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的發生會給女性的乳房健康及心情帶來一定的影響,如果不及時治療調養也會發生一些嚴重是後果。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的。那麼,這種疾病發生後有何特點呢。瞭解特點便於讓女性朋友及早重視對於疾病的診治養。下面我們就介紹下乳腺囊性增生的臨床特點。

乳房囊性增生癥有何臨床特點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常表現為育齡期女性與月經相關的一側或雙側乳房周期性疼痛及腫塊。

患者大多數月經期短,且量稀少,情緒穩定或心情舒暢時,癥狀可減輕,隨喜怒而消長。疼痛發作時對外界刺激很敏感,如衣服摩擦,走路稍快或上肢活動稍猛,均可加重乳腺疼痛。

且有明顯的周期性和自限性特點。

1、乳房脹痛:

(1)周期性:

月經來潮前3~4天開始出現乳腺間歇性脹痛,經後銳減,呈周期性。

(2)疼痛性質:

疼痛可為彌漫性鈍痛,或為局限性刺痛。

(3)疼痛部位:

一般僅累及一側乳房,也可同時累及兩側,而以一側為重。疼痛大多僅限於乳房的某一部分,約50%位於外上部,20%位於中上部,痛處有壓痛。疼痛有時很劇烈,並放射到肩胛部、腋部,隨情緒波動,或勞累、陰雨天氣等而加重。

2、乳內腫塊:

(1)周期性:

腫塊大小隨月經變化,經前變大、變硬,經後縮小、變軟。部分病人伴有乳頭溢液。

(2)疼痛部位:

常雙側乳腺對稱發生,可分散於整個乳腺內,亦可局限於乳腺的一部分,尤以雙乳外上象限多見。

其實預防乳腺增生有很多種方法,比如保持愉快的心情樂觀的情緒,合理的飲食,少吃一些油炸食品,多吃蔬菜都是可以預防乳腺增生的,預防乳腺增生的最佳方法還是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改善自己的內分泌等等,如果發現乳房有不適的時候立刻到醫院進行檢查,防患於未然。

乳腺囊性增生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90%以上的囊性增生可以使用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

⑴、乳房按摩、針灸理療如艾灸等。夫妻和諧,丈夫關愛乳房也是一種很好的物理治療方法。

⑵、中醫中藥治療,以疏肝解鬱、理氣化痰、軟堅散結的中成藥為主。如十味香鹿膠囊:該藥全面兼顧,疏、散、消、補四法並舉:方中設有疏肝理氣,通陽散結之香附,薤白,鹿角脫帽。活血祛瘀之莪術、蜈蚣,化痰散結之天冬、鱉甲、大貝,補益元氣之人參,引藥上行隻桔梗。諸藥合用則虛補,痰消,濕化,氣行,血活。該方屬消補兼施之劑,消中寓補,祛邪而不傷正;補中有消,扶正又不礙邪,臣佐使相互協調,共奏益氣健脾,理氣化痰,活血行瘀,調節情志之功能。十味香鹿膠囊是目前臨床治療肝鬱氣滯,血瘀痰結證的十味香鹿膠囊不可多得的最新中藥。

⑶、雌激素調節劑,這是大傢常說的西醫西藥治療方法。常用的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不過因為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大,所以這類藥物的使用必需在有經驗的乳腺科醫生指導下應用。一般服用進行2~4個月經周期不等,較重者且服用無明顯副作用的,可以堅持半年至2年不等。但是各種巨大的副作用是雌激素藥物無法避免的硬傷,很多醫生、患者都感嘆這種激素藥物治療是“治一臟,傷一臟”,真心不敢用!近年來隨著十味香鹿膠囊的研發,基於中醫的腎主生殖,肝腎-沖任-胞宮軸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相對應的原理上的認識。十味香鹿膠囊能保證肝腎-沖任-胞宮軸功能正常,從而調理下丘腦―垂體―卵巢軸這一對女性來講最重要的性腺軸,

使生殖激素的水平發生改變,從多層次、多途徑來調節癥狀、體征,調節免疫功能,影響免疫物質。從根本治療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癥,十味香鹿膠囊藥效更能直接作用於乳腺組織,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環,擴張血管,增加乳管彈性,使乳房組織血流暢通,消除疼痛,長時間持續藥效,促進乳房局部的血液循環暢通,恢復患者健康乳房,達到標本兼治的奇效,而逐漸替代激素的治療。

⑷、其他藥物治療,如在月經來潮前服用甲基睪丸素5mg/次,3次/日;亦可口服孕酮,每日5~10mg;維生素E、西樂葆、維生素AD膠丸等藥物亦可使用;使用方法均在月經前7~10天服用。

乳腺囊性增生的飲食註意方法

1、禁食快餐食品快餐食品往往含鹽也較高。需要指出的是,快餐中的油炸食物含熱量極高,會加速體內雌激素生成,使乳腺增生更嚴重,也應當盡量少吃。

2、少食用肉類吃肉類食品較多,不僅攝入熱量過多,同時也會攝入更多的膽固醇。而膽固醇會刺激人體分泌更多的荷爾蒙,而絕大多數乳房腫塊都是與荷爾蒙分泌相關的。因此,經常吃低脂飲食的女性,乳房出現問題的幾率相對較小。專傢提倡,在日常飲食中女性應適當控制含荷爾蒙激素的肉食攝入。內臟是能不吃最好不吃,激素是最多的。

3、禁食蔥、薑、蒜蔥、薑、蒜、椒、桂皮等都為辛辣刺激性食物,強烈的刺激性食物會使人體內分泌失調,所以應盡量少攝入。

4、拒絕咖啡現代女性很多都有飲用咖啡的嗜好,殊不知過量攝入咖啡、可樂等刺激性飲料,容易增加乳房組織的體液,加重乳房的腫脹感,使乳房感到不舒適。

乳腺囊性增生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一、腫物針吸細胞學檢查:

常能抽出膿樣物或找到中性白細胞、壞死物及大量漿細胞、淋巴細胞及細胞殘核,常能全面反映各腫塊的病變情況或性質。

因為乳腺囊性增生病各腫塊病變的進展情況不一,因此采取多點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對於特別疑為癌的病例,能提供早期診斷意見。

但有時最後確診還應取決於病理活檢。

二、溢液細胞學檢查:

少數病人有乳頭溢液,肉眼所見多為漿液性、漿液血性、血性。

塗片鏡檢可見導管上皮、泡沫細胞、紅細胞,少許炎癥細胞及脂肪、蛋白質等無形物。

三、鉬靶X線攝影:

病變部位呈現棉花團或毛玻璃狀,邊緣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見條索狀結締組織穿越其間。

伴有囊性時,可見不規則增強陰影中有圓形透亮陰影。

四、組織病理學:

可分為以下五種情況:

(1)囊腫:

末端導管和腺泡增生,小導管擴張和伸展、末端導管囊腫形成。末端導管上皮異常增殖形成多層,從管壁向管腔作乳頭狀生長,占據管腔大部分,以致管腔受阻,分泌物瀦留而擴張,而形成囊腫(圖2)。囊腫可分為單純性囊腫,隻有囊性擴張,而無上皮增生;另一種為乳頭狀囊腫,囊腫上皮增生呈乳頭狀。

(2)乳管上皮增生:

擴張的導管及囊腫內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輕者上皮層次增多,重者呈乳頭狀突起,或彼此相連呈網狀或篩狀、實體狀、腺樣。若囊腫上皮增生活躍,常見不典型增生或間變,有可能發展為癌。

(3)乳頭狀瘤病:

即在乳頭狀囊腫的囊性擴張基礎上,囊壁上皮細胞多處呈乳頭狀增生,形成乳頭狀瘤病。根據乳頭狀瘤病受累范圍,乳頭密度及上皮細胞增生程度,可把乳頭狀瘤病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臨床上有實用意義。

(4)腺管型腺病:

小葉導管或腺泡導管化生並增生,增生的上皮細胞呈實性團塊,纖維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導管擴張及囊腫形成不明顯,稱為腺病形成。

(5)大汗腺樣化生:

囊腫壁被覆上皮化生呈高柱狀,胞漿豐富,其中有嗜酸性顆粒,似大汗腺細胞,此種細胞的出現,常是良性標志。此外囊壁、導管、腺泡周圍纖維組織增生,並形成纖維條索擠壓周圍導管產生阻塞,導致分泌物瀦留,再引起導管扭曲或擴張。

乳腺囊性增生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應與以下病癥相鑒別:

一、乳痛癥:

1、簡介:

見於20~30歲年輕婦女,大齡未婚或已婚未育,發育差的小乳房。

2、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乳房脹痛、乳房腫塊,並有明顯的周期性和自限性特點。疼痛大多僅限於乳房的某一部分,約50%位於外上部,20%位於中上部,痛處有壓痛。疼痛有時很劇烈,並放射到肩胛部、腋部,隨情緒波動,或勞累、陰雨天氣等而加重。患者大多數月經期短,且量稀少,情緒穩定或心情舒暢時,癥狀可減輕,隨喜怒而消長。

二、乳腺腺病:

1、簡介:

見於30~35歲女性。乳痛及腫塊多呈周期性,腫塊多呈結節狀,多個散在,大小較一致,無囊性感,一般無乳頭溢液。

2、臨床表現:

表現為月經前乳腺脹痛加重、腫塊增大;行經後疼痛減輕或緩解腫塊變小。此種周期性疼痛常因病變分型而不一。

三、乳腺纖維腺瘤:

1、簡介:

見於青年女性,常為無痛性腫塊,多為單發,少數為多發。腫塊境界明顯,移動良好,無觸痛。但有時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與纖維腺瘤並存,不易區別。

2、臨床表現:

一般無明顯癥狀,少數病人局部有刺痛感,但與月經無關。

四、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

1、簡介:

見於中年女性,臨床上常見乳頭單孔溢液,腫塊常位於乳暈部,壓之有溢液流出。X線乳腺導管造影,顯示充盈缺損,常可確診。

2、臨床表現:

常表現為乳頭溢液。常為血性、漿液血性或漿液性,一般僅累及一支導管,按壓乳暈區某一“壓液點”時乳頭才有溢液。

五、乳腺癌:

1、簡介:

見於中、老年婦女,乳腺內常為單一無痛性腫塊。起病緩慢,腫塊發現之前不伴炎癥表現,常在無意中發現乳內腫塊,腫塊多位於乳腺外上、內上象限,常是由小變大不斷發展增大的過程。

2、臨床表現:

可有乳頭溢液,性質多為血性。腫塊在晚期時與皮膚粘連,出現“橘皮樣”改變和乳頭凹陷。乳腺癌的腋下淋巴結,常隨癌癥的病程進展而腫大且質硬,彼此粘連融合成團。

乳腺X線導管造影,在乳腺癌時見導管有增生及破壞,管壁有中斷,失去連續性。行腫塊針吸細胞學檢查,常可找到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