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來控制病情,專傢表示,臨床上由於長期服用心腦血管藥物而引發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案例不在少數,特別是長期服用抗凝藥、抗血栓藥,要特別留意對胃的保護,降低出現胃腸道疾病的風險。當心這些藥吃出胃出血。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

胃出血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嘔血和黑便:凡出血後因血液刺激引起惡心嘔吐的,便可有嘔血表現。若出血後立即嘔出,血液呈鮮紅色;若血液在胃內停留一段時間,經胃酸作用後再嘔出,則呈咖啡渣樣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從腸道排出。由於血紅蛋白經腸內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鐵,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樣黑便。隻有當出血量大,血液在腸道內通過很快時,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紅色,或偶爾呈鮮紅色。一般而言,當出血量大時,有黑便又有嘔血;當出血量小時,常常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腸,嘔血較少見。

2、出血引起的全身癥狀: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僅在長時間出血後出現貧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則可出現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蒼白,甚至血壓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現。

3、原發疾病的癥狀: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潰瘍病、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腸癌、急性胃粘膜損傷出血等。若為潰瘍病出血,則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為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則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臨床表現。

當心誘發胃出血

大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來控制病情,專傢表示,臨床上由於長期服用心腦血管藥物而引發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案例不在少數,特別是長期服用抗凝藥、抗血栓藥,要特別留意對胃的保護,降低出現胃腸道疾病的風險。

胃出血竟是吃藥惹的禍

“我的胃一直沒有什麼大毛病,為什麼突然就胃出血瞭?”68歲的張伯幾天前在晚飯後覺得腹痛難忍,緊急到醫院就診,發現是急性胃出血,必須立即住院治療。讓張伯不解的是,一直以來自己的胃部問題僅僅是“小打小鬧”,為什麼會變成胃出血這種大問題?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嶽輝表示,張伯之所以出現胃出血,應該與他一年前開始服用心血管藥物有關。“我們經常接收到一些藥物性胃出血的患者,這些病人往往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但並沒有意識到所服用的藥物可能對胃產生損害,最終導致胃出血或穿孔,其中心血管系統用藥就有這個風險。”嶽輝解釋,很多需要長期服用的抗凝、抗血栓藥物,容易造成胃腸道黏膜損傷,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會出現急性胃黏膜損傷,而胃黏膜損傷則會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幾率。並且用量越大、服用時間越長、抗凝血效果越好,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機會就越大。

專傢提醒,長期服用抗凝類藥物的患者(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必須警惕藥物可能對胃部的傷害逐日累積,若不註意對胃的保護,發生胃出血的幾率較大。另外,由於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相對較弱,年齡越大的心血管病患者,藥物對胃部的傷害也越大。需要警惕的是,這些老年患者容易形成無痛性潰瘍,往往病情發作甚至出血也不自知,延誤瞭診治。

而原來就患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如果需要每天服用心血管藥物,最好同時到消化科咨詢專科醫生是否需要服胃藥。專傢介紹,臨床診療發現,很多心血管病患者應同時使用抑制胃酸分泌類藥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預防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定期檢查是重要預防手段

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以及需長期用藥的心腦血管病患者,都是胃出血的高危人群。但由於胃出血的早期癥狀不是很明顯,許多人往往拖到病情嚴重時才去就醫。嶽輝介紹,如果在服用心血管相關藥物的同時,出現消化不良、反酸、腹痛、腹脹等癥狀,應引起重視。若發現大便隱血陽性、出現黑便、便血甚至嘔血等癥狀,應及時到消化內科就診,避免突發性大出血的發生。

專傢建議,如果已出現胃部問題,建議定期做內鏡檢查,這是預防和發現胃出血的重要手段。一般通過檢查,可以及時瞭解胃是否出現炎癥和潰瘍,並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和服用適量的胃藥來預防出血的發生。而在日常生活中,服藥的方式和服藥的時機對保護腸胃的影響也很大,一般建議:盡量在飯後半小時內吃藥,這樣可以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損傷;如果需要,可以合並用一些保護胃腸道的藥物。

胃出血應該在生活中如何護理

1.規律飲食,不要暴飲暴食,按時吃飯。,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

2.保持情緒的良好,不要悲觀,胃是最受情緒影響的器官之一。

3.加強體育鍛煉是治療的關鍵,慢跑,打太極拳等。

同時還應註意以下幾點:

1.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

2.三餐定時定量,宜少量多餐,不可暴飲暴食 。

3.戒煙、避免酒類、咖啡因(咖啡、濃茶、可樂、可可亞)、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攝取,食物亦不宜過甜過咸及過冷過熱。

4.進餐要細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5.生活規律,避免熬夜,心情保持愉快,減少無謂的煩惱。

6.以易於消化的烹調方式為主(如蒸、煮、燉)等。

胃出血吃什麼好

一旦生病瞭,飲食上就要多註意。胃出血也無例外。

胃出血俗稱上消化道出血,40%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工作過度勞累、日常飲食不規律、情緒異常緊張等有消化道病史的人群容易發病;其次是急性出血性胃炎導致的胃出血,這兩種原因導致的胃出血大部分經過正規治療後都能得到有效救治。另外是肝硬化導致的胃出血,肝硬化病人一般都會發展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如果再食用粗糙食物、情緒過度刺激,食管胃底的靜脈血管爆裂就會發生大出血。胃出血的死亡率高達10%。

胃出血時一般來說,隻要無嘔血,都可以進食。但是,嘔血的病人一定要禁食,以防進食嘔吐或嘔血造成窒息。通常在停止嘔血12小時後,不管是否還有黑便均可考慮恢復進食。如又有嘔血,則再次禁食。

胃出血後吃東西的問題一般都要掌握下述原則:開始以進食流質、米湯、藕粉較好,飲用牛奶要適量。不要飲用太酸太甜的食物,這些均使產酸增多。要少量多餐,飲食溫熱,過熱的食物有可能使胃黏膜的血管擴張,不利於止血。濃茶、濃咖啡均應避免。如食物清淡無味時,添加少許食鹽無害。出血停止後,可逐步增加食物的品種與數量。

這些飲食問題,是一定要註意的。千萬不要因為一時貪吃而讓病情加重。平常也要多註意休息,配合醫生的叮囑,盡快把身子調養好。

胃出血檢查

當你去到醫院的時候,醫生很有可能會給您做以下檢查。

1、X線檢查:可瞭解出血部位與病變性質。

2、胃鏡檢查:對出血部位與病因常可作出迅速而正確的診斷,已列為首選檢查方法。

3、選擇性動脈造影:為上述診斷未能確診時補充檢查,對血管畸形更有診斷價值。

4、放射性核素顯象:探測標記物自血管外溢的情況,可發現活動性出血病灶。

5、含線膠囊試驗:對十二指腸遠端與近端空腸病變引起出血的定位有一定價值。

下面,小編細講三個檢查項目。

胃鋇餐造影

胃的X線檢查以用雙對比造影法為主,並以粘膜法、充盈法、壓迫法的綜合檢查程式,有利於發現病變和提高診斷率。胃的雙重造影法可清晰顯示胃粘膜表面的微細結構,如胃小區,對早期胃癌和微細病變的診斷很有價值。

胃腸道CT檢查

胃腸道的CT檢查是通過CT對胃腸道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用於探查胃腸道惡性腫瘤的局部或遠處轉移源。

纖維胃鏡

纖維胃鏡是用導光玻璃纖維束制成的胃鏡,從口腔插入通過食管進入胃部。它具有柔軟可曲、冷光光源、窺視清晰、直接、操作安全等優點。可以排查食管炎。

要檢查那麼多的嗎?其實不一定。最終檢查哪些項目,其實還是要看回你的體質和病情的。建議去正規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千萬不要因為貪圖便宜而去瞭不正規的醫院,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