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乙肝大國,而且慢性肝炎難以治愈,所以不少朋友談“肝”色變,對肝炎患者也是心生歧視,其實隻要瞭解瞭肝炎的基本知識,與肝炎患者進行正常的社交是沒有問題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有問必答網專傢一起來正確認識慢性肝炎吧。

慢性肝炎怎麼食療

慢性肝炎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給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而如果能夠在治療的時候配合以食療,那麼對於身體健康將是更有好處的,那麼,慢性肝炎怎麼食療好呢?針對這個問題,飲食專傢為大傢介紹如下:

茵陳梔子仁粥

取茵陳30-60克,梔子仁3-5克,香附6克,鮮車前草3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適量。將四味藥加水共煎為湯液,與粳米一起加水煮成粥,最後加糖。每日2-3次,適量服用。必要時可連服2-3周。

茵陳性味苦、辛、涼,入肝、脾、膀胱經,有清熱利膽的功用。研究表明,茵陳具有利膽、解熱、抗微生物、降壓、利尿等作用。梔子性味苦、寒,入心、肝、肺、腎經,可清熱瀉火涼血。梔子具有利膽、鎮靜、降壓、抗微生物等作用。

通過上述飲食專傢的介紹,大傢對於茵陳梔子仁粥這種慢性肝炎的食療方有所瞭解瞭吧,如果患有慢性肝炎的話,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進行食療,當然,在進行食療的時候如果可以在飲食專傢的指導下進行,治療的效果將會更佳。

正確認識慢性肝炎

有關肝炎的五個誤區

誤解一:所有肝炎都有傳染性

肝炎的常見病因中,除瞭病毒性肝炎以外,還有多種非傳染性肝炎,比如酒精性肝炎、單純性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

酒精性肝炎:由於長期大量飲酒造成。

單純性脂肪肝:是由於脂肪在肝細胞內的過度沉積。

藥物性肝損傷: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藥。

自身免疫性肝病:同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樣屬於結締組織病范疇。

以上這些肝病,並沒有傳染性。另外,由於各種肝炎常導致肝功異常(以轉氨酶和 / 或膽紅素的升高最為常見),所以大眾常常會覺得「肝功異常」或「黃疸」本身就有傳染性。實際上,這些癥狀隻是肝炎的結果,是沒有傳染性的。

誤解二:肝炎病人都需要隔離

在常見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傳染病,需要進行分餐、糞便消毒等隔離手段。

甲肝病毒隨患者糞便排出體外,通過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等,可造成散發性流行或大流行。食物在生產過程中的污染也是甲型肝炎傳播的原因。如三明治、橙汁、沙拉和肉類成品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是發達國傢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戊型肝炎也曾出現過水源污染引起的大流行,但目前較為多見的還是食物污染所致的散發病例。

預防這兩種消化道傳染的肝炎,應註意做到:

1、勤洗手,幼兒園和學校集體生活的兒童,是甲肝接觸傳播的高危人群,更應通過教育,讓他們養成便後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2、註意用餐衛生,對一些易攜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螄、貝殼、螃蟹等,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絕生吃、半生吃以及醃制後直接食用等不良飲食習慣,註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誤解三:日常接觸會傳染乙肝、丙肝

日常接觸並不會傳播乙肝或丙肝。這兩種肝炎,均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及性接觸傳播。

握手、擁抱、共用辦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乙肝或丙肝。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也沒有發現這兩種肝炎能經吸血昆蟲 (蚊、臭蟲等) 傳播。

誤解四:得瞭乙肝一定會發展成慢性肝炎

感染乙肝病毒6個月後仍未被清除,稱為慢性乙肝感染。

感染時的年齡是影響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圍產期感染者,慢性化的風險高達90%,而嬰幼兒時期(0~5 歲)的慢性化率則降至50%,而成人感染者中僅僅5%~10% 發展為慢性感染。

因此,做好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阻斷,做好針對嬰幼兒的乙肝疫苗接種,慢性乙肝是可以控制的。自從2000年,我國將乙肝疫苗納入免費計劃免疫接種程序後,嬰幼兒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2014年全國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已經降至0.32% 。

誤解五:乙肝是母親遺傳給孩子的

乙肝具有傢庭聚集現象,常表現為母親與孩子或兄弟姐妹間同時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很多乙肝病人誤以為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甚至不敢結婚生育。

遺傳病是指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的疾病。而傳染病則是一個本來健康的個體,被有傳染性的病原體感染導致的疾病。顯然,乙肝並不是因為患者的遺傳物質發生瞭差錯,而是因為感染瞭乙肝病毒所致。

新生兒在產程中會接觸大量母血,這是母嬰傳播乙肝的原因。另外懷孕時,母親子宮面的血管有破損,如胎盤剝離等情況,使母血滲漏至胎兒血循環也有可能發生宮內感染。

由此可見,不論哪種原因的母嬰傳播實際上是母親通過體內途徑將乙肝病毒傳染給瞭下一代。所以乙肝是傳染病而不是遺傳病,是可以通過註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來阻斷的。

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有何區別

慢性肝炎其主要病理改變為肝細胞壞死後其網狀纖維結構支架塌陷,形成纖維瘢痕。另一種是肝細胞再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同心性結節。

慢性肝炎臨床上可分為:

①慢性活動性肝炎:有明顯的消化道癥狀(食欲減退、腹脹、腹瀉)及全身乏力。活動後癥狀可惡化,黃疸緩慢加重,有肝區痛,偶有右上腹痛。有肝臟腫大且伴壓痛。轉氨酶、麝濁等肝功能檢查均有不同程度陽性改變。

②慢性非活動性肝炎:癥狀一般不多,活動後癥狀並不惡化,偶有乏力、食欲差,可偶有右上腹脹滿感,肝腫大多無壓痛,肝功能多屬正常范圍。

肝硬化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肝、脾腫大,脾大極為常見。但要排除可能引起脾腫大的疾病,如瘧疾、黑熱病和血吸蟲病等。脾腫大在診斷中有一定意義。應用X線檢查食管或胃底有無靜脈曲張,對確定肝硬化的診斷極有價值。一般從病史、體征、肝功試驗與慢性肝炎鑒別診斷並不困難,四溴酞酚磺酸鈉(BSP)試驗極有幫助,超聲波檢查可協助診斷,肝臟活檢可以確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要嚴格掌握其適應癥。

以上就是關於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有何區別的介紹,知道瞭慢性肝炎與肝硬化區別,相信您可以更好的區分慢性肝炎與肝硬化。

詳解慢性肝炎的診斷檢查項目

慢性肝炎多患者機體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慢性肝炎患者到醫院需要進行詳細的檢查後,才可以接受治療。那麼慢性肝炎的檢查項目有哪些?下面專傢為您詳細介紹慢性肝炎的檢查項目。

慢性肝炎的檢查項目1.乙肝五項:查看機體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慢性肝炎的檢查項目2.乙肝病毒DNA檢測:通過檢測瞭解乙肝病毒的活躍程度以及傳染性強弱等信息。

慢性肝炎的檢查項目3.血常規:如果病情進入肝硬化階段,血象也可以直接提示病情的嚴重程度。

慢性肝炎的檢查項目4.甲胎蛋白:對於乙肝患者來說,根據甲胎蛋白檢測結果可以鑒別肝炎還是肝癌。

慢性肝炎的檢查項目5.肝穿刺檢查:從肝臟取活組織進行檢查,可以進一步確定病情,有助於確診。

慢性肝炎的檢查項目6.B超或CT檢查:可以瞭解肝臟的形態、門脈內徑、回聲等信息,可以判定病情有無惡化。

慢性肝炎的檢查項目7.肝功能檢查:查看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膽堿酯酶等各項指標,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慢性肝炎的日常護理

(1)正確對待疾病,保持心情舒暢,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中醫認為“怒傷肝”,因此處事詩人要胸懷寬廣、冷靜,保持樂觀情緒,有利於身體恢復健康。

(2)預防各種感染

慢性肝病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在病中或病後極易被各種致病因子感染,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等,這樣會使已恢復或靜止的病情,再度活動和變化。要根據氣候溫度增減衣服,註意起居及個人衛生。

(3)防止疲乏

恢復期不一定絕對臥床,對於散步、打太極拳、輕度傢務勞動可以量力參加,以不疲乏和勞累為標準,有利於機體血循環、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要避免剛出院就進行較劇烈活動。急性肝炎要有1年的肝功穩定,慢性肝炎要2年以上穩定,方可從事繁重工作和較劇烈的活動。

(4)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慢性肝炎患者不要隨便用藥,特別是不要用藥過多,因為許多藥物都要經過肝臟代謝,這會加重肝臟負擔,盡可能少用藥,以達到保護肝臟的目的,特別要 ”少用對肝臟有害的藥物,如巴比妥類安眠藥等。

(5)定期復查肝功能

一般急性肝炎患者需半個月至1個月檢查1次。急性肝炎恢復期或慢性肝炎可1~3個月檢查1 次,還應以自我感覺為主。如再次出現乏力、食欲減退、尿黃等情況須及時檢查。但是是否精神好、食欲好就意味著肝功能正常見?大量事實證明不是這樣的。不少急性肝炎患者急性期癥狀消失,但肝功能並未正常,如不繼續堅持措療就有可能使病程遷延,導致慢性肝炎。也有不少慢性肝炎癥狀不明顯,但病情仍在進展,直到發展為肝硬變腹水才來就醫,這樣為時已晚。所以應定期檢查身體,復查肝功能,為醫生指導治療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