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洗臉、熱水泡腳”的養生經,在寒冷的冬季,愈發地被人念叨起來。不少人喜歡約朋友一起泡腳聊天,做做足底按摩,有的一泡就是一兩個小時。精明的商傢更是推出以“名貴藥材泡腳治病”為旗號的足浴療法招攬生意。中醫專傢指出,足浴對肩背腰腿關節疼痛、失眠、皮膚瘙癢、咳喘等常見病、多發病的保健效果不錯,但要註意根據本人體質及所患疾病來選擇對癥的藥材。

6種足部按摩調理全身

雙足上的穴位有66個,占全身穴位的1/10。刺激這些穴位,可以促進全身的經絡和血脈暢通,從而激發細胞活力,提高人體原本具有的自愈力及免疫力,來增進內臟功能,使身體更加強健。道理是如此,覺的太復雜,太麻煩?別怕,特邀中醫師給出“6大經脈調理一穴通”,一兩個關鍵穴位,輕松搞定。當然,你們也可以把按摩當作一種親密方式,每晚互相服務,成為彼此的點穴大師。

No.1調理:胃經

可以改善:面部黃褐斑或面色發銹枯黃

臉上容易長斑的地方是胃經的分佈區域。如果胃經的氣血充盛,循環正常,經脈內的循環氣血會隨時帶走各種代謝後的垃圾,不易長斑;如果胃經氣血虛少,不能充足地在胃經裡運行,而面部又處於相對氣血不足的高處,就容易長斑瞭。足部是胃經的終止處,離身體軀幹距離最遠,如果稍有壅阻,就會減緩胃經氣血的運行,增加垃圾在靜脈內的停留,而導致長斑,尤其年輕人明顯。

還可以減少:反復長痘

胃經在面部分佈很廣,當胃經裡的氣血過多或是由於吃辣、吃油炸或在“上火”狀態,就會因內火過盛出現“火毒”鉆出體外,痘痘由此產生。而從足部調理,正好可以使用“釜底抽薪”的方法——鍋中沸騰的水泡相當於痘痘,鍋底的火相當於足部,如果打算制止鍋中的水繼續沸騰,最好的辦法就是“撤火”。

自我調理一穴通

足三裡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方法:大拇指用中等力度按壓,並順時針揉動該穴位,以感覺酸脹為佳。

內庭穴

位置:足背第2、3趾間縫紋端。

方法:這個位置比較狹小,不適合用整個指頭揉,要用指甲尖去按壓,在能夠忍受的酸脹前提下,按壓3分鐘左右。

生活小提示:赤腳走路

天氣熱的時候,經常赤腳在草地上或是濕潤的土地、沙地上走一走,時間不需要太長,每個月有一兩次就好。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接地氣。中醫認為,你身體裡不好的東西可以被大地這個萬能的導體“導走”。

足療養生要註意的幾大誤區

足浴治療范圍廣

專傢介紹,足浴療法屬於中醫外治法,歷史悠久,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說,西周時期盛行於宮廷王室,用來潔身、治病、避邪。從唐朝起開始應用到臨床各科,至明清進入鼎盛階段。《金匱要略》、《理瀹駢文》、《醫宗金鑒》等中醫經典,對此都有詳細記載。

“中醫認為,足部是人體經絡的集中處。臟腑的病變可通過經絡互相影響,而通過疏通經絡氣血,又可以達到治療臟腑病變的效果。”

專傢說,足浴療法就是通過足底反射原理,將不同的中草藥經過配伍,用水煎煮後使有效成分溶入水中,足部浸泡後,一方面通過水的溫熱刺激,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改善組織營養,一方面藥物有效成分可滲透皮膚,通過經絡將藥力送達機體內部而發揮不同的作用。

足浴療法由於從皮膚給藥,可避免藥物對口腔黏膜、消化道及胃腸的刺激,減輕肝腎臟負擔,相對來說比較安全,毒副作用少。現代研究表明,足浴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調節內分泌,控制體重和血壓;此外,還能緩解焦慮和緊張。

古人認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洗腳,丹田暖和。”專傢介紹,“沐足一年四季都可進行,但秋冬季是最佳時機,對關節疼痛、失眠、皮膚瘙癢、咳喘等秋冬季常見病效果明顯。”

足浴應用范圍很廣,還可用於中風後遺癥的治療,對高血壓、糖尿病、感冒、神經衰弱等內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以及骨質增生、肌肉勞損等骨外科疾病的輔助治療效果都不錯。此外,還適用於日常保健。

中醫足療養生的特點

中醫足療是能讓你不生病的保健方法足療為何能起到保健防病養生的目地?是因為足底有眾多與人體身體健康相關的穴位。身體的整個部分在腳上均有反射區在此所說的足底反射區,即為身體整個的構造被反射投影,縮小至某一部分。也就是說頭、內臟、肌肉等,身體的全部器官均和腳有密切的關系,而在左右腳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對應)的部分。

因此,身體某些部位發生病變時,其腳的對應部分也呈現癥狀。所以,一般皆認為經由刺激腳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療身體的一些疾病。按壓腳底痛的地方其功能應較差若身體的某部位功能差時,則必定影響至足底反射區。換句話說,你若試著按壓腳底,應該可以知道身體不適之處。

此足部反射區並非僅能探知穴道似的狹小一點,即連達到某種程度的某些范圍亦為其對象,故外行人也能輕易的判斷。首先,你可以先從腳底的膀胱、輸尿管、腎臟、腎上腺的四個反射區順序按壓檢查,其次再依足底穴位圖按壓自己懸念之處。足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我們的雙足,和內臟及其它器官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

而將它們的功能相連接,成為“人”這個有機體的管道,便是“經絡”。穴道療法源自於中國古代的醫術,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由於治療方便,療效顯著,目前已經引起世界性的註目。傳統的中醫理論中,人體有十四條經絡(俗稱正經),共365個穴位,和每年的天數相同,以象征“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基本理論。至於後世由實驗、證明所陸續發現的新穴,至今已達4000多個,可說是一套極為完備的實用醫學。

將人體肝、心、脾、肺、腎等五臟,及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等六腑的活動功能,及相互關系分析歸納成臟腑學說,而五臟六腑各有經絡連系通過。加上手厥陰心包經及任、督二脈,便成為十四條經絡。經絡是“功能”的傳導通路,因此,佈滿全身,也影響到整個人體,由內而外,從頭至腳均在其范圍。

中醫腳底養生,可以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因為腳部特定部位與體內各臟器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腳底部存在著各臟器的反射區,某些臟器發生病變後,可以在其反射區上反映出來。按摩和刺激相應的反射區,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中醫腳底養生的特點

其一是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實行,按壓搓和敲擊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費時不多。

中醫的理論和診治經驗為基礎,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足療的應用領域

1 、內科疾病

(1) 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2) 循環系統疾病:如高/ 低血壓、冠心病、心臟病、貧血、心絞痛、下肢靜脈曲張等。

(3) 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痔瘡等。

(4) 泌尿系統疾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泌尿系結石等。

(5) 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

(6) 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動脈硬化癥、腦血管意外後遺癥、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神經衰弱、癲癇、焦慮癥等。

2 、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 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病、盆腔炎、更年期綜合癥、不孕癥、性冷淡癥等。

3 、皮膚科疾病:如痤瘡、黃褐斑、脂溢性脫發、白發、濕疹、神經性皮炎、牛皮癬、斑禿、帶狀皰疹等。

4 、傷科疾病:如肩周炎、頸椎病、慢性腰肌勞損、退行性脊柱/ 膝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

5 、眼科疾病:如老年性白內障、開角型青光眼、近視眼、迎風落淚、老花眼等。

6 、耳鼻咽喉口腔疾病:如慢性鼻炎、鼻竇炎、慢性咽炎、口瘡、耳鳴、中耳炎、牙痛等。

7 、腫瘤科疾病:如乳腺癌、腫瘤放療與化療反應等。

8 、男性疾病:遺精、陽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睪丸炎、附睪炎、男子不孕癥等。

9 、兒科疾病:小兒厭食癥、小兒遺尿、小兒驚風、小兒營養不良等。

10、老年疾病:冠狀動脈硬化、帕金森癥、中風後遺癥、半身不遂等。

在繼承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根據人體經絡學說、全息理論和現代反射區體系,結合世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揚長避短,厚古薄今,經過長期而系統的探索實踐的足浴療法可是博大精深哦!

足療養生的重大作用與意義

調查表明,凡是長壽者都有一條共同的秘訣,那就是生活的高度規律化。但是,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步入生活無規律的大潮中,究其原因,無非是“漫無節制”。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足療保健給我們帶來瞭長壽希望,我國古代的醫學傢很早就指出,足心宜常擦。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有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恐傷腎,悲傷肺”。由此可知,人的思想情緒的激動和緊張,會成為許多疾病的重要原因。現代社會中,人們工作壓力大的怨聲不絕於耳,工作壓力已經成為引發眾多疾病的根本原因,足療,伴隨其休閑、放松、保健等功能,以一種時尚消費的形式,已進入瞭都市人群的生活中。

眾所周知,睡眠不足會透支健康,但如今,睡眠不足已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研究文明病的學者們一次次苦口婆心對於睡眠的呼喚聲,總會淹沒在現代人追逐高速生活的呼吸聲中,直到高血壓、精神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席卷都市之後,人們才恐慌地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放下腳步,步入中醫的養生之道。

根據調查發現,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患者年齡多在18至45歲之間,其中城市白領、尤其是女性占多數。如今,“足療”與“亞健康”兩個似乎南轅北轍的詞語竟同時出席瞭“中華傳統醫學與現代亞健康專傢報告會”,作為中華傳統醫學保健的一種重要手段,足部按摩能有效消除疲勞,防治亞健康。在傳統中醫療法中,足部保健可以說是目前對於城市人群,特別是高級知識分子、高級管理人員等人士最簡單、最安全、最具效果的保健方法。

搜尋人類智慧的記憶,踏遍泱泱世界之圖,人類會驚喜地發現,在中國竟然生機勃勃得生存著這樣一種醫術,它的應用范圍及其廣泛,風濕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癥、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後的康復治療等等都包括在內。是的,它就是目前風靡於中國大地的中醫足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