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的康復訓練。復位、固定、功能鍛煉,是骨折治療的三大原則。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復位和固定為骨折的愈合創造瞭前提和基礎,但最終的治療效果卻取決於患者自身的功能鍛煉。否則,即使骨折能夠愈合,患者得到的也隻能是失去功能的肢體。

震後骨折如何康復

骨折後的康復訓練之一:壓縮性骨折

腰椎壓縮性骨折是老年人最常患的脊柱損傷之一,由於骨折多數比較穩定,可用保守治療。康復鍛煉在傷後1~2天即可進行。這裡向大傢介紹一種簡便易行的“五點支撐法”。

具體做法是:取仰臥位,用頭、雙肘和雙足撐起身體,腰部向上挺,盡力騰空後伸;患者也可取俯臥位,上肢伸直後伸、頭胸後仰、挺腹,或下肢伸直後伸,體質好的患者也可上、下肢同時後伸,呈一弧形。

在進行腰部鍛煉的同時,患者應註意四肢各關節的活動,以預防肢體肌肉廢用性萎縮、關節攣縮和骨骼脫鈣。在傷後3個月內,要避免脊柱前屈,不宜過早直立負重,以免加重骨折椎體的變形。

傷後3個月進入恢復期。患者應繼續加強腰背肌力練習,同時做脊柱的柔韌性和靈活性鍛煉。比如,可騎坐在體操凳上將脊柱向各方向彎曲,適當配合腹肌訓練(如仰臥起坐)。

骨折後的康復訓練之二:骨骨折

愈合期這一時期是指骨折經骨科處理後,到愈合前(拆除固定物前)的時期。此時活動較少,首先要保持科學的姿勢,要求睡眠時在木板床上仰臥,兩肩之間墊高,保持中間高、兩肩低的“肩外展後伸位”。此外,要多做深呼吸,多活動軀幹和下肢,並勤做握拳、伸指、分開手指、腕部屈伸、肘部屈伸等主動練習,幅度盡量大,逐步增加用力程度。

到瞭第二周,就可以增加捏小球,對抗阻力屈伸腕部等運動。到第三周,還可以增加仰臥位,頭與雙肘做支撐的挺胸練習。

恢復期外固定物去除後即進入此期。拆除固定物後的頭兩天,可將患肢用頸腕懸吊帶掛在胸前,除繼續上述練習外,還可增加站立位向患肢側屈,做肩部的前後擺動,努力增加擺動幅度。第三至第四天,開始做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運動。

骨折後的康復訓練之三:股骨頸骨折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骨折的常見類型,治療上常采取手術治療。很多患者因經濟原因,住院時間相對短暫,在傢的康復鍛煉就顯得尤為重要。

出院後8周內,可做:①雙側大腿肌肉的舒縮運動(有意識地收縮、放松肌肉),15~20次為一組。②屈伸、旋轉雙側踝關節,10次為一組。③抬高臀部運動。利用床上吊環,屈曲健膝關節,用健足蹬床,保持患肢在牽引下抬高臀部,5次為一組。抬高時要求保持整個臀部平衡,不能傾斜,抬離床面 15~30度。

出院4周後,根據患者功能恢復情況,可扶雙拐下地練習行走。上樓時健肢先上,拐隨其後;下樓時拐先下,患肢隨後,健肢最後。術後8周至3個月,重點訓練髖關節伸展、直腿抬高(平臥,下肢伸直抬高)和單腿站立平衡練習。每日10~15次,每次1~2分鐘。

手術3個月以後,如無疼痛、跛行,可棄拐行走(但應避免外出或長距離行走),並可從事日常較輕的傢務勞動。為防止關節脫位,應做到“三不”、“五避免”:不可過度負重,不做盤腿動作,不坐矮凳子;避免重體力活動和奔跑,避免在髖關節內收、內旋位時突然站起,避免在雙膝並攏、雙足分開時身體向患側傾斜去取東西、接電話等,6~8周內避免性生活,避免在不平整或很光滑的路面上行走。

骨折有幾種

1、舟骨骨折

手舟骨骨折多為間接暴力所致。骨折後,腕背側疼痛、腫脹,尤以隱窩處明顯,腕關節活動功能障礙。將腕關節橈側傾,屈曲拇指和示食(食指)而叩擊其掌指關節時可引起腕部疼痛加劇。手舟骨骨折容易漏診,為明確診斷,應及時進行X線攝 片。手舟骨骨折可分為三種類型:①手舟骨結節骨折。屬手舟骨遠端骨折,一般愈合良好。②手舟骨腰部骨折。因局部血運不良, 一般愈合緩慢。③手舟骨近端骨折。近端骨折塊受血運影響,易發生不愈合及缺血性壞死。

2、骨折

骨折後局部腫脹、疼痛和掌指關節伸屈功能障礙。觸摸骨折局部有明顯壓痛,縱壓或叩擊掌骨頭時疼痛加劇。若有重疊移位,則該骨縮短,可見掌骨頭凹陷,握掌時尤為明顯。掌骨頸,掌骨幹骨折,常可有骨擦音。

3、骨骨折

骨折有橫斷、斜形、螺旋、粉碎或波及關節面等。骨折後局部疼痛、腫脹,手指伸屈功能受限。有明顯移位時,近節、中節指骨骨折可有成角畸形,末節指骨基底部背側撕脫骨折有錘 狀指畸形,手指不能主動伸直。同時可捫及骨擦音,有異常活動。

4、骨髁上骨折

多因間接暴力引起,骨折如無移位,多有肘部疼痛,腫脹,局部有壓痛,肘關節活動功能障礙。有移位骨折 時,局部疼痛、腫脹較明顯,出現異常活動,可聽見骨擦音。伸直型骨折肘部常呈半伸位,肘後突起,呈靴形肘畸形,在肘前可摸到突出的骨折近端。有血管損傷 (受壓或刺激)的患者,手部皮膚顏色會變蒼白或變暗,溫度變涼,皮膚感覺減退,手指或手腕部活動障礙。最早出現且最主要的癥狀是被動伸指時引起劇痛,這時應及時拍X線片以確診。

5、骨外上髁骨折

骨折後關節外側迅速出現明顯腫脹、疼痛和活動受限,有時可摸到活動的骨塊。肘關節呈半屈位,活動時疼痛加劇。拍X線片可明確確診。

6、尺骨幹雙骨折

亦稱手骨兩脛俱斷或前臂雙骨折。直接或間接暴力均可造成橈、尺骨幹雙骨折,骨折部位多發生於前臂中1/3和下1/3部。橈、尺骨幹雙骨折後局部疼痛、腫脹,前臂活動功能喪失,動則疼痛加劇。有移位的完全骨折,前臂可見短縮 、成角或旋轉畸形,有骨擦音,前臂旋轉功能喪失。開放骨折可見骨折端戳出皮膚,傷口一般較小,外露的骨折端有時可自行回納到傷口內。

7、骨下端骨折

橈骨下端骨折是指橈骨遠側3厘米范圍內的各種骨折,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均可造成橈骨下端骨折,但以間 接暴力最為多見。橈骨下端骨折後,腕關節上方有明顯腫脹、疼痛,橈骨下端壓痛明顯,有縱向叩擊痛,手指做握拳動作時疼痛加重,腕關節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有移位骨折時常有典型畸形。移位明顯者,手部側面可見“餐叉”樣畸形,正面觀可呈“槍刺刀 ”狀畸形。腕關節及手指伸屈功能常受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病例表現為嚴重粉碎性骨折。

骨折病人食譜

骨折以後一定要多進行補鈣和多喝牛奶,促進骨骼的愈合,多喝一些骨頭湯也是對於骨折的愈合有有良好的作用,骨折的患者一定要及時的註意,不要勞累過度,下面我們介紹關於骨折病人的飲食那也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 ( 1— 2周 ) :受傷部位瘀血腫脹 ,經絡不通 ,氣血阻滯 ,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 ,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 ,“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 ,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飲食原則上以清淡為主 ,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 ,忌食酸辣、燥熱、油膩 ,尤不可過早食用肥膩滋補之品 ,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 ,否則瘀血積滯 ,難以消散 ,會拖延病程 ,使骨痂生長遲緩 ,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 ,食療可用三七 10克 ,當歸10克 ,肉鴿 1隻 ,共燉熟爛 ,湯肉並進 ,每日 1次 ,連續 7— 10天。 中期 ( 2- 4周 ) :瘀腫大部分吸收 ,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補充高營養 ,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 ,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 ,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 A、 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 10克 ,骨碎補 15克 ,續斷 10克 ,新鮮豬排或牛排骨 250克 ,燉煮 1小時以上 ,湯肉共進,連用 2周。 後期 ( 5周以上 ) :受傷 5周以後 ,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 ,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 ,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 ,通過補益肝腎、氣血 ,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 ,以及舒筋活絡 ,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 ,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 ,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燉水魚等 ,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 10克 ,骨碎補 15克 ,續斷 10克 ,苡米 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 ,再加入另 2味同煮粥進食。每日 1次 , 7天為 1療程 ,每 1療程後間隔 3— 5天 ,共用 3— 4個療程。

以上就是骨折上要註意的一些飲食方面,由於受傷部位淤血腫脹經絡不通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說蔬菜豆制品瘦肉的,可以繼續補充的高營養,滿足骨折連接的生長需要,可以加上骨頭湯,動物肝臟等補充更多的維生素e,後期再受傷五周以後,可以也配有豬骨湯羊骨湯還有一些壯骨酒,一定要註意飲食上的合理搭配才能更好的愈合骨頭。

哪些骨折需要手術

骨折是頗為常見的外傷。要使斷瞭的骨頭長好,恢復原有的支撐、保護運動功能,首先要將斷端接起來,對好位置,醫學上稱之為復位。可想而知,復位越好,越利於骨折處骨頭的生長愈合,將來功能也越好。

復位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即手法復位和手術復位。前者由醫生運用牽、拉、端、提、擠、按、旋轉等手法技巧,將斷骨復位;後者則是切開皮肉,在直視下將斷骨對好,並用板、釘等接骨材料將其牢固固定。

手法復位對身體幹擾小,痛苦輕,愈合好,但由於隔著皮肉,復位效果常不夠理想。因此,在許多情況下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這種手術稱為切開復位內固定或切開整復內固定。

到底選擇哪種治療方法無疑應從病人利益出發,力爭效果好、痛苦小、花錢少。

但在市場經濟社會裡,“經濟效益”可能左右醫生治療方案:有些本來采取手法復位即可治愈的患者卻被推上瞭手術臺:有些醫院或醫生明明缺乏手術條件和技術,卻將本該開刀的病人攬下來,勉強施行非手術治療,貽誤瞭手術機會。也有些病人,特別是工傷、交通事故骨折病人,本來適合手法復位治療,隻是由於缺乏醫學常識,看瞭x光片,發現沒有嚴絲合縫地對好,再三要求開刀。

骨折有哪些常見部位

尺骨鷹嘴骨折

尺骨近端後方位於皮下的突起為鷹嘴。與前方的尺骨冠狀突構成半月切跡。此切跡恰與肱骨滑車形成關節。尺肱關節隻有屈伸活動,尺骨鷹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跡的關節內骨折。因此解剖復位是防止關節不穩及預防骨性關節炎及其他合並癥發生的有效措施。尺骨鷹嘴骨折較常見,多發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 1.17%。

髁突骨折

疾病概述:髁突骨折在下頜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較高,約為17.0%-36.3%。一側髁突骨折時,耳前區有明顯的疼痛,局部腫脹、壓痛。以手指深入外耳道或在髁突部觸診,如張口時髁突運動消失,可能有骨折段移位。

疾病描述:髁突骨折在下頜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較高,約為17.0%-36.3%。

股骨轉子間骨折

疾病概述:股骨轉子間骨折系指股骨頸基底至小轉子水平以上部位所發生的骨折。亦為老年人常見的損傷。由於轉子部血液循環豐富,骨折後極少不愈合,故其預後遠較股骨頸骨折為佳。

疾病描述:股骨上端上外側為大轉子,下內側為小轉子,在大轉子、小轉子及轉子間均為松質骨,轉子間處於股骨幹與股骨頸的交界處,是承受剪式應力最大的部位。由於力線分佈的特殊性,在股骨頸、幹連接的內後方,形成致密的縱形骨板,成為股骨矩。板狀面稍呈弧形,沿小轉子的前外側垂直向上,上極與股骨頸後骨皮質融合,下極與小轉子下方的股骨幹後內側皮質融合,前緣與股骨上端前內側骨皮質相連,後緣在股骨上外後側相連。股骨矩的存在決定瞭轉子間骨折的穩定性。

股骨轉子間骨折癥狀體征:轉子間是骨質疏松的好發部位,骨質疏松的發生速度在骨小梁較快,在股骨矩則較慢,在發展速度快的骨下梁與發展速度慢的股骨矩的接合部是骨質最薄弱處,因此易發生轉子間骨折。受傷後,準子區出現疼痛,腫脹、淤斑、下肢不能活動,檢查發現轉子間壓痛,下肢外旋畸形明顯,可達 90度,有軸向扣痛,測量可發現下肢短縮。x線拍片可明確骨折的類型和移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