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肝病,因為其具有傳染性,所以讓許多患者因為害怕遭到歧視而想趕快治療好它。但是乙肝的治療往往沒那麼簡單,過分的急切反而容易進入治療的誤區。比如,乙肝的用藥就存在著三大誤區,那麼乙肝要如何正確用藥呢,我們來看看吧。

乙肝患者日常應該如何健康飲食

乙肝患者平時首先應該選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

因為不適當的飲食會形成乙肝患者出現過敏癥、消化缺點、體能差、及無法去掉有毒物質。蛋白質含量低,而糖類及脂肪含量高的飲食,尤其是包含很多飽滿脂肪(來自油炸食物)及氫化脂肪的飲食對乙肝病人尤為晦氣,它們無法供應身體足夠的蛋白質,以修補受損的安排,並加重肝臟的擔負。

其次,乙肝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合理彌補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一切細胞安排的構造基礎。患乙肝時,因為肝臟細胞遭到損害,機體免疫功用降低一級,需求蛋白質進行修復,並增強免疫功用,高蛋白飲食通常為每日供應蛋白質95-130克,如有腹水、無血氨增高,每日每公斤體重應供應蛋白質2—3克;若有血氨增高,則應約束蛋白質的攝入量。乙肝患者日常應該如何健康飲食?不僅如此,乙肝患者還應留意供應蛋氨酸、膽堿、卵磷脂等抗脂肪肝物質,每日食用含適最動物蛋白質和蛋氨酸的食物,如淡菜、魷魚、瘦肉、蛋、魚、豆類及其成品等,

然後,乙肝患者的日常飲食還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乙肝病人應設法從飲食中彌補所需維生素,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主要有:動物的肝臟、牛奶、雞蛋黃、韭菜、包心萊、菠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主要有各種新鮮蔬菜、生果、豆芽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主要有豆類、花生、新鮮蔬菜、酵母、動物的肉類、肝臟等;乙肝病人因為膽汁排泄受阻,影響劉錐生索k的吸收,應多食用菠菜、圓白菜、菜花、花生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同時蔬菜和生果亦是矽物質、纖維素及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歷,因而有人建議乙肝病人每天最少食用500g蔬菜或生果。另外,因維生素類不耐高溫,所以,應盡量防止長期煮燉,而以生食或暴炒為主,以削減維生素的損壞。

最後,乙肝患者的日常飲食應該避免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是使肝功用不良最常見的原因。肝臟吸收食物有如海綿通常。飲食過量會添加肝的擔負,致使肝疲倦。當肝臟工作過度,可能使有毒物質還來不及被解毒就進入血液循環,從而加重乙肝患者的癥狀反應。

乙肝用藥都有什麼誤區

誤區一:不規范停藥

現象1:還沒開始用藥,就一直詢問醫生服藥後能不能盡快停藥。

現象2:以停藥為治療目標,檢測指標稍有好轉就自行停藥。

專傢建議:

無論是國外還是中國的乙肝防治指南均統一、明確指出:乙肝抗病毒的治療目標是延緩疾病進展、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這才是乙肝抗病毒的根本目的。關於停藥問題,2010年最新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確指出:在進行口服抗病毒治療的患者中,大三陽患者總療程至少要2年,而小三陽患者的總療程至少2.5年,同時指出,療程越長,復發率越低。近期國內的一項萬人調研結果顯示:在口服抗病毒患者中,52%患者自行停藥,自行停藥的患者種有57%的患者病情加重。

實現停藥要問三問題

慢性乙肝治療能否停藥取決於采用哪種治療方案以及患者對治療的應答情況,需要患者和醫生的配合和共同努力。門診就診時,患者可以在與醫生溝通的有限時間內,主動把握機會闡明自己對治療結果的期待,以便讓醫生依據實際情況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治療方法。他建議慢性乙肝患者在就醫時可依據以下三大關鍵問題,主動向主治醫生詢問:

1、實現停藥的標準是什麼?

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患者瞭解慢乙肝的治療目標,有助於患者明確目前治療所處的階段,並引導患者追求適合自身的治療目標。

2、我能否在有限療程內盡快實現停藥不復發?

很多患者認為慢乙肝治療是需要終身服藥的。其實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患者完全可以在1~2年內實現停藥不復發。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患者充分地表達自身的治療需求,進而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治療方法。

3、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案可以幫助我實現停藥不復發?

很多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患者,經過長期服藥抑制病毒取得瞭一定的成效。如何追求更高的治療目標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患者從醫生那兒獲得正確的指導,並相應地選擇最適合自身的治療方案。

誤區二:隨意換藥

現象1:治療期間,因擔心耐藥問題,自行換藥。

現象2:聽別人說用哪個藥的效果好,就自行換藥。

專傢建議:

首先乙肝治療用藥應規范,應在醫生建議下使用。其次,目前上市的幾種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效果都不錯,但大都存在交叉耐藥,單藥之間來回換藥可能導致多重耐藥的發生。目前,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臨床數據證實:在口服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半年是個關鍵點。比如開始治療時選用拉米夫定,治療半年時進行檢測,此時如果HBV DNA水平不可測,表示效果良好,繼續拉米夫定單藥治療即可;如果HBV DNA水平雖然下降瞭,但仍可測到,說明療效不佳。在原藥基礎上再加用一個耐藥位點不同的藥物(阿德福韋酯),其治療效果及遠期耐藥率明顯優於換藥。

誤區三:過分恐懼耐藥

現象1:“因噎廢食”:因過分恐懼耐藥而拒絕使用任何口服抗病毒類藥物,從而導致疾病進展。

現象2:“耐藥至上”:隨著近年來耐藥論的熱炒,很多剛開始治療的乙肝患者在選擇藥物時隻看耐藥率,不考慮其他治療因素,從而導致在長期治療過程中因為經濟、副作用等原因不得不放棄治療或不得不換藥,反而導致疾病的進展或耐藥率的升高。

專傢建議:

首先耐藥是目前已上市的幾個口服抗乙肝病毒藥物的共性,所有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藥物都有可能產生耐藥,但耐藥並不可怕,經過10年以上的經驗積累,醫生在沒有產生耐藥的時候就可以預測耐藥的發生,並及時采取措施預防耐藥,即使耐藥出現瞭,通過挽救治療同樣可以重新獲得病毒學抑制。

其次,對於即將準備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首先要明確抗乙肝病毒治療的長期性,然後再選擇藥物,在選擇藥物時須從經濟、藥物安全性、是否延緩疾病進展等方面來綜合考慮作出選擇,這樣才能實現慢性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的目標。

乙肝攜帶者會傳染嗎

胎源性傳播

母親在生育小孩時傳染給小孩,但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胎源性傳播也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在乙肝病毒攜帶者母親懷孕期間及時註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嬰兒出生後註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能夠有效阻止。

醫源性傳播

如一些醫院、美容院在乙肝病毒攜帶者用過的器具不消毒,或者消毒不徹底導致乙肝病毒感染器具,在下一個正常人使用時很容易感染上乙肝病毒,這已經醫源性傳染。

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與乙肝病毒攜帶者生活密切的人感染乙肝病毒的機率比較高,如共有刮胡刀,洗臉盆,碗筷等,乙肝病毒攜帶者把這些器具感染瞭,正常人使用很容易感染。

但是並不需要太過驚恐,正常人在病毒抗體足夠多的時候一般是不會感染的。

昆蟲叮咬傳播

這種傳染方式主要見於熱帶、亞熱帶昆蟲較多的地方,昆蟲叮咬過乙肝病毒攜帶者後再叮咬正常人,很容易使正常人感染乙肝病毒。

血液傳播

血液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染方式,如輸人全血、血漿、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過血源性註射傳播。

性接觸傳播

與乙肝病毒攜帶者發生關系時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傳播的比率最大。因此為瞭他人和自己的健康,一定要采用避孕套。

乙肝應該如何預防

應采取以疫苗接和中肯主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的綜合性措施。

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應用

在目前HBsAg攜帶者廣泛存在,傳染源管理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控制和預防乙型肝炎,關鍵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預防。我國已將乙肝疫苗接種納入計劃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為乙肝疫苗接種的適應證:①HBsAg陽性,特別是HBeAg同時陽性母親所生的新生兒;②乙肝高發區3歲以下幼兒;③醫務人員,接觸血液的人員;④多次接受輸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陽性者傢庭成員,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對福爾馬林和抑菌劑硫柳汞過敏者禁用。

1.接種乙肝疫苗因人而異 我國應用的免疫劑量和程序;①HBs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用30μg免疫3針;②HBsAg陰性孕婦的新生兒第1針為30μg,第2、3針各為10μg;③高危人群,如腎透析患者和其他職業性與乙肝密切接觸者用20μg免疫3針;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兒童、成人)10μg免疫3針。以上均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兒第1針應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

目前多主張對高危人群(尤其HBsAg陽性,同時HBc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陽性血液污染的針頭刺傷或被HBsAg陽性血液濺入眼結膜或口腔粘膜或輸入HBsAg陽性血液、手術刀損傷皮膚等),一般應立即(24小時之內)肌肉註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註射0.5~0.7ml/kg。目前國內生產的HBIG,其抗-HBs含量為每毫升60~160IU(多數100IU),因此用量為0.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劑量以能使體內抗-HBs達100mIU/ml以上為度(有保護作用)。註射HBIG後,要接種乙肝疫苗3針,第1針30μg,第2、3針各10μg,按0、1、6月程序接種。乙肝疫苗註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註射為宜。乙肝疫苗副作用很輕,多為局部疼痛,偶有紅腫或硬結,可有發熱、疲乏者。>38℃者1.8%,罕見引起格林-巴利綜合征(0.5/10萬)。關於加強註射問題,意見不一致。由於接種3針後抗體可維持3~5年,若測定抗-HBs≤10mIU/ml,加強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況應予加強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醫務人員,特別是血透析工作者;經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中一方為HBcAg陽性者,包括已註射過疫苗的另一方。

2.乙肝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等任何一種計劃免疫制品聯合免疫,未見明顯互相幹擾作用。

接種乙肝疫苗後,有5%~15%接種者無應答,不產生抗-HBs。是當前研究的一個熱點。免疫無應答主要是於HBsAg孕婦的新生兒中。孕婦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導致免疫失敗的主因。也有認為無應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與HBV突變株有關,有待研究。

二.切斷傳播途徑

重點在於防止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措施為:①註射器、針頭、針炙針、采血針等應高壓蒸氣消毒或煮沸20min;②預防接種或註射藥物要1人1針1筒,使用1次性註射器;③嚴格篩選和管理供血員,采用敏感的檢測方法;④嚴格掌握輸血和血制品指征;⑤食具、洗漱刮面用具專用;⑥接觸患者後用肥皂和流水洗手;⑦HBsAg攜帶者不能從事飲食行業、食品加工、自來水管理及托幼機構工作。

乙肝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藥物性肝炎

特點為:①既往有用藥史,已知有多種藥物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損害,如異煙肼、利福平可致與病毒性肝炎相似的臨床表現;長期服用雙醋酚丁、甲基多巴等可致慢活肝;氯丙嗪、甲基睪丸素、砷、銻劑、酮康唑等可致淤膽型肝炎;②臨床癥狀輕,單項ALT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高;③停藥後癥狀逐漸好ALT恢復正常。

2.膽石癥

既往有膽絞痛史,高熱寒戰、右上腹痛、莫非征(Murphy征)陽性,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

3.原發性膽法性肝硬化

特點為①中年女性多見;②黃疸持續顯著,皮膚瘙癢,常有黃色瘤,肝脾腫大明顯,ALP顯著升高,大多數抗線粒體抗體陽性;③肝功能損害較輕;④乙肝標志物陰性。

4.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

常有傢族史,多表現有肢體粗大震顫,肌張力增高,眼角膜邊緣有棕綠色色素環(K-F環),血銅和血漿銅藍蛋白降低,尿銅增高,而慢活肝血銅和銅藍蛋白明顯升高。

5.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多發生於妊娠後期。臨床特點有:①發病初期有急性劇烈上腹痛,淀粉酶增高,似急性胰腺炎;②雖有黃疸很重,血清直接膽紅素增高,但尿膽紅素常陰性。國內報告此種現象也可見於急性重型肝炎,供參考;③常於肝功能衰竭出現前即有嚴重出血及腎功能損害,ALT升高,但麝濁常正常;④B型超聲檢查為脂肪肝波形,以助早期診斷,確診靠病理檢查。病理特點為肝小葉至中帶細胞增大,胞漿中充滿脂肪空泡,無大塊肝細胞壞死。

6.肝外梗阻性黃疸

如胰腺癌、總膽管癌、慢性胰腺炎等需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