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是孕育胎兒的場所,它是隨著胎兒的成長不斷長大的,當分娩以後,子宮就要慢慢恢復到原來的大小,產後怎樣恢復子宮便成為很多新媽媽的共同問題。懷孕期間,子宮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變為原來的數十倍大,產後如果子宮恢復得不好,子宮就會被殘留的血塊堵塞,造成瞭子宮收縮不良,引發大出血,產後子宮恢復不好怎麼辦?

產後子宮恢復的註意事項

寶寶生出來後,媽媽就會經歷產褥期,產褥期的重要性不亞於妊娠期,產後恢復的好壞就關乎女人未來的健康,特別是產後子宮的恢復,那麼產後子宮恢復有哪些註意事項呢?

註意事項一、產後應及時排尿。不使膀胱過脹或經常處於膨脹狀態。

註意事項二、坐月子期間,減少腹部壓力:少提重物、少彎腰。

註意事項三、產後應該哺乳。因為嬰兒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註意事項四、註意陰部衛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癥。

註意事項五、子宮尚未恢復正常時,應該避免性生活。

註意事項六、產後不要吃辛辣食物、不喝酒、以清淡營養豐富為主,多吃魚、豆類、蔬菜。

產後子宮恢復的好壞關系著女性產後的健康,因此,廣大的女性朋友一定要註意產後恢復的問題,註意產後的保養,才能使子宮能盡快恢復正常。

產後子宮恢復不良怎麼辦

第一,產後要堅持哺乳,母乳喂養對子宮的恢復是非常有利的,乳頭和乳暈上有著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寶寶的吸吮刺激可以通過這些感覺神經末梢傳入腦部的垂體後葉,使催產素合成增加,並釋放至血液循環後促進子宮肌肉的收縮,進而加速子宮的復舊。

第二、產後按摩,生完寶寶後,新媽媽可以經常在小腹上順時針地輕輕按摩,通過在按摩過程中對穴位的刺激,間接增強子宮肌肉的興奮性,促進宮縮。此外,產後如果對骶尾部進行按摩,也可以促進盆腔肌肉的收縮,增強筋膜張力,有助子宮恢復。

第三、產後運動,產後運動可以幫助子宮和骨盆的復原,生完寶寶七天左右就可以做些諸如抬腿,深呼吸,提臀這樣的簡單運動。

第四、喝生化湯,生化湯的功效主要是活血化瘀,補血補氣,在坐月子期間非常適合飲用。

產後子宮下垂可以恢復嗎

產後子宮下垂能恢復嗎

子宮脫垂的治療方法

1、保守治療。

2、子宮托治療在於利用肛提肌的恥骨尾骨肌束將子宮托盤支撐於陰道穹窿部,阻止子宮頸下降,維持子宮頸在坐骨肌水平,托柄平陰道口。輕癥者,無須另加其他支持物,若陰道過於松弛,則須用月經帶支持托柄,或在托柄上端穿帶或塑料繩,前後固定於腰帶上,以免掉出。

在日常生活種還有很多治療的方法,比如:

1、患者應註意休息,不能勞累。患者應該註意加強營養,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利用子宮托的支撐作用,使脫垂的子宮上升,以改善患部血循環,有利痊愈。

2、子宮頸部分切除,這種方法適合於年輕,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女性朋友。陰道內子宮切除術,適於年齡較大、病情較重者。陰道閉合術,適於年老體弱無性生活者。

導致產後子宮脫垂的原因

1、產後使用束腹帶子宮易脫垂

產後使用束腹帶恢復身材是不少女人的做法。醫師表示,除瞭剖腹產可視情況使用幾天束腹帶,一般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使用,反而會增加日後發生尿失禁、子宮脫垂的機率。

道理很簡單:產後的肚子就像一個松垮的氣球,用束腹帶綁住腰腹部就好比將一個原本施力點分散的圓形氣球束成長形。如此一來,升高的腹壓隻會使得尚未復原的骨盆底肌肉更集中向下推,進而增加或加重產後發生漏尿、子宮脫垂的機率及嚴重程度。

2、產後久蹲易導致子宮脫垂

避免久蹲,分娩後,產婦盆底肌肉的恢復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因此,在這3個月內,產婦做事情時最好選擇坐位或站位,應盡量避免久蹲,以防子宮脫垂。

產後性生活,產後42天內應嚴格禁止性生活,最好在產後2個月後進行。即使是產後2個月,陰道也很脆弱,因此動作要輕,或者用些潤滑劑,以防受傷。

3、急產與滯產易導致子宮脫垂

前子宮脫垂已很少發現,但仍然應該加強預防,進一步減少該病的發生。造成產婦產後子宮脫垂的原因有急產,即從規律宮縮至胎兒娩出不到3小時。由於盆底組織和陰道肌肉還沒有來的及經過逐漸的擴張,就被突然的、強大的胎頭壓迫並撕裂,又沒有及時修補,分娩後盆底支持組織未能恢復正常。

造成產婦產後子宮脫垂的原因還有滯產,由於胎頭對陰道及盆底組織的壓迫時間過久,使組織缺血受損,失去瞭盆底組織的支持,就會造成子宮脫垂。此外造成產婦產後子宮脫垂的原因尚有產後便秘,產後咳嗽,持續下蹲動作,產後下床勞動過早、過重,使腹壓增加,引起子宮脫垂。

產後怎麼從惡露判斷子宮恢復

通過觀察惡露的顏色,產婦就可以知道子宮的恢復程度,是否恢復良好等。惡露分為血性惡露、漿液性惡露、白色惡露幾種。一般來說,正常的惡露顏色從一開始的暗紅色到之後的淺紅色,之後再變成黃色,內容也會從一開始的黏稠狀到之後慢慢減少,通常會維持1星期左右。專傢指出,產婦可以觀察一下惡露的顏色判斷子宮的恢復有無異常,若有惡露不凈現象及時就醫。下面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進行自我檢查。

在順利產下健康寶寶之後,接下來的子宮恢復期與身體調養,就需要靠傢人的照顧與媽咪自己的觀察瞭。通常惡露是產後比較需要註意的問題,但隻要註意清潔、隨時保持幹燥,大多能避免異常的情況發生。

產後惡露可以自我檢測

無論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會陰的護理與惡露的處理都很重要。通常自然產產婦的惡露必須等待自己排出,因此時間從一星期到一個月不等;如果是剖腹 產的產婦,由於在生產後醫師即會幫忙清理,因此之後惡露排出時間就會縮短許多。在等待惡露排凈的時候,產婦必須時時觀察惡露的情形,如果有過多、大血塊、 惡臭,甚至是發燒、腹痛異常時就必須趕緊就醫,否則隻要隨時更換產婦用衛生棉、保持會陰部幹燥、上完廁所時用沖洗器沖洗、用溫水淋浴,這些方法都可讓傷口 恢復正常。

用惡露的顏色觀察健康

惡露是由於產後子宮內的所殘留的血、白血球、黏液和組織等混合而成的分泌物,經陰道脫落排出所致。一般來說,正常的惡露顏色從一開始的暗紅色到之後的淺紅色,之後再變成黃色,內容也會從一開始的黏稠狀到之後慢慢減少,通常會維持1星期左右。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蕭勝文表示,產婦可以觀察一下惡露的顏色判斷子宮的恢復有無異常,正常的惡露應是:

血性惡露:

又名紅色惡露。約產後1~4天內排出的分泌物,因為含有較多的血液,所以顏色呈紅色或暗紅色,量也比較多,大概與平時月經量一般,或稍多於月經 量,有時還帶有血塊,有血腥味。當產婦第一次起床或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臥床休息後,在猛然下床時,陰道可能會突然湧出較多的血液,這是正常的現象,產婦無需 過於擔心。

漿液性惡露:

約產後5~10天左右排出,呈淡紅色,其中含有少量血液、粘液和較多的陰道分泌物,這時由於細菌生長,味道會比較重,但也還屬正常的范圍。

白色惡露:

約產後10天以後排出,呈白色或淡黃色的惡露,其中含有白血球、蛻膜細胞、表皮細胞和細菌等成份,形狀如白帶,但是較平時的白帶多些。

如果發現惡露量多且呈水樣流出,多到大約1小時就必須更換產墊,且產墊全濕的情況,或忽然有大量或大塊血塊出現,就得立即送醫。

惡露持續的時間,會依每個產婦體質而定,但得直到出現正常的白帶顏色為止才算排凈。

產後惡露不止的原因

正常的產婦惡露的排出一般需要2~3周,通常不宜超過3周。但少數產婦則可能1個月後仍有少少的咖啡色惡露,這是因為卵巢在產後恢復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荷爾蒙,使子宮內膜增生又剝落,造成惡露與月經混在一起的緣故。

惡露多寡有時會受到胎兒大小,以及是否在懷孕前做過子宮刮搔術等影響,惡露排放量少不算不正常,如果太多反而要耽心,因為可能有子宮收縮不全、感染、胎盤滯留的問題。

另外,若出現血塊多、有異味、發燒、腹痛、大量的出血等癥狀時,或是產後10天後,發現惡露帶有血色或膿樣分泌物,都應立即回院求診。

但蕭勝文表示,如果產婦過早吃麻油雞或生化湯,會導致惡露不易排幹凈,甚至導致‘延遲性產後出血’,如此容易使血塊堆積於子宮內,甚至會有子宮內膜炎與敗血癥等可能。不過,有喂母乳則可促使子宮快速收縮,而讓惡露盡快排出。

總括來說,通常造成惡露不止的原因主要如下:

子宮收縮不良、子宮內膜發炎等。

胎盤、胎膜等組織殘留在子宮排不出來。

藥物使用,如血管擴張劑等。

不當的食補,如服用過量的生化湯。

未能充分休息,過度疲勞等。

產後子宮多久後才能恢復

婦女在妊娠期間,子宮發生瞭很大的變化。子宮的重量從未孕時的50克到妊娠足月時可達1000克。產後子宮要慢慢恢復到原來的重量。

子宮體的復舊

胎盤娩出後,子宮立即收縮變小。在腹部可以扣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她的上緣約合臍處於同一水平。然後子宮底的高度平均每日下降1~2厘米。產後10~14日,子宮就完全降人到小骨盆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瞭。約在產後6周,子宮就基本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子宮頸的復舊

分娩結束時,因子宮頸充血、水腫而變得非常松軟,皺起來如同裙邊樣。1周左右,子宮頸初步得到恢復。產後7~10日子宮頸內口關閉,手指尖就不易伸進去瞭。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就基本恢復到正常大小。由於分娩時的損傷,經產婦的子宮頸外口不再是原來的圓形而變為橫裂。

子宮內膜的修復

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後,由母體排出。蛻膜組織碎片也陸續隨惡露排出。子宮內膜的基底層細胞增生、修復,新生的子宮內膜覆蓋整個宮腔,這一修復過程是逐步的。產後10日左右,除胎盤附著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胎盤面的修復則要慢得多。分娩後,胎盤附著面的面積約手掌大,至產後2周末縮小至直徑3~4厘米,於產後6~8周才能完全修復,並不留任何瘢痕。

上面所說的子宮全部復舊過程,以子宮頸復舊較快,子宮內膜修復得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