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克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血壓、體溫、呼吸速率、心率、疼痛感和走路速度是衡量身體基本機能的重要信號,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努力將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是長壽關鍵。具體還有哪些?接下來就一起來學習下。

四種難吃食物卻能延壽

一碗香米飯和一個糙窩頭擺在面前,你會選擇哪一樣?在一塊西瓜和一瓣柚子之間,你會選擇哪個做餐後水果?餐桌上看到洋蔥和大蒜,你會忽略它們嗎?生活中,我們往往熱愛那些甜美、精細、香濃的食物,不喜歡苦澀、粗糙、味淡的食物。而恰恰在這些口感差的食物當中,存在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營養和健康元素。

粗糙的食物

有些人偏愛精細的香米和白面制品,不喜歡糙米和窩頭,因為它們吃著“紮嗓子”。其實“紮嗓子”的正是寶貴的膳食纖維,它能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並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種類及數目,降低致癌物生成。膳食纖維廣泛存在於口感粗糙的食物當中,包括全谷類的米、麥及雜豆,如糙米、燕麥、紅豆等。為預防便秘和腸癌,每日應保證攝入20—30克的膳食纖維。建議早餐放棄傳統的白米粥,改喝雜糧粥,精細白米飯改為全麥饅頭。

發澀的食物

單寧、植酸和草酸的存在會讓食物發澀,這是因為它們會和口中的唾液蛋白結合並沉淀,使唾液失去潤滑性,舌上皮組織收縮,產生澀味。但這些物質都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對預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比如橄欖、紫葡萄皮、蘋果皮、核桃仁皮,它們都比果肉具有更強的抗氧化作用。建議蘋果和葡萄最好帶皮一起吃,吃核桃仁時不要把那層褐色的皮去掉。

味酸的食物

和甜橙、西瓜、香蕉相比,愛吃沙果、山楂等酸味水果的人相對要少。其實,這類水果的酸味主要來自於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這些天然的酸性物質能促進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如果感覺酸味食物口感不好,可以把它們做成水果羹,加少量冰糖,放入冰箱冷凍,口感會大有改善。

發苦的食物

食物中的天然苦味物質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檸檬和柚子當中的柚皮甙,茶裡面的茶多酚,紅酒裡面的多酚以及巧克力裡面的多酚,都是有助預防癌癥和心臟病的成分。苦瓜中的奎寧精,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幫助控制血糖。所以,水果一定要搭配著吃,不能光吃甜的,還要適當吃點苦的、酸的。吃過的柚子皮,不要扔掉,可以切成條後做成蜂蜜柚子茶。對於苦瓜而言,將其用熱水焯一下,冰鎮後可蘸蜂蜜食用。

六大指標決定壽命

指標一:血壓。

血壓變化直接反映心血管系統的運行情況。世界衛生組織將140/90毫米汞柱定為高血壓的界限。正常人在運動、情緒波動、過度勞累等應激狀態下,血壓偶爾超標,但幹擾因素消失後血壓能自行回落至正常值,則無需過於擔心;但如果血壓升高維持一段時間,無論在傢裡、診室或是動態血壓監測,測出的血壓值都超過140/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壓瞭。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控中心常務副主任王臨虹表示,高血壓本身是一種疾病,也是諸多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她建議,日常生活中要積極改變生活方式,比如限鹽、減重、戒煙、運動等,以預防高血壓;35歲以上的人要定期測量血壓,一旦超過140/90毫米汞柱,就要去正規醫院就醫,尤其有高血壓傢族史的人更應註意;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堅持治療和監測血壓,將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切忌盲目自行停藥或減量。

指標二:體溫。

體溫反映新陳代謝的強弱。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一天中略有波動,早晨略低,下午略高,一般相差不超過1℃。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說,體溫還與年齡有關,一般兒童體溫較高,新生兒和老年人較低。運動、進食後,女性月經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等對體溫也有影響。

機體產熱、散熱受中樞神經調節,很多疾病都可能讓體溫的正常調節機能發生障礙。一般來說,體溫高於41℃或低於25℃時,將嚴重影響各系統功能(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活動),甚至危害生命。高芳堃建議,每個傢庭都要有一個體溫表,及時監測體溫,一旦出現發熱要及時就醫。老年人對體溫變化的敏感性大不如前,很多時候感覺不到自己發燒瞭。因此,當精神不濟、沒有食欲、反應能力變差時,最好先量量體溫;如果體溫達到37℃左右,說明體內可能已經發生感染,需要及時就醫。

指標三:呼吸速率。

相對來說,呼吸越快、越短促,說明心肺功能越差;呼吸越慢、越深長,則心肺功能越好。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中心主任、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安德魯?威爾研究發現,一個人每天大約呼吸1.7萬次,每分鐘進入肺部的空氣約為0.946升,但真正進入肺部的空氣遠低於這個數字。研究表明,現代人呼吸速度比古人快,每次隻用3.3秒。淺快的呼吸導致換氣量變小,讓大腦缺氧,還與焦慮、抑鬱、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癌癥密切相關。

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教授茍波說,人的壽命與心肺功能關系密切。深呼吸時吸入氧氣更多,器官利用率更高,甚至能讓人多活幾年。要想減緩呼吸速率,一方面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可以練習深呼吸。可采取“吸-停(屏氣10~20秒鐘)-呼”的方式,吸氣時盡量用鼻子均勻緩慢地深吸,呼氣時要用力往外吐,最大限度排出廢氣。每次深呼吸練習3~10分鐘,每天2~3次。

指標四:心率。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鐘60~100次。多項研究發現,心率越快預期壽命越短,心率每分鐘小於90次的人不易得心臟病。冠心病患者心率越快,出現心血管事件的幾率越大,死亡風險也越高,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鐘60~74次,生命最安全。

無論冠心病患者還是正常人群,靜息心率加快都是潛在危險因素。將心率降下來是預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高芳堃提醒大傢,生活中應加強運動,改掉抽煙、酗酒、熬夜等壞習慣,同時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態、避免發怒,有助於穩定心率。運動對心臟的益處是長期且效果最好的,堅持運動能讓心率慢慢降下來。冠心病患者更要將心率減慢,除瞭適當運動,還可借助藥物控制。需要註意的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的老年人,心率容易因活動量的增加而變快,最好選擇中等強度的緩和運動。

指標五:疼痛感。

疼痛是身體不適時發出的最直接信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能。在醫學界,疼痛被認為是重要的生命體征之一。很多人對疼痛見怪不怪,主要應對手段以“忍”為主,殊不知疼痛不僅是一些疾病表現出的癥狀,本身也是一種病。嚴重慢性疼痛會導致各系統功能失調,甚至危及生命。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醫院門診病人中,約有2/3的人正在或曾經遭受疼痛的困擾,大約85%的疼痛患者並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高芳堃建議,一旦出現疼痛要立即去醫院診治,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不要亂吃止痛藥,以免掩蓋原有疾病癥狀。

指標六:走路速度。

美國杜克大學護理學院、杜克全球健康研究所副教授珍妮特?貝特格認為,走路速度是提示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算得上檢測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情況的一盞“指示燈”,在預測平均壽命方面也比年齡和性別更精準。此前,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綜合9項研究得出結論:走路速度快慢可以預測壽命長短,尤其在75歲以上人群中更準確。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0.9米/秒,低於0.6米/秒的人死亡風險增加,超過1米/秒的人壽命較長。走路快慢還可以提示一些復雜的健康狀況,比如認知功能和精神狀況。貝特格說:“一個人的步行速度比正常人慢,說明他的某個系統或者精神健康出瞭問題。”

8種食物是長壽法寶

一、大白菜

冬天萬物凋零,白菜卻仍如同松樹一樣青翠,受到人們普遍歡迎。在中醫看來,白菜可以退燒解熱、止咳化痰。現代科學發現,白菜的營養價值高,種類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是最熱門的抗癌明星。冬天是吃白菜的好季節,白菜豐富的纖維和維生素C,可以補足冬天蔬果攝取的不足。但虛寒體質的人,不適合大量吃生冷的白菜,如泡菜。

怎麼吃最健康: 吃火鍋時,別忘瞭盡可能多加點白菜,消解燥熱之氣。

二、粥

粥在熬煮過程中,已將食物中的有效成份釋放溶解在湯水中,因此很容易被消化吸收,適合胃口不好、身體虛弱的人。粥的食療功效千變萬化,蔥白粥有殺菌效果、芹菜粥可以讓大小便順暢,在滾燙粥裡撒上青蔥,能預防感冒……此外,粥還可以協助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例如杏仁、茯苓等中藥材,必須與粥一起食用,才能讓藥效持續,達到更好的效果。

怎麼吃最健康: 熱粥最好,配合肉湯、菜湯或蔬菜熬煮咸粥更好,可以讓食物營養精華一次被吸收。

三、松子

珍珠般的松子,在傳統禦膳中運用廣泛,向來被視為有滋補強身功效。松子豐富的油脂成份,不但可以幫助排便,還可以滋潤皮膚。同時,松子是優質的油脂來源,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緩解發炎反應。

怎麼吃最健康: 松子熱量較高,平時撒點在飯菜上,每次一小把。

四、豆腐

“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隨息居飲食譜謂:“處處能造,貧富攸易,詢素食中廣大教主也,亦可入葷饌,冬月凍透者味尤美。”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美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松等癥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怎麼吃最健康:制作豆腐粥。豆腐150克,大米100克,調味品適量。將豆腐切細;大米淘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文火煮粥,待沸後,下豆腐、調味品等,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劑。可清熱解毒。適於脾胃積熱、痤瘡粉刺、口幹咽燥、肺熱及肺燥咳嗽、脘腹脹滿、痢疾等。

五、小米

小米是谷子去皮後的顆粒狀糧食,歷來就有“五谷雜糧,谷子為首”的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

怎麼吃最健康:小米熬粥營養豐富,是婦女產後調養之佳品,素有“代參湯”之美稱。小米忌與杏仁同食;宜與大豆或肉類食物混合食用。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單獨煮熬,亦可添加大棗、紅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品。小米還可磨成粉,制成糕點,亦美味可口。

六、蘋果

每日吃一個蘋果可以大幅降低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蘋果含有的櫟精不僅具有消炎作用,還能阻止癌細胞發展。蘋果同時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怎麼吃最健康:可以用鍋熬點兒蘋果水。切成丁然後泡著熱開水喝,也可以加點糖或者蜂蜜,可以養胃。也可以放進微波爐叮1-2分鐘,還可以用烤箱,可以先挖核再在裡面放黃糖很好吃的。

七、大蒜

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裡,大蒜扮演著重要的救命角色。以往行軍時必備鹽跟大蒜,鹽用來補充礦物質,大蒜則用來殺菌和預防疾病。近來,大蒜也被發現可以降低膽固醇。但生大蒜辣刺激性強,因此胃炎、喉嚨痛、痔瘡、眼睛紅、長青春痘的人,不宜生吃大蒜。

怎麼吃最健康: 避免空腹食用大蒜,可以利用煮、炒或做泡菜,減少它的辛辣刺激。或是搭配水餃、面食一塊吃,不容易傷胃。

八、蕎麥

蕎麥含有強力抗氧化物,可以降血脂、增強血管彈性、防止血液凝結,是很好的護心食物。此外,其降血壓和助眠的效果也很好。蕎麥還是很好的大腸清道夫,纖維含量是一般白米的6倍,所以有“凈腸草”之稱。

四種可延年益壽的中藥材

1、黃芪

黃芪甘,性微溫。歸脾、肺經。本品可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補益五臟。久服可壯骨強身,治諸氣虛。清宮廷保健,多用黃芪補中氣,益榮血。

現代研究表明,黃芪能促進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能延長傢蠶和果蠅的平均壽命,增加人胎腎和乳鼠腎細胞與人胎肺二倍體細胞體外培養的傳代數,並使每代細胞的存活時間延長。這都是對黃芪具有抗衰老作用的很好說明。

用量用法:黃芪一般用量為3-9g,重病或需要時,可用到30-120g。

單味黃芪480g,用水煎透,煉蜜成膏,每日服10g,以白開水沖服。用於體虛易於外感者。

使用註意:胸悶多怒者勿用;感冒未愈者禁用。

2、人參

人參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經。功能大補元氣,益氣固脫,挽救危候,可用於大病、久病之後,體虛欲脫的危重時刻;也可用於語言低微,呼吸微弱、自汗、易感冒、食少、腹脹、便溏、少氣懶言、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緩弱之人,即中醫所說的脾肺氣虛之證,服用人參可起到補脾益肺之功。

古代醫傢把人參作為延年益壽的聖品,《本經》謂其:“主補五勝,安精神”,“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故古人給予它“長命草”的美名。當今時代,風靡市場的一些抗老延年的中成藥,也多離不開人參。

人參一味煎湯,名獨參湯,具有益氣固脫之功效,年老體弱之人,長服此湯,可強身體,抗衰老。

人參切成飲片,每日噙化,可補益身體,防禦疾病,增強機體抵抗能力,且對改善老年人智力減退、記憶力消失、思維遲鈍等有一定作用。

3、山藥

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著名醫學傢李時珍在其所著《本草綱目》中稱山藥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的功效。《日華子本草》說它:“助五臟,強盤骨,長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藥品化義》又載:“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當。”《神農本草經》謂山藥“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清?張錫純對其最為推崇,謂其“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潤滑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且其含蛋白質的特殊性,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本品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作用,因此,體弱多病的中老年人,經常服用山藥,好處頗多。

《薩謙齋經驗方》載有山藥粥,即用幹山藥片45~60g(或鮮山藥100~120g,洗凈切片),粳米60~90g同煮粥。此粥四季可食,早晚均可用,溫熱服食。常食此粥,可健脾益氣、止瀉痢,對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腎炎等病,均有益處。

山藥既可單獨食用,又可用於配制滋補食品,山藥燉小雞,民間稱之為“長壽菜”,對人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4、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本品具有健脾和胃,寧心安神,滲濕利水之功用。《本經》謂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普濟方》載有茯苓久服令人長生之法。歷代醫傢均將其視為常用的延年益壽之品,因其藥性緩和,可益心脾、利水濕,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扶正,又可去邪。故被稱為平補之佳品。

清代慈禧太後的壽命,長達74歲(1834一1908年)。慈禧長壽,除瞭女性這個自然因素之外,就是堅持常食藥膳,從已公佈的13個補益方看,其中茯苓藥膳使用頻率最高,達78%以上。因茯苓餅既有清香之味,又有祛病延年的作用,故成為清王朝宮廷裡的名點。

食用時可將白茯苓磨成細粉,取15g,與梗米煮粥,名為茯苓粥,李時珍謂:“茯苓粉粥清上實下”。常吃茯苓粥,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癥,以及預防癌腫,均有好處。

此外,《百病丹方大全》載方:用白茯苓研極細未,加入白蜜調勻,每夜敷之,晨起洗凈,可潤澤肌膚,美容艷色,去面黑斑。與白芷同用,做膏劑、面脂之記載,長期使用防老去皺,令面光悅,有一定效果。《經驗方》裡記載,茯苓與蒼術配伍同用,可“烏髭發,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捷。”

被忽視的5個延壽習慣

1、擁有強壯大腿

下半身的力量意味著更高的平衡能力、靈活性和忍耐力。當人慢慢衰老時,強壯的下肢能減少跌倒和髖部骨折的風險。研究表明,髖部骨折使老人的死亡風險加倍。鍛煉大腿可采取下面的辦法:背靠墻站立,腳向前邁出,身體沿墻面緩緩下滑,最終保持坐立的姿勢,每天重復5次。

2、熱愛時尚運動

近期一項針對30萬高爾夫球運動者的調查發現,癡迷高爾夫球運動的人,早亡幾率減少40%,他們的平均壽命比其它人長5年。此外,保齡球、遊泳等時尚運動都能在開闊心胸的同時,鍛煉體格。

3、減少坐的時間

久坐不動易肥胖,患心腦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相應增加。研究表明,每天走路半小時能延長壽命。

4、保持樂觀心態

感覺年輕,才能活得年輕。通過對70歲以上健康老人的研究顯示,他們平均感覺自己年輕13歲。另外一項針對10萬名更年期女性的研究發現,積極樂觀的女性患冠心病的幾率減少30%。5.沒事做做傢務研究表明,老人用吸塵器清理地板或者擦一小時的玻璃,平均消耗能量1190千焦,死亡風險相應降低30%。

5、每天1杯綠茶

“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研究表明,多喝綠茶能降低乳腺癌、成人白血病、卵巢癌等疾病的風險。