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冷空氣來襲,雖穿得比其他人都多,不少人(尤其是女性)仍常常感到手腳甚至全身冰冷,他們常被嘲笑為“冷血人士”。中醫師認為,易怕冷的人多為陽氣虛損、氣血虧虛,到瞭冬季,寒邪侵襲時,就會阻滯經脈,陽氣不能到達肢體末端而導致手腳冰冷,嚴重的甚至全身畏寒。建議不妨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調理。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

泡腳有什麼好處

1、促進血液循環。

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也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醫學典籍有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對於手腳冰涼的人,泡腳是一個促進血液循環的最好的辦法。

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

按壓腳步還能反射出相對應的肝臟是否有問題,做足療時,按摩師點壓我們的腳時,會感覺痛疼、酸脹,而按完之後,會感覺渾身輕松。腳底有6條主要的經絡,泡腳能刺激這六條經絡,有利於活血。

3、輔助治療疾病

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就很重視對雙足的鍛煉和保養,並運用足部泡腳按摩(足療)來防病治病。民間有俗語稱“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由此可見泡腳的作用之大。現代人長期待在空調房內,並且喜愛吃涼的食物,所以部分人會體內多寒濕,而通過泡腳能加速體內排寒。

4、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癥

堅持泡腳對改善睡眠也有不錯的作用。用43攝氏度的水浸泡雙足30分鐘,能使血液中的乳酸降低。而且,足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用熱水泡腳對神經和毛細血管有溫和良好的刺激作用。這種溫熱刺激反射到大腦皮層,對大腦皮層起到抑制作用,從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癥。泡腳能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從而改善心臟功能,降低心臟負荷,促進新陳代謝,還可調節經絡和氣血。

冬季泡腳保健秘方

穴位按摩

冬日手腳冰涼,可以試試自我按摩、熱熨穴位或叩擊經絡的方法,以助快速驅寒。

1)搓擦勞宮穴:勞宮穴位於手心部,雙手對搓,擦到手心微熱。

2)搓擦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腳底部(見右下圖),用手掌快速搓擦湧泉穴,直到有熱感為佳。

3)按壓氣沖穴:氣沖穴位於大腿根裡側,此穴深層有一股動脈。按壓氣沖穴,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按揉到腿部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佳。

4)搓擦命門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為元氣之根本、生命之門戶,故名命門(見左下圖)。命門之火衰微,則寒邪易侵襲人體,出現畏寒、關節疼痛等癥狀,因此,此穴為壯陽、補腎、散寒的常用穴位。可用手掌掌根來回摩擦,以透熱為度,每日1~2次,每次3分鐘。

5)熱熨神闕穴:神闕穴在肚臍中,臍乃“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可鼓舞一身之陽氣,具有溫通陽氣、散寒通絡的作用。可將雙手掌相對搓擦至發熱,相疊掌心對準並貼在神闕穴,每次5~10分鐘,每日1次。

6)熱熨關元穴:位於腹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它是人體陰陽元氣交關之處,並且能大補元陽,故名關元。關元穴具有溫腎、散寒、益氣的作用。操作方法同熱熨神闕穴。

敲打經絡

平時有空時,手握小拳敲打四肢經絡,如手臂外側即手三陽經、手臂內側即手三陰經、下肢外側即足三陽經、下肢內側即足三陰經,疏通經絡,從而達到行氣活血的作用,讓陽氣溫煦四肢,驅散寒邪。

艾灸療法

艾草性純陽,可以驅寒邪、通經絡、補元陽、調正氣,所以對治療外感寒邪、陽虛內寒都有奇效。艾灸常用保健穴位:百會穴、大椎穴、命門穴、神闕穴、關元穴、足三裡穴、湧泉穴等,可以疏風散寒、行氣活血、溫補元陽。

食療祛寒

“當歸生薑羊肉湯”是沿用瞭2000多年的中醫名方,由漢代醫聖張仲景創制,記載於醫學經典《金匱要略》,有“驅寒第一方”的美譽。

備好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和調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塊,加入當歸、生薑、八角和桂皮少許,黃酒及調料,加入清水適量,燉煮兩小時即可。

當歸是中醫常用的補血藥,性質偏溫,有活血養血補血的功效;生薑、八角、桂皮既是廚房不可缺少的調料,也是作用廣泛的中藥,可以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羊肉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食物,性質溫熱,能溫中補虛。上述配方可以有效溫補氣血、補虛祛寒。

堅持運動

手腳冰涼的人不妨經常做一些運動,如慢跑、跳繩、打太極拳、爬樓梯、原地跳躍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可以促進四肢氣血循環,從而讓全身熱起來。但不建議做一些高強度的運動,大量出汗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適量飲酒

可以飲適量的米酒或紅酒,也可以請專科醫生開方,針對個人體質用中藥泡酒,每天少量飲藥酒來幫助祛寒。

下肢保暖

有的人穿得很臃腫,卻不覺得暖和。其實保暖衣物的穿戴也有講究的。出門風比較大時,記得戴上保暖帽、圍巾、手套,要特別註意腿腳部的保暖,著厚襪或穿保暖鞋。下肢保暖做好瞭全身就不感覺寒冷。著衣要貼身,但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

冬季泡腳加3樣寶

1、生薑祛寒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註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薑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薑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薑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傢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癥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薑的用量。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怕冷的癥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艾草溫肺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薑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幹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3、桂皮消腫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它與花椒都是傢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的作用。用他們泡腳,對於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腎源性水腫是由於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疾病而引起的水腫。一般首先發生在組織疏松的部位,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時最為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凹陷。如果出現瞭腎源性水腫,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後泡腳,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連續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

白醋泡腳能治腳氣嗎

腳氣也是足癬,是由於皮膚癬菌、酵母樣菌和非皮膚癬菌性絲狀真菌而形成的。皮膚專傢解釋到,在中醫理論當中認為醋具有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止癢收斂的作用。所以用食醋來泡腳確實可以對治療腳氣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水中放入白醋將腳放入其中浸泡幾分鐘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

腳氣是皮膚傳染病,腳氣真菌有很強的生命力,在零下6℃左右的環境裡能長期存活;在10℃-40℃快速生長,在120℃的高溫中,10分鐘內不會死亡;在脫離活體的鞋襪、毛發、指(趾)甲、皮屑和花草、樹木等上面病菌還可長期生存。中草藥和激素產品隻能殺滅90%左右真菌,隻有抑制作用不能根治腳氣所以老是復發。

哪些人泡腳需謹慎

1.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一旦被燙傷,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時就醫,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截肢。

2.靜脈曲張患者。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腳部溫度的升高隻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靜脈回流負擔,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腳越泡越腫,所以千萬不要用熱水泡腳、泡腿,也不宜用熱水袋暖腳或洗桑拿浴。

3.足癬等皮膚病患者。很多人誤以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癥狀,其實用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對於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開傷口,幹燥通風。足部患有皰疹、濕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4.兒童。如果孩子的腳不是很涼,就沒必要泡腳。人體足弓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此時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松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