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季會中暑,難道在寒冷的冬季也會發生中暑嗎?事實確實如此,在冬季發生中暑的嬰兒還屢見不鮮。年輕的父母惟恐孩子著涼,在孩子身上裹著大衣、毯子,還要用上空調、熱水袋或電熱毯等等,加之冬季房間門窗關閉,室內空氣不流通,這使得孩子如同生活在一個“人造夏季”裡,體溫會逐漸上升,等父母發覺時,孩子已處於高燒之中,這樣便形成瞭冬季“中暑”。專傢提醒,冬季裡,小寶寶不僅要防寒,而且還要防熱,以免給寶寶冬季中暑!

中醫如何防中暑治中暑

防中暑:泡中藥涼茶當飲料服用,有一定防中暑的作用。可參考以下配方:金銀花8克、白菊花8克、淡竹葉5克、白參10克、藿香4克、豆卷10 克、用1200-1500毫升開水浸泡約1小時,冷後適當飲用,但陽虛之體(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拉稀等)的人應少用或不用。出汗多時,應註意補充水分和 鹽分,一般1000毫升冷開水中加0.9克食鹽飲用。

治中暑:輕、中度中暑,中醫稱為暑濕傷表感冒,以身熱、汗出、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心煩口渴、胸悶脘痞等為主要癥狀。可用清暑祛濕解表 法,藥用香薷5克、扁豆15克、厚樸5克、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鮮荷葉20克、鮮蘆根15克加減煎水服。暑熱偏盛者可加黃連、山梔,濕熱盛者可加豆卷、藿香。此外,服用人丹、藿香正氣水也有一定作用。重度中暑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天氣炎熱,中暑是很普遍的,但是中暑之後人會特別難受,所以還是提前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比較好。小編提醒您:一定要註意防曬、飲食要多加註意,勤洗澡、勤換洗衣服。

防嬰兒中暑冬天也別大意

冬季“中暑”癥狀

這種嚴寒裡嬰兒發生的“中暑”,醫學上稱之為嬰兒悶熱綜合癥,多見於2-10個月的嬰兒,有較典型的臨床特點:

病情來勢洶洶,好發於冬春的寒冷季節,都有厚衣和被褥悶熱的病史;

發熱初起時,即為高熱,體溫可以高達41℃-42℃,全身大汗淋漓如水洗;

大汗後則體溫不升,哭聲低弱,反應差,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可導致嚴重的大腦受損,若不及時搶救,甚至危及生命。

據有關資料統計,嬰兒悶熱綜合癥的死亡率為17%-30%,大約12%的病兒以後會發生腦性癱瘓、智力落後和癲癇等嚴重後遺癥。

嬰兒冬季“中暑”原因

在寒冷季節,為什麼嬰兒會中暑呢?這是因為嬰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排汗和散熱功能弱,而且反應能力較差,當他們被包裹得過暖時,不能掙紮和擺脫捂熱的不利環境,當被窩內溫度超過34℃時,嬰兒會發生高熱、大量出汗,導致細胞外液大量丟失,造成脫水、代謝性酸中毒、腦缺氧和腦水腫等一系列惡果。

寒冷冬季適度穿衣

隆冬時節,保暖對於嬰幼兒來說尤為重要。但是,保暖要講科學性,不宜過暖,因為後者的危害性有時會更大。

首先,嬰幼兒衣物穿得過多,勢必會限制其手足的活動,甚至影響到呼吸。寶寶出世後手足就會活動,是先天的一種瞭解環境、接觸外界的能力,它們需要很快知道手和腳是用來幹什麼用的,如何才能指揮手腳的活動為自己提供方便,並通過與各種東西接觸、感覺,加深對外界的瞭解和適應,這種能力和機會如果受到限制無疑對孩子的發育不利。

因此冬季孩子所穿的衣物要寬松,不能影響孩子手、足活動。聰明的父母親還應當給孩子們提供更多手、足活動的機會,不斷強化手—腦之間的聯系。

在寒冷季節裡,年輕的父母給寶寶增減衣服,原則上以小寶寶的面色正常,四肢溫暖、不出汗為宜。如寶寶行為異常,或者臉上有汗,體溫在37℃以上,就表明保暖過度,應該松開包裹或者減少衣服。如孩子手腳發冷、體溫不足36℃,說明保暖不夠,需要增加衣服和提高室溫,但是穿多少適宜呢?一般情況下,比正常健康成人,幼兒多一件相當於毛衣厚度的衣服就夠瞭,要註意腿部和足部的保暖,南方人尤其是廣東人,給孩子上身穿很多衣服;而下面隻穿兩條單薄的褲子,這是不合理的。另外,鞋襪要寬松些,否則,有礙足部血液循環和保暖,會導致凍瘡的發生。

更需提醒的是:“防受涼,穿要寧多勿少”是不科學的傳統觀念,這不僅引起小寶寶“中暑”,還會減弱嬰兒的體溫調節功能,不能更好地適應外界氣溫的改變,導致抵抗力下降,以至於常常感冒發燒。相反“若要小兒安,需有三分饑和寒”是正確的育兒經驗,在日本,傢長很註意培養孩子的抗寒能力,從小進行冷空氣浴鍛煉,即是嚴冬也不放棄,著衣服很少,這些孩子體格健壯,很少生病。

到瞭冬季,把絲巾蒙在寶寶臉上,是有害無益的。嬰兒腦組織生長發育迅速,對缺氧特別敏感,一般成年人,腦組織的耗氧量約占全身耗氧量的25%左右,而小孩卻占50%以上,嬰幼兒則更多,絲巾雖然很薄,但很細密,透氣性能差,若長時間用絲巾蒙著,巾內會形成供氧不足和二氧化碳滯留的小天地,顯然不利於嬰兒腦發育,有研究表明:出生後1-2年,提供充足的氧和營養,保障腦細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對孩子一生的智力發育起關鍵性的影響。同時,由於絲巾吸濕性能差,孩子出汗、呼吸排出的水氣不容易透過,時間長瞭,必然給寶寶細嫩皮膚帶來不良刺激,引起孩子臉部紅腫、瘙癢、蕁麻疹塊,甚至哮喘等過敏反應。

嬰兒冬季“中暑”緊急應對措施

萬一發生瞭“嬰兒悶熱綜合癥”,不要驚慌失措,應立刻掀開患兒的被子,將孩子抱到空氣新鮮處,及時清除口鼻分泌物,同時不要忘記撥動醫療求救電話。病情較輕的,可更換患兒的濕衣服,擦幹汗水,體溫不高者,要註意保暖,防止著涼感冒。體溫過高者,要適當松解衣被,減少包裹,並用溫水擦浴,頭部冷敷,但禁止用退燒藥,因為退燒藥會使得患兒出汗更多,加重脫水,使得病情惡化。如果病情較重,有條件者應該立刻給予吸氧,呼吸停止者,應該立刻疏通呼吸道,及時口對口人工呼吸。急需送醫院的,還需註意在途中不要把頭部捂蓋過嚴,以免再次發生缺氧窒息。

老年人生活中如何防中暑

高溫天氣對於抵抗力差的老年人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威脅。預防中暑,平安度夏成瞭老年人及其子女關心的話題。

由於老年人抵抗力弱,心肺功能差,高溫天氣極易引起中暑,誘發心臟衰竭、氣喘、中風這三大疾病。而老年人體溫調節中樞不敏感,平衡失調,身體各組織功能失控,往往水分補充不足,加上原本就常有的動脈硬化,容易造成腦血管意外。一些老年人會刻意購買一些保健品來防中暑,吳教授說這其實是大可不必的,老年人應該註意生活細節,以食補防中暑。

專傢提出以下幾點意見:首先勿長時間曬太陽,尤其是高溫天氣要減少戶外運動,註意休息;其次,要註意室內通風,空調溫度不宜調得太低,更忌頻繁出入冷暖環境,要保持室內濕度,忌幹燥;最重要的是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可飲用綠茶、綠豆湯等解暑飲料;此外還應保持情緒穩定,戒躁戒怒,減少勞累。

一旦發生中暑,輕微情況可服用藿香正氣水或是膠囊,多喝水、多休息;情況嚴重的,如體溫過高,要及時到醫院求治。

中暑的急救措施

1、搬移: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甘爽的地方,使其平臥並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衣服。

2、降溫: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後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有條件的也可用降溫毯給予降溫。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攝氏度以下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3、補水: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於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惡心等癥狀。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蘇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5、轉送:對於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註意,盡可能的用冰袋敷於病人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中暑吃什麼

1、少量飲水

中暑的人應該采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2、少食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屬於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

3、增強營養

營養膳食應是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A 、B1 、B2 和C。平時可多吃番茄湯、綠豆湯、豆漿、酸梅湯等。

4、少食油膩食物

中暑後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如果吃瞭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5、不要單純進補

人們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癥,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瞭。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卷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