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輪狀病毒腹瀉發病高峰。輪狀病毒在幹燥、寒冷季節容易爆發,由於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局部免疫力和腸道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輪狀病毒而發生腹瀉。專傢表示嬰幼兒高燒易引驚厥,這是真的嗎?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寶寶發燒的物理療法

1.低水溫浴:水溫低於患兒體溫i℃,例如發燒39℃,水溫為38℃,脫去患兒衣服,將患兒輕輕放於盆中,用水沖洗全身3分鐘,出浴後用大毛巾迅速擦幹全身,並穿上衣服,浴後30分鐘測體溫一次,並記錄。在洗浴過程中,要註意觀察患兒面色、呼吸、有無發抖等情況,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洗浴。

2.溫濕敷法:取低於患兒體溫1℃的溫水一盆,將二條洗臉中號毛巾放入水中,浸透擰出少許水份,以不滴水為宜,不能擰太幹,太幹不起作用。脫去患兒上衣,迅速將濕毛巾圍於胸背部,外面用幹大毛巾包裹濕毛巾,每隔5~10分鐘更換一次濕毛巾,持續做20到30分鐘,敷畢擦幹胸背部,穿好上衣,蓋好棉被。

3.冰敷法:取冰一塊,放在水池或盆內,將冰砸成小塊,放在盆中去掉棱角,將冰塊倒入冰袋(傢用熱水袋亦可)至半滿或2/3滿,放平冰袋,用手擠壓出袋內空氣,迅速將蓋擰緊,同時將冰袋倒過來抖幾下檢查冰袋是否有漏水,用幹毛巾擦幹冰袋外水漬,用佈包好。冰袋不能直接放在病兒皮膚上,否則容易造成凍傷,或使病兒發抖,可放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處,用冰袋後,30分鐘測體溫一次,如已降到38.5℃以下,即可撤去冰袋。

4.頭部冷敷或頭枕冷水袋:頭部冷敷用一塊中號毛巾,在自來水龍頭上浸濕、稍擰幹,以不滴水為原則,折成四折放於前額。每5分鐘左右更換一次,冷敷時間可長可短,應視體溫下降程度而定。頭枕冷水袋方法同冰敷法。在操作過程中冰袋及冷水袋均不應放至肩上。頭部冷敷或頭枕冷水袋適宜於有高熱抽風史的病兒,其優點可防止體溫上升又可保護腦細胞。

5.酒精擦浴:酒精擦浴作用強而快,對嬰幼兒的降溫效果較好,當高燒達39.5℃以上,傢中無退燒藥的情況下,不妨使用酒精擦浴。

嬰幼兒高燒易引驚厥

感染後高燒不退 可能會合並驚厥

孩子感染輪狀病毒後,在沒有並發癥的前提下,通過合理治療,一般五至七天就能治愈。癥狀較輕的患兒通過吃藥就能痊愈,但是癥狀表現嚴重的孩子就應該住院治療。

如果前期治療效果不佳,出現水電平衡紊亂的話就應該口服或者靜脈補液進行治療,起初使用抗病毒藥物是一方面,做好護理合理飲食是另外一個重要方面,腸道微生態療法,胃腸粘膜保護劑等避免進一步損傷。高燒不退的患兒很有可能會引發驚厥,還有極少數的患兒會合並腦炎。因此,需要及時采取降溫措施。

當然,在上述幾種退燒方法中,對爸媽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燒藥的使用,而每位寶寶傢裡確實都必須常備退燒藥以因應不時之需,免得臨時半夜發燒束手無策。退燒藥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則,何時用,怎樣用,平時宜有正確觀念,才不會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燒失控。

小孩發燒的飲食護理

小孩發燒飲食以流質、半流質飲食為主。稍大孩子發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常用的流質飲食有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及各種鮮果汁等。夏季喝些綠豆湯(加少量糖),既清涼解暑又有利於補充水分。發燒伴有腹瀉、嘔吐,但癥狀較輕的,可以讓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的口服糖鹽水。配制比例為500毫升水或米湯中加一平匙糖及半啤酒瓶蓋食鹽。1歲左右的小兒,4小時內可服500毫升。同時還可適當進食一些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鉀、鈉較多),奶類與豆漿等(含鈣豐富),米湯或面食(含鎂較多)。癥狀較重者,應暫時禁食,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同時請醫生診治。

小孩發燒待病情好轉時可改為半流質飲食。隨著孩子體溫逐漸下降,食欲好轉時,可逐漸改為半流質飲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雞蛋羹、面片湯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兒童,由於不會咳痰,往往咽到胃裡,劇烈咳嗽還會引起胃部不適,若進食過多,容易出現嘔吐。因此,傢長要特別註意,不宜讓孩子過量進食,不宜給孩子吃海鮮或過咸、過油膩的菜肴,以防引起過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癥狀。

以下給傢長們推薦幾種輔助治療小孩發燒的飲食療法,傢長們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

蔗漿粥:取青色新鮮甘蔗,洗凈後榨汁100毫升,再加粳米100克,然後加適量水煮成粥,每日分2~3次給孩子食用。

西瓜汁:取新鮮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頻服。如發燒時不伴有其他癥狀,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類的冷飲,幫助降溫、利尿。

麥冬粥:用麥冬30克煎湯取汁,加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時加入麥冬汁及冰糖適量,同煮成藥粥,早晚服食,可改善孩子的發燒癥狀。

荷葉粥:用新鮮荷葉一張,洗凈煮湯500毫升左右,用濾出的荷葉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適量煮粥,每日早晚食用。

寶寶高燒後抽搐怎麼辦

這是一種典型的小兒抽搐,多由高熱、腦膜炎、癲癇等疾病引起,系腦細胞功能紊亂、異常放電所致,其中以高熱導致的抽搐最為常見。

任何引起發熱的原因,如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變態反應、內分泌代謝障礙、體溫調節功能失調等引起突發高熱都有可能使小兒發生抽搐。秋天氣溫冷熱不均,最容易引起孩子著涼發燒,有的孩子一發高燒就會出現所謂的“抽搐”現象,醫學上稱之為高熱驚厥。病癥表現為意識喪失、雙眼上翻,牙關緊閉、四肢抽動,常見於6個月至4歲的嬰幼兒,尤其是易發高燒體質的小寶寶。抽搐多發生於寶寶高熱時,持續時間比較短,約2—3分鐘,一般不會超過10分鐘,抽搐停止後,患兒也隨之清醒。

不少傢長認為高熱抽搐會把寶寶的大腦燒壞,一旦發生抽搐就驚慌失措,用力地猛掐寶寶的人中、湧泉等穴位,常常弄傷寶寶稚嫩的肌膚。羅有同主任認為,絕大部分高熱抽搐不會危及患兒的生命,也不會傷及大腦留下後遺癥,傢長不必太過於慌張。但抽搐發生時,寶寶神志不清,這時如果寶寶嘴裡的嘔吐物吸入氣管,就會引起窒息的危險。因此,需要傢長鎮靜、及時的處理。

寶寶發燒吃什麼藥好

38.5℃以下物理降溫在給小兒退熱時,在38.5℃以下最好是選擇物理降溫,如多飲水、溫水加酒精擦浴等 所有的退燒藥,如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較大的副作用,嬰幼兒的神經抑制機制尚未健全,高熱時使用,易誘發驚厥,還會因大量出汗引起虛脫,甚至因血液中遊離膽紅素堆積而出現黃疸。同時對消化系統和肝腎功能也有損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造成白細胞、血小板降低。

如果非需要用退燒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小兒常用的退燒藥有佈洛芬、來比林、百服寧、小兒退熱栓等。也可以選用中藥如柴胡、羚羊角、清熱解毒口服液等,對小兒退燒效果也很好。

能不輸液就不輸,有的傢長認為小兒感冒輸液比服藥退燒快,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實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作用。我們的原則是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因為輸液有時會產生副作用。當服用抗病毒藥物不能退熱,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血液檢查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時,可考慮使用抗生素。但無論用什麼藥物,都要註意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久;服藥期間要多給孩子喝水,以利藥物的吸收和排泄,減少藥物對小兒身體的毒害。

退燒藥不要和堿性藥同時服用,如小蘇打、氨茶堿等,否則會降低退熱的效果。孩子發燒,別急著降溫首先別忙著退燒,而是要搞清楚孩子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一種疾病,它就像是身體的一個警鐘,提醒你身體內部出現異常情況。同時,發燒也是我們身體對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種防禦措施,從某種程度來講,適當的發燒有利於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有利於病原體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燒,就不要急於馬上退燒,否則會掩藏真正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