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在我國民間使用的非常廣泛,既能夠食用,又能夠藥用,同時民間還認為能夠驅毒避邪,受到瞭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我們國傢很多地方都可以發現艾葉的蹤跡,特別是在南方的地帶,長得相當茂盛,艾葉作為中草藥的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緩解很多病痛,但是對艾葉的使用方法最常見的還是泡腳。那麼如果用艾葉泡腳有什麼作用與功效呢?

哪些人群不宜泡腳

1.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一旦被燙傷,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時就醫,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截肢。

2.靜脈曲張患者。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腳部溫度的升高隻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靜脈回流負擔,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腳越泡越腫,所以千萬不要用熱水泡腳、泡腿,也不宜用熱水袋暖腳或洗桑拿浴。

3.足癬等皮膚病患者。很多人誤以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癥狀,其實用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對於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開傷口,幹燥通風。足部患有皰疹、濕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4.兒童。如果孩子的腳不是很涼,就沒必要泡腳。人體足弓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此時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松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艾草泡腳的功效有哪些

第一:祛寒、清除體內濕氣、溫養經絡的作用

實驗告訴我們,艾葉具有很強的祛寒作用,食用艾葉泡腳能夠有效的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令體內的濕寒之氣排出體外。艾葉能夠疏通我們的十二經絡,調理身體中的陰陽平衡。體內的經絡疏通瞭,氣血循環自然就變得順暢起來。氣血健康瞭,體內的寒氣自然而然就會小時瞭。

現代人由於缺少運動,所以普遍都有寒氣、濕氣過重的情況,艾葉則能夠很好的治療這種情況。

第二:去虛火和寒火

人體中患有口腔潰瘍、口腔炎、中耳炎、咽喉腫痛等等情況,這些都是由於體內虛火旺盛或者寒火完勝導致的。隻要將艾葉和水一起熬煮之後藥液泡腳一會,然後全身除瞭微汗就可以瞭。然後喝一些溫開水,連續泡腳兩單天,並且少吃一些寒涼食物,註意休息,那麼這些疾病就能夠得到很好的緩解。

泡腳時出汗部位預示身體狀況

泡腳不會出汗

如果是女性,多是由於體虛冷陰,中醫建議,可通過補氣血來調理,也可長期堅持泡腳,打通經絡和汗腺。

泡腳上身出汗

多是由於氣虛造成的。氣虛一般表現為氣力不足,體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勞作便有疲勞之感。如果不太嚴重,可通過飲食進行調理,

泡腳下身出汗

多是由於腎寒引起的。腎寒屬於中醫陰陽失調的表現,建議,多吃核桃、芝麻等食物,加強體育鍛煉,戒煙戒酒,調整心態。

提示:如果想在泡腳時,更好的出汗排毒,可在泡腳前先喝杯一杯水,在泡腳之後,也有喝杯水,以便更好的補充身體所缺失的水分。

泡腳真的能促進睡眠嗎

緊張快節奏的生活,令很多人成瞭夜貓子一族,長此以往,不但會透支我們的健康,而且還會影響肌膚的營養與光澤。高質量的睡眠是保證健康乃至面色的重要條件,而壓力大是人們無法擁有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專傢在介紹有助於睡眠的方法時總是提到足部保健,特別是泡腳。當然,之所以如此重視泡腳的作用是有科學根據的。人體的足部有大量的反射區和眾多的穴位,匯集瞭身體一半經絡,是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影響的部位。當人們用熱水泡腳時,會刺激腳部的穴位和反射區,這些反射區受到溫熱的刺激後,就能發揮減輕心臟負擔、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的作用,最終實現對整個身體的調節和放松。這也是泡腳能夠改善睡眠的原因所在。

泡腳可以暢通經絡,運行氣血,舒緩情緒,靜心安神。睡前用熱水泡腳還可刺激足底神經,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從而促使大腦興奮性降低,對大腦皮質產生抑制作用,利於全身放松,解除下肢酸痛、困乏,使身體輕松舒適,加深睡眠程度,提高睡眠質量。

懷孕初期能泡腳嗎

懷孕初期是可以泡腳的,但泡澡就肯定不可以瞭。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對寶寶的血液供應,氣血流通對寶寶來說是有益無害的。胎兒的營養物質都來自於胎盤與母體血液循環進行的物質交換。而且孕早期容易出現生理性的腳水腫,泡腳也可以促進水腫的吸收消退。但是泡腳時最好別用很熱的水,溫水即可,水溫也可以慢慢升高,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寶寶也是有好處的。泡腳時不要泡太久瞭,20分鐘左右即可。另外,水裡面不要加什麼藥物,如果有先兆流產要註意休息,按時做產檢,觀察寶寶的發育情況。

另外,要提醒愛泡腳的孕媽。懷孕早期最好洗澡不要用過熱的水,容易引起胎兒浮腫缺氧等情況。洗澡最好是溫熱水,太熱或太冷都會引起子宮收縮,對寶寶不好。水溫在38度左右為宜,因為胎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全容易致畸,水溫如果過高,孕婦全身皮膚,肌肉血管擴張,血流量短時間減少,造成胎兒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