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因為天氣炎熱幹燥,會讓人感到心煩氣躁,食欲不振,睡眠質量不好,使得心火上升,容易感到口感舌燥、嚴重的嘴巴上還會起泡。針對這些癥狀,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來看看嘴巴上火起泡怎麼辦吧!

上火瞭應該怎麼辦

人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常常說“上火瞭”。“上火”的癥狀很多,有的牙痛,有的眼睛紅腫,口角發炎,鼻孔出血,大便幹燥,嗓子疼,咳嗽等,許多癥狀中醫都診為“上火”。

那麼什麼是“上火”呢?

中醫所說的“火”,是用自然界的火比喻人的生命活力和病理現象。自然之火是溫暖之源,但又可變成火災。人體之火能維持人的體溫,推動氣血津液的流通和五臟六腑的功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人體的生長發育。但精神情緒受到刺激,飲食失節,或氣候異常引起體內陽氣過盛,就產生瞭“上火”,火性上炎,就會出現頭面部的炎癥。如牙齦腫痛、口舌糜爛;火性傷津,出現咽幹口燥、大便秘結等;火還灼傷血絡,病人會流鼻血、便血;另外,火擾心神,有人還會心煩、失眠、多夢等。

正常的、有規律的生活、合理的飲食不會引起“上火”。但不正常的飲食、貪食葷腥、煎炸食物會“上火”,勞累過度會“上火”,亂吃補藥會“上火”,喝酒、抽煙會“上火”,吃糖、味精、花生米、荔枝、橘子、辣椒等調味品也會“上火”。經常動怒、生氣會“上火”,小兒穿得太多也會“上火”。

“上火”瞭,不必煩惱,你可選擇以下方法:

1.多飲水、飲茶水,多排尿,使熱從小便排出;

2.選擇涼性水果食用:西瓜、梨、香蕉、獼猴桃、香瓜等;

3.選擇涼性蔬菜食用:黃瓜、苦瓜、菠菜、油菜、芹菜等綠色蔬菜。這些水果、蔬菜不但清火,還通利大便,使熱從大便排出。

4.“上火”嚴重者,可選擇中成藥:牛黃清心丸、牛黃上清丸、龍膽瀉肝丸、導赤丹、三黃片、銀殼解毒丸、知柏地黃丸等,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嘴巴上火起泡怎麼辦

1、飲食過精

城市人飲食過精,原來也與口腔潰瘍的發生不無關系。拿大米來說,表皮中含有維生素B2、微量元素鋅,但大米加工者為瞭讓大米看起來白,吃起來口感好,把大米表層去掉,造成上述營養成分的丟失,吃多瞭這種大米缺乏這些營養物質,容易口腔潰瘍。因此醫生提醒人們平時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B2和葡萄糖酸鋅。

2、免疫有關

對於常見的復發性口腔潰瘍,發作起來一般人多用外用藥物搞定,由於沒有針對病因,即使暫時有效,以後還會反復發作。

復發性口腔潰瘍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有的病人表現為免疫缺陷,有的則表現為自身免疫失調。另外,貧血、偏食、消化不良、腹瀉、發熱、過度疲勞、工作壓力大、月經周期的改變等也是誘發因素。隨著一種或多種因素的活躍、交替、重疊,就出現肌體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亂,也就造成瞭口腔潰瘍的頻繁發作。

3、情緒煩躁

口腔潰瘍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在夏天病人特別多見。從中醫的角度看,情緒、睡眠、飲食欠佳都是口腔潰瘍的好發因素。夏天天氣炎熱,人情緒容易煩躁激動,進而胃口不好,睡眠也易受到困擾,不是睡不著就是易醒。這些身體的失調容易觸發口腔潰瘍,因此每到夏天口腔潰瘍就集中發作。

精神調整

平時應註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飲食調養

多喝水、粥、豆漿,多吃百合、蘿卜、蜂蜜等潤肺食物;可適當多吃一些水果,其中以梨、甘蔗為首選,其次,像荸薺、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潤燥之物。同時適當服用一些對身體無損傷的保健品滋養,如鴨肉,中醫學認為鴨肉性寒,除可大補虛勞、滋陰養胃外,還可消毒熱、利小便、退瘡癤,這是多數溫熱性肉禽類所少見的。此外,偏涼的肉類還有甲魚、黑魚、蛙肉、螃蟹等,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

加強鍛煉

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清晨、傍晚經常性參加一些體育健身活動,如長走、慢跑等活動項目能夠調節身心健康。秋天經常參加健身活動,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還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秋季晝夜溫差變化比較大,運動能給身體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有助於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後的氣候變化。

容易上火是什麼原因

1、幹燥的季節或氣候

秋季氣候幹燥,尤其是北方,如果不註意補充水分很容易上火。

2、不良飲食習慣因素

嗜酒,或由於飲食不節,過多進食辛辣、肥膩等食品,都會引起上火。另外如果是本身比較容易上火的人,就更要避免經常食用熱性食物,如辣椒、榨菜、雞肉、狗肉、酒類、桂園、荔枝、橘子等。

3、生活習慣因素

如工作繁忙、精神緊張、應酬多、煙酒多、睡眠不佳等,年輕人經常熬夜很容易引起上火。

4、長期食用滋補品

滋補品雖然對身體有一定好處,但是也不能不註意它會產生的副作用,因為一般的補品都是熱性發物,如紅參、高麗參、保齡參、鹿角膠、阿膠等熱性補品,在“上火”時不要吃。

上火的癥狀

1、心火

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幹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2、肺火

主要表現為幹咳少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3、胃火

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硬、舌苔黃膩。

4、肝火

常稱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體質還有下列癥狀:口幹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幹、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5、腎火

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上火都是上的什麼火

肝火、心火、胃火、肺火、腎火——

“上火瞭!”這是嶺南地區人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吃多瞭“熱氣”食物,通宵熬夜、加班休息不足、酒喝多瞭……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容易導致身體“上火”。

多數人上火瞭隻懂得一味喝涼茶,吃清熱藥物。卻很少關註,上火瞭,上的究竟是什麼火?在中醫理論中,體內的“火”還有肝火、心火、胃火、肺火、腎火之分。要治體內的這把火,就得對癥,才能正確下藥。

兩把火:真火和假火

“在八綱辨證中,上火屬於寒熱辨證。”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保健科主任陳瑞芳告訴新快報記者,這是最為基礎的中醫理論之一,上火與內熱有關。

這裡的“火”又可以分為真火和假火。所謂真火,也是真熱,通常因為陽氣過盛、虛陽上亢引起的,容易出現咽幹、口苦、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大便幹、小便黃等典型的癥狀。假火是虛熱的表現,常見五心(手心、腳心、心臟)煩熱、口腔潰瘍等表癥。

真火和虛熱常常是一起出現的,癥狀上會有一定的重疊性,因此,難以光憑表面癥狀來判斷。中醫門診還會結合舌象、脈象、病程等,才能對疾病進行判斷。例如真熱者常常舌紅,苔黃、厚、膩,脈象宏大,滑而數;虛火者通常舌體瘦小,舌紅少苔,脈細數。

火從哪裡來?體質是根源

中醫與西醫不一樣,很多概念沒有對應實體臟器上的解剖學損傷,“火”也是這樣一樣概念。那火究竟從何而來呢?

陳瑞芳表示,中醫又有一個“六氣”的經典理論,分為風、寒、暑、濕、燥、火。身體陰陽平衡被打破,六氣受損就會轉化為“六淫”,出現“邪氣”。而“六氣皆從火化”,這些病邪都有可能以火的形式表現出來。

導致身體出現邪氣的關鍵是體質,也是火的根源。例如同樣吃燥熱的東西,陰虛體質者容易上火,而其他體質未必得病。陰虛者隻有達到身體陰陽平衡,才不容易上火。

火還與季節有關。比如春季與肝相應,容易肝火旺,夏季心火旺常見,秋季多肺熱等。例如肝氣鬱結的人群,在春季特別容易出現肝火。另外,火還與不同人群的身體狀況相關,出現胃火時,年輕人和小孩容易出現真火,而老年人、身體虛弱的人群,更容易出現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