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足療手法及足療註意事項,足療對身體有哪些好處,下面小編為你詳細介紹。足浴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足浴時,水的溫度一般保持在40℃左右,水量以能淹過腳踝部為好,雙腳放熱水中浸泡5至10分鐘,然後用手按摩腳心。按摩的手法要正確,否則達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下面就介紹一下足療的常見手法,一起來學習吧。

足療的幾種配方

保健足浴配方

當歸15克、黃芪20克、紅花10克、蘇木10克、澤蘭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細辛6克、黃芩15克、伸筋草15克、酸棗仁15克,煎湯涼置45攝適度浴足。

高血壓病配方

方一:羅佈麻葉15克、杜仲6克、牡蠣15克、夜交藤10克、吳茱萸10克

功效:平肝潛陽,安神鎮靜。

主治:高血壓病引起的頭痛、眩暈。

方二:吳茱萸15克、黃柏15克、知母15克、生地黃15克、牛藤15克、生牡蠣50克。加水煎煮,去渣取液,待溫後浸洗雙足10分鐘,每日1次,7~14日為一療程。

功效:清熱燥濕,疏肝除煩

主治: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病出現眩暈、顏面紅赤、口苦口幹者。

方三:磁石18克、石決明18克、桑枝6克、枳殼6克、當歸6克、黨參6克、黃芪6克、烏藥6克、蔓荊子6克、白蒺藜6克、白芍6克、炒杜仲6克、牛膝6克、獨活6克。前兩味藥先加水煎湯,再加其餘12味共煎,去渣取液,洗浴雙足,每日1次,每次約1小時,10日為一療程。為保持水溫,在洗浴過程中可適當添加熱水。

功效:鎮肝熄風,柔肝補腎,益氣養血。

主治:高血壓病引起的頭痛、眩暈、麻木等。

方四:鉤藤20克、冰片少許。將鉤藤切碎,加少許冰片,入佈包,放入盆內加溫水浸泡備用。每日晨起和晚睡前各洗浴雙足1次,每次30~45分鐘,10日為一療程。

功效:疏風清肝,熄風止痙。

方五:桑樹皮15克、桑葉15克、茺蔚子15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左右,去渣取液,涼至不燙足時洗泡雙足30分鐘,每日1次,洗畢睡覺。為保持水溫,在洗浴過程中可適當添加熱水。

功效:疏風清肝,化瘀止痛。

主治:高血壓病等原因引起的頭痛。

頭痛配方

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細辛10克、蔥白5根。

主治:頭痛發涼,怕風。

咳嗽配方

黃麻10克、胡椒40粒、老薑30克、生白礬30克。

主治:冬季久咳不愈。

七類人不適合做足療

自己在傢泡泡腳,不僅可以節省去“洗腳城”的時間,我們瞭解到自己身體的情況,都能夠自己結合醫師的建議配好中藥方,然後“對癥下藥”地泡腳。

泡腳治失眠

睡眠煩惱是很痛苦的事情,不僅白天無精打采,還會導致身體狀況下降,推薦一個泡腳的方式,有助提高睡眠質量。加入鵝卵石磨腳可提高足浴的效果,促進人體脈絡貫通,達到交通心腎、疏肝理氣、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更好地改善睡眠。泡腳盆裡加入鵝卵石,能起到類似針灸的作用。睡前泡泡腳,失眠沒煩惱。泡腳有助於血液循環

秋冬許多人會感覺到手腳冰冷,其實是血液循環不暢通的關系,用熱水泡腳可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可以舒緩疲勞,改善睡眠。另外,在中醫理論中,泡腳還有益於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說風濕、關節炎、感冒等常見疾病,隻要堅持每天泡腳,可以起到減緩癥狀的保健作用。

中藥泡腳等於吃藥

皮膚是人體的器官之一,有屏障和吸收、分泌與排泄、體溫調節、感覺、呼吸等作用。由於它本身就能夠吸收藥物,如借助熱水,則更利於藥效在人體發揮作用。

腳是人體經脈會聚處之一,分佈於腳部的經絡穴位多達60多個。通過中藥浸泡,刺激這些穴位,就可以調節經絡、疏通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故有人說“天天泡足,等於吃藥”。

中藥足浴的應用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泡腳可以減輕疲勞,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去除污垢,使身心舒暢、精神爽快。加入中藥的泡腳不光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還可通過皮膚在溫水作用下的強滲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藥成分,疏通筋骨關節,改善體內的水分分佈和血液循環,起到祛病、護膚、美容的作用。但有些人是不適宜泡腳的。

不適合做足療的七類人群

1、妊娠及月經期中的婦女,因為中藥浴足可能會刺激到婦女的性腺反射區,從而影響婦女及胎兒的健康。

2、患有各種嚴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腦出血、胃出血、子宮出血及其他內臟出血等,在進行足底按摩時,可能會導致局部組織內出血。

3、腎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壞死等各種危重病人,由於病情很不穩定,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可能會引起強烈反應,使病情復雜化。

4、一些急性的傳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癥的患者,如外傷、骨折、燒傷、穿孔、大出血等,因為可能會貽誤治療最佳時機。

5、正處於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緊張、身體過度疲勞的人。

6、飯前後1小時內進行足浴的人。由於足浴時足部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腸及內臟血液減少,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即飯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飯後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腸的血容量減少,影響消化。

7、足部有外傷、水皰、疥瘡、發炎、化膿、潰瘍、水腫及較重的靜脈曲張的患者。

足療也可以預防大腳骨

足拇外翻的後天因素主要是因為女性長時間的穿高跟鞋引起的,骨科專傢指出,足部按摩也可以有效的緩解拇外翻的癥狀,專傢指出,女性應該適當的做相關的足部按摩和足部保養防止拇外翻的發生。

足部按摩中有一種中藥熏洗療法,中藥熏洗療法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 治療方法。是通過藥物熱力的蒸騰,使肌膚毛孔開啟,藥物進入肌膚腠理,直達病所,使得局部氣血通暢,以達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目的。手術後患足長時間固定,必然造成局部經絡不通,氣血凝滯,故有局部腫脹疼痛,活動不利。熱力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血液循環和代謝增強,營養瞭周圍組織,能有效地減輕或消除水腫和疼痛。根據中醫治療骨折三期辨證施治原則,中後期采取舒筋活絡、行氣活血、通利關節為法。方中伸筋草、透骨草、雞血藤、威靈仙、桑枝、桂枝溫經祛瘀、舒筋通絡,當歸、牛膝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紅花活血通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續斷續筋接骨,海桐皮祛風止痛。先熏後洗並配合按摩及主、被動活動,使藥效深達經脈,以達到散瘀、消腫、舒筋、通絡之目的,使氣血和則筋骨強勁,經絡通則關節滑利,促進各種癥狀消失並可明顯提高療效。

介紹足療的五種手法及註意事項

1、拇指腹按壓法

拇指按壓法是指以拇指指腹為著力點進行按壓。此法適用於內肋骨、外肋骨、氣管、腹股溝等反射區。

五種足療手法及足療註意事項

2、鉤掌法

要領:操作者的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1、2指關節屈曲90度緊扣於掌心,食指第1指關節屈曲,第2指關節屈曲45度,食指末節指腹指向掌心,拇指指關節微屈,虎口開大,形成與食指對持的架式,形似一鐮刀狀。

發力點:食指第1指關節屈曲90度後頂點的橈側(靠拇指側)或食指末節指腹的橈側或食指第2指關節屈曲45度後的頂點。

適用范圍:足底反射區、足內側反射區、足外側反射區。

3、扣拳法

單食指扣拳法是指施術者一手扶持受術者的足,另一手半握拳,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1、2指間關節屈曲,以食指中節近第1指間關節(近側指間關節)背側為施力點,作定點頂壓。此法適用於腎上腺、腎、小腦和腦幹、大腦、心、脾、胃、胰、小腸、大腸、生殖腺等足底反射區。

4、雙指鉗法

要領:操作者的無名指、小指第1、2指關節各屈曲90度緊扣於掌心,中指微屈後插入到被按摩足趾與另一足趾之間作為襯托,食指第1指關節屈曲90度,第2指關節的尺側面(靠小指側)放在要準備按摩的反射區上,拇指指腹緊按在食指第2指關節的橈側面上,借拇指指關節的屈伸動作按壓食指第2指關節刺激反射區。

發力點:靠拇指指關節的屈伸動作帶動食指對反射區發力。中指不發力隻輔助襯托作用。

適用范圍:頸推反射區、甲狀旁腺反射區。

五種足療手法及足療註意事項

5、拇指推掌法

要領:操作者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1、2指關節微屈,拇指指腹與其它4指對掌,虎口開大。

發力點:拇指指腹的橈側。

適用范圍:足內側反射區、足外側反射區、足背反射區。

足療可以治感冒嗎

感冒是最常見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冬、春季較為多見。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的病原體為病毒,已知感冒病毒有百種以上,主要是鼻病毒。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主要由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抗原極易發生變異,因此流感大流行均由甲型病毒引起,乙型和丙型呈局部小流行或散發。

足療治感冒

由於大多數病毒對抗感染藥不敏感,所以感冒的治療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如發熱頭痛、全身酸痛,可先用解熱鎮痛藥,鼻塞流涕可選用減輕鼻充血藥,過敏者可選用抗組胺藥,咽痛可選用消炎喉片,此外還可采用中藥治療。

同時,治療感冒也可以用足療法來治療。

可用溫熱互浴法,具體作法是準備兩個較大的洗臉盆,其中一個盆內倒入42oC-43oC溫水,另一個盆內倒入15oC-16oC冷水。水量以能完全淹沒腳踝為度。先將雙腳浸入溫水盆內1分鐘。然後再浸入冷水盆內1分鐘。如此交替進行,反復3次,以溫水浴開始,冷水浴結束,需要註意的是,盆內溫水在浴腳時不斷變涼,會影響效果,所以每浴一次,要加入適量的熱水,使水溫保持在42oC-43oC,第三次冷水浴後,要用幹毛巾把腳擦幹,穿上襪子,以免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