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營養過剩,小小年紀就成瞭小胖子;有的營養缺乏,面黃肌瘦。據專傢長期研究發現,要確保幼兒健康生長、發育,保證3種營養供給平衡十分重要。那麼媽媽們該怎麼保證寶寶的營養平衡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影響胎兒發育的三個因素

三個影響胎兒發育的因素

1、孕婦缺鐵不僅危害自身還會涉及胎兒發育

鐵是人體生成紅細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孕期的缺鐵性貧血,不但可以導致孕婦出現心慌氣短、頭暈、乏力,還可導致胎兒宮內缺氧,生長發育遲緩,生後智力發育障礙,生後6個月之內易患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等。假如孕婦發生缺鐵性貧血,不僅輕易在分娩時發生各種合並癥,對胎兒的影響更大,例如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低出生體重、早產、死產、新生兒死亡等。此外,還會影響到胎兒免疫系統的發育。孕婦要為自己和胎兒在宮內及產後的造血做好充分的鐵儲備,因此,在孕期補充一定劑量的鐵劑鐵之緣片很有必要。

2、維生素A是促進生長發育的必要成分,當孕婦體內缺乏時,可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

(1)維生素A又名視黃醇,主要存在於海產魚類肝臟中。植物組織內存在的β一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還原成兩分子維生素A,成為維生素A來源的另一途徑。人若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夜盲癥。維生素A還能促進機體生長及骨骼發育。另外,維生素A具有維持上皮組織健全的功能。

(2)妊娠期內胎兒機體生長發育以及母體各組織的增加和物質儲備均需要大量的維生素A。

(3)研究發現:妊娠期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流產、胚胎發育不良,幼年動物生長停滯及骨、齒形成不良。維生素A嚴重不足時,可導致動物骨骼和其他器官畸形。

(4)但攝入過量的維生素A,同樣有可能引起胎兒畸形和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5)鑒於以上原因,我國營養學會推薦孕婦維生素A的供給量標準與非妊娠婦女一致。

(6)維生素A最好的食物來源是各種動物肝臟、魚肝油、魚卵、牛奶、禽蛋以及核桃仁等;胡蘿卜素的良好來源是有色蔬菜,如菠菜、苜蓿、胡蘿卜、豌豆苗、辣椒、甜薯、韭菜、雪裡蕻、油菜、莧菜、蕹菜、茼菜以及杏、芒果等。

3、警惕各種噪音的污染。

(1)胎兒的內耳耳蝸是從大概準媽媽懷孕的第20周起才開始成長、發育的。

(2)處於成長發育階段的胎兒的內耳耳蝸是非常容易被低頻率噪音所損害的。如果準媽媽在懷孕中接受過85分貝以上的聲音,就很有可能會使出生後的寶寶失去敏銳的聽覺。

(3)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最理想的聲音環境是不低於10分貝,不高於35分貝。但是,現代生活中已經很難找到這種環境瞭。準媽媽每天接觸50~80分貝的噪聲超過兩個小時,就會出現煩悶緊張,呼吸、心率增快,尤其是雌激素和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的準媽媽,就有可能造成消化功能受損。這些都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

(4)要想讓準媽媽順利度過妊娠期,並有一個健康的寶寶,就要盡力造就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盡管在目前的生活條件中,要完全做到這一點還是比較困難,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準媽媽一定要盡可能創造條件,把接觸噪聲的機會降到最小限度。

寶寶生長發育的四個指標

一、體重:

反映小兒生長發育的最重要也是最靈敏的指標,可反映孩子營養狀況。體重在出生頭3個月增長最快,一般為月增長600~1000克,最好不低於600克。3~6個月一般月增長600~800克。

6~12個月平均每個月增長300克。1歲後小兒生長速度明顯減慢,1~3歲小兒平均每個月體重增長150克。

二、身長:

短期內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營養、疾病等)對身長影響不明顯,主要受遺傳、種族和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

身長在出生後第一年增長最快,平均年增長25cm。第二年平均增長10cm,第三年平均增長4~7.5cm。

三、頭圍:

頭圍是反映孩子腦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出生時頭圍平均34cm;1歲時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長1~2cm。3歲時頭圍平均為48cm,與成人相差不多。

四、胸圍:

孩子在出生時,胸圍小於頭圍,隨著月齡的增長,胸圍逐漸趕上頭圍。

一般在孩子1歲時,胸圍與頭圍相等。但由於營養狀況普遍較好,不少嬰兒在未滿1歲時胸圍就趕上瞭頭圍。孩子1歲後,胸圍增長明顯快於頭圍,胸圍逐漸超過頭圍。

寶寶吃什麼食物會促進大腦發育

1、牛奶

每100克牛奶含蛋白質3.5克、鈣125毫克。牛奶中的鈣有調節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功用。兒童每天早飯後喝一杯牛奶,有利於改善認知能力,保證大腦高效地工作。1 2、蔥蒜:蔥蒜中含有“蒜胺”,這種物質對大腦的益處比維生素B,還強許多倍。平時讓兒童多吃些蔥蒜,可使腦細胞的生長發育更加活躍。

3、肝腎

動物的肝臟和腎臟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糖脂質,並含有大量的膽堿和鐵。膽堿能改善大腦的記憶;鐵質供應充足,紅細胞運輸氧氣,使思路更敏捷。

4、核桃

核桃仁含40%~50%的不飽和脂肪酸,構成人腦細胞的物質中約有60%是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說,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不可缺少的建築材料,兒童常吃核桃仁對大腦健康發育很有好。

5、小米

小米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等營養成分,被人們稱為健腦主食。

6、雞蛋

雞蛋中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可使腦中增加乙酰膽堿的釋放,提高兒童的記憶力和接受能力。如果兒童每天早餐吃1~2個雞蛋,不僅可以強身健腦,還能使孩子在學習中精力旺盛。

7、大豆

大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它們是腦細胞生長和修補的基本成分;大豆還含有1.64%的卵磷脂、鐵及維生素等,適當撮取可增強和改善兒童的記憶力。

8、魚類

魚肉含球蛋白、白蛋白及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及維生素等,適當攝取可增強和改善兒童的記憶力。但幼小的孩子食用時。註意別讓魚刺卡住他的喉嚨。

9、蝦皮

蝦皮中含鈣量極為豐富,每100克含鈣約2000毫克。攝取充足的鈣可保證大腦處於最佳工作狀態,還可防止其他缺鈣引起的兒科疾病。兒童適量吃些蝦皮,對加強記憶力和防止軟骨病都有好處。

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方法

首先,要保證孩子按時進餐

大腦依靠血中的葡萄糖供給能量,以維持腦旺盛的活力。但是,人腦中儲存的葡萄糖很少,隻能夠維持數分鐘,因此,必須依靠人體的血液循環,源源不斷地運輸葡萄糖,而葡萄糖主要從食物中攝取,所以必須保證孩子按時進餐,才能確保血糖水平處於穩定狀態之中。

其次,要保證孩子腦供氧豐富

人腦的耗氧量很大,約占20%,孩子由於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耗氧量則更大,可達50%。一旦腦缺氧,人就會覺得頭昏,工作效率降低,那麼,怎樣保證孩子腦供氧豐富呢?這就要讓孩子多呼吸新鮮空氣,如室內經常開窗通氣,庭院中種植一些花草,多帶孩子到海濱、曠野、林中活動。此外,還要保證孩子血液中含氧量充足,避免貧血、肺炎、驚厥、煤氣中毒的發生。

第三,為孩子安排有規律的生活

如定時進餐、定時睡眠,有規律的生活可以使人體內的“生物鐘”正常運轉,並將大腦皮層建立起來的各種條件反射形成“動力定型”,這樣就會使大腦活動處於最佳狀態,而不至於因無節律運動而使大腦感到費勁。

第四,避免腦產生疲勞

人們常說,腦越用越靈活,但必須註意勞逸結合。這是因為人腦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中,腦神經細胞處於積極的興奮狀態,但興奮狀態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腦中消耗的營養物質和堆積的代謝廢物增多,興奮狀態就會減弱,產生疲勞,這時就會出現註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大腦必須進入抑制狀態,以補充所消耗的能量。為避免腦產生疲勞,就必須註意充分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及時調整孩子的學習內容,如做瞭口算題後,要讓孩子唱唱歌,跳跳舞等等。

第五,讓孩子堅持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

孩子在進行一段時間的腦力活動以後,此時最好是進行一些體育鍛煉,也是一種轉換方式,幫助孩子有效的避免疲勞的產生。另外,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候,需要增加大量的氧氣,才能滿足自身的需求,進而改善大腦的機能。

寶寶要補維生素可不能亂來

維生素D雖是骨骼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但並不是攝入越多越好,過量服用會引起中毒。“維生素D中毒的表現在早期並無特異性,容易被忽略,主要有煩躁、厭食、多汗、頭痛、嗜睡、嘔吐、便秘或腹瀉;重者腎臟受損,可能出現多喝,多尿,甚至腎功能減退;還可能有皮膚和心血管方面的改變,化驗可見尿鈣陽性,血鈣增高等。當出現以上癥狀應立即停用維生素D,限制鈣攝入量,避免日曬,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維生素D中毒是可以預防的,要註意維生素D不是可以隨便吃的營養藥,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更不可以隨便打針,能口服盡量避免註射。在治療小兒佝僂病時要詳細瞭解用藥歷史和劑量,以免維生素D使用過量。同樣,維生素A過量可導致精神萎靡,甚至顱壓升高、昏迷、嗜睡等表現,也會相反地出現興奮、尖叫等癥狀,但維生素A過量的情形比較少見,我科室至今還未遇到,但傢長們也要註意遵醫囑服用。

即使寶寶真的缺乏瞭某種營養素,補充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1到2個月後,就應該到醫院復查。如果情況好轉就可以停止營養素制劑的補充,代之以食補。否則長期營養素制劑補充的結果也有可能造成營養素蓄積中毒。

嬰幼兒冬春可適當補點維生素D

維生素D對人體的骨骼發育極為重要,其主要功能是促進鈣、磷在腸道的吸收,維持血清鈣和磷的濃度在正常范圍內,並促進鈣在骨組織中的沉積,維持人體骨骼的健全以及神經肌肉功能的正常,此外VD還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參與人體對感染的反應。當維生素D不足時,在小兒可引起俗稱缺鈣的佝僂病,在成人,特別是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則可引起骨軟化癥,與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癥也有密切關系。

補鈣不當會便秘

本身一些孩子吃的配方奶粉和母乳以及日常輔食中就含有鈣,而傢長額外給孩子補充過量的鈣營養素,特別是和油脂類的食物同時吃進去後,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在消化道形成鈣皂,再加上很多孩子吃菜少和運動少,現在有便秘癥狀的嬰幼兒童越來越多,應該引起傢長註意。

除瞭關註維生素A、D、鈣等衛生素的補充,還建議一定要關註鐵的補充。據瞭解,鐵是造血原料之一,嬰兒出生後由母體獲得的鐵在體內貯存,如果4個月後不及時補充含鐵豐富的食品,則會出現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據調查,6歲以下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約為30%左右。患兒一般皮膚蒼白,精神不佳,或有營養不良性水腫。嚴重者可出現心臟擴大,生長發育障礙。因此嬰幼兒膳食中應補充肝、蛋類、肉類、綠葉蔬菜和水果等含鐵豐富的食物。

幼兒營養須做好三個平衡點

一、熱能平衡

幼兒熱能除滿足基礎代謝、食物特殊動力作用、肌肉活動消耗外,還需滿足身體物質的增長需要和排泄損失。其相對需要量高於成人,一般每天每kg體重100-110Kcal(420-462kJ)。若能量供給過高,雖保證瞭幼兒生長,但同時造成幼兒肥胖或超重,也可能會造成成人後肥胖潛在的體質代謝機制。幼兒動物性食品攝入如火腿等肉制品、雞蛋、牛奶過高可使體內酸性增加而不利於某些礦物質的吸收。在幼兒喂養中,有些傢屬經常以滿足小兒的嗜好為主,而且有喂養次數過多、攝食過多的現象。小兒胃腸始終保持充裕狀態對小兒健康不利,喂養中須註意改正。

二、蛋白質平衡

幼兒處於生長發育期,當膳食中蛋白質供給不足時,會出現生長速度減慢或停止食物消化吸收障礙,如腹脹、水腫、貧血等現象。而過多攝入蛋白質對機體同樣有害,長期過量攝入蛋白質會引起便秘、腸胃病、口臭、舌苔增厚等現象,增加體內氨類毒副產物,加重肝腎負擔,使鈣的排出增加,影響幼兒生長。

幼兒對蛋白質的需要量相對較高,而且不僅表現在數量上,也表現在質量上。一般嬰幼兒的供給量標準為每天每Kg體重2-4g,2歲幼兒每天40g,而且動物性、豆類蛋白質要在1/3以上,以滿足對優質蛋白和必需氨基酸的需要。但蛋白質攝入過高如雞蛋、牛奶、肉類制品等,會對幼兒產生不利的影響。有專傢認為,兒童吃雞蛋每天不宜超過3個,應控制動物蛋白的過量攝入,適當增加豆類蛋白和谷類蛋白攝取量。

三、鈣平衡

鈣長期缺乏,會使小兒發育遲緩,出牙遲,出現鈣抽搐、枕禿、鈣圈、易煩躁、哭鬧等現象,嚴重時會出現軟骨病。我國2歲幼兒的鈣供給量標準為每天600mg。保證幼兒牛奶、豆制品、綠葉菜的供給,應能滿足鈣的需要。不能單靠補充鈣劑或促鈣吸收因子來增加幼兒鈣的吸收,必須依靠整個膳食的平衡。

人體營養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幼兒期正處在長身體的時期,必須保證平衡。搞好平衡的關鍵是合理喂養。對幼兒來講,合理的喂養應是保證總量和優質品多種類食物粗細、葷素合理搭配多餐次且定時定量,以保持能量、蛋白質、鈣的相對良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