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機體後所引起的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現不一,分為慢性乙肝攜帶者、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慢性乙肝為何要做胃鏡?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

慢性乙肝到底能活多久呢

因為人們大都知道慢性乙肝疾病的危害行,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慢性乙肝患者到底能活多久,其實隻要我們能夠積極的對待,不要太過於悲觀,相信是能夠緩解疾病,延長壽命的,最重要的是有個好的心情,好的心情是治療疾病的良方。

專傢解答:“慢性乙肝能活多久”的問題並沒有確切的數字答案,但患者及傢人不必過於擔心此問題,因為一般情況下病情穩定、體質較好且日常生活中註重保養的慢性乙肝患者,是可以獲得和正常人一樣的壽命的。

但如果病情較為為重,且體質也不是很好的慢性乙肝患者要想達到長壽的目的,就應積極做到以下幾點:

1.積極、規范治療:慢性乙肝患者發現病情後,應請專業醫生針對其具體病情給予具體用藥指導,且無親信偏方偏藥、藥房或廣告濫用藥物,加重肝臟損傷、誘發一系列不是癥候,而影響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命質量。

2.加強日常保健意識:慢性乙肝患者要想達到長壽的目的,那麼就應在規范用藥的同時,配合飲食調理、配合日常調養(如註意休息,註意保證膳食均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熬夜,不食或少食酒、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等,以有效防止因過度勞累、飲食不當等不良因素,誘發一系列不良癥候而加重肝臟損傷,加重病情,進而影響慢性乙肝患者的壽命。

愛心提示:雖然說“慢性乙肝能活多久”的問題沒有確切的數字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患者治療及時、恰當,且日常生活中註意保養的話是可以獲得和常人一樣的壽命的,所以慢性乙肝患者不必過於擔心此類問題,平常心對待就可。

生活當中很多慢性乙肝患者都會非常擔心自己的病情,都害怕自己會失去生命,擔心自己的壽命問題,其實在看瞭上面文章所介紹的內容之後,我們應該能夠明白,當疾病來到我們身上,我們是無法改變事實的,隻能夠去接受,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相信是能夠延長壽命的。

慢性乙肝為何要做胃鏡

遼寧讀者於先生問:我今年70歲,患慢性乙肝十多年瞭。接受過抗病毒治療,但是沒有堅持用藥。今年5月份做檢查,醫生說不排除早期肝硬化的可能,建議做胃鏡檢查。我比較害怕做胃鏡,而且我沒有感覺到胃部不舒服,為什麼醫生讓我做這個檢查?

答:當慢性肝炎不斷發展,與早期肝硬化難以區分,或不能進行肝穿刺活檢的情況下,需進行胃鏡檢查,以查看是否合並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來輔助區分肝炎與肝硬化。

肝硬化可能會引起門靜脈高壓,還可能出現食管胃靜脈曲張,嚴重的會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如果出現瞭食管胃靜脈曲張,往往提示病人的肝硬化已經到達 失代償期,需要積極治療,如給予預防性應用β受體阻滯劑或硝酸酯類藥物。如果有可能近期出現嚴重的出血,建議內鏡下治療或外科手術幹預,如食管曲張套紮 術、硬化劑註射、組織膠栓塞等治療,以防止嚴重的出血。另外,通過做胃鏡還可以發現其他肝硬化的表現,例如門脈高壓性胃病等。因此,患慢性乙肝十幾年懷疑 有早期肝硬化時,是有必要進行胃鏡檢查的。

打乙肝疫苗註意事項有哪些

乙肝疫苗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嬰兒打乙肝疫苗,按照0、1、6方案進行,即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打第一針乙肝疫苗,在一個月齡時打第二針乙肝疫苗,6個月後打第三針乙肝疫苗。

無論是嬰兒打乙肝疫苗還是成年人打乙肝疫苗,都要在2—3個月後進行檢查,看乙肝疫苗滴度值,查看乙肝抗體情況。如過滴度值大於10,那麼說明乙肝抗體已經產生,註射乙肝疫苗成功。如果滴度值小於10,那麼乙肝疫苗產生抗體不成功,需要打乙肝疫苗加強針。

在孩子準備打疫苗之前應該註意看看孩子是否有發燒,體溫是否會正常,如果有這樣的情況,不就建議打疫苗瞭,在孩子打完後還是要註意寶寶的體溫,寶寶打疫苗後可能會引起發燒的,而且最好是當天不要洗澡,以免感染接種部位。

發熱、體溫超過37.5℃應暫緩乙肝疫苗接種感冒、輕度低熱等一般性疾病視情況可暫緩乙肝疫苗接種。

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種。低體重、早產、剖腹產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兒。嚴重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兒不宜接種。

乙肝疫苗一生打幾次

乙肝疫苗一生打幾次,要視乎體內乙肝抗體情況而定。

1、打疫苗時3針的時間間隔

乙肝疫苗打三針,第二針距第一針一個月,第三針距第一針六個月。

2、接種乙肝疫苗不一定可終生免疫

根據有關研究資料證實,對成年人註射乙肝疫苗以後產生表面抗體者,五年後復查尚有60%的人血清中表面抗體仍然陽性。對母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所生的嬰兒,用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與乙肝疫苗聯合註射阻斷母嬰傳播,產生表面抗體的嬰兒,隨防觀察兩年,其血液中乙肝表面抗體仍全部陽性。關於接種疫苗後產生的免疫力到底能維持多久,一般認為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免疫力能維持3-5年,以後應加強註射一次,但最好是在接種後每年檢測一次血清表面抗體,如表面抗體轉陰或水平下降,則應進行一次加強註射,劑量是成年人20-30微克,兒童10-20微克。

慢性乙肝的飲食

1.飲食結構要合理

多食蔬菜、水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也助於促進消化功能。肝臟功能減退時常常影響脂肪代謝,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並有肝炎後脂肪肝。因此飲食要低脂肪、低糖(過多的糖進入人體內易轉化為脂肪)、高蛋白。高蛋白飲食要包括植物和動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雞肉、魚肉等,動植物蛋白質要各半搭配。攝入蛋白質在消化後被分解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後在肝臟制造成人類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質。人體有8種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給。當動植物蛋白質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時,可彌補各自的不足,明顯增加蛋白質的利用率。適量的植物蛋白質能抑制動物性脂肪量,減低對動脈硬化的影響,保證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挑食對肝病康復是不利的。

2.食量要恰當

肝病時消化功能減弱,進食過飽常導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臟負擔。吃飯八成飽最好,暴飲暴食對肝臟、胃腸功能都不利。

3.飲食要清淡

炒菜應清淡,少放油,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戒煙戒酒。

4.合理應用中藥補藥

肝炎患者不提倡過分服用補藥,正常飲食即可提供足夠的營養。服用補藥最好征求中醫醫生的意見,盲目進食補藥沒有益處。

肝炎及康復期患者應選用哪些食品以補充糖、脂肪和蛋白質呢?

五谷雜糧等含淀粉類食品以及各種水果類、蜂蜜等,能供給糖,有補充日常生活所需熱量、增進肝臟的解毒功能。芝麻、花生、大豆、菜子、玉米、葵花子、椰子等食品及植物油、蛋黃、牛奶等,可為肝炎患者提供脂肪酸,補充熱量,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魚、蝦、貝類,牛、羊、豬的瘦肉、禽蛋類等,可補充蛋白質的食品,它們都能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補充機體代謝消耗,提供一定熱量。

急性肝炎或重癥肝炎恢復期的病人要低糖飲食,否則易發生脂肪肝。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飲食中蛋白質含量不宜過高,因為蛋白質易在腸道被細菌分解產生氨氣,而氨是導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此,王天民教授對慢性乙肝患者飲食註意上有幾個建議:

4、提供適當的熱量

5、足量的蛋白質供給可以維持氮平衡,改善肝臟功能,有利於肝細胞損傷的修復與再生。

6、供給適量的碳水化物:碳水化物應提供總熱量的50-70%,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不僅能保證慢性肝炎病人總熱量的供給,而且能減少身體組織蛋白質的分解、促進肝臟對氨基酸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儲備、增強肝細胞的解毒能力。

7、適當限制脂肪飲食:脂肪是三大營養要素之一,其所提供的不飽和脂肪酸是身體的必需營養素,其他食物無法代替,所以不必過分地限制。另外,攝入適量的脂肪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e、k等)等的吸收。由於慢性肝炎病人的食欲下降,經常合並膽囊疾病,脂肪性食物常常攝入不足,慢性肝炎病人需要進食適當量的脂肪食物,但過度限制脂肪是不合適的。全日脂肪供給量一般在40-60g,或占全日總能量的25%左右為宜。對伴有脂肪肝、高脂血癥者、膽囊炎急性發作期的慢性肝炎病人則應限制脂肪。

8、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對肝細胞的解毒、再生和提高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維生素常作為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藥物。補充維生素主要以食物補充為主,在攝入不足的情況下適量補充維生素制劑還是有益的。慢性肝炎患者容易發生缺鈣和骨質疏松,堅持飲用牛奶或適當服用補鈣藥物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