡腔,在腺泡腔中偶見分化較高的橫紋肌母細胞和多核巨細胞,通常轉移至附近淋巴結,預後差。

(3)多形性橫紋肌肉瘤:多見於成年人,鏡下瘤細胞異型性明顯,可出現多種形態怪異的橫紋肌母細胞,胞質豐富,紅染,可見縱紋,橫紋,核分裂象多見。

4.前列腺平滑肌肉瘤 多發生於中老年人,惡性度低,瘤細胞呈輕重不等的異型性,核分裂象的多少對判斷其惡性程度有重要意義,惡性程度高者術後易復發,可經血行轉移至肺,肝及其他器官。

5.前列腺纖維肉瘤 分化好的瘤細胞多呈梭形,與纖維瘤有些相似,分化差的則有明顯的異型性,分化差者生長快,易發生轉移。

6.前列腺血管肉瘤 非常罕見,起源於間充質的惡性腫瘤,由血管內皮細胞分化而來,1889年由Matthias首先描述,腫瘤由拉長的梭形,巨核,飽滿的多形性細胞組成,細胞核多樣性明顯,呈單核或多核,由小而致密的核到大而具有空泡的核多種形態,細胞核具有成群的染色質,細胞間質豐富,細胞排列成緊密的序列,惡性細胞中很少見有成形的血管結構,抗原相關Ⅷ因子免疫組化染色常呈陽性,可起到診斷作用,有助於分類。

7.前列腺癌肉瘤 是最近用來描述有癌樣或肉瘤樣成分,雙期生長的腫瘤,依據光鏡,免疫組化,電鏡特點進行分型如下:

Ⅰ型:光鏡表現能證實癌樣或肉瘤樣區域,而且肉瘤樣區域能通過免疫組化和電鏡證明上皮樣分化。

Ⅱ型:光鏡檢查提示有肉瘤樣組織,但免疫組化或電鏡檢查可以解釋癌樣區別。

Ⅲ型:光鏡檢查顯示癌樣和肉瘤不同,但是肉瘤樣病變分化非常差,以至於上皮分化不能被特殊檢查證實。

癌肉瘤的特點是上皮成分的缺損和腺癌的病史,前列腺癌肉瘤病理診斷有時較困難,在成年患者與前列腺肉瘤樣腺癌更難鑒別,前列腺癌要求去勢治療,而對於前列腺肉瘤去勢有害無益,因此明確的病理診斷極為重要,最好能結合光鏡,電鏡和免疫組化綜合判斷。

其免疫組化檢測指標有以下幾類:

(1)間葉組織腫瘤標記物:

①波形蛋白(vimentin):52~58ku的胞質蛋白,分佈於間葉細胞及其起源的腫瘤內,因上皮細胞及其腫瘤不含此蛋白,所以是正常間葉細胞及其腫瘤的特異標志物,

②肌紅蛋白(myoglobin):17.8ku的胞質蛋白,存在於正常橫紋肌組織中,是橫紋肌肉瘤的特異標志物,一般來說,正常,萎縮和退變的橫紋肌和心肌以及所有類型的橫紋肌肉瘤均可見肌紅蛋白陽性表達,

③結蛋白(desmin):50~55ku的細胞質蛋白,常定位於成人骨骼肌的Z區,心肌的插入區和內臟平滑肌的胞質,後者多呈彌漫性分佈,在子宮,皮膚,胃腸道及其他部位的平滑肌腫瘤中均呈陽性反應,在胚胎或成人橫紋肌或平滑肌細胞及其腫瘤中均可表達。

波形蛋白,肌紅蛋白,結蛋白是前列腺肉瘤重要的組織標志物,有文獻報道,一組62例橫紋肌肉瘤中58例結蛋白抗體anti-desmin陽性染色,是橫紋肌肉瘤最敏感的標志物。

(2)神經和內分泌細胞標記物:即S100蛋白,1965年Moor從牛腦溶液中分離出來一種高度酸性鈣結合蛋白,分子量為21ku,是神經系統特異性蛋白,即S100蛋白,它存在於膠原細胞和施萬細胞及其腫瘤中,在前列腺軟骨肉瘤中可見陽性表達。

(3)上皮腫瘤標志物:

①上皮膜抗原(EMA):是上皮細胞分泌的一種乳脂小球膜糖蛋白,廣泛存在於各種上皮細胞及其腫瘤組織中,也存在於間皮細胞,漿細胞,組織細胞和T細胞淋巴癌中,尤其是分化較差的癌EMA有時可呈強陽性表達,EMA可作為上皮源性腫瘤常用標志物,

②前列腺特異抗原,

③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④角蛋白。

上述4種上皮源性標志物在前列腺肉瘤組織中表達陰性,在腺癌成分中呈陽性反應,有利於鑒別診斷。

前列腺肉瘤生長迅速,體積較大,很少在5cm以內,最大直徑可為20cm,可填滿整個骨盆腔,1951年Kawaichi及Cooper報道一例平滑肌肉瘤重量超過3kg,腫瘤外觀與其他組織肉瘤無異,腫瘤常環繞膀胱頸部,易發生完全性尿瀦留,如朝向會陰或直腸可引起排便障礙,巨大者可壓迫下端輸尿管引起腎,輸尿管積水,侵犯骨盆可引起溶骨性破壞,早期引起血管淋巴浸潤,產生局部淋巴轉移,通過血行可轉移至肺,肝,骨骼等,75%病變可局部擴展至尿道,膀胱,精囊等。

分期:

Ghavimi根據腫瘤范圍及是否能切除分為4期,對治療和預後也有一定意義:

Ⅰ期:腫瘤局限,能完全切除,區域淋巴結陰性。

ⅠA:切緣鏡檢陰性。

ⅠB:切緣鏡檢陽性。

Ⅱ期:腫瘤浸潤到鄰近組織,不能完全切除,而區域淋巴結鏡檢陰性。

Ⅲ期:腫瘤擴散到鄰近組織,不能完全切除,區域淋巴結鏡檢陽性。

Ⅳ期:遠處轉移。

前列腺肉瘤的診斷依據

①前列腺癌好發於老年患者,且前列腺腫塊質硬,血PSA升高,如前列腺癌有骨轉移,常為成骨性破壞,而前列腺肉瘤的骨轉移則為溶骨性缺損病變。

②前列腺肉瘤時有膀胱刺激征或伴有發熱,而肛檢前列腺大且有波動感時,易誤診為膿腫或囊腫。但前列腺膿腫多有壓痛,前列腺囊腫可行穿刺,如穿刺無膿液或抽吸活檢多能鑒別。

③前列腺肉瘤常伴排便困難,但常繼發於尿路癥狀之後,故易與直腸腫瘤鑒別。

④前列腺肉瘤早期均出現下尿路梗阻癥狀,因此在老年人,易誤診為前列腺增生而延誤治療,故對診斷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病人,藥物治療無效且癥狀加重,肛檢前列腺增大迅速且質軟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性。

前列腺肉瘤有哪些癥狀

一、癥狀:

1.本病早期不出現癥狀,當癥狀出現時腫瘤已相當大。一般早期癥狀是膀胱頸部梗阻,腫瘤壓迫膀胱底或侵及尿道可影響排尿,表現為尿頻、尿痛及排尿困難,肉眼血尿較少見。嚴重時壓迫直腸引起排便困難。晚期癥狀為疼痛,明顯消瘦,貧血及惡病質,容易轉移至肺、肝、骨。

二、診斷:

1.兒童或40歲以下有排尿困難,尤其合並明顯便秘,肛指觸及無痛的前列腺腫塊,有囊性波動感,膀胱容量縮小,膀胱鏡下見頸部外壓性腫塊,造影見膀胱頸巨大充盈缺損和尿道移位變形,盆腔B超及CT都有診斷價值,穿刺活檢可獲病理確定診斷。

前列腺肉瘤應該做哪些檢查

1.B超檢查:顯示前列腺體積增大向膀胱內突出,包膜回聲不整齊或有缺損,其內有實質性低回升區。

2.CT:可見腫瘤壞死導致孤立的低密度區及膀胱、直腸、盆腔肌肉受累征象。

3.膀胱鏡檢查:膀胱因腫塊向內壓迫造成膀胱容量減少,膀胱頸部、三角區由外向內壓迫膀胱,呈外壓性腫塊。

4.膀胱尿道造影檢查:顯示膀胱和尿道受壓、變形、移位,膀胱頸部有巨大的突向膀胱內的充盈缺損影。

5.IVU檢查:多數病人IVU常無明顯異常,若雙輸尿管下端受腫瘤壓迫,向上移位,則IVU表現為雙輸尿管、腎盂擴張積液,輸尿管向上返折呈鉤狀。

6.X線檢查:在腫瘤有轉移時X線骨盆平片檢查顯示有骨破損病變。前列腺肉瘤骨轉移不同於前列腺癌的骨轉移,肉瘤骨轉移較前列腺癌更為廣泛,為溶骨性破壞,而前列腺癌的骨轉移常為成骨性表現。

7.核素檢查:最近文獻報道應用131I(131碘)標記的單克隆抗體RuD10的免疫掃描,在診斷橫紋肌肉瘤方面有重要作用,這種方法是目前現有診斷方法的重要補充。在腫瘤有骨轉移時行核素骨掃描可見骨破損病變。

8.MRI檢查:磁共振在腫瘤分期上用途較大,有較好的對比分辨力和空間分辨力。MRI在矢狀面和冠狀面上的掃描,使其在診斷膀胱頸部和膀胱頂部的腫瘤方面有較大優勢,如腫瘤侵及前列腺及精囊,則MRI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9.前列腺穿刺活檢: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檢查方法,可由之獲得病理以明確診斷,並確定其病理組織類型,對指導不能采取手術治療的晚期患者放、化療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經會陰針刺活檢在前列腺腫瘤的診斷上被證實有一定的價值。針刺活檢有一定的假陰性率。但可采取多個圓柱形組織取材方法,為顯微鏡檢查提供更多的典型材料,提高診斷水平。

經直腸前列腺活檢為腫瘤穿刺提供更為精確的方法,雖然經過直腸感染區,但其並發癥並不比經會陰穿刺多見。

抽吸細胞學檢查通常采用經直腸前列腺細針穿刺,常不能做出明確診斷,對細胞病理學傢來說也很難區別良性非典型前列腺間質增生和分化較好的腫瘤細胞,目前亦不常采用。

前列腺肉瘤怎樣治療

前列腺肉瘤西醫治療

1.早期病變手術治療最佳。對局限於前列腺包膜內而無局部浸潤的患者,首選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

2.伴有膀胱、尿道或直腸局部侵犯而無遠處轉移者,條件允許可行盆腔廓清術。

3.已有轉移或局部浸潤固定切除困難者,可行姑息性手術以緩解癥狀,包括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4.放射治療 是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可於術前或術後配合應用。其中平滑肌肉瘤中度敏感,而橫紋肌肉瘤不宜施行放療。

5.介入化療及淋巴化療 可在提高腫瘤組織內化療藥物劑量增強療效的同時,降低毒副作用。放線菌素D、長春新堿、環磷酰胺等有一定療效,與放療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

前列腺肉瘤中醫治療

1.前列腺肉瘤實證

【主癥】尿頻,尿急,尿痛,小便點滴不通或量極少,或見血尿,會陰痛苦,後期伴下肢疼痛,咳嗽,咯血。

【治法】清熱利尿,化瘀軟堅。

【方藥】大黃、梔子、桃仁、車前子、炮山甲、當歸、龍葵、萹蓄、生地、白英、蛇莓、芒硝、制斑瞀、莪術、露蜂房。食用方法:水煎,分2次分服,每日1劑。

2.前列腺肉瘤虛證

【主癥】小腹墜脹,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暢,或閉而不通,偶見血尿,面色蒼白,神奇怯弱,腰膝冷而酸軟無力,舌質淡,舌苔白潤,脈沉細無力。

【治法】健脾益腎,祛毒利尿。

【方藥】中氣虛者:人參、澤瀉、白術、豬苓、白英、龍葵、蛇莓、茯苓、桂枝、黃芪、陳皮、制斑瞀。腎氣不足者:山茱萸、生地、山藥、車前子、白英、龍葵、蛇莓、白花蛇、丹皮、茯苓、澤瀉、制附子、桂枝。食用方法:水煎,分2次分服,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